便秘雖然令人困擾,
但經由中醫調理,
再加上飲食作息的調整,
大部分都能順利改善。
便祕的定義?
排便會根據每個人的年紀、飲食習慣、運動習慣的不同,一天三次到三天一次皆屬正常範圍。若排便超過三天才解出,或是排便困難(如:大便過硬、排便時間過長、用力解便),我們稱之為「便秘」。
為什麼會便秘?
造成便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飲食習慣
喜歡吃肉類及精緻食品、纖維素攝取過少、飲水量過少(少於1000c.c.)
-壓力
壓力大、緊張、焦慮會使交感神經較活化,腸道功能蠕動變慢,造成便秘。
-年紀
60歲以上的長輩,生理功能減退,平滑肌蠕動較慢,也較容易便秘。
-器質性便秘
因其他疾病引起的便秘我們稱為器質性便秘,例如腸道激躁症、糖尿病、甲狀腺低下、焦慮症、巴金森氏症等等。
-藥物
如制酸劑、鈣片、鐵劑、利尿劑、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等等藥物較容易引起便秘。
-胃腸實熱
熱邪積於腸胃導致便秘,此類型的人容易口臭口乾,大便沒有解出來腹部就脹痛難忍,怕熱容易流汗,小便偏黃,可能屬於熱性便秘。
-肝脾氣滯
情緒壓力也會讓人便秘,大便不一定乾硬,但甚為難解,腹部脹痛,容易焦慮憂鬱,有的人還會伴隨嗝氣,食慾不振或噁心嘔吐,有的女生則覺得經期來時胸部會感到特別脹。
-脾肺氣虛
平常容易疲倦,講幾句話就覺得氣不足,上廁所也是要很久才能排出,可能屬於氣虛型的便秘。
-血虛陰虧
這類多見於生病後體虛之人,但有些年長者也屬於此類,常心悸、頭暈、甚至口渴或手腳心窩都熱。
-脾腎陽虛
許多長輩多見於此類,或是體質本虛的人也屬於此,除了便秘,還伴隨手腳冰冷、喜歡熱而極度怕冷、腹中冷痛,甚至腰背都冷痛,可能屬於冷秘。
便秘治療第一步,通常會先從飲食習慣和日常生活做調整
-定時排便
早晨起床及進食後大腸蠕動會增加,建議可在起床後或早餐後固定時間排便。另外可順時鐘按摩腹部,更能幫助排便。
-攝取足夠的纖維質
可多攝取青菜水果,白米飯可改為糙米飯或五穀雜糧,少攝取精緻澱粉。
-攝取足夠的水分
日常應攝取每公斤*30c.c.的水分,若是有運動可再增加多一點的水分攝取。
-適當運動
可從散步及快走開始,適度運動亦可幫助腸胃道蠕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