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之知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孔子一生人,無論是在學問上、在人格上,都是「無隱」,都不會深藏不露;同時,他也說自己「無知」,也不會鋒芒畢露。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子罕7】
孔子他說自己無知,並非故作謙虛,矯揉造作;而是當面對瞬息萬變、世情複雜,而又經歷過無數的起跌,這個真實的生命,自然會懇摯真誠地感受到人生的渺小。
孔子說:即使有個看來鄙陋無知、胸無點墨的人向我提出問題時,我內心都顯得空空洞洞,胸無成見,像一無所知的樣子,完全不會以專家、大師自居。何解?因為任何人,即使是鄙陋無知的人,都有他自己的生命內涵,有他自己的人生經歷。坦白講,試問我們又怎能以個人的成見、個人的思考模式、個人自以為是的經驗,來指點別人的「迷津」呢?沒準,他的提問,一般人覺得平常,覺得是小兒科;但,說不定對自己會有所啟發,甚至引發出清明的境界。既然如此,怎樣回應他的提問呢?孔子說:我只是從事情的兩端(正反、得失、成敗、始末)左想一想、右也想一想,彼此斟酌,反覆推證,然後盡心地回答他,以幫助他從迷惘中,懂得反省,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路向。
其實,孔子的學問,是透過日常的生活,經歷人格的見證,而與生命精神融為一體,凝聚為人生的智慧,了無痕跡。在《論語》全書,孔子曾說了兩次「吾道一以貫之」,他的道,其實就是無知之知呀!
(寫於2022年4月6日)
下一講:聞道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62會員
    808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文提到孔子對著學生說:「吾無隱乎爾」,我沒有什麼好隱惜的。 事緣:有學生總覺得孔子的學問高深莫測,他是否有所隱藏,留有一手?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23】 何以學生會錯覺孔子的學問,留有一手呢?許多時候,總覺得神龍見首不見尾,無法觸摸?
    深藏不露,沒有本事的,能藏什麼呢?鋒芒畢露,不就是自露其醜?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老子說:已經完全了解大道,而如愚若晦,自然而然地表現得好像不知道、不了解一樣,平平無奇。不是偽裝的,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沒有成見,沒有預設立場,這是最高明的。
    俗語說:「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這樣的處世態度,大家怎樣看呢? 講真的,筆者過去是瞧不起哪些「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人,因為沒有做人原則,見高就拜,見低就踩,看風駛舵,牆頭草… 但學習過《易經》,再回過頭來看孔子,在思維上確實有一定的變化。 孔子之後,民間有一段偽作: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17】 這句話,過去一直都解釋為: 子路呀,我告訴你什麼叫做知道吧!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再者,《論語》有這樣評定這幾個學生的資質與性格: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人為什麼往往講一套而做又另一套呢?為什麼常人會認為知易行難呢?為什麼人經常會自找藉口,說這壞事我還沒做出來呀? 《尚書·說命》:知之匪艱,行之惟艱。這是自古以來,把知與行看作兩件事。但在王陽明的理念,根據孟子所講的良知與良能,知就是良知,行即是良能。
    ——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 關於「知」與「行」的關係,陽明先生說: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聖學只是一個工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件事。」 陽明先生又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總之,知行只是一事。 (寫於2012年1月30日) 下一講:再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前文提到孔子對著學生說:「吾無隱乎爾」,我沒有什麼好隱惜的。 事緣:有學生總覺得孔子的學問高深莫測,他是否有所隱藏,留有一手?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23】 何以學生會錯覺孔子的學問,留有一手呢?許多時候,總覺得神龍見首不見尾,無法觸摸?
    深藏不露,沒有本事的,能藏什麼呢?鋒芒畢露,不就是自露其醜? 《道德經》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老子說:已經完全了解大道,而如愚若晦,自然而然地表現得好像不知道、不了解一樣,平平無奇。不是偽裝的,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沒有成見,沒有預設立場,這是最高明的。
    俗語說:「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這樣的處世態度,大家怎樣看呢? 講真的,筆者過去是瞧不起哪些「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的人,因為沒有做人原則,見高就拜,見低就踩,看風駛舵,牆頭草… 但學習過《易經》,再回過頭來看孔子,在思維上確實有一定的變化。 孔子之後,民間有一段偽作: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17】 這句話,過去一直都解釋為: 子路呀,我告訴你什麼叫做知道吧!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再者,《論語》有這樣評定這幾個學生的資質與性格: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人為什麼往往講一套而做又另一套呢?為什麼常人會認為知易行難呢?為什麼人經常會自找藉口,說這壞事我還沒做出來呀? 《尚書·說命》:知之匪艱,行之惟艱。這是自古以來,把知與行看作兩件事。但在王陽明的理念,根據孟子所講的良知與良能,知就是良知,行即是良能。
    ——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 關於「知」與「行」的關係,陽明先生說: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聖學只是一個工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件事。」 陽明先生又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總之,知行只是一事。 (寫於2012年1月30日) 下一講:再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老玄的脾氣不是很好,大家都知道,但也不是動不動就亂發脾氣,但有一件事,特別容易讓我發脾氣唸人罵人,不管你是多大的咖,就算是我乾姐,也曾經因為這件事而被我飆過。 ( 被罵過的都心裡有數蛤!)今天要跟大家一下為何我總是那麼生氣的原因。最後的小故事可以跟讓各位知道,我到底有多反感---嬰靈! ----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港女維維同學自大地說:「我讀書讀到大學,我已經覺得自己懂得很多東西了!」 阿信同學認真地說:「讀彳政多博士學位,懂得的知識就更多。真是愈有知的人,愈覺得自己無知,愈無知的人,愈覺得自己有知。」 小峯同學接着唱:「我是無知仿有知,上學時不需解碼,和情人緊緊擁抱來代替書本好嗎?快樂眼淚想灑了而不準妳
    Thumbnail
    深遠的無知與困惑之間的旅程 我努力的目的是在你內部創造一種深遠的無知狀態。我並非試圖說服你接受任何事情,也不是要灌輸你一套被接受的教條。我所做的是從你身上剝離所有的支撐,因為只有這樣,生命才能在你內在展開。我不是要給你一個生活的依據,而是將所有的支撐和拐杖都從你身上拿走。 心智是非常聰明的,當你說放
    Thumbnail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 聖人之治是愚民還是助民? 無知無欲, 是強調清心寡慾?
    Thumbnail
    9月11日,No. 254,#恐懼 - #無知 - #不可知 今天的猜招選自獲得兩次諾貝爾奬的科學家,瑪麗居禮,談知識與恐懼的關係。 當我們恐懼的時候,理解與行動,能緩解我們的恐懼。 不過當我們繼續前行,不論是人生的軌跡還是歷史的巨輪,我們又會撞上未知的高牆,然後恐懼驚慌,然後再透過行動與理解
    Thumbnail
    當你是節目的剪接,遇到這一段的原始影片,暫且不考慮任何立場,你會遇到三個問題: 1. 崔健老師的講評太長。 2. 其中有一段和許志安的私底下對話,這段觀眾可能不太感興趣。 3. 這段話的原意其實不太好理解,你需要藉著剪接技巧把資訊修整剩下核心的邏輯,來幫助觀眾抓取這段話的概念。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老玄的脾氣不是很好,大家都知道,但也不是動不動就亂發脾氣,但有一件事,特別容易讓我發脾氣唸人罵人,不管你是多大的咖,就算是我乾姐,也曾經因為這件事而被我飆過。 ( 被罵過的都心裡有數蛤!)今天要跟大家一下為何我總是那麼生氣的原因。最後的小故事可以跟讓各位知道,我到底有多反感---嬰靈! ----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是一般人沒聽過的文字,敝人唸科學的背景,終於讓我搞懂無知之幕。也就是說大家都想好,但誰要去衝第一名?第一名的人可能就是犧牲的人。無知之幕是一種思想實驗,用以探討共生社會下的道德問題。其概念在1955年被經濟學家約翰·夏仙義提出,並為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在1971年於著作《正義論》
    港女維維同學自大地說:「我讀書讀到大學,我已經覺得自己懂得很多東西了!」 阿信同學認真地說:「讀彳政多博士學位,懂得的知識就更多。真是愈有知的人,愈覺得自己無知,愈無知的人,愈覺得自己有知。」 小峯同學接着唱:「我是無知仿有知,上學時不需解碼,和情人緊緊擁抱來代替書本好嗎?快樂眼淚想灑了而不準妳
    Thumbnail
    深遠的無知與困惑之間的旅程 我努力的目的是在你內部創造一種深遠的無知狀態。我並非試圖說服你接受任何事情,也不是要灌輸你一套被接受的教條。我所做的是從你身上剝離所有的支撐,因為只有這樣,生命才能在你內在展開。我不是要給你一個生活的依據,而是將所有的支撐和拐杖都從你身上拿走。 心智是非常聰明的,當你說放
    Thumbnail
    「不見可欲,使民不亂。 」 聖人之治是愚民還是助民? 無知無欲, 是強調清心寡慾?
    Thumbnail
    9月11日,No. 254,#恐懼 - #無知 - #不可知 今天的猜招選自獲得兩次諾貝爾奬的科學家,瑪麗居禮,談知識與恐懼的關係。 當我們恐懼的時候,理解與行動,能緩解我們的恐懼。 不過當我們繼續前行,不論是人生的軌跡還是歷史的巨輪,我們又會撞上未知的高牆,然後恐懼驚慌,然後再透過行動與理解
    Thumbnail
    當你是節目的剪接,遇到這一段的原始影片,暫且不考慮任何立場,你會遇到三個問題: 1. 崔健老師的講評太長。 2. 其中有一段和許志安的私底下對話,這段觀眾可能不太感興趣。 3. 這段話的原意其實不太好理解,你需要藉著剪接技巧把資訊修整剩下核心的邏輯,來幫助觀眾抓取這段話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