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好前陣子參加 19th 資訊種子培訓計畫的交流茶會,被問到公司集資專員的應徵內容,因此也將我印象深刻的問題整理成一篇,包含如何準備經歷、如何準備面試等。
但也由於我目前已轉調成平台專員,有些敘述可能不一定完全符合現在的樣貌,也因為每個人的專案都不同,因此無法代表公司每個人的心得,以下僅是我個人的職涯收穫與心得。
誰適合看這篇文章?
✔ 想進到群眾集資、或應徵集資專員的畢業生、社會新鮮人
✔ 想轉職到群眾集資、集資專員的職場同好
這篇將從三個面向來說明:
- 關於貝殼放大:公司發展、案件差異、專員差異。
- 關於集資專員:實際工作、如何應徵、能力特質。
- 關於我的求職背景:應徵過程、在校經歷。
一、關於貝殼放大
Q1:貝殼放大是一間什麼樣的公司
在早期,貝殼放大是一間「群眾集資顧問公司」,專門協助提案者做「全包案、顧問案」的整合服務,服務範疇包含文案撰寫、廣告投放、素材設計、公關媒體、商攝影像、網站架設、出貨客服等。
但自從 2021 年 4 月,挖貝平台正式成立,貝殼放大正式成為擁有一條龍群眾集資服務的集團。
從創投基金的【天使放大】(與文策院合作)、經營最久的本業【貝殼放大集資顧問】、正蓬勃發展的【挖貝】群眾集資平台,可以協助獨立網站收款的【貝殼集器】金流整合系統、後勤協助出貨和長期銷售的【歐益】,到專門接品牌行銷案的【加貝】整合行銷公司。
Q2:集資全包案跟顧問案,差在哪?
對於剛接觸群眾集資,可能對於案件名稱有疑惑,【全包案】指的是我們幫客戶做所有的集資準備事項,包含文案撰寫、廣告投放、素材設計、公關媒體、商攝影像、網站架設、出貨客服等,而客戶比較像是提供資訊、部分資源。
而【顧問案】則是我們提供執行建議給客戶,上述準備事項幾乎都由客戶自己完成;但由於接觸到的客戶類型也很多元,需求也都不一樣,有時會衍生綜合版的【半全包案】合作形式,也就是上述準備事項切成一半,我們和客戶各負責一些。
Q3:集資專員跟平台專員,差在哪?
由於我原本是集資專員,後來轉調到平台專員,差別在,集資專員是自己下去做專案,比較偏執行者;而平台專員則是引導客戶做專案,更像是顧問的角色。
- 擔任集資專員時,因為我們是接案方,是「自己規劃手上的專案方向」,每天都要思考如何規劃專案下一步、當成績不好要思考如何突破。
- 擔任平台專員時,我的客戶變成欲上架挖貝平台的提案者,因此情境會變成「幫客戶思考下一步怎麼走」,看到專案成績很差,要提供他建議。
二、關於集資專員
Q4:集資專員實際工作內容是什麼?
集資專員比較像是一個專案的 Project Manager,除了上方的直屬主管之外,專員要負責統籌整個專案的進行方式,通常一個專案會分配到 1 位廣告投手、1 位設計師、1 位公關專員等,有些專案可能還會再加入工程師、影像團隊等。
每天工作內容需要不斷確認每個製作物是否如期交付、如期產出,例如要產出一篇廣告貼文之前,可能要先請設計師作圖、讓客戶確認文案、接著才會讓廣告投手投廣告;或是要找 KOL 合作,可能就需要先跟公關專員確認潛在人選,經過客戶確認才開始邀約。
而一位集資專員身上可能會有 2–5 個專案不等(視專案規模跟進行狀態),例如有些專案可能剛簽約正在前置準備,有些專案可能集資到一半,有些專案可能正在做集資最後倒數,通常在排案時會盡可能切開專案時程,讓專員有充分時間準備每個專案。
Q5:集資專員跟一般市面上的社群行銷職位的差異?
由於我自己沒有實際做過正職的社群行銷,僅能依照我看到的差異做說明,貝殼放大比較偏向「群眾集資的代理商」,我們主要是乙方(接案方)接甲方(發案方)的專案來執行,而在其他行銷代理商其實也是類似這個接案方式。
差別在於群眾集資通常是短期的集資專案,從 2–6 個月不等,講求快速驗證、快速獲得成績;一般行銷代理商比較多是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品牌行銷代操,比較能長期醞釀一檔大活動、或是慢慢建立品牌形象。
而若用同心圓來比喻,群眾集資(小圈圈)可以說是品牌行銷(大圈圈)中的一小部分,因此當只接觸到群眾集資,其實還有很大的範疇是集資專員要去學習摸索的,例如如何做長期品牌經營。
Q6:應徵集資專員,能力或特質?
群眾集資這個產業還不算很大,因此目前看到多數人都是從其他產業跳過來,只有少數可能自己原本是提案團隊,做了 1–2 次集資專案後,直接加入集資顧問公司、集資平台開始協助其他團隊提案。
因此實際在應徵時,我認為有幾個特點要特別強調,能力的話像是「專案管理」、「文案撰寫」、「社群行銷」,特質的話則是「充滿好奇」、「擅於應對進退」、「自學能力」等。
Q7:應徵集資專員,需準備的行銷能力為何?
在準備能力上,一定要準備的我認為是「行銷」、「文案」,因為集資專員其實就會負責整個專案的行銷策略,因此在「行銷」這塊,一定要展現出自己過往經手過 OO 類型的行銷規劃,不論是營隊、論壇、校外活動、實習專案都可以。
「文案」的話,則是建議準備作品集,例如幫 OO 活動寫過廣告貼文,如完全都沒有的話,建議直接根據經典的集資專案,試寫幾篇文案,然後整理到作品集。
上述的心得,是源自於之前有一位 Mentor 跟我說:
如果你對社群行銷有興趣,但你的履歷卻拿不出任何證據,代表你只是口頭說說而已。因為你實際沒有付出任何行動,這樣我要怎麼相信你是真的有興趣、還是三分鐘熱度?
因此「證據」、「證據」、還是「證據」,介紹自己的任何特質或是能力時,一定要搬出事蹟或是數據。
三、關於我的求職背景
Q8:當時如何應徵上貝殼放大
必須說,依舊非常感謝當年 HR 及部門主管的青睞,錄取當時還是社會新鮮人的我,應徵前我的準備狀況如下:
- 詢問同儕:由於我在早期就有聽過群眾集資,但對於這個工作內容一直不認識,剛好在資訊種子有一位朋友就在這個產業工作,因此在投遞履歷前就先詢問他的工作流程及環境,讓我在面試過程相當順利。
- 資料蒐集:在投遞前,把 Youtube 所有跟「群眾集資」有關的新聞、演講都看完,包含創辦人的演講,或是任何正面和負面的新聞報導。
- 瀏覽案例:大量瀏覽嘖嘖、flyingV 上的經典專案,先確認「自己喜歡什麼領域」、「喜歡什麼產品」、「喜歡什麼議題」,以利面試講得出自己關注什麼。
- 準備作品:因為從詢問同儕的過程中發現集資專員需要有經驗的社群、文案能力,因此在履歷有另外準備文案撰寫、社群行銷相關的作品集。
很幸運經過一面(HR + 主管)、二面(HR、主管、執行長)就錄取成功!另外我的學歷不是台清交成政,根據目前這 1–2 年在貝殼放大工作的經驗,面試主要還是看大學期間、或是其他份工作累積的經驗,私立、公立學校影響不會特別大。
Q9:如何準備在校經歷?
假設現在還是大學生、研究生,強烈建議先準備的履歷是「實習經驗」,接著才是「社團經驗」、「校外活動」,最後則是「商業競賽」、「特殊學程」。
- 實習經驗:很直接,只要實習內容有接觸到專案執行,且能證明真的是自己執行,也有數據佐證,對於履歷都會是加分,比較理想的第一順位是「社群行銷」、「專案管理」,其他若是「客戶成功」、「商務開發」、「營運」則是第二順位。
- 社團經驗:則建議是學術性社團,像是數據分析社、管理顧問社等,會相對更接近這個職位內容,但前提也是要有實質的產出或專案貢獻,若只是單純當個社員聽課,沒有擔任重要角色的話,則不建議特別寫。
- 校外活動:這類活動我簡稱為 Side Project,假設大學有參加過非社團、非實習的任何特殊活動或計畫,只要有擔任重要角色,或是本身是重點執行人物,都可以放。
- 商業競賽:我在大學期間沒有特別大的佳績,所以在履歷上都不會寫,但如果是有得名,或是有做特別的專案,且跟應徵職位有關,當然也可以放。
- 特殊學程:有些學校會開學分學程,像是創業學程、領導力學程,若跟應徵職位有關,且確實有在課程中做出 Side Project,建議可以放。
上述的重點會是「擔任重要角色」、「有實際專案參與經驗」、「有實質成績和數據」這三個方向,如有的話我認為可能會是加分。
Q10:是否有什麼資源可以分享?
2019 年我有寫過一篇
《大學生必追清單》懶人包,雖然有些單位可能已經停更,但大方向仍可以參考。
實習比較偏個人能力,社團則是偏個人喜好,其他的社群機構像是:資訊種子、知識青年力、STP、XChange、Lead For Taiwan、Build Up Booster、商業思維學院、女力學院、藍途計畫都可以接觸看看,當然還有更多培訓單位,只是我可能沒有詳細了解或參與過,這邊沒辦法全列出。
由於現在網路資源眾多,我建議在選擇時,可以先思考是否能
「有意識、有系統、有策略的長期累積」
- 有意識:是否知道為何而參與
- 有系統:是否能夠統整成系統
- 有策略:是否知道前進的方向
- 長期累積:這一切是否可以串聯成線
▍總結
很幸運、很感謝能再回到資訊種子做分享,這篇是記錄我在這 1–2 年的心路歷程,再度強調,本篇內容僅代表我的個人職場經驗,由於每個公司夥伴的專案情況不一樣,並無法完全代表每位專員的心得,僅供參考。
如對群眾集資、集資專員、或平台專員有任何疑問,歡迎再與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