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這本書長期佔據國內書市的暢銷排行榜,它在封面的副標寫道:「每天都進步 1%,一年後,你就會進步 37 倍;每天都退步 1 %,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 0!你的一點小改變,將會產生複利效應,如滾雪球般,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在書中提出了四大法則,也就是建立習慣的四個簡單步驟,分別是提示、渴望、回應和獎賞,並鉅細靡遺的論述了實踐的方法,實在是很值得反覆閱讀的一本好書。
但在實踐提示、渴望、回應和獎賞這四個建立習慣的步驟之前,似乎還一種心態必須重置,否則,雖有簡單步驟却無強烈「動機」,變成徒具形式,還是達不到效果的。
先說改變壞習慣,比如抽菸或喝酒,在想改變之前,必須先針對為何要抽菸或喝酒的動機加以檢討,假如抽菸或喝酒的動機是為了解憂消愁,在那個憂愁尚未真正消解之前,不論你採取什麼方法,也很難改變習慣,頂多是找到另外一個比菸、酒更容易暫時麻痺自己的東西替代,例如毒品,那也只是讓問題變得更糟而已。故應將重點先放在解決根本問題上,而不是硬要藉由什麼方法去改變因問題所造成的習慣。
再談建立好習慣,比如讀書和運動,在想建立以前,必須先從為何要讀書或運動的動機開始著手,不能用只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的渴望來強迫自己要這麼做,換句話說,就只是單純的燃起對讀書和運動的熱情,不以目的或獎賞作為考量,因為,人的惰性大於耐性,等經過一段時間後仍做不到、仍得不到,你就會說,也不過是回到像之前一樣,沒差啦!還是算了吧!所以,唯有燃起熱情,並在這股熱情永不退減的推動下,每天都進步 1%,一年後就會進步 37 倍的成果,才有機會達到。
還有一件會造成阻礙的情形必須排除,那就是與你共同生活的人剛好與你有著南轅北轍的觀念,在在與你意欲建立的習慣相互衝突。好比你不太喜歡邋遢,想從此建立一個愛乾淨、重衛生的習慣,但在你身邊的那個人還是依然故我,活在他自己的垃圾堆裡,並不時對你想要變身成潔淨的人出言相譏,甚至是故意搞破壞,當想改變的心遇上另一顆不想改變的心時,除非兩者之間能從非重置不可的動機中去取得共識,要不然,你吸你的純氧,他抽他的大麻,在得不到健康空氣的環境下,敲響退堂鼓將會是走不下去的最後餘音。
「動機」是源自「心態」所產生的最原始力量的依據,是一切好行為能夠自始自終、持續到底的靠山。動機意味著,只要一直往那個方向移動,就能取得莫大的機會。只要你在某件事情上先具備了強烈的動機,哪怕泰山崩於前也會勇往直前。其實,想建立好習慣或想改變壞習慣,只須一個念頭確定了,熱情燃燒起來了,做了就不會停,進步37倍的成果就一定看得見。
宇宙的形成,皆是來自原子的分裂後再重組。為何要先分裂再重組﹖因為要從没有變有、從不好變好,這就是上帝創造萬物時的動機。如果你改變不了舊的壞習慣,那就創造一個新的好習慣,並將大部份的時間放在新的好習慣,舊的壞習慣自然就會慢慢不見。
習慣決定了人生會結出成功或失敗的果實,而動機才是決定要長成何種果實的母根。先確定動機再建立習慣,不管人生將會面臨什麼樣的狀態,都能乘風破浪。因為,原子的熱力永遠不滅,可以不斷重組、不停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