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人生大學校有一堂課的主題是「低階的善良」,學伴中不少人在職場裡掉進「和稀泥的善良」陷阱中,也有不少人說自己常掉進「道德綁架的善良」,各式各樣的狀況都有。
善良是一種行為,但未經思考的行為,稱不上善良。
教練舉例白曉燕命案,當時有人寫信給白冰冰,叫她要放下怨念、原諒兇手,這就是六種低階善良其中之一:偽善的善良。
我聯想到 2018/10/21 的普悠瑪號出軌事故…
勸世的偽善良
普悠瑪號出軌事故造成全車 366 人中,有 18 人死亡、215 人輕重傷,只有 133 人未受傷的傷亡結果。傷亡名單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龍蝦董」一家人。
「龍蝦董」董進興以經營「雲海餐廳」聞名,那日他偕同親友 16 人北上參加女兒婚禮,卻搭上死亡列車,家族一下走了 8 人,剛披上白紗的女兒,面對家破人亡、新娘變孝女,更是無以復加的悲慟。
隔天,我在宗教社群裡看到一則關於勸說吃素的訊息,內容提及董進興一家就是殺業太重,才會一家人搭上死亡列車,慘遭災劫。我猜想發訊息的人是想藉由新聞事件來影響更多人吃素,但對我這個茹素者來說,這則訊息並沒有達到素食好處的宣廣,反而有「偽善的善良」之感。
因為殺業太重而遭逢厄劫的說法,就信仰來說,乍聽似是有理。但再細想,若真是如此,那麼事故中其餘十名非董家人的罹難者呢?這樣的言論對其家屬來說,又情何以堪?
殺生是造業,表述這樣言論的莫不也是積業的行為?薩古魯在書中提及,所謂的業,基本上與意志有更大的關係。 你的意向非常重要。如果你說的話是出於愛,對方聽了卻覺得受到傷害,那麼就是對方的業,不是你的。
「 當人有足夠的智慧時,就能了解所謂的惡並不存在。人們使用『惡』這個字時,通常想表示善的相反,指的是跟他們心中所謂的善相反的事物,惡是牴觸所欲事物的東西。善則是認為自己確實想要的東西。善惡只是用來定義想要和不想要的說法。」
社群裡發訊人的動機是什麼呢?無論出發點是不是愛,很顯然地,這樣的言論對於該事故的罹難者家屬而言,都是在傷口上撒鹽的行為。
所謂的業,基本上與意志有更大的關係。 你的意向非常重要。如果你說的話是出於愛,對方聽了卻覺得受到傷害,那麼就是對方的業,不是你的。
無知的善良
閱讀人生大學校課程裡還提及「無知的善良」也是低階的善良,愛追劇的我直覺想到陸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其中一幕,是孔嬤嬤對著林噙霜說:「人貴自知,林小娘卻有三不知,明知沒有立場說話,但妳還是說了,這是一不知……」,孔嬤嬤的這段話精闢地點出林噙霜的無知。
《薩古魯談業力》提到:「 在某個時空環境裡所謂的「對的」意向,換個時空環境可能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之所以會對錯的觀念,是依據你生活的社會道德規範而來的。」
吃素難道就不是殺生嗎?科學已証實,植物有生命也有情緒,它還會為了己活下去而散發毒素來進行自我保護。有人問薩古魯:「你是葷食者還是素食者?」主張不要殺害生命的薩古魯說,他是人道主義者。
業是因果關係
宗教信仰上說業報是因果關係,對於科學上無法說明的情形,大多用業力或因果來帶過,比如有人作息正常、飲食有度、為人心善、個性溫和、熱愛運動,為什麼還是生了重病?此時就會聽到一些說詞是,這是因果業報。
我喜歡《薩古魯談業力》裡對於業的詮釋:
「 業不是懲罰或獎勵,而是生命試圖圓滿自己的過程。」
「 業的累積不只是一個行為,而是如何做、帶著什麼動機去做,這才是關鍵。」
「 業這個字在粗淺的用法中被拿來提示:如果你做了壞事,就會有壞事發生在你身上。這種看待生命的方式,非常局限又過度簡化。」
業與道德上的善惡無關,它只跟因果有關。什麼樣的因果?書裡舉例: 有人來找你,抱怨他的心臟阻塞了,難道是因為他過去做了什麼壞事嗎?不是的。更可能的原因是,他活得太任性、飲食無度,把身體搞壞了。
苦是自己定義的
記者:「你認為人生是苦的嗎?」
薩古魯:「如果有選擇,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苦或樂?」
記者:「當然是樂。」
究竟而言,人生不苦也不樂,你想要它成為什麼,它就是什麼。人生沒有任何固有的性質,選擇權始終在你手上,意志也永遠是你的。
平路在
《間隙》書裡說:我們的苦跟樂都是自己決定的病是苦,苦嗎?或許只因為這樣的概念熟悉,習慣稱它是「苦」。
薩古魯說:疼痛 (pain) 與受苦 (suffering) 是不同的……( 繼續閱讀 👉
連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