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位新文盲到閱讀優學者,3個方法,啟動紙本數位雙素養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什麼是雙閱讀素養?

隨著科技進步和資訊爆炸,紙本與數位閱讀逐漸融合,讓現代人相較於過去,需要具備更高階的讀寫能力,才能檢視自己所處的世界。此外,未能快速適應世界的變化,有效運用 3C 設備和網路與人交流,表達自己的想法,將是未來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因此,只有同時具備紙本數位雙閱讀素養,才能適應數位時代下的高速變化,啟動學習。
相反的,在這個「分享訊息」速度遠超「理解訊息」速度的時代,無法利用 3C 設備和網路進行學習溝通的人,將被稱為「數位新文盲」,因為在未來,隨時用 ChatGPT 輔助閱讀,將變成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但閱讀素養說起來簡單,要想真的提升,仍須具備理解多元素材,靈活切換紙本和數位工具,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才行。這讓我不禁想好奇的追問:
1. ​當答案不再是學習的終點,AI 時代下的「閱讀」對個人的意義是什麼?
2. 我們該如何從紙本、數位雙閱讀素養中,持續不間斷的優化自己的能力?
3. 如何在紙本和數位閱讀之間取得平衡,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以提升個人的綜合閱讀素養?
4. 面對資訊爆炸和快速傳播的環境,我們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避免成為數位新文盲?
5. 在 AI 時代,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個人閱讀素養,並且在紙本、數位雙閱讀素養上持續成長?
​這些疑問,在由台灣閱讀與學習教育學會理事長,柯華葳教授閱讀研究中心主任陳明蕾老師,與「品學堂」文化長丘美珍老師合作出版的這本書《教出雙閱讀素養:紙本X數位,培養Super優讀者》中,解開了我對這些問題的答案。
​書中舉證有科學根據,有提問也有教案示範,完整建構出紙本數位雙素養的教學框架,能陪伴老師共創出有品質的雙素養閱讀課堂。《教出雙閱讀素養》這本書,內容詳實精彩,教案步驟拆解清晰,我僅整理出3個自己在過去閱讀時未曾思考過的收穫與理解,針對「如何在教學上啟動紙本數位雙素養?」3 個方法整理給各位,歡迎大家討論指正。

​方法一:多文本閱讀

​該如何透過閱讀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因應新時代下的讀者需求,訓練學生同時運用多個資料來源,解決複雜問題的方法,其實我們需要的是多文本閱讀。
​這也太簡單了吧!不就是叫我們要多讀書,這可以稱為是一個解辦法嗎?明蕾老師直指重點的說明道:​
「多文本閱讀,關鍵是要先設定一個特定待解決的問題,做為一個特定待解決的學習任務。」
​其實光這一點,我發現大多數人在閱讀時並沒有主動自我要求,我也是到出社會後才明白,只要帶著疑問翻開書本,有時是雜讀、主題式閱讀、跨領域閱讀,仍然可以從運動中體會人生的哲理,在美食中找到寫作的靈感,從小說中反思工作中的人際應對,只要你懂得問自己:​
「當同一個主題,看了兩篇不同的文本,有沒有什麼是第一篇沒有說的?」
​這就是對同主題「不同訊息的理解監控能力」,而這種能力,需要在多文本閱讀中,透過設定學習任務來養成。(P.136)
​我其實讀到這裡就很興奮,既然數位時代下雙閱讀素養的目標,是讓學生擁有自學新知的能力,因此多文本閱讀的操作方法就是,在選定學習任務後 (例如討論某公共議題),讓學生自己「從多個文本中,找出解決特定問題的相關訊息」,這就同步考驗著我們的閱讀理解、探究提問、整合組織、讀寫平衡、資訊與通訊科技應用、發表綜述等能力,而透過特定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在操作的過程中進行「策略性的閱讀」,除了讀到內容,也精進學生的學習策略,這樣清楚就能提升雙閱讀素養的方法,真的一定要學起來。​
對了!這本由親子天下出版的《教出雙閱讀素養》,書中還安排了 7 堂不同的教學現場教案解析,直接展示多文本閱讀的教學設計內容該怎麼呈現,買一本書,得到 7 堂課程教案分析,實在是太划算了。

​方法二:讀寫平衡

​該如何讓學生讀過、課堂上討論過、甚至是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可以看得懂,記得住,而且還要用得出來呢?其實關鍵就是「讀寫平衡」。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宣言在2005年指出:
「網路時代的學生,需要習得使用「資訊與通訊科技」(ICT),以及掌握在網路上發表意見的能力。」
千萬不要只是在網路數位時代下,被動的接收資訊,任由演算法向我們推播訊息,而是要養成在網路上提出意見,促進共好,表達自身觀點。
​要想精進這方面的能力,讀寫平衡就是一件重要的事,因為如果你沒有輸出,輸入再多也沒有用。「讀寫平衡」指的就是「以輸出為導向的輸入」,讓閱讀不僅僅是看跟吸收,更是理解符號跟使用符號,在數位環境下表達想法、判斷訊息的真偽,篩選出適切的重點做成podcast、圖文統整、YouTube,或是針對特定目標書寫成文章或評論,都是讀寫平衡的證明,因為懂輸出的人,才學得最多!(P.54)
「化輸入為輸出」這個觀點讓我想到一個人,他擁有破 2000 多萬次收聽下載量的 Podcast 說書節目主持人、閱讀前哨站站長瓦基,他能夠在 2 年內分享超過 140 篇書評、半年內製作 50 集 Podcast 說書內容,且持續每週寫一篇電子報給一萬名訂戶,我也是他節目的忠實粉絲。
瓦基非常強調,所謂有效閱讀跟紀錄的筆記,就是要能夠運用框架,高效的輸出文章並精準提煉重點,並且在有限的時間內將產出最大化,建立起龐大的資料庫,留給未來的自己使用,我想這點跟《教出雙閱讀素養》中所提到的讀寫平衡觀念,皆是英雄所見,我也深感認同呀!

​方法三:反思與提問

​老師究竟希望學生在這個閱讀主題或任務中展現哪些能力?該如何確定孩子學會?這時候,反思與提問是評量學習狀態的指標,老師應該要規畫能讓學生展現出學習表現的任務,讓學生在閱讀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自然的展現自己「學習到了什麼」,並公開評分與引導的 Rubric 評量規準,學生才能清楚知道自己可以往「哪些環節持續努力」。
​例如,老師很常反射性的問學生們:「懂了嗎?」「還有沒有問題?」但在提問的方向上,明蕾老師建議,在教學時與其直接告訴學生答案,不如問一些關於「學科之間概念關係」的問題,其實就是引導學生閱讀的方法,這個提問者,可以是學生自己,也可以是老師。
那哪些問題是有關「學科之間概念關係」的問題呢?明蕾老師說,可以讓學生找出不懂的詞彙(p.77),或是讀出言外之意(p.79),觀察詞性或是找出段落之間的關係(p.80),甚至是找出相似概念加以比較(p.82),或是分辨重點並找出支持重點的細節(p.83),在《教出雙閱讀素養》一書中,詳細舉例不同科目的提問方法跟有趣的切入角度,有差別的提問,自然就會帶出有差別的閱讀,畢竟提問者的基礎閱讀量與閱讀涵養,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個人追問問題的程度跟品質。
對學生來說,評估數位閱讀資訊的可信度,也是要靠自主的提問與反思才能達到,在這個眼見不一定為憑的 AI 時代,要常常自問:
這資訊跟我之前讀的一樣嗎?有哪裡不一樣?作者想要告訴我什麼?他為什麼想要告訴我這些?我有被說服嗎?
才不會對網路資訊照單全收,並結合前面提到的多文本閱讀與讀寫平衡,才能做到「有差別的閱讀」,更有策略的進行後設認知,開啟閱讀理解的新境界。

​用多文本、讀寫平衡、提問反思,培養出具備雙閱讀素養的優讀者

​孔子在《論語‧子張》中曾說: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意思是,學問做得好,有優越的表現,除了要修己,亦要安人,行有餘力甚至要安天下,要對社會有所承擔,知不足持續學習,如此循環往復。我想在數位時代的今天,不僅僅是仕而優則學,商而優亦須學,師而優更須學,政而優更不能不持續學,任何行業,行有餘力,都要不斷地學習才是。​
真心感謝陳明蕾、邱美珍兩位老師出版整理這本《教出雙閱讀素養》,她們有條不紊的告訴我,該如何從一個數位新文盲,走到閱讀優學者的關鍵歷程。當我能夠在閱讀時,是為了自身的思考和理解,而非僅止於找到答案;當我在閱讀時,能學會質疑和分析閱讀來源的可靠性,對網路資訊保持警惕和擁有審慎的態度;當我在閱讀後,會主動利用 ChatGPT 生成閱讀測驗,滿足自己從紙本或數位閱讀資料中的好奇心,這時候,我將能自信的說,是閱讀讓我們成為一個「立體的人」,我也願意做一個保持主動,自我要求的讀者,並在閱讀中的每個活動,持續調動更多技巧在其中,努力朝向優讀者的目標前進。
誠摯推薦親子天下出版的這本書《教出雙閱讀素養:紙本X數位,培養Super優讀者》。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羅斯福每天早餐前都會看一本書。卡特進了白宮後開始學速讀,兩次訓練後,閱讀速度提升了四倍。鈴木治雄勸商務人士多看一些古典名著,正因為處於這物質豐富的享樂時代,才更應該深入地探討人類活著的價值。關於生命,很多答案無法親身經歷,但閱讀,可以累積力量,甚至改變你我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自己寫下10個對這些問題的簡要回答,在回頭對照,其中關於新舊工作的銜接、收入跟時機這三的問題(第5、7、8三題),真的讓我思考與計算良久,但我覺得,這10個問題,在轉職前看似是父親對兒子的刁難,現在來看,卻像是一把解剖刀,將華麗的夢想剖開,看見最內心現實的問題。
如何健康的看待財務數字而非心生恐懼,這本大田出版的《和你的錢對話》,真是一本適合在過年跟連假時閱讀、思考自己的書,整本書不跟你談K線跟報股市明牌,而是希望你可以從自己的特質、消費習慣、家庭財務教育中,進一步瞭解自己,瞭解你的錢,探索自己和錢的關係,是本零財務基礎也可以閱讀的財商書。
會欣然寫下這篇書評,是偶然間讀到褚士瑩的這本《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他向法國一位「非典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學習,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思考練習與震撼教育的故事記錄,這本書,其實就是褚士瑩對自己誠實的自剖,我感佩他的誠實,當發現自己「卡住」了,不是假裝沒事,而是選擇學習,並將自己主動思考的答案寫
學生未來要面對的世界,是複雜、多變且不確定的,成長思維的人不僅「不怕不確定性」,更願意「主動擁抱」不確定,因為絕大多數的挑戰跟不確定,對普通人來說都是有益的,既然我們不可能永遠待在舒適圈,成長性思維帶給學生們的強大內在,將是他一生受用的禮物,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祝願台灣的孩子們都能擁有強大的內在。
30歲前的我,在都市工作,大樓人口稠密,彼此關係冷漠,人與人間的感覺早已麻痺,陌生人見面不打招呼,每月往返兩岸當空中飛人,拚高鐵上車時剛好關門,急匆匆拎著快餐盒,用手機邊吃飯邊排行程,網站分頁總是20個,旅行運動還要陪伴家人,但是,是誰讓我變得那麼忙?那麼忙的我,究竟要去哪裡?
「我能否教得愈少,讓學生學得愈多?」當老師為了專題探究找來自己碩士論文研究法,到底是在幫助學生創造自己知識的能力,還是僅提供資訊要學生吸收呢?老師是否為學生多做那些,本來應該由他自己完成或查閱文獻,同儕討論即可完成的事情呢?老師是否努力培養學習者的正向感受,幫孩子克服恐懼,激發好奇與愉悅感呢?
我自己寫下10個對這些問題的簡要回答,在回頭對照,其中關於新舊工作的銜接、收入跟時機這三的問題(第5、7、8三題),真的讓我思考與計算良久,但我覺得,這10個問題,在轉職前看似是父親對兒子的刁難,現在來看,卻像是一把解剖刀,將華麗的夢想剖開,看見最內心現實的問題。
如何健康的看待財務數字而非心生恐懼,這本大田出版的《和你的錢對話》,真是一本適合在過年跟連假時閱讀、思考自己的書,整本書不跟你談K線跟報股市明牌,而是希望你可以從自己的特質、消費習慣、家庭財務教育中,進一步瞭解自己,瞭解你的錢,探索自己和錢的關係,是本零財務基礎也可以閱讀的財商書。
會欣然寫下這篇書評,是偶然間讀到褚士瑩的這本《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他向法國一位「非典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學習,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思考練習與震撼教育的故事記錄,這本書,其實就是褚士瑩對自己誠實的自剖,我感佩他的誠實,當發現自己「卡住」了,不是假裝沒事,而是選擇學習,並將自己主動思考的答案寫
學生未來要面對的世界,是複雜、多變且不確定的,成長思維的人不僅「不怕不確定性」,更願意「主動擁抱」不確定,因為絕大多數的挑戰跟不確定,對普通人來說都是有益的,既然我們不可能永遠待在舒適圈,成長性思維帶給學生們的強大內在,將是他一生受用的禮物,我誠摯推薦這本書,祝願台灣的孩子們都能擁有強大的內在。
30歲前的我,在都市工作,大樓人口稠密,彼此關係冷漠,人與人間的感覺早已麻痺,陌生人見面不打招呼,每月往返兩岸當空中飛人,拚高鐵上車時剛好關門,急匆匆拎著快餐盒,用手機邊吃飯邊排行程,網站分頁總是20個,旅行運動還要陪伴家人,但是,是誰讓我變得那麼忙?那麼忙的我,究竟要去哪裡?
「我能否教得愈少,讓學生學得愈多?」當老師為了專題探究找來自己碩士論文研究法,到底是在幫助學生創造自己知識的能力,還是僅提供資訊要學生吸收呢?老師是否為學生多做那些,本來應該由他自己完成或查閱文獻,同儕討論即可完成的事情呢?老師是否努力培養學習者的正向感受,幫孩子克服恐懼,激發好奇與愉悅感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在當今數位化的時代,人工智慧已然成為企業界的一個焦點。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一種商業策略的轉型。然而,要了解人工智慧的意義和影響,我們需要回顧其起源。
Thumbnail
以卓越的數位科技聞名世界,更有「波羅的海矽谷」之美稱的塔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座城市是如何發展至今,榮獲 2023 歐洲綠色之都的榮譽!
Thumbnail
1.由討喜的提問開始 了解對方 首先掌握對方愛什麼,讓對方當主角聊不停。 特別注意他人成功的故事,讓對方當主角,並稱讚。 重點一定要擺在對方上,替對想面子。 聆聽想法 最重要的是對方的想法,講道理誰都怕。 意見相左時轉換話題,堅持己見最傷感情。 聆聽附和當知音,多聽少說 (7:3
Thumbnail
我很喜歡一句話:你真的懂做每件事的「道理」嗎?多數人往往只注重「理」,想用方法論速成,執著於「怎麼做到」,覺得自己努力了卻沒有任何進步,為什麼?試想,我們會說人講的「頭頭是道」,不會說「頭頭是理」,因為真正聰明的人是反過來先追求「道」,用宏觀的視野掌握底層邏輯。
Thumbnail
如何讓我們寫下的筆記,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我從 2015 開始使用數位筆記軟體到現在,已經 7 年的時間。這 7 年我對於 "為什麼要寫筆記" 的想法不停地再改變,從「紀錄資訊」逐漸走向「深度思考」。我發現使用筆記軟體的心態需要改變,否則只會囤積愈來愈多的內容、沒有具體產出。
Thumbnail
在21世紀的現今,數位轉型已然成為企業積極佈局市場不可或缺的必然選擇,其次,由於新冠疫情的發生,也為數位轉型同時帶來了「新常態(New Normal)」,在急劇變化且無法預知的現今商業環境中,如何有組織地適應商業環境的變化,可以預期未來將是會不斷被詢問到的議題。
HTC亞太區總經理黃昭穎在2022年3月巴塞隆納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2)上表示,HTC沒有放棄手機市場,今年4月將推出支援元宇宙應用VIVERSE平台的新手機。這表示HTC重振雄風,要將後數位匯流經濟的新分流元宇宙變成新匯流嗎?
Thumbnail
本文前半部爲新聞英文學習筆記,後半則對比國際清算銀行(BIS)與台灣中央銀行對央行數位貨幣(CBDC)原則的論述。 Taiwan’s Central Bank Governor Yang Chin-long(楊金龍)spoke about the progress in developing a
Thumbnail
他們說的是「修辭」還是「事實」?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在當今數位化的時代,人工智慧已然成為企業界的一個焦點。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進步,更是一種商業策略的轉型。然而,要了解人工智慧的意義和影響,我們需要回顧其起源。
Thumbnail
以卓越的數位科技聞名世界,更有「波羅的海矽谷」之美稱的塔林,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座城市是如何發展至今,榮獲 2023 歐洲綠色之都的榮譽!
Thumbnail
1.由討喜的提問開始 了解對方 首先掌握對方愛什麼,讓對方當主角聊不停。 特別注意他人成功的故事,讓對方當主角,並稱讚。 重點一定要擺在對方上,替對想面子。 聆聽想法 最重要的是對方的想法,講道理誰都怕。 意見相左時轉換話題,堅持己見最傷感情。 聆聽附和當知音,多聽少說 (7:3
Thumbnail
我很喜歡一句話:你真的懂做每件事的「道理」嗎?多數人往往只注重「理」,想用方法論速成,執著於「怎麼做到」,覺得自己努力了卻沒有任何進步,為什麼?試想,我們會說人講的「頭頭是道」,不會說「頭頭是理」,因為真正聰明的人是反過來先追求「道」,用宏觀的視野掌握底層邏輯。
Thumbnail
如何讓我們寫下的筆記,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我從 2015 開始使用數位筆記軟體到現在,已經 7 年的時間。這 7 年我對於 "為什麼要寫筆記" 的想法不停地再改變,從「紀錄資訊」逐漸走向「深度思考」。我發現使用筆記軟體的心態需要改變,否則只會囤積愈來愈多的內容、沒有具體產出。
Thumbnail
在21世紀的現今,數位轉型已然成為企業積極佈局市場不可或缺的必然選擇,其次,由於新冠疫情的發生,也為數位轉型同時帶來了「新常態(New Normal)」,在急劇變化且無法預知的現今商業環境中,如何有組織地適應商業環境的變化,可以預期未來將是會不斷被詢問到的議題。
HTC亞太區總經理黃昭穎在2022年3月巴塞隆納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2)上表示,HTC沒有放棄手機市場,今年4月將推出支援元宇宙應用VIVERSE平台的新手機。這表示HTC重振雄風,要將後數位匯流經濟的新分流元宇宙變成新匯流嗎?
Thumbnail
本文前半部爲新聞英文學習筆記,後半則對比國際清算銀行(BIS)與台灣中央銀行對央行數位貨幣(CBDC)原則的論述。 Taiwan’s Central Bank Governor Yang Chin-long(楊金龍)spoke about the progress in developing a
Thumbnail
他們說的是「修辭」還是「事實」?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