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給女兒的教育,我絕對會從「心理健康」開始
想藉著閱讀「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
來跟大家簡單的聊一下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情緒教育
應該是最近被廣為討論,但大部分台灣人卻沒體驗過的一種教育
目前有一個正式學科「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社交情緒學習」
是一種幫助人們感知、解釋和調節情緒的一種能力
「我原本不行嗎?」這可能是很多人的疑問
「成年人就該為理性並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對許多人來說是天經地義
但真實的情境裡,多數人會”壓抑或逃避情緒“,卻不知道如何真實的面對情緒
這不是丟臉的事情,因為「人」真的是很複雜的動物
往往我們很愛一些人,卻無法好好的處理關係
例如面對所愛之人的負面情緒,有些人以成熟之名「逃避」了,有些人則是更強烈的反擊
工作上欣賞一些人,卻可能同時對他們產生了厭惡感
有時候五子登科了,內心卻沒有迎來預期中的幸福喜悅
這些事物都跟「情緒教育」有關,當我們與情緒不熟悉
便無法看見內心深處的想法,這些想法會慣性的阻礙著生活的大小事
儘管努力維持著理性,設法解決問題,快樂似乎也被壓在了深處,怎麼都無法出現
我知道一切都很抽象,那先一起來看看蛤蟆的故事吧!
-----
在故事裡,蛤蟆與許多小動物們生活在河岸
蛤蟆是個富三代,儘管有些家道中落,還是繼承了家庭龐大的資產和莊園
他原本是朋友中,最開朗、光鮮亮麗、最喜歡博得注目的人
但朋友卻發現蛤蟆把自己關在莊園裡,蓬頭垢面、眼神黯淡無光
「蛤蟆心理生病了?」,於是朋友們把他送去了「蒼鷺心理師」那裡
走進諮商室,是什麼感覺?
你有走進過心理諮商室嗎?其實擺置多半很簡單
兩張舒適的沙發,中間可能有個茶几放著水杯與面紙,壁紙常常是暖色系的
雖然許多人想到心理諮商,就想到「心理生病」,但諮商室絕對不會像醫院一樣
在這裡,不需要吃藥、沒有醫生的積極地診斷
故事裡,蛤蟆走進了諮商室,等著蒼鷺對他長篇大論,卻尷尬的和蒼鷺對視許久
最後,蛤蟆緊張地問蒼鷺「你不告訴我應該怎麼做嗎?怎樣才能感覺好一點!」|
而蒼鷺問蛤蟆的第一個問題:「你為什麼會來到這裡?」
這也是所有走進諮商室的人,必須準備,也最難以描述的一個問題
(去年我重新找心理師時也想了好久要怎麼回答!)
「我想要變好…」這是許多人找心理諮商的目的
因為內心和生活有無法解釋的不舒服,才來到這裡
但第一個要意識到的問題便是:「心理諮商師並不會給你答案」
心理諮商是「合作」的過程,不是「教學」
當蛤蟆向蒼鷺解釋,是朋友要求他來到這裡時,蒼鷺這麼說:
這句話讓蛤蟆很茫然,「我必須為自己的諮商負責?但我又不是諮商師!」
許多人對於心理疾病的誤解,便是以為「一種方法可以治好所有人」
好像吃藥大多數人都有效果一樣,以為心理師是治病者,等待著診斷和處方
但事實是,感受是每個人自己的,
面對同一種人和情境,每個人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而心理疾病的來源,不是因為看法不同需要被導正,
反而多半是「想法不能被接納」而導致情緒長期的不舒服與混亂
「答案就在心裡深處」,每個人的心並不一樣,
身為唯一知道內心真實感覺的當事人,必須積極的參與和負責,
而心理諮商師便是引導人們往內心探索的陪伴者
探索內心很難嗎?諮商師的專業是什麼?
當蛤蟆在蒼鷺面前講述自己的故事,既想說出滿腹委屈,同時卻預設著會被批評
當他說到犯法後逃獄的事情,馬上回想起朋友對他的批評
但蒼鷺他並沒有評論他,只是平靜地想繼續聽下去,甚至問起了蛤蟆的感受
探索內心之所以困難,是因為生活中,我們很少能被全然地傾聽
在一個沒有情緒教育的世界裡,不是每個人都能「察覺他人的情緒」
甚至不知道「情緒要消失,需要的是出來,而不是壓回去」
當我們糟糕的心情只能得到
“都過去了,別想了”、“成年人不要這樣” 等等的回應
應該沒有人會感到開心或釋懷,反而會感到不公平,或自責與懷疑
全然地傾聽,是生活難以獲得的經驗,也是心理諮商師很重要的技巧之一
諮商師的一大技巧,便是全然地傾聽和引導思考
盡力與當事人培養一種「你可以安心訴說」的信任感,
卸下平時社交需要有的武裝和擔心
並在過程中,引導你思考腦袋沒有察覺到的感覺
”蛤蟆發現自己這輩子,
從來沒有任何人如此全心全意地關注在自己身上”
與蒼鷺的諮商,讓蛤蟆開啟了學習模式,
透過蒼鷺提出地問題,察覺種種想法和感受,慢慢也習慣了探索與檢視自己的行為和感覺
這很有可能也是其他人在諮商室的感受,可能跟想像的差異有點大,
總體來說,諮商是一種「關注內心的過程與學習」
(這裡只有簡單說明,與心理諮商師合作的大略感覺
關於心理諮商師的專業內容多且複雜,未來有機會再找專業人士分享囉!)
小技巧:一開始要表達出感覺不容易,故事中蒼鷺是用量表1~10分的方式
請蛤蟆表達心理狀態。他毫不猶豫選了1~2分,真的是很不舒服呢...
什麼樣的人該去諮商呢?
這個問題我擺在最後提,聽過非常多人懷疑過「有嚴重到需要諮商嗎?」
(書裡的河鼠朋友也這樣說)
但瞭解諮商的本質:「關注內心的過程與學習」
只要有這項需求和興趣的人,都可以進行心理諮商
當然心理諮商價格不低,也花費時間(大部分是一週一小時,進行約8週以上的合作)
曾經有位心理師提過「心理諮商類似於健身」
對個人來說是件好事,但考量金錢和時間之下,我們未必會一直維持健身習慣
因此將心理諮商視為解決當下之急、短期學習,或是長期的習慣,都沒有關係
而在前四章,蛤蟆先生已經在諮商室中,
透過訴說、哭泣以及蒼鷺的提問下,漸漸習慣了表現和察覺情緒的過程
他開始除了緊張,也開始期待與蒼鷺會面,
因為他開始隱隱地感受到,心境和對待自我的方式有些不一樣了
----
好啦!這就是鳥仔近期閱讀蛤蟆先生Chapter 1~4的內容
不知道有沒有打開大家對心理諮商的想像呢?
對許多人來說,有機會走進諮商室的那一刻,才開始第一次的「心理健康學習」旅程
其實我覺得有點可惜,心理諮商的確是更有效率、能獲得陪伴的一種選擇
但平時仍能透過書籍或是情緒教育相關的對話與練習,來對情緒和自我狀態更加熟悉
所以大推“社交情緒教育”的普及化啊!!!!!!!!!!!!!!!
也很敬佩所有推廣心理教育相關內容的知識、倡議、工作者們!
好!今天只說到蛤蟆走進諮商室的體驗,
未來的幾章,蛤蟆會開啟一段認識童年、親子關係和心理狀態的關係
大家不要錯過,坐等下一次的分享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