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長短是我們習慣用來判斷一件事的標準之一。
第一份工作要做多久再辭職比較好?
遲到、提早到或準時?遲到多久,十分鐘?半小時?
在一起多久才可以同居?才可以結婚?
當然,實際狀況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只是有時候,我們會被慣性判斷的標準綁住,明明感覺很強烈卻一直卡在自己過去設下的標準規則中,猶豫、糾結與壓抑,有時,就錯過了呦。
太少遇見這樣的狀況,我腦中沒有慣性的答案,也許三年?五年?
今年二月拍廣告時認識了一個女孩,第一印象覺得她真漂亮,那時我正因為出門沒有夾睫毛而焦慮,又看見完妝苗條又漂亮的她,我瞬間縮得很小,沒有自信,內心一直在告訴自己要冷靜要有信心。最後和他借了夾睫毛器。當天我們聊很多,交換了聯絡方式。那之後我們就常傳訊息,互丟徵選資料,分享有案子時的快樂滿足,沒案子時的焦慮自我懷疑。
六月,我和她聊到自己在淡水有拍攝,連續四天,她立刻回訊息說可以去住她家。「人也太好了吧!」我心想。沒再多想,就開心地答應了。
要去住她家的前一天,我才驚覺我們只在二月見過一次面,平常都在文字訊息上相處,我怎麼好意思去她家住?我怎麼敢去她家住?她怎麼敢讓我去?
我越想越多,越想越害怕,心中警鈴大響,太難受了於是去靜心,我覺察到自己這些擔心都是來自於恐懼,也有受到近期「me too」事件的影響。
靜心之後,我回歸平靜,隨後看見她傳來的照片,一個手寫上樓層門牌和我的名字的信封袋,裡面有她家鑰匙。
這個舉動給我滿滿的信任。順著這個信任的流動,感受到平靜和愛,於是,我出發了。
一看見她,感覺非常輕盈平和,和第一次看見她時感覺一樣。
她的家,東西擺設簡約有溫度,有一大張木頭桌子,落地窗戶,陽台滿是植物。臥室有床和一幅畫。一間專門做瑜伽和靜心的房間。我坐在大桌子前,看著陽台的植物,心想,十年後,我可以住在這樣一個空間裡嗎?才意識到這就是我想要待的地方,有大窗戶、木頭傢俱和滿陽台的植物。
住她家的時間,早上醒來,完成靜心之後,她會泡茶,我最喜歡茶了。我們說話說不停,一起做沙拉,她做了好多食物給我吃,燕麥粥、沙拉、佛陀碗、布朗尼和燕麥餅乾。我坐在大桌子前,吃著沙拉,看著陽台的植物,心想,十年後,我可以住在這樣一個空間裡嗎?過上理想的生活嗎?
十年後,我可以住在這樣一個空間裡嗎?過上理想的生活嗎?
「可以的,我好喜歡這樣的生活,可以的吧。」
吃完早午餐後,各自行動。晚上拍片回來,繼續說話,有一晚吃了兩包樂事經典原味,太爽快!
有天下午,我們帶著香蕉和她做的布朗尼和燕麥餅乾,一起去了月老仙翁廟,祈求貴人運和工作順利。
在海邊的教堂拍片四天,天氣晴朗,等戲時都可以看見陽光在海上閃閃發光,搖來晃去,真可愛。教堂全是清水模建築,等戲的地方冷氣開很強,舒適,嗜睡,非常幸運與幸福。再加上待在她家四天,一切就像是去了美麗的遠方打工度假,美好真實但注定要結束,像夢一樣。
「她是我的天使朋友吧。」
請問,認識多久的人你可以去他家住?
我的答案是
「也許只要他家有滿陽台的植物和他會做飯?哈。」
或者
「如果他是天使就去吧~」
又或者
「就跟著感覺,跟著平靜和愛去選擇吧。」
希望之後可以多多在「感謝日常」中用文字記錄這些日常故事,下次見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