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提到對於重量訓練基因的影響也相當大,但除了肌肉肥大外,根據訓練的項目不同,也會訓練到不同的肌纖維我們肌纖維通常分,第一型-慢肌,第二型-快肌,第一型肌纖維含氧量較高,能持續較長時間的運動,例如馬拉松。
第二型肌纖維收縮較快速,能產生較大的力量,例如跳高衝刺等競技運動,二型肌纖維在訓練後,他的體積較大,所以經過重訓改變體態主要訓練的是二型肌纖維,所以訓練的組數次數都是以這個目的做規劃,我們也會稱為肌肥大訓練,8-12RM一組,每個動作4組,一天訓練3-5個動作,不斷的提高訓練強度與訓練容量。
經過一段時間的肌肥大訓練後,若你發現增肌效果不好,可以嘗試把訓練目標由肌肥大訓練,變成肌耐力訓練,刺激一型肌纖維,雖然一型肌纖維訓練後,增加的幅度沒有二型肌纖維的大,但他依舊會讓你的體態變得更好看,肌肉當中都是同時存在一型與二型肌纖維的,但他的比例,每個人天生就不太相同,同一塊肌群,可能有些人他的白肌比例較多,經過訓練後,成長幅度較大,而紅肌較多的人,可能他訓練起來,肌肉成長幅度較小,假設A的白肌占30%紅肌占70%,B則剛好相反,他們一樣走肌肥大訓練的課表,A就只訓練到30%的肌肉,B則訓練70%的肌肉,B跑肌肥大訓練的效益就遠大於A,當然實際狀況上,兩個人的差距不會到這麼大,這邊只是做個舉例,又或者說,你已經訓練了好幾年,都訓練肌耐力,一組做到15-20RM,刺激二型肌纖維,雖然它的成長幅度較小,但還是會變粗,這時A的身材可能就會比B來的粗壯,當你訓練一段時間的肌肥大課表,沒有取得很好的成果,可以嘗試更換訓練目標,以肌耐力的課表為主,注重肌肉的感受度與代謝壓力,那你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增肌有三大法則,假設都是有效的情況下,那肌耐力訓練的主要目標就要放在代謝壓力,當肌肉使用醣解系統為能量來源時,沒有氧氣的參與,六個炭粉子的葡萄糖無法被分解到兩個碳分子+一個氧分子的二氧化碳被身體呼吸排出,而是分解成三個碳分子的乳酸鹽停留在肌肉中,簡單來說就是沒有氧氣的參與,導致這些代謝物無法轉換成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加上肌肉用力時擠壓血管,讓代謝物停留在出力的肌肉中,導致肌肉極度的痠脹,而這些殘留的代謝物質可能會增加肌肉的合成,但同時也會讓你感到痠痛難受,而健美人士則堅信這個痠痛可以讓它有效的增肌,然而實際上這部分在科學上還沒辦法蓋棺定論說一定會增肌,但最新的研究顯示就算重量不用太重,以輕重量做到力竭還是有增肌效果,而這種訓練方式會帶來非常強烈的代謝壓力,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注重代謝壓力到極致,也可以增加肌肉量,我們就會把訓練的目標放在有足夠的強度下,增加訓練的時長。
例如:
- 原本的8-12RM變成15-20RM。
- 離心階段停留更長的時間。
- 在頂峰收縮階段,做一點來會擺動的刺激。
- 以12RM的重量下降20%後做12下,接下來每做一下休息10秒,直到完全沒力為止。
- 做金字塔訓練,12公斤8下接下來10公斤10下再換一對啞鈴8公斤12下,一直到完全無力為止。
要注意的是,當你決定要走這要的訓練時,請至少堅持3個月後再跟換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