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紀錄:《旁觀他人之痛苦》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也許唯一有資格目睹這類真慘實痛的影像的人,是那些有能力舒緩這痛苦的人——像是拍照所在地的戰地醫院的外科醫師——或那些可以從中學習的人。其餘的我們,不論是否刻意如此,都只是窺淫狂罷了。

戰爭影像與反戰

以前聽到這本書時,總以為它是廣泛性地在討論「旁觀他人之痛苦」這件事情。但真正閱讀後,才發現它其實是更偏向於討論「透過影像去觀看遠方戰爭的痛苦」。

受苦受難的形象在藝術創作上可說是源遠流長,然而我們卻難以將觀看藝術中苦難的反應,與觀看相片中苦難的反應相提並論。對於哥雅《1808年5月3日》或是畢卡索《格爾尼卡》,我們或許還能在震撼之餘去感受畫家所帶出的藝術性,卻幾乎不可能對真實的影像做出這樣的欣賞。

這些痛苦的戰爭影像,是可能達到反戰的效果的嗎?桑格塔開篇即藉由吳爾芙的著作開啟了這樣的討論。照片使遠方的事物變得「真實」,使有良心的觀者為之顫慄。因此,當人們看見那些端垣殘壁、哀鴻遍野的駭人影像,又怎麼可能不放下一切立場,反對戰爭呢?但在進入到這點前,我們或許需要先退一步去認清照片矛盾的特質——帶有觀點的客觀性。即便再怎麼看似客觀公正,卻沒有一張照片可以在沒有人為介入的狀況下被攝下、發表,也沒有一張照片可以被閱聽者真正毫無立場地觀看。端以敵對雙方的塞爾維亞與克羅埃西亞竟在同一場戰爭中,使用同樣的平民遺骸照片進行宣傳,便可見一班。

*原話為「最近一輪的巴爾幹戰爭初期」。對軍事史超不熟,只能猜測是在說 1991-1995 年的克羅埃西亞獨立戰爭。


他人

影像為我們帶來遠方的真實。而這個遠方,在很多時候並不僅僅是地理上的間隔,更是社會文化上的距離感。官方(與人們)對於己方暴力受害者的展示總是有所忌諱,卻對那些自己國家置身事外的受害者影像少有顧慮*。因為「那些『他人』,即便不是敵人,也只是可供觀看的客體,而不像我們,是能夠觀看別人的主體。」

而這樣的狀況也不僅限於戰爭影像:「事實上,全美各地找不到任何一座奴隸歷史博物館......在美國成立一座博物館來展示非洲奴歷史所蘊藏的滔天罪刑,等於是承認這類邪惡也會生於此地。美國人寧願想像邪惡只存於別處。」**

這或許也對應到了 2015 年敘利亞孩童在海灘上的那張照片,之所以在西方媒體掀起了那麼大的討論的原因——那些遠方的他人不再是模糊的他者,而是和自己的生活如此相像的「人」。

*此書 2003 年於美國出版,討論的基本上是美國當時的狀況。不確定近年相關情形是否有所更動。

**幾年前去費城時,印象旁邊有一個小小的開放空間展示著華盛頓是如何對待奴隸。感覺情況在這幾二十年間有所變動


那麼觀看還有意義嗎

1. 照片像我們疾呼:這是人能做出的行為,不要忘記!

如桑格塔所言,影像點出一個地獄,但卻無法告訴我們要如何撲滅其中的烈焰。但,「承認並擴大了解我們共有的寰宇之內,人或招來的幾許苦難,仍是件好事。一個動不動就對人的庸闇腐敗大驚小怪,面對陰森猙獰的暴行證據就感到幻滅的人,於道德及心智上仍未成熟。人長大到某一年記之後,再沒有權利如此天真、膚淺、無知、健忘。」


2. 影像是一項邀請。

照片無法補足我們對於背景資訊的無知,卻是一項邀請,邀請觀者去注意、去反省去學習與去嘗試為此做些甚麼。 


3. 影像提供了我們一個從塵世侵犯中抽離,自由觀察、抽選、專注地知性運作方式。畢竟,「沒有人能在思考之時同時揮拳捶人」。


結尾

最後記錄一下非常認同的本書結語:

「我們不曉得。我們真的無法想像身歷戰禍是怎麼一回事!我們無法想像戰燹有多麼猥怖、怕人;又怎樣可以習以為常。無法理解,不能想像。這是穿越戰火、身畔不遠的人橫遭不測、自身卻僥倖逃過厄運的每個士兵、每名記者、每位支援人士及獨立觀察者,永遠揮之不去的持續感受。而他們是對的!」


    4會員
    1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查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聞讓你產生了獲得了競爭優勢的錯覺,然而正好相反。
    ——而這樣的列寧當然也要吃飯。 老實說,原本是帶著 "There is no love sincerer than the love of food." 的預期翻開這本書的。畢竟,在餐桌上,還有甚麼是不能夠坐下來好好談談的呢? 但我大錯特錯。即便每一個章節都嚴謹地附上了正經的食譜,可這本書與其說
    這是一本痛苦,美麗,殘忍而溫柔的作品。 它把你引領到一片荒蕪,讓你破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與脆弱,然後放手,輕輕地和你述說悲傷的結局。 #劇透好劇透滿預警
    "朋友希望創造不同的、無法預期的未來,因此朋友賦予彼此影響自己的權力,將自己的身分至於不確定的狀態。" 本書不!是!交友指南 XD 他不會告訴你「怎麼」和人建立友誼,而是試圖探討「為什麼」我們會建立友誼。換句話說,這本書大概不會為實際生活帶來幫助,只會滿足你的好奇心 :D
    由清光緒年間探花俞陸雲先生為後輩所編,值得細細品讀的詩評。
    新聞讓你產生了獲得了競爭優勢的錯覺,然而正好相反。
    ——而這樣的列寧當然也要吃飯。 老實說,原本是帶著 "There is no love sincerer than the love of food." 的預期翻開這本書的。畢竟,在餐桌上,還有甚麼是不能夠坐下來好好談談的呢? 但我大錯特錯。即便每一個章節都嚴謹地附上了正經的食譜,可這本書與其說
    這是一本痛苦,美麗,殘忍而溫柔的作品。 它把你引領到一片荒蕪,讓你破碎,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孤獨與脆弱,然後放手,輕輕地和你述說悲傷的結局。 #劇透好劇透滿預警
    "朋友希望創造不同的、無法預期的未來,因此朋友賦予彼此影響自己的權力,將自己的身分至於不確定的狀態。" 本書不!是!交友指南 XD 他不會告訴你「怎麼」和人建立友誼,而是試圖探討「為什麼」我們會建立友誼。換句話說,這本書大概不會為實際生活帶來幫助,只會滿足你的好奇心 :D
    由清光緒年間探花俞陸雲先生為後輩所編,值得細細品讀的詩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去年前男友的日本好朋友來台灣找他,說他們是彼此的soul mate,他帶我去跟朋友吃飯認識,就一天半的時間相處他朋友就回日本了,後來日本男生加了我的臉書,但長時間都沒有聊天,直到昨晚我看了臉書訊息才知道前兩週他有傳訊息跟我說生日快樂,希望我有個美好的生日回憶,我回了他謝謝,順便跟他說我們分手了。
    Thumbnail
    榕樹腳下的根 莫名地隨處亂竄 無不煩雜 午時的陽光正在宣洩不滿 烘烤著一地炙熱 還好蝴蝶習慣 東奔西跑 為了來時花 我也漸漸習慣 忙碌之餘回到當時 意氣風發 無所畏懼 而穿插的爵士樂音符 無法預測 一時猜不透 陽光 音符竟是旁觀者的熱情 無獨有偶 一隅的秋海棠 一如往常 生氣蓬勃
    生活實驗 六六九 我叫不動的事情愈來愈多, 她有自己的安排, 就是正事之前她要先玩, 貪玩了以後,會被罵, 現在說不定還會被處罰, 但她已經知道怎麼原諒。 這個儀式, 只有 她自己 知道為什麼開始, 以及要怎麼結束。 我已經只能旁觀。
    Thumbnail
    因為年底要選舉了,所以就開始會有一些選舉前的說明會。先生被邀請去參加回來之後,他就說出他的感覺。他說有一些事情,難道一定要去攻擊別人,或者需要對立才行得通嗎?   這時我就想到我們最近上奇蹟課程,它的內容是:   那兒沒有任何參考指標能賦予你所見之物任何意義。只有身體才有攻擊謀害的可能。 但
    也許唯一有資格目睹這類真慘實痛的影像的人,是那些有能力舒緩這痛苦的人——像是拍照所在地的戰地醫院的外科醫師——或那些可以從中學習的人。其餘的我們,不論是否刻意如此,都只是窺淫狂罷了。
    Thumbnail
    能夠堅定地在#Me Too運動中站出來的人,這個過程必定是經歷許多的掙扎、懷疑、自我探索,以及各種糾結纏繞的感受。而面對經歷這些事件的人們,我們又能怎麼做?對於將傷痛訴說出的人們,我們的社會可以安全接住他們嗎?我觀察自己在旁觀這一切時,充滿深深地痛苦
    Thumbnail
    那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頑強地活了下來,頑強地止殤,頑強地相信未來。一個孩子,正是我們的主角,常被父母帶去機場看飛機起降,在離開和抵達之間,直指的卻是那些別無選擇而被留下的人們,一如他,一如你,一如我。我們透過他的雙眼仰望,在全然的旁白中得知,那次他遇見了一個他將始終銘記的女人,並目睹了一個男人
    Thumbnail
    總是在某個片刻,才會發現自己失去很多,或者得到很多。梅·薩藤出版的8本日記體作品,沒有哭著喊著叫著「看我,看我,你看我」,而是讓我們發現:喔,你也在這裡嗎?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去年前男友的日本好朋友來台灣找他,說他們是彼此的soul mate,他帶我去跟朋友吃飯認識,就一天半的時間相處他朋友就回日本了,後來日本男生加了我的臉書,但長時間都沒有聊天,直到昨晚我看了臉書訊息才知道前兩週他有傳訊息跟我說生日快樂,希望我有個美好的生日回憶,我回了他謝謝,順便跟他說我們分手了。
    Thumbnail
    榕樹腳下的根 莫名地隨處亂竄 無不煩雜 午時的陽光正在宣洩不滿 烘烤著一地炙熱 還好蝴蝶習慣 東奔西跑 為了來時花 我也漸漸習慣 忙碌之餘回到當時 意氣風發 無所畏懼 而穿插的爵士樂音符 無法預測 一時猜不透 陽光 音符竟是旁觀者的熱情 無獨有偶 一隅的秋海棠 一如往常 生氣蓬勃
    生活實驗 六六九 我叫不動的事情愈來愈多, 她有自己的安排, 就是正事之前她要先玩, 貪玩了以後,會被罵, 現在說不定還會被處罰, 但她已經知道怎麼原諒。 這個儀式, 只有 她自己 知道為什麼開始, 以及要怎麼結束。 我已經只能旁觀。
    Thumbnail
    因為年底要選舉了,所以就開始會有一些選舉前的說明會。先生被邀請去參加回來之後,他就說出他的感覺。他說有一些事情,難道一定要去攻擊別人,或者需要對立才行得通嗎?   這時我就想到我們最近上奇蹟課程,它的內容是:   那兒沒有任何參考指標能賦予你所見之物任何意義。只有身體才有攻擊謀害的可能。 但
    也許唯一有資格目睹這類真慘實痛的影像的人,是那些有能力舒緩這痛苦的人——像是拍照所在地的戰地醫院的外科醫師——或那些可以從中學習的人。其餘的我們,不論是否刻意如此,都只是窺淫狂罷了。
    Thumbnail
    能夠堅定地在#Me Too運動中站出來的人,這個過程必定是經歷許多的掙扎、懷疑、自我探索,以及各種糾結纏繞的感受。而面對經歷這些事件的人們,我們又能怎麼做?對於將傷痛訴說出的人們,我們的社會可以安全接住他們嗎?我觀察自己在旁觀這一切時,充滿深深地痛苦
    Thumbnail
    那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頑強地活了下來,頑強地止殤,頑強地相信未來。一個孩子,正是我們的主角,常被父母帶去機場看飛機起降,在離開和抵達之間,直指的卻是那些別無選擇而被留下的人們,一如他,一如你,一如我。我們透過他的雙眼仰望,在全然的旁白中得知,那次他遇見了一個他將始終銘記的女人,並目睹了一個男人
    Thumbnail
    總是在某個片刻,才會發現自己失去很多,或者得到很多。梅·薩藤出版的8本日記體作品,沒有哭著喊著叫著「看我,看我,你看我」,而是讓我們發現:喔,你也在這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