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這個字眼常常讓我們聯想到壓力、不安和困擾。處在焦慮的籠罩下,我們往往會希望能夠迅速擺脫它,恢復平靜和安寧的生活。然而,是時候以不同的角度看待焦慮了,我們是否可以擁抱焦慮,並從中尋找到成長的契機呢?
本書作者Tracy Dennis-Tiwary 博士是紐約市立大學心理學及神經科學教授,在研究壓力、焦慮等領域有傑出成果。在本書中,主要探討焦慮的本質,及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焦慮,進而利用焦慮來幫助自己達成人生目標
我們感到焦慮的原因可以有很多,且因人而異。焦慮是一種自然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常常在面對壓力、不確定性、危險或重大變化時出現
例如工作要求、學業壓力、經濟負擔、人際關係、健康狀況、對自己要求過高、害怕失敗、過去的創傷經歷及突然的生活變化等等,有非常多的場景都會觸發焦慮的產生
雖然焦慮通常是從恐懼發展而來,但我們期待某件事時,也會覺得焦慮;例如早早預訂好某樂團的演唱會門票,在日期接近時會不斷地想當天要帶什麼應援小物或看板、天氣狀況如何?應該提早多久到達表演現場?交通方式?
無論是恐懼還是期待,只要我們特別關注某件事的未來走向時,焦慮就會出現
此時我們的大腦會進入一種極端的專注狀態,我們會特別留意相關細節並準備好隨時對變化做出反應
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其特徵是過度和持久的焦慮感。焦慮症不同於一般的正常焦慮,它超出了正常的擔憂範圍,並且對個人的日常生活和功能產生了明顯的干擾
焦慮症包括多種不同的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恐慌症」(Panic Disorder)、「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和「特定恐懼症」(Specific Phobia)。每種亞型都有個自獨特的特徵和症狀
儘管焦慮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是負面的,但焦慮的存在實際上可以幫助我們應對問題和成長。我們會開始想盡各種方案來消除焦慮感,而達成這個目標就是我們的獎賞,當可見未來的輪廓越漸清晰,焦慮程度就會開始下降,使我們認知到自己正在成功路上,努力見效了!
另一方面,可把焦慮視為是體內的警報器,它所發出的聲響總是令人感到不悅,很想趕快把它關掉,但警報器不會無端響起,一定是發生了某些需要我們關注的問題。如果能正確判斷讓警報器響起的源頭,您將獲得對自己有益的資訊
事實上,人類文明之所以能持續進步發展,跟焦慮離不開關係;我們不會想要探索地球以外的空間、不會有偉大的藝術創作產生、沒有更便利的數位科技發明,因為在沒有焦慮的假設下,我們不需擔心未來,只關注每天有沒有吃飽睡足
根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簡稱DSM),這是由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出版,一本在美國與其他國家中最常使用來診斷精神疾病的指導手冊
在手冊中,針對了各種不同精神疾病提出了診斷標準,意即只要符合當中的特定指標,醫生就可判定您罹患了該疾病。在很大程度上,DSM讓人們產生「焦慮是種應該被治療的疾病」的普遍共識,多不勝數專門針對焦慮的療法及藥物開始出現,給了大家能夠擺脫這種不適情緒的曙光
但事實上,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焦慮的頻率及程度都不斷提高,而且不只是成人,青少年及幼童也更早開始感到焦慮
焦慮不是病,幻想著有某種藥物或療程能夠讓焦慮完全消失,是不切實際的,因為焦慮就是我們的一部分,只要活著就會感到焦慮
焦慮是由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中產生,而我們如何應對這些不確定性,是影響生活滿意度的關鍵當面臨不確定性時,焦慮就會出現,同時鞭策我們提高警覺、開始動作,為的是遠離負面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就有機會產生更多過去沒有想像到的可能性與潛力
當您感覺到焦慮時,告訴自己「這些不舒服及恐懼感是大腦的訊號,我要知道大腦跟我說了些什麼,並採取行動」
有時可能在短時間內都無法判斷這些訊號的意義,沒有關係,先放著,因為可能代表這些訊號的強度相對微弱,對自身安全或不確定性的影響相對渺小,過了一段時間它會自然消失或是轉變成其它能夠讓你理解的形式
擁抱焦慮並探索其中的成長契機是一個挑戰,但也是一個豐富且值得追求的過程。透過理解焦慮的本質、探索觸發點、培養心態管理技巧並用正確的方式焦慮,我們可以轉化焦慮的能量,並從中獲得個人成長的啟示
如果您時常被焦慮困擾、對生活及工作感到無所適從,本書將協助您用全然不同的角度看待焦慮,突破盲點、開創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