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賞花的季節。猶記得2022/11/28下午15:15-18:00,也就是111學年度,我曾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二樓人文講堂以 ﹝細品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走進杜甫浣花溪畔的詩情與美境﹞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這是彰師大國文系蘇慧霜教授﹝古典詩的情境教學﹞計畫項下的校外教師合同教學,聽眾都是大學部國文系學生,為此,我撰寫六頁講義,使他們手上都有資料可資討論。我們談文論藝一整個下午,感覺非常酣暢。
吾人皆知「詩情與美境」,由「情」、「景」構成。 情(主體感受)、景(客觀物象) 是古典詩兩大要項。情景互涉,是審美活動的主要型態。 作詩非情即景,說情需與景相連屬。然說景處,必須暗中與情相連結。說情處須暗中與景相關涉。 因而敘景,即可知其情;因其寫情,即可宛然如睹其景。景不離情,情不離景。 情景的構成模式,又可分為:(1)觸景生情與緣情寫景、(2)移情於景與寓情於景、(3)以景襯情、(4)以景結情與以情結景,最高詩境是「情景交融」。每個模式又可分成細項,一共八項,我 都以具體詩例說明,然後才進入〈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的逐首分析。
公元760年(唐肅宗上元元年)詩人杜甫在飽經離亂之後,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暫時有了安身的處所,心情比較舒暢。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作了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詩中的江,就是流經草堂的浣花溪。題目中的獨步,指杜甫往訪南鄰酒伴斛斯融未遇,於是獨自沿江信步,尋花賞景。同類型的絕句詩組,還有 《絕句漫興九首》,風格近似。
歷代詩評家都將〈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視為一個整體,以詠花爲主要内容,描寫浣花溪畔群芳競放,千姿百態,春意盎然的美景,表現出詩人對美事、美境的熱愛和嚮往;同時又寫「惱花」、「怕春」,即以「喜景」兼寓「悲情」。杜甫採取移步換形手法,從不同角度,從不同「鏡頭」角度拍攝七幅各具特色的春花美景。七首詩的原文:
江上被花惱不徹,無處告訴只顛狂。走覓南鄰愛酒伴,經旬出飲獨空牀。原注:斛斯融,吾酒徒。(其一)
稠花亂蕊畏江濱,行步欹危實怕春。詩酒尚堪驅使在,未須料理白頭人。(其二)
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其三)
東望少城花滿煙,百花高樓更可憐。誰能載酒開金盞,喚取佳人舞繡筵。(其四)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其五)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其六)
不是愛花即肯死,只恐花盡老相催。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葉商量細細開。(其七)
第一首:惱不徹,意為惱不盡。原意是說;我被江邊上的春花弄得煩惱不堪,無處講述這種心情,只好到處亂走。來到南鄰想尋找酷愛飲酒的夥伴,不料他牀已空,十天 前便外出飲酒。其中,惱不徹,指心神不寧的狀態。其實這個『顛狂』是整組詩的綱領,原因來自找不到酒伴所致。用詞樸拙,是杜甫刻意如此,明明是江花之美想向酒伴訴說,卻說不得,於是「煩惱」起來。原注:「斛斯融,吾酒徒。」這一段註解很重要,原來杜甫的煩惱來自尋訪酒伴,卻沒遇見。對花原本沒有甚麼好惱怒的,是因為沒有同伴而煩惱。
第二首稠:稠,密。畏,通隈,山水彎曲之處。被花惱、實怕春,其實都是反話,是「欣喜的反語」。驅使,相當於料理,安排、幫助。在,是語助詞,相當於「得」。白頭人,是作者自稱。詩意是說:花亂蕊像錦繡一樣裹住江邊,腳步歪斜走入其間心裏着實害怕春天。不過眼下詩和酒還能聽我驅遣,不必爲我這白頭人有什麼心理負擔。明. 鍾惺說:「惱不徹,莫作惱字看;實怕春,莫作怕字看,皆喜極無奈何之詞。」樸拙卻很有趣。
第三首:多事,有撩人之意。送,打發。生涯,指的是生活。原意是說:深江岸邊 靜竹林中住着兩三戶人家,撩人的紅花映襯着白花。我有去處來報答春光的美意,酒店 的瓊槳必將送走我的年華。宋.趙次公說:「江水之深,竹色之靜,又止兩三家而不暄 溷,此自足佳矣。故彼紅花、白花相映為多事也。」
第四首:少城,即小城。成都原有大城和少城之分,小城在大城西面。根據《元和 郡縣誌》所載,少城在成都縣西南一里。可憐,是可愛之意。佳人,指的是官妓。繡 筵,豐盛的筵席。全詩是說:東望少城那邊,看到鮮花如煙霧一般,高高的百花酒樓更 是使人憐愛。誰能攜酒召我前往暢飲,召喚一個美人歡歌笑舞於盛筵之前?汪灝說: 「此章城上樓上看花更好,誰知我心,急急載酒攜伎?」
第五首:黃師塔,指姓黃的和尚所葬之墓塔。宋.陸游《老學庵筆記》:余以事至犀 浦,過松林甚茂,問馭卒,此何處?答曰:「師塔也。」蜀人呼僧爲師,葬所爲塔,乃 悟少陵「黃師塔前」之句。懶困,疲倦困怠。無主,無人照管和玩賞。全詩是說:來到 黃師塔前江水的東岸,又困又懶沐浴着和煦春風。一株無主的桃花開得正盛,我不知道 該愛那深紅花還是愛淺紅花?王嗣奭說:「似不可解,而於惱怕之外,別有領略,妙甚。」
第六首:黃四娘,是杜甫旅居成都草堂時的鄰居。蹊,小路。留連,即「留戀」, 捨不得離去。全詩是說:黃四孃家花兒茂盛把小路都遮蔽了,萬千花朵壓彎枝條離地低又低。眷戀芬芳花間彩蝶時時飛舞,自由自在嬌貴的黃鶯,恰恰地歡聲而啼。時時舞,恰恰啼,皆如宛然在目,駘蕩稱情。
第七首:愛,一作看。肯,猶拼。一作欲,一作索。紛紛,多而雜亂。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全詩是說:並不是說愛花愛得就要死,只因害怕花盡時遷老境逼來。花到盛時就容易紛紛飄落,嫩蕊啊請你們商量着慢慢開。趙次公說:「容易、商量,與上篇告 訴、報答、喚取、留連、自在,皆使俗字,不失為佳。」汪灝說:「此言非關愛花, 實為惜花。非關惜花,實為惜老。」
我最後總結〈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的詩情與美境 ,作成以下七點代作結論。
1.在 「情景關係」,這七首是典型觸景生情,緣情寫景,卻寫得饒有興味。
2.在「詩歌語 言」方面,杜甫善用俚、俗字入詩。俚俗字並非不能入詩,也無礙於情境層級之高低。
3.在「詩歌風味」方面,頗有「竹枝詞」之格調。讀之可知浣花溪的人文風情。(其後劉禹錫以巴州、渝州民歌寫通俗七言絕句,定名為《竹枝詞》,成為書寫風土民情的詩歌類型)。
4.在「感情層次」,詩中有傷春、惱春之感,隱約有「嘆老」之憂。(非關愛花,實為惜花;非關惜花,實為惜老;有花無酒,有閒無伴之寂寥)
5.在「全篇結構」方 面,前二首「恨花」,中二首「賞花」,後二首「愛花」,末首「留花」。首作覓伴, 次作獨尋,次四首作遍歷有花之處,末章總發其意以終。
6. 在「形式方面的創意」七絕也可以這樣輕鬆寫,別人根本寫不來。換了其他作者,不是寫得太俗就是太艱澀。
7. 至於「為何要讀」這七首,乃因讀此七首絕句,可以探索老杜詩歌風致。是「情境教學」的好材料。
由於演講時間長達三小時,每一首作品都經詳細解説,因而無論篇幅長度與內容的深細,都要比這一篇簡易報告增長十倍以上,欲詳知內容,必須再參看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