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的存在,是為了讓人學會捨棄;但不代表要全然丟棄,只是需要找到一個可以和平共處的位置。
在實習機構和一個姐姐聊天,得知她原來是念資訊類科系,甚至還是留學美國的高材生;但回到台灣後,她選擇花五年時間,一邊兼職考上公務員,做著和之前全然不同的事。這件事在當時轟動到佔有新聞版面,論壇底下議論紛紛,有人說,家裡有錢、沒有家庭就是任性;也有人說,出國讀書又花五年考試賺月薪四萬多塊不值得…。
但我覺得,這只是一種選擇。
選擇將時間投注在更有熱情的事物,選擇實現自我價值而不是將學歷變現;留美碩士、工程師、科技業...這些名詞聽起來都很美好,讓人光是念誦便能勾勒出前途一片光明的畫面。大多時候,我們總會傾向於去選擇更好,或是帶來更多利益的事物。因為這是太理所當然的理由,所以有時我們會忘記,有些選擇背後的好與壞不是純然的利益比較;有些人事物的存有,是因為我們從未想像過而非不存在。
擁有那些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還有那些看上去很好很好的選擇;我好奇的是:做出那些好選擇的人們,也真的過上了很好的生活嗎?而那樣的好生活,是否讓他們成為了更加幸福的人?
走向人群,和更多的人對話後。每個站在我面前敘說故事的個體,都因為曾面臨過掙扎與困頓而成了具體而明白的人;每句流洩出的話語,跟隨著故事的脈絡傾瀉,彷彿能夠看見凝結那些話語的緣由,那也是他們此刻之所以站在我面前的理由。
是這一個又一個選擇,加諸一次次行動構建成了每一個人的故事。
因為多了這層看見,好像也能試著說服自己走好當前的路;不是因為沒有恐懼或者不再迷惘,而是嘗試去辨識膽怯,承認自己也有令人變得弱小的慾望。終其一生,我們都在試著追尋些甚麼;而最終,能夠確實握在手中的,僅僅只是那些曾經深刻過的記憶與經驗。
當我們抬起頭來,遠方總有另一種生活尚待圓滿。
或者說,我們終究只能選擇一種仍有缺憾的生活去活,無論那些選擇背後的價值取向為何,生命總是會有缺憾;所以當我們抬起頭來,遠方總有另一種生活尚待圓滿。那是有時我們不知道自己為何不快樂的緣由,因為無論如何,生活總有遺憾。
於是,走著走著行經每道十字路口,必須停下來去檢視當下生活裡有哪些該捨棄的部分;我們不能甚麼都想要,也不能甚麼都拋卻。人的弱小與虛妄由此可見一斑,每每思及此,便會重燃對這人世間的盼望,也是間接印證了每個選擇開啟的,不同世界的自由與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