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代的人們,一般都在學生時期閱讀量達到顛峰,脫離校園生活後反而急速萎縮,我卻恰好相反。彼時尚未開智慧,渴望吸收知識,卻讀了書都是囫圇吞棗、消化不良而不自知,直至踏入複雜詭譎的社會染缸,終於體會前人勞心傷神、字字血淚鑽營的智慧,此後,閱讀的胃開始接納各種領域的書。
不過有一點始終不變,就是我無法放鬆且沒耐心,導致閱讀速度極慢,因此,我選書極度挑剔,但有一類書籍,恆常占據各大書商銷售排行榜,卻通常不會排入我的閱讀計畫中。
不是言情小說,不是財經知識,而是五花八門的心靈雞湯。
心靈雞湯的意涵,是以營養的雞湯對人體修復的比喻,運用一些淺顯易懂的文字,以充滿正面積極性的短句、格言、故事、實例,來鼓勵處在低潮而感到沮喪的心靈。說自己不讀雞湯,其實完全沒有嫌棄雞湯文的意思,相反地,當一個人遇上生活的挫折,思想的堵塞,工作的傷害,雞湯文在某種程度上,必然能協助某些人疏通、療傷、使之重新振作。只是對我來說,我已經過了需要雞湯的階段。
這也不表示我以前是需要雞湯的。從前不太讀雞湯,並非認為雞湯寫得不好,只是隱隱感覺字裡行間哪裡不對勁,不能說它錯,但邏輯上也不能說它完全正確。
舉例來說:「永遠不要抱怨已發生的事,要麼主動改變它,要麼安靜接受它。」這句話本質上沒有錯,似乎也只能這麼做,在從前因而能夠被視為金句。但時至今日,這句話必然有人反駁。因為「事實已經無法被改變,人性常常也無法安靜接受」才比較貼近人生的常態。於是,在雞湯文雨後春筍拔地而出的一段時日後,意識到雞湯文的問題,「毒雞湯」這個名詞於是出現。
「毒雞湯」出現其實是一件好事,意味著我們開始反思「永遠正面思考」是否真的符合人性。果不其然,許多批判雞湯有毒的浪潮掀起萬重浪。只是那些靠著雞湯辛苦活著的市井小民們慌了,連溫暖的雞湯都無法治癒重建受創的心靈了,顛簸的人生還能依靠什麼?
雖然明白有點艱難,我仍然沒放棄過解釋這個問題,畢竟我從來都不把這些文字定義成「雞湯」或「毒雞湯」,雞湯裡到底放了人參抑或砒霜,取決的從來就不是文字本身,而是面對這些文字的「人」、這個人當下的「狀態」,以及在這個狀態下對文字的「理解」。
因為業務需要,最近重讀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的《逆思維》。逆思維的原文是「Think Again」,直譯為「重新思考」。但我想更精準的定義「逆」這個字:我認為它比較偏向「覆」而非「複」。這本書警醒我,對於任何事物與文字,都要抱著看透其背後「真正的涵義」,而「真正的涵義」,來自每個人的「自我覺察」,也就是先思考「為什麼我會認為這句話代表這個意思」。
寫雞湯文與毒雞湯文的人,在思考與創作的那個時空,都有他們獨特的狀態。於是有些文章往往會有擁護者與撻伐者。文字沒有情緒,有情緒的是人。只要清楚當下的狀態,就能清晰分辨當下的自己適不適用這句雞湯。本來從雞湯文見山是山,到毒雞湯文見山不是山的狀態,我終於又撥雲見日,看見文字的中立性。
因此「永遠不要抱怨已發生的事,要麼主動改變它,要麼安靜接受它。」現在的我,會這麼解釋它:不要抱怨,是因為這裡的抱怨大部分意味著『向他人抱怨』。這樣的情緒垃圾無助於當下冷靜與平靜。但我可以給自己一段空白時光,讓情緒在心底任意暴走,擁有這段時間,反而有利於之後的自我陳述、思考、擁抱、甚至與崩潰大哭過的受傷的靈魂和解。
人生本不公平,發生的事實已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自己後續的對應方式;又可能囿於許多處境,讓我無法採取任何行動,那麼我只能在分析當下的狀況後,學習接受與轉念,讓自己在往後的歲月,不讓這個困境成為思想的牢籠,阻止我繼續努力在人生的路途繼續探索,也是我曾提過的「知其不可為,而安之若命」。
所以,我們不需要雞湯文嗎?其實反而非常需要。如同人人都說愛迪生跨過無數艱難發明鎢絲燈泡,能證明「失敗為成功之母」嗎?能,也不能。你可以說他經歷的是正常除錯的過程,也可以說一切只是運氣與機率,或命運的必然。但真正的關鍵是「你怎麼想」。沒有這些文字火花,我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思維的高度。(而且實際上,英國的約瑟夫.威爾森.斯萬(Joseph Wilson Swan)才是鎢絲燈泡的發明者與專利權擁有人)
所以,如果覺得雞湯文能幫助脆弱的自己,請勇敢地讀它;如果覺得需要馳援,但雞湯文無助於現況,請誠實面對自己的心,檢視自己真實的需求;而當覺得不再需要雞湯文的時候,更應該感到欣慰,因為也許自身思想已經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就這樣。是藥三分毒,雞湯看人煮,其實我偶爾還是需要雞湯,只是讀完了又會喃喃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