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過:我們不要成為「那樣子」的大人,你想過是哪樣子嗎?
中年之路是一本以榮格心理學為本,討論走過兒童期、青春期,成為一個「成人」,然後呢?有一份工作,養得起自己,過起還算有品質的生活,聽起來還不錯吧!或許結了婚、生了幾個孩子,或許一年旅行幾次、吃美食、買精品...然後呢?
▪️中年之路的定義
榮格定義的「中年」,不是以年齡劃分,而是當我們做了符合社會期待的事情之後,書中舉例:女孩子結婚、相夫教子,男孩子被期許長大後繼承父親的角色,養家糊口,
後來因為生命一些事件的發生,像是生病、親子衝突、或是婚姻關係平淡無聊、生活一成不變...讓我們心裡隱約覺得哪邊不對勁。
我們如果願意,也有勇氣開始問自己:「我是誰?我將要往哪裡去?」試圖找回生活的熱情或關係的調整,你就走上了你的「中年之路」。
▪️「無意識」地把內在匱乏投射給他人
我們經常被潛意識的控制,期待伴侶滿足我們的缺失、孩子滿足我們未竟之業..都是一種投射,現代的浪漫愛,期待對方「完整」自己,也是一種投射的說法,要傾聽內在的聲音、遇見真實自己的前提是:收回投射,把期待放回到自己身上,才有可能聽見心靈的聲音。
▪️整合外界的期待與內在的真實
人類在青春期以前透過父母、社會,學習一套適用於社會制度的人格面具,但是這個人格面具並不能代表全部的你,人類的內心有一個屬於真實自己的部分,必須面對並加以整合,才有機會為我們帶來個人的成長。
▪️承認人生是一場孤獨航行
害怕孤獨,所以透過社交、娛樂、知識、計畫填滿生活,但是內在的聲音,需要敏銳的覺察,我們必須隨時問自己:「我的父母潛伏在哪裡?」「我有多少未知的部分,被綑綁在那個角色之中?」因為害怕孤獨,所以寧可待在糟糕的關係中、舒適卻沒有生氣的環境裡、壓迫的職場中卻仍然沒有勇氣改變。
「我們害怕聽到的東西,可能很有用,也會帶來解放」尼采
連結自己內在失落的孩子,想想什麼事情讓你感到好玩,書中也強調,我們有責任遵守原先的生活軌跡,但我們仍然有義務活出激情,生活淪為瑣碎與膚淺,你以為某天事情就會自動變得清楚嗎?並不會!
榮格相信內在靈魂的廣大神秘力量會引領我們,這是走上中年之路的禮物,讓我們開始看見內在真實的模樣,生命終有一天會邁向死亡,我們有正視這件事情、沒有枉浪費生命的活著嗎?還是只想停留在熟悉的舒適圈,讓青少年學習的一切、社會制度主導我們的生命?
中年之路開啟前,我們會對於精力的消退、曾經努力守護的事情感到沮喪,
但這也是一份生命的邀請,邀請我們走入下一個階段。
歡迎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