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領導

含有「團隊領導」共 22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很多領導者把團隊的情緒當作自己的責任,結果越安撫越疲憊。真正的關鍵不是替團隊「修復情緒」,而是建立健康的界線:允許情緒存在,同時專注於行動。好的領導不是情緒清道夫,而是情緒的穩定器。
Thumbnail
src
src
src
Joker-avatar-img
2025/08/05
我也覺得,一個好的提問力是現在這個時代的人都應該要擁有的。雖然我這邊沒有特別做過提問力相關的課程訓練,但我覺得提問力也可以是你的影響力。 就像我認為的,所有遇到的問題都不要先想着怎麼给人家答案,反而要做提問:問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或是問這個問題哪來的。 但問問題也不是無腦問「為什麼」,然後不記得。 我覺得這應該就是專業人士在教問問題的技巧課裡面會提到的。 如果要我說為什麼我沒有上這堂課,卻要去推薦要上這堂課的原因的話,我會說,因為問題就是與人連結的一個基本元素。 問題促使我們有關係,也因為問題促使我們可以更深刻了解事情或是那個人。 但是要怎麼問出一個好問題,或是一個適宜的問題,就是一個個人覺得一門很深的技術。 但還是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去做追求。 如果覺得現在的生活就已經很好,那當然不需要。 但如果想讓自己現在的生活再更好一點的話,我覺得可以試著去了解一下。
哈斯的採購人生-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8
Joker 我認為並認同提問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力,而且它不只是找答案,更是建立連結、打開對話深度的契機。 你提到「不是無腦問為什麼,而是帶著思考去問」,這點其實正好是專業提問技巧的核心精神:先觀察、再釐清,最後才是發問,才能讓對方願意打開更多資訊。 也歡迎你分享,在生活或工作中,有沒有遇過因為問對了一個問題,而讓事情有明顯轉折的經驗? 我覺得這種「好問題帶來的改變」故事,真的很值得被分享。
針對「資訊」、「經驗」、「挑戰」、「幅度大小」、「信任度」等 5 個維度各抒己見,再收斂成 5 個最好的解決方案。緊接著請他們捫心自問 3 個「個人的」問題: ▍「我感覺怎樣?可行嗎?」 ▍「這些解決方案是治標還是治本?是炫砲還是根解? ▍「我覺得對於解決問題有幫助嗎?還是老闆喜歡我被迫執行?」
❦ 莊小昕-avatar-img
2025/08/04
您真的是一位『超級個體』!!!
Elvis Lin-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8/04
❦ 莊小昕 零業外收入的那種,哈哈哈😂😂😂
🔖 所別:在職所 👑 班級:高手班(6–9 年工作經驗)|色彩:Strategic Green 🟢 🎯 對象:中階主管、資深幕僚、策略推動者 🧠 口號:#升遷前先養好你的團隊
Thumbnail
當團隊陷入「🌊潮間帶」——權責模糊、溝通斷裂的灰色地帶,即使能力再強,也可能事倍功半。一組專案團隊因處理市場回報問題進展不順,客戶直接奪回主導權。關鍵在於❗需有「🪡穿針引線」的人整合觀點、拉回主軸,再結合🔍分析工具與🪜上層資源,才能讓團隊走出混亂,重拾🎯主導權與客戶信任。 一組團隊為
春節的腳步近了,績效與年終獎金也陸續揭曉。 辦公室裡瀰漫著一股微妙的氣氛,有人默默努力期待好消息,有人開始打聽風聲。 大家或許不知道,打績效的主管,其實也是被考核的對象。
Thumbnail
Claydee-avatar-img
2025/01/17
主管難為啊!之前恭喜朋友榮升「高層」,對方笑笑說,哪有啊,是「夾層」😂
真然-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1/17
Claydee 呵呵,真的是這樣呀
在職場中,主管的期待有時可能會出乎意料。透過與主管的一場談話,藉機反思了自己未來在工作中應該調整的策略,以適應團隊文化和期待,更有可能成為升職加薪的關鍵。
Thumbnail
在工作環境中,我們時常會面臨對同事的評價,包括「聰明」和「幸運」,然而這些評價常常忽視了個人的努力與付出。這篇文章探討了對「聰明」的定義,以及「幸運」背後不為人知的奮鬥,並反思如何在團隊中更好地重視每位成員的貢獻,避免將他們的成就簡化為單一的標籤。
Thumbnail
在過往的職業生涯中,我有幸曾與幾位高階領導人合作,從他們身上有許多的學習。其中有位總經理,在跟他一起工作近7年的時間裡,我在工作上更有自信、更有彈性、更盼望突破,也更願意承擔責任,我發現自己展現了不一樣的表現和影響力。 我相信不只我有所成長。他所帶領的團隊,整體績效在幾年間就有長足的增長,讓台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