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 bist Du. 你就是你。
這是瑞士德語區一個致力於青少年關懷,協助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與性別認同的機構。他們提出了LGBT+ (Plus)訴求,努力讓社會大眾理解——人類性別的多元性遠超過一般人所認知的男女。LGBT這個縮寫已經無法容納所有類別,需要更多的字母來分類、闡述不同的心路歷程。
「你就是你」的網頁一打開就會滑出一頁頁LGBT+團體中,陽光、清新、年輕的形象,直接大方地展現性別議題的正面訊息和訴求。出櫃、同儕排擠、性知識、聚會地點⋯⋯等等,你想知道什麼?需要什麼樣的協助?我們都和你在一起,也會開誠布公地告訴你所有的訊息。公開透明的組織與內容,希望給青少年認識自己進而認同的機會。自我認同與性向探討是一條漫長的路,路途上有許多阻礙和難題,但你並不孤單。
你就是你的標誌,形象清新,年輕訴求。 圖片DuBistDu提供
機構負責人妥克瑟先生(M. Trachsel)與社工史坦尼小姐(L. Stani)是性別議題專業人士,接受採訪時皆表示:瑞士雖然有著社會進步與開放的形象,但時至今日,出櫃仍需要付出家庭和社會代價。尤其對仍處於成長階段的青少年而言,身心各方面還未成熟,卻必須承受從各方而來的壓力,因此而產生的焦慮和創傷並非外人所能理解,而每一個案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必須個別處理。
該組織採取的策略是:在網頁上秀出各個輔導員的個別故事,讓青少年在閱讀後產生認識的好感與信任感。如果你需要有人和你聊一聊你的處境和擔憂,這裡有人走過類似的路,可以提供諮詢和安慰。個案諮商皆是匿名處理,這是一個安全的環境,沒有人會知道你的秘密。
您認為目前瑞士社會對性別議題的接受度如何?有地區性差異嗎?
史坦尼:瑞士近年性別議題的曝光率提高了,地域性的差距也減少了。即使在鄉間也有少數人組成的挺同團體,在大城市也可能遇到只接受異性戀的人。性別議題團體在德語區和法語區的活躍程度差不多,都有許多組織和活動;在法語區也有為青少年服務的團體。義大利語區的社會資源較少,直到2018年才開始有同志遊行(Pride)。
目前瑞士的學校從幾歲開始有性別教育課程?
妥克瑟:目前瑞士各州的規定,從小學就有衛教課程,但並未明確規範實際內容如何施行。因此在學校裡學習到什麼,會因學校而有極大差異。蘇黎世的
愛滋防治協會裡有專門的性教育和衛教老師,只要申請就能安排到學校授課,但並非所有城市裡的所有學校都會使用這項服務。而我也見過有的鄉間校長很熱衷此議題,積極為學生安排課程,性教育內容的發展可說是掌握在學校的主事者手裡。
我個人認為從小學二年級起就應該有性教育課程。性知識必須循序漸進地導入,對一個九歲的孩子而言,認識性取向議題顯得遙遠而陌生;然而在進入這個主題前,孩子最先應要認識的是自己的身體。認識自己是第一步,並學習保護自己。
史坦尼:總的來說,瑞士的學校是有性教育課程的,但仍處在以異性戀為主體的架構下。但我們今天所面對的事實是——傳統的性別認知無法涵蓋所有的性別認同。人類性別的多樣性,遠超過我們所知道的男和女。性別教育裡應該讓孩子們知道並了解性別的多種可能,如此才能幫助孩子接受自己。
青少年在追求性別認同的過程中,哪些是最常見的問題?您認為自我認同、性傾向和融入社會,這三者間有何關係?
史坦尼:出櫃這件事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沒有固定的方式。要出櫃,首先每一個人必須先接受自己,我們稱這個過程為「內在出櫃」。也就是接受自己、自我認同的過程。如果這個個體所處的大環境中,性別議題是不常被討論的或是不被接受的,那麼這個孩子自我懷疑、不認同自己的機率就會很高。嚴重的話,可能進一步產生怕被同儕或家人拒絕的恐懼,這樣的孩子既無法接納自己,更不相信這個世界會接受他們。
內在出櫃和外在出櫃是兩回事,單是這兩個過程就走上十幾年也是有可能的。已經內在出櫃的青少年可能長期處在失去家人、失去朋友,抑或是失去整個世界的危機中,以至於不敢外在出櫃。我們試著理解,一個孩子在心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祕密,這些不為人知的辛酸都可能導致健康、學業的下滑,也可能是自殺的因子。
為青少年提供諮詢的年輕團隊。 照片DuBistDu 提供
瑞士青少年的自殺率有多高?有哪些原因?與性別議題有什麼關聯?
史坦尼:我們內部的數據顯示,男同志的自殺率比異性戀高出了5.1倍;而女同志則是4倍,跨性別者的數值也很高。他們都是自殺的高風險群,顯露了面對社會的壓力;有的人即使沒自殺,卻也長年陷在憂鬱症之中,無法健康快樂地生活。另一個驚人的數據來自瑞士阿爾高州(Kanton Argau)的校園調查,有84.5%受訪者表示:他們曾經口頭上說出反同性戀的話。這個數據的背後表示——在青少年群體中,非異性戀者仍需承受巨大的同儕壓力,也受到間接或直接的歧視。
您如何篩選擔任輔導員的年輕人?這個工作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妥克瑟:目前我們機構內經常性地需要18-27位輔導員來分攤工作,只要有人在我們的網站上留言表示需要諮商,我們一定有專人在72小時內回覆。輔導員必須具備兩項特質,一是「喜歡與人相處」、二是「有電腦操作能力」。
報名參與輔導工作的人,必須先通過面談,我們必須了解他們從事輔導員工作的動機。通過這關審查後,再進一步參加由專業社工和心理學家所安排的培訓課程。種子輔導員必須在課程中學習:與青少年討論性別議題時可以由哪些主題切入、輔導員的角色職能、如何回覆郵件、如遇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或無法處理的狀況該如何應變、輔導工作與自我界線該如何劃定⋯⋯等,尤其是在遇到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個案時必須立即通報。
若是在輔導的過程中,對方給我們的感覺不好,也應該立即反映。我們希望提供帶有情感溫度的諮詢,但同時也必須保護輔導員。此外,等量工作也是一大重點,每位輔導員不同時輔導超過3個個案。我們是一個團體,創造歸屬感,每一位工作人員都知道他們並不是孤軍奮戰。
您認為性別大遊行(Pride)的時代意義為何?
史坦尼:性別大遊行時,我們可以看見性別議題團體公開地展現自我,這同時也讓仍在尋求性別認同的人,有機會找到對話的對象並試著開放自己。性別議題是公開的,可以增加個人的信心,知道在追求內在自我的道路上並不孤單。性別大遊行就是給所有社團展現自己、曝光訴求,同時也是給所有性別的人們找到認同團體的機會。
可否請您針對性別議題補充其他想法?
妥克瑟:性別議題即是人權議題,無論哪種性別取向都應能隨心所欲地生活、擁有自由相愛的權利。
史坦尼:不管是哪個性別或性取向,都不會妨礙其他人,他們想要的也就是好好生活的機會,如此而已。
結語:凸顯議題、得到社會理解與認同、協助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與性別認同是該機構的主要任務,從而也做到了自殺防治。目前接受他們的輔導或透過他們而獲得訊息的人,年齡層從11歲到54歲都有,其中不乏瑞士的父母與學校老師,他們都在學習理解LGBT+是什麼樣的族群,又該如何提供協助。出櫃是一個富有個別故事的動詞,在每一個故事中,主人翁所經歷的路,和需要的時間各有不同。而認識性別、理解他人,在今日也不再只是當事人本身的事了。
性別大遊行是一個讓不同取向的人找到團體的機會。 方常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