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就是你, 瑞士青少年性別認同與自殺防治工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Du bist Du. 你就是你。

這是瑞士德語區一個致力於青少年關懷,協助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與性別認同的機構。他們提出了LGBT+ (Plus)訴求,努力讓社會大眾理解——人類性別的多元性遠超過一般人所認知的男女。LGBT這個縮寫已經無法容納所有類別,需要更多的字母來分類、闡述不同的心路歷程。

「你就是你」的網頁一打開就會滑出一頁頁LGBT+團體中,陽光、清新、年輕的形象,直接大方地展現性別議題的正面訊息和訴求。出櫃、同儕排擠、性知識、聚會地點⋯⋯等等,你想知道什麼?需要什麼樣的協助?我們都和你在一起,也會開誠布公地告訴你所有的訊息。公開透明的組織與內容,希望給青少年認識自己進而認同的機會。自我認同與性向探討是一條漫長的路,路途上有許多阻礙和難題,但你並不孤單。
你就是你的標誌,形象清新,年輕訴求。 圖片DuBistDu提供
機構負責人妥克瑟先生(M. Trachsel)與社工史坦尼小姐(L. Stani)是性別議題專業人士,接受採訪時皆表示:瑞士雖然有著社會進步與開放的形象,但時至今日,出櫃仍需要付出家庭和社會代價。尤其對仍處於成長階段的青少年而言,身心各方面還未成熟,卻必須承受從各方而來的壓力,因此而產生的焦慮和創傷並非外人所能理解,而每一個案都是獨一無二的故事,必須個別處理。
該組織採取的策略是:在網頁上秀出各個輔導員的個別故事,讓青少年在閱讀後產生認識的好感與信任感。如果你需要有人和你聊一聊你的處境和擔憂,這裡有人走過類似的路,可以提供諮詢和安慰。個案諮商皆是匿名處理,這是一個安全的環境,沒有人會知道你的秘密。

您認為目前瑞士社會對性別議題的接受度如何?有地區性差異嗎?

史坦尼:瑞士近年性別議題的曝光率提高了,地域性的差距也減少了。即使在鄉間也有少數人組成的挺同團體,在大城市也可能遇到只接受異性戀的人。性別議題團體在德語區和法語區的活躍程度差不多,都有許多組織和活動;在法語區也有為青少年服務的團體。義大利語區的社會資源較少,直到2018年才開始有同志遊行(Pride)。

目前瑞士的學校從幾歲開始有性別教育課程?

妥克瑟:目前瑞士各州的規定,從小學就有衛教課程,但並未明確規範實際內容如何施行。因此在學校裡學習到什麼,會因學校而有極大差異。蘇黎世的愛滋防治協會裡有專門的性教育和衛教老師,只要申請就能安排到學校授課,但並非所有城市裡的所有學校都會使用這項服務。而我也見過有的鄉間校長很熱衷此議題,積極為學生安排課程,性教育內容的發展可說是掌握在學校的主事者手裡。
我個人認為從小學二年級起就應該有性教育課程。性知識必須循序漸進地導入,對一個九歲的孩子而言,認識性取向議題顯得遙遠而陌生;然而在進入這個主題前,孩子最先應要認識的是自己的身體。認識自己是第一步,並學習保護自己。
史坦尼:總的來說,瑞士的學校是有性教育課程的,但仍處在以異性戀為主體的架構下。但我們今天所面對的事實是——傳統的性別認知無法涵蓋所有的性別認同。人類性別的多樣性,遠超過我們所知道的男和女。性別教育裡應該讓孩子們知道並了解性別的多種可能,如此才能幫助孩子接受自己。

青少年在追求性別認同的過程中,哪些是最常見的問題?您認為自我認同、性傾向和融入社會,這三者間有何關係?

史坦尼:出櫃這件事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沒有固定的方式。要出櫃,首先每一個人必須先接受自己,我們稱這個過程為「內在出櫃」。也就是接受自己、自我認同的過程。如果這個個體所處的大環境中,性別議題是不常被討論的或是不被接受的,那麼這個孩子自我懷疑、不認同自己的機率就會很高。嚴重的話,可能進一步產生怕被同儕或家人拒絕的恐懼,這樣的孩子既無法接納自己,更不相信這個世界會接受他們。
內在出櫃和外在出櫃是兩回事,單是這兩個過程就走上十幾年也是有可能的。已經內在出櫃的青少年可能長期處在失去家人、失去朋友,抑或是失去整個世界的危機中,以至於不敢外在出櫃。我們試著理解,一個孩子在心裡埋藏著一個巨大的祕密,這些不為人知的辛酸都可能導致健康、學業的下滑,也可能是自殺的因子。
為青少年提供諮詢的年輕團隊。 照片DuBistDu 提供

瑞士青少年的自殺率有多高?有哪些原因?與性別議題有什麼關聯?

妥克瑟:瑞士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是近年的一個社會問題;性別認同問題,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史坦尼:我們內部的數據顯示,男同志的自殺率比異性戀高出了5.1倍;而女同志則是4倍,跨性別者的數值也很高。他們都是自殺的高風險群,顯露了面對社會的壓力;有的人即使沒自殺,卻也長年陷在憂鬱症之中,無法健康快樂地生活。另一個驚人的數據來自瑞士阿爾高州(Kanton Argau)的校園調查,有84.5%受訪者表示:他們曾經口頭上說出反同性戀的話。這個數據的背後表示——在青少年群體中,非異性戀者仍需承受巨大的同儕壓力,也受到間接或直接的歧視。

您如何篩選擔任輔導員的年輕人?這個工作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嗎?

妥克瑟:目前我們機構內經常性地需要18-27位輔導員來分攤工作,只要有人在我們的網站上留言表示需要諮商,我們一定有專人在72小時內回覆。輔導員必須具備兩項特質,一是「喜歡與人相處」、二是「有電腦操作能力」。
報名參與輔導工作的人,必須先通過面談,我們必須了解他們從事輔導員工作的動機。通過這關審查後,再進一步參加由專業社工和心理學家所安排的培訓課程。種子輔導員必須在課程中學習:與青少年討論性別議題時可以由哪些主題切入、輔導員的角色職能、如何回覆郵件、如遇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或無法處理的狀況該如何應變、輔導工作與自我界線該如何劃定⋯⋯等,尤其是在遇到有自殺傾向的青少年個案時必須立即通報。
若是在輔導的過程中,對方給我們的感覺不好,也應該立即反映。我們希望提供帶有情感溫度的諮詢,但同時也必須保護輔導員。此外,等量工作也是一大重點,每位輔導員不同時輔導超過3個個案。我們是一個團體,創造歸屬感,每一位工作人員都知道他們並不是孤軍奮戰。

您認為性別大遊行(Pride)的時代意義為何?

史坦尼:性別大遊行時,我們可以看見性別議題團體公開地展現自我,這同時也讓仍在尋求性別認同的人,有機會找到對話的對象並試著開放自己。性別議題是公開的,可以增加個人的信心,知道在追求內在自我的道路上並不孤單。性別大遊行就是給所有社團展現自己、曝光訴求,同時也是給所有性別的人們找到認同團體的機會。

可否請您針對性別議題補充其他想法?

妥克瑟:性別議題即是人權議題,無論哪種性別取向都應能隨心所欲地生活、擁有自由相愛的權利。
史坦尼:不管是哪個性別或性取向,都不會妨礙其他人,他們想要的也就是好好生活的機會,如此而已。
結語:凸顯議題、得到社會理解與認同、協助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與性別認同是該機構的主要任務,從而也做到了自殺防治。目前接受他們的輔導或透過他們而獲得訊息的人,年齡層從11歲到54歲都有,其中不乏瑞士的父母與學校老師,他們都在學習理解LGBT+是什麼樣的族群,又該如何提供協助。出櫃是一個富有個別故事的動詞,在每一個故事中,主人翁所經歷的路,和需要的時間各有不同。而認識性別、理解他人,在今日也不再只是當事人本身的事了。
性別大遊行是一個讓不同取向的人找到團體的機會。 方常均攝
原文刊載自 瑞士資訊Swissinfo.ch 想介紹給中國朋友,簡體中文全文請點紅字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5會員
86內容數
<p>100年前瑞士還是一個貧窮的農牧國家,現在山上的人富起來了。貧窮線以下的人口大量減少,如何分配資源,如何解決社會問題,如何安身立命,這是每個國家當前的問題。他們是如何創造出一個社會進步和樂的共像?究竟是一個外人眼中的幻想,或者人間真有天堂?</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方常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各位親愛的訂閱讀者, 感謝您這兩年來的實際支持。從常均的寫作之初,一路支持到今日。常均在這兩年間也得到海內外不同媒體的注意,走上海外台灣記者之路。在本業之餘,也在瑞士從事採訪和寫作的工作。尤其這一年對
在我們的社會上其實有很多女性表態支持同志議題,但她們不會特別被聯想成女同志。但要是有一個男人公開支持男同志,會很直接地被認為是男同志。台灣社會裡,男女的社會角色不同,異性戀男性公開支持同志議題的人數稀少。男同志與女同志相比,更難迴避他人對其性取向的質問。因此男同志更需要為自己發聲...
吳若石神父,是一個名聲遠播國外,而在母國瑞士極其平凡的天主教神父,他接受教會安排,遠離家鄉到台灣傳教近50年。 出生於瑞士國土邊陲的阿彭策爾州萊茵河谷從家鄉的小村裡就能看到奧地利的山脈..
碧翠絲女士自八年前起,每週為了撥空照顧孫子,一早便搭公車換電車到城市的另一端,凡事親力親為直到小孫子上床睡覺了,她才回家。性別平等的快樂家庭,是西歐社會高福利給世人的印象,瑞士在這一方面與其他國家議題相比,投注在托育政策的國家資源相對地少,公家或私人托育機構的費用都相當昂貴,並非每個家庭都能負擔。
根據統計,選擇在夏季出國度假的瑞士人佔了人口數的80%,意思是只有五分之一的人留在國內,甚至只在家裡。史德先生(Hans Schild)就是一個喜歡留在家裡的人,他跟筆者說,他這一輩子沒有離開過瑞士。
   孩子能在農場中工作進行的活動選項很豐富,尤其是在帶領孩子認識動物和照顧動物時,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和動物的距離如此接近,所流露出的驚嘆與好奇,就是成功的自然教育。都市裡的人們已經離大自然甚遠,很習慣地將動物視為餐桌上的食物,而忽略了動物和人類一樣,也需要呵護與照顧;牠們不是人類生活的附屬品,而是
各位親愛的訂閱讀者, 感謝您這兩年來的實際支持。從常均的寫作之初,一路支持到今日。常均在這兩年間也得到海內外不同媒體的注意,走上海外台灣記者之路。在本業之餘,也在瑞士從事採訪和寫作的工作。尤其這一年對
在我們的社會上其實有很多女性表態支持同志議題,但她們不會特別被聯想成女同志。但要是有一個男人公開支持男同志,會很直接地被認為是男同志。台灣社會裡,男女的社會角色不同,異性戀男性公開支持同志議題的人數稀少。男同志與女同志相比,更難迴避他人對其性取向的質問。因此男同志更需要為自己發聲...
吳若石神父,是一個名聲遠播國外,而在母國瑞士極其平凡的天主教神父,他接受教會安排,遠離家鄉到台灣傳教近50年。 出生於瑞士國土邊陲的阿彭策爾州萊茵河谷從家鄉的小村裡就能看到奧地利的山脈..
碧翠絲女士自八年前起,每週為了撥空照顧孫子,一早便搭公車換電車到城市的另一端,凡事親力親為直到小孫子上床睡覺了,她才回家。性別平等的快樂家庭,是西歐社會高福利給世人的印象,瑞士在這一方面與其他國家議題相比,投注在托育政策的國家資源相對地少,公家或私人托育機構的費用都相當昂貴,並非每個家庭都能負擔。
根據統計,選擇在夏季出國度假的瑞士人佔了人口數的80%,意思是只有五分之一的人留在國內,甚至只在家裡。史德先生(Hans Schild)就是一個喜歡留在家裡的人,他跟筆者說,他這一輩子沒有離開過瑞士。
   孩子能在農場中工作進行的活動選項很豐富,尤其是在帶領孩子認識動物和照顧動物時,孩子們感受到自己和動物的距離如此接近,所流露出的驚嘆與好奇,就是成功的自然教育。都市裡的人們已經離大自然甚遠,很習慣地將動物視為餐桌上的食物,而忽略了動物和人類一樣,也需要呵護與照顧;牠們不是人類生活的附屬品,而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你能夠坦然談論性嗎? 從小到大,談論性的機會寥寥可數,難以隨意和身邊人提起,擔心自己的性不被他人所接受,想了解也不知如何開口,不確定談論到什麼地步會被接受,好像任何事只要和性有關就變了質。
Thumbnail
現今多元性別的社會,同志身份不再那麼難以啟齒。也不只是鎖定在特定的外在形象。 因為成長的環境及家庭因素,更因為同志的身份。在成長的過程中將自己武裝成男性的角色。 在親密關係裡扮演起那個承擔一切責任的「陽性」角色。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認為所有的困難自己都得一肩扛起。也是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中養成了伴侶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主人翁辛克萊以一個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對自我認知、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等議題,呈現出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情緒。文章探討了真實與虛假、自我封閉與蘊含的自我表達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改變內心的勇氣和真誠面對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庭作為孩子性教育的重要環境,提出了在家庭中進行性教育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唯我們對生活詳察,連結自身經驗、感受,也許才真有機會讓性別平等不只是華而不實的口號。
Thumbnail
我們都好愛孩子,孩子接觸的環境也相對單純,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瞭解人性有暗黑的一面、可能的危險、保有警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自己出櫃之後,便是將父母關進櫃子裡面。」年幼的我第一次向家人出櫃時,對這句話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走出櫃子的人是我,為什麼是父母被關進櫃子裡?       後來,隨著時間拉長,我漸漸成長,也漸漸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出櫃之後,我的父母便成為了「櫃父母」,而櫃父母不但要在
Thumbnail
社會問題、教育之於孩子、性別不平衡,皆是現今社會所需面對的困境,友情、戀情的糾葛牽絆,並不是真朋友。教育改革亟待進步不宜僵化,需讓孩子自由成長。性別問題需重視,色情風氣等社會影響必須面對。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小孩的確與大人不同,本身的想法就是多元且發散的存在,所以在社會上提倡多元,只是希望大人們返璞歸真,能回到莫忘初衷的赤子之心,此一舉措,恰恰好是在保護未成年人。 成年人接受多元,恰好能保護未成年人的多元思維,而若將同性戀等非人類繁衍的事實,寫進教科書,就好像是在認同人類,不應該是天生自然的樣貌。
Thumbnail
你能夠坦然談論性嗎? 從小到大,談論性的機會寥寥可數,難以隨意和身邊人提起,擔心自己的性不被他人所接受,想了解也不知如何開口,不確定談論到什麼地步會被接受,好像任何事只要和性有關就變了質。
Thumbnail
現今多元性別的社會,同志身份不再那麼難以啟齒。也不只是鎖定在特定的外在形象。 因為成長的環境及家庭因素,更因為同志的身份。在成長的過程中將自己武裝成男性的角色。 在親密關係裡扮演起那個承擔一切責任的「陽性」角色。不允許自己展現脆弱,認為所有的困難自己都得一肩扛起。也是在這樣的錯誤認知中養成了伴侶
  這種把所有「非典型」的互動全都混為一談的狀況點出了當前社會的兩個問題:「對性的教育和公開討論的缺乏」以及「過於單一的親密關係標準價值」。拉開我們每個人的記憶去看,在MeToo運動之前,我們是否曾經聽過有人公開談論過性?如果有的話,是誰在談論?通常不是你的父母或老師。
Thumbnail
主人翁辛克萊以一個少年的視角描繪了對自我認知、性向、性啟蒙、對威權的反抗等議題,呈現出當代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和情緒。文章探討了真實與虛假、自我封閉與蘊含的自我表達之間的衝突,提供了改變內心的勇氣和真誠面對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庭作為孩子性教育的重要環境,提出了在家庭中進行性教育的方法和建議。
Thumbnail
唯我們對生活詳察,連結自身經驗、感受,也許才真有機會讓性別平等不只是華而不實的口號。
Thumbnail
我們都好愛孩子,孩子接觸的環境也相對單純,但我們也需要幫助孩子瞭解人性有暗黑的一面、可能的危險、保有警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當自己出櫃之後,便是將父母關進櫃子裡面。」年幼的我第一次向家人出櫃時,對這句話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走出櫃子的人是我,為什麼是父母被關進櫃子裡?       後來,隨著時間拉長,我漸漸成長,也漸漸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在出櫃之後,我的父母便成為了「櫃父母」,而櫃父母不但要在
Thumbnail
社會問題、教育之於孩子、性別不平衡,皆是現今社會所需面對的困境,友情、戀情的糾葛牽絆,並不是真朋友。教育改革亟待進步不宜僵化,需讓孩子自由成長。性別問題需重視,色情風氣等社會影響必須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