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點燃的空力戰爭:Ducati捍衛立場;Aprilia指責崩毀的系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如果你認為上訴法院的裁決能讓Ducati擾流板爭議落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當車隊們再次集結到阿根廷,媒體們─由於來這站的成本相當高,所以來的媒體也少─有機會能像這幾家發起抗議的車廠提問。


可以理解的是,他們對於上訴法院的判決有多麼高興。但有一件事讓這五家車廠聯合起來,不論他們心裡頭想的是甚麼。Ducati站這邊,另一邊是Aprilia, Honda, KTM, 與Suzuki,他們都認為這樣要控管空氣力學的發展是遠遠不夠的。這代表昂貴的預算,浪費在請律師上法院,而不是砸在開發賽車上。

即使FIM MotoGP上訴法院已經有判決,但那感覺總是揮之不去,這並不是結束,而是一切的開始。法院的判決變成一條裂痕,把這些車廠分得越來越開。對Ducati說,這個判決證實了他們說的話。對Aprilia來說,這並沒有解決潛在的問題,只是另一個FIM的機構來支持之前所做的判定而已。

訂定規則與執行規則

從根本來說,這次爭議主要涉及兩個層面,規則的制定與釋義,以及Ducati的擾流板是否違反賽會解釋給其他車廠的規則含意。

Ducati的Gigi Dall'Igna與Ducati高層開了個記者會比達自己的觀點。根據Dall'Igna的說法,法院的判決顯示Duacti是對的。他說:「我們用對的方法解讀規則。不僅有技術總監的支持,還有除了讀過我們文件以外,更讀過對手資料的上訴法院的認證。」

但他對於被迫上法院感到不滿。他說:「在法庭上我們得講述我們的知識。而且不僅是當著庭上的面,還要當著我們競爭對手的面前講,我敢肯定這絕對不公平,而且也不是賽車界處理事情的辦法。」他們被迫展示卡達測試的數據以及電腦模擬的「後輪熱交換係數」,以證明這個套件對降胎溫確實有效果。

他們沒有風洞數據,因為Ducati從未對於擾流板可能產生的下壓力產生興趣。他說:「我們沒有對這套系統做風洞測試,因為我們的目標不是下壓力,只是專注在後輪溫度的效益。」

7度

這影響相當重要。Dall'Igna解釋說:「它讓後輪多一些進氣。而我們在卡達站前的測試結果也顯示出我們能讓輪胎降低約7度。Ducati認為這對賽車的性能是個重要的結果。」

沒看到Ducati的數據,但這看似是很大的進展。米其林的MotoGP用胎在某個特殊的工作溫度範圍內效果最好,大約在120°C。如果輪胎過熱,那會衰退得更快,代表輪胎性能掉更快。如果能讓輪胎降溫約7度,可以讓Ducati增加對後輪的負重,也能延長輪胎的壽命。就單圈時間來說差別不大。但如果輪胎能發揮最佳性能的時間延長,那麼在比賽的最後階段可能造成的影響更大。

選擇在卡達站使用這個套件讓Ducati的主張更讓人難以信服。正賽在晚上、涼爽、溫度還逐漸降低的賽道上舉行。跟其他賽道相比,胎溫顯得不是問題,所以降胎溫這個附加價值的確有待商榷。在卡達,Ducati賽事總監Paolo Ciabatti指出,MotoGP現在非常競爭,即使再小的優勢都有可能讓結果改變。他說:「在這種競爭等級比賽,每一毫秒都相當重要。」

下壓力大小?

Dall'Igna也承認這個套件會產生下壓力,儘管他盡量去淡化所產生的下壓力影響。他說:「所有放到氣流中的裝置都會產生力,這是肯定的。去年年底Yamaha使用的擋水的板子也有這種第二層的效果。而就我們的例子來說,我能跟你說我們在180 km/h大概會產生3到4牛頓,也就是300公克左右的下壓力。」

這個數字就是其他車廠質疑的地方。Honda做了一個跟Ducati非常相似的擾流板去做風洞測試,並且提出相當不同的數據。他們發現,達到極速時大約可以產生4到6公斤的下壓力,約39N到59N。

值得注意的是速度。雖然我們不知道極速的值是多少,但取個合理的數值約355km/h,這個MotoGP的極速紀錄。這也是Dall'Igna所提出的速度的兩倍,這很重要。空氣動力隨著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兩倍的速度就等於四倍的力。

但由於這是指數關係,只要稍微不同,力的差異也會非常大。如果Honda做的擾流板角度跟形狀跟Ducati稍微不同,那在兩倍速度時,下壓力(基本上就是反過來的升力)的差別就會被放大很多。如果Honda所打造Ducati擾流板在時速180km/h時產生6N,而不是Ducati聲稱的4N,那時速360km/h則產生36N就接近Honda所宣稱的數值,而且會超過Ducati擾流板所產生的16N的兩倍。

當然,這只是推測。我手邊沒有Ducati擾流板的數據也沒有Honda的。沒辦法獲得數據,我們就要小心地選擇詞彙。

模糊不清

下壓力是整個爭議的核心。首先,MotoGP技術總監Danny Aldridge所發布的指南明確禁止使用會產生下壓力的附屬套件。唯一被允許的用途是拿來擋水跟降溫。而Dall'Igna自己也承認Ducati搖臂套件會產生下壓力,雖然他執意說重點在於降胎溫。

第二,指南提出的過程也有爭議。只要是因為其他車廠也提出製作跟Ducati一樣的套件,卻被打槍。Danny Aldridge拒絕Aprilia的方案卻同意Ducati的,就足以讓其他車廠強烈反彈。

Aprilia的執行長Massimo Rivola覺得Aprilia特別的努力。在2/19他們已經詢問過 Danny Aldridge這樣的擾流板是否合格,當時他們被告知只能適用在雨戰。Rivola說:「在2/19,我們向Aldridge詢問要在這個區塊開發。因為我們看到Yamaha把這個用在防水的想法。這很酷。我們問說『我們可以在這區塊開發些東西嗎?』我們得到的答覆是『請記得,只能使用在擋水,或是雨戰才能用。』」

然後在2月底的卡達測試,雖然沒下雨,但Ducati卻拿出他們的擾流板來測試。然後在3/2,Danny Aldridge寄出新的指南,上面寫著所有拿來產生下壓力的擾流板都是被禁止的,但用來降胎溫跟擋水的除外。

消息傳達不一致

Rivola的論點在於Aldridge對於允許的內容解釋不一致。Rivola聲稱Aldridge在卡達測試後寫一封mail說他將擾流板視為合法,因為Ducati聲稱『套件是用來降胎溫的』。在聽證會上,Honda,與其他車廠包括Ducati,都表示擾流板會產生下壓力。當Aldridge被問到這點時,他澄清自己的立場,說他了解Ducati的主要目的是降胎溫。

這其中顯然有個矛盾。在Rivola跟其他車廠的心中,問題很簡單:如果可以證明這套件會產生下壓力,那就該禁止。Rivola說:「只要你證明這能產生下壓力,那這就該被禁。我覺得這很簡單吧。」

問題在於目標一直在改變,指南的內容也含糊其辭。『如果搖臂的附件不是要產生下壓力,那就可以』Massimo Rivola跟其他車廠認為,只要搖臂的附件會產生下壓力,那就該被禁止。但規則是這樣寫,你可以用別的方式解讀,就是擾流板的效果是根據主要目的來判斷。就像生孩子只是副作用,人們只是享受其中的過程。

數據

據推測,這也是就算在法庭上提出證據指出,擾流板也會產生下壓力,而Ducati也承認,MotoGP上訴法院支持Aldridge原本判決的原因。Ducati的本意是降胎溫,他們可以提供數據作證,還有MegaRide的輪胎模擬數據作證。Ducati認為,產生下壓力只是其中一個不幸的副作用。

也因此Aprilia車隊老闆Massimo Rivola超級不爽。Rivola認為Aldridge不能只聽Ducati一方的話:「首先,規則沒有寫清楚。再來,他們管理的辦法就像是個笑話。訂定規則的時候,你要有能力衡量規則並且管理規則。我的意思是,如果你要讓某個空力套件過關,首先你要有數據。再來,你應該要有能力看懂數據。第三,你應該要花一點時間在上面。他們宣稱他們花了10到15分鐘在研究這個小翅膀。」

製造商們(不僅是Aprilia)害怕的是(空力套件的開發)會使成本遽增。Rivola說:「我認為,如果我們一頭鑽進空氣力學的領域,我們都是輸家。那是個連Dorna都不想碰的領域,不然他們怎麼會只進行車體認證。這可不是限制成本以及空氣力學開發的主要辦法。」

比你想的便宜

然而,Gigi Dall'Igna卻提出反對意見。說空氣力學的開發遠不及人們口中所說的成本。Dall'Igna說:「我們Ducati只花1%的預算在空氣力學上。跟其他MotoGP開銷相比根本就是懶X比雞腿。我們花在請律師還有上法院的五天的成本,就等同於在風洞測試五天,2018年為了開發我們的整流罩,我們在風洞測試上耗了10天。所以為了跑法院,我們就浪費了50%的空力預算。」

Dall'Igna重申,在空氣力學這個領域,一般道路用車還有很多可以學習的地方。他說:「我認為這是對空氣力學的一種膽怯。這在近幾年的摩托車界一直被忽視。但這真的很重要,不論是在賽車方面,或是量產上市方面。我們跟Ducati的市售部門合作相當緊密,不只開發Ducati的超級跑車,還要替一般的摩托車找降溫的辦法,讓騎士騎得更舒適。你們所有人都知道溫度的舒適度對騎士有多重要。所我認為這是未來一定要走的開發方向。」

模仿競賽

如果空力大戰爆發,那一切都該怪罪在Ducati身上,但Dall'Igna也承認這是從Yamaha後搖臂上的附件得來的靈感。他也想到其他車廠會學Ducati,就像Ducati也是從Yamaha那邊學來的一樣。他說:「老實說,Ducati這個想法是學Yamaha的。因為Yamaha在瓦倫西亞用了類似的套件,在之前一些練習賽也有用,但就用在瓦倫西亞的正賽上。所以Ducati會去觀察對手們在做甚麼,我認為其他人也會模仿我們。」

諷刺的是,Ducati學Yamaha是整個議題爆發的關鍵。Aprilia看到Yamaha的擾流板,詢問Danny Aldridge他們能不能在這個區塊做點甚麼,然後被打槍。Ducati在測試時拿出來用,跟Aldridge說這是為了降胎溫,然後就過關了。

但不可避免的是這個系統會改變。隨著MSMA對空氣力學看法的分歧,看起來他們對提議不會有一致的看法。現行的辦法是不斷修改指南,卻沒有明確向車廠提出正確的方向。

這周會對規則與辦法開一個會議。毫無疑問的是,空力附件絕對會是討論的主題之一。制定規則的辦法會被拿出來檢討。其中規則的管理與執行也會佔其中一大主題。上訴法庭的判決不會是Ducati擾流板最終的結論。這僅僅的剛開始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摩托筆記的沙龍
671會員
328內容數
收錄MotoGP深入報導
摩托筆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1/29
Crash.net與Pedro Acosta的技師長Paul Trevathan專訪
Thumbnail
2024/11/29
Crash.net與Pedro Acosta的技師長Paul Trevathan專訪
Thumbnail
2024/10/21
沒有什麼比抓地力更重要,這就是為什麼米其林 2024 年的超強抓地力後輪改變了 MotoGP——這對杜卡迪來說是福音,對 Aprilia 和 KTM 來說則是詛咒。杜卡迪已經研究出了明年如何更好地發揮輪胎性能...
Thumbnail
2024/10/21
沒有什麼比抓地力更重要,這就是為什麼米其林 2024 年的超強抓地力後輪改變了 MotoGP——這對杜卡迪來說是福音,對 Aprilia 和 KTM 來說則是詛咒。杜卡迪已經研究出了明年如何更好地發揮輪胎性能...
Thumbnail
2024/09/09
自從贏得2021年的世界冠軍之後,山葉開始一路走下坡。從能經常贏得比賽以及拼頒獎台,Fabio Quartararo與他的隊友的成績也慢慢地開始下滑,一路到連拚前十名都很困難。 成績衰退的原因很難確定。改用不同引擎特性─犧牲操控性提升馬力─起了一些作用,但最大的因素是日本車廠的傳統做法無法跟上歐
Thumbnail
2024/09/09
自從贏得2021年的世界冠軍之後,山葉開始一路走下坡。從能經常贏得比賽以及拼頒獎台,Fabio Quartararo與他的隊友的成績也慢慢地開始下滑,一路到連拚前十名都很困難。 成績衰退的原因很難確定。改用不同引擎特性─犧牲操控性提升馬力─起了一些作用,但最大的因素是日本車廠的傳統做法無法跟上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本文來繼續討論電動自行車中的續航力的配置及真實表現。 首先要說明,關於電動自行車的補助模式,是可以客制化設定的,包括段數及每段的強弱;本文介紹的並非適用全部的車款,自行車商會針對車種特性進行細部調整。 重點整理: 放大電流限制,其實僅是在起步或爬坡使用。 平路穩速的耗電,是端看摩擦損及風損而已。
Thumbnail
本文來繼續討論電動自行車中的續航力的配置及真實表現。 首先要說明,關於電動自行車的補助模式,是可以客制化設定的,包括段數及每段的強弱;本文介紹的並非適用全部的車款,自行車商會針對車種特性進行細部調整。 重點整理: 放大電流限制,其實僅是在起步或爬坡使用。 平路穩速的耗電,是端看摩擦損及風損而已。
Thumbnail
MotoGP的輪框廠商正在做些甚麼來增加抓地力,並減少輪胎胎壓問題,為什麼KTM 希望空力套件被禁,以及Honda的車架。
Thumbnail
MotoGP的輪框廠商正在做些甚麼來增加抓地力,並減少輪胎胎壓問題,為什麼KTM 希望空力套件被禁,以及Honda的車架。
Thumbnail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當遇到緊急狀況時就需要透過煞車系統使車輛減速或停止,常見用於一般乘用車款通常以活塞卡鉗透過油壓力施加於來令片上夾緊碟盤達到制動的目的,而卡鉗在作動過程中會反覆受到油壓總泵傳遞的液壓力、來令片制動的反作用力、摩擦生熱產生的高溫對金屬產生疲勞現象與變形,造成剎車性能下降及制動不平衡等一
Thumbnail
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當遇到緊急狀況時就需要透過煞車系統使車輛減速或停止,常見用於一般乘用車款通常以活塞卡鉗透過油壓力施加於來令片上夾緊碟盤達到制動的目的,而卡鉗在作動過程中會反覆受到油壓總泵傳遞的液壓力、來令片制動的反作用力、摩擦生熱產生的高溫對金屬產生疲勞現象與變形,造成剎車性能下降及制動不平衡等一
Thumbnail
曲軸箱通風系統&通風系統的用途。 曲軸箱分:上曲軸箱、下曲軸箱、容納曲軸的空腔結構。 汽缸體下部用來安裝曲軸的部位稱為曲軸箱,是發動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承受連桿傳來的力,並將其轉變為轉矩,通過曲軸輸出並驅動發動機上其他附件工作。
Thumbnail
曲軸箱通風系統&通風系統的用途。 曲軸箱分:上曲軸箱、下曲軸箱、容納曲軸的空腔結構。 汽缸體下部用來安裝曲軸的部位稱為曲軸箱,是發動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承受連桿傳來的力,並將其轉變為轉矩,通過曲軸輸出並驅動發動機上其他附件工作。
Thumbnail
說到換輪胎,一般想到的就是:把舊輪胎拆下來、把新輪胎裝上去、輪框平衡、裝回去、完工,但實際上的過程也許可以把這10分鐘能完成的工作弄到需要半小時來完成 大家都知道因為輪胎生產不可能是完全均勻的,一定會有一些公差在,所以廠商會在輪胎上標示出撤條輪胎最輕的位置,我們管它為「輕點」,而一般會認為輕點要安
Thumbnail
說到換輪胎,一般想到的就是:把舊輪胎拆下來、把新輪胎裝上去、輪框平衡、裝回去、完工,但實際上的過程也許可以把這10分鐘能完成的工作弄到需要半小時來完成 大家都知道因為輪胎生產不可能是完全均勻的,一定會有一些公差在,所以廠商會在輪胎上標示出撤條輪胎最輕的位置,我們管它為「輕點」,而一般會認為輕點要安
Thumbnail
排氣管種類: 1.回壓管:排氣管內部多了幾個交叉隔板 2.直通管:經過排氣管時沒有任何阻礙,排氣阻力大大降低 3.半回壓管:直通管尾端保留了內插管,進而透過孔徑創造回壓 4.半直通管:直通管中加裝少量隔板,稍稍提高回壓的力道 5.可變排氣管:通過閥門控制排氣,使聲音和性能達到最佳狀態
Thumbnail
排氣管種類: 1.回壓管:排氣管內部多了幾個交叉隔板 2.直通管:經過排氣管時沒有任何阻礙,排氣阻力大大降低 3.半回壓管:直通管尾端保留了內插管,進而透過孔徑創造回壓 4.半直通管:直通管中加裝少量隔板,稍稍提高回壓的力道 5.可變排氣管:通過閥門控制排氣,使聲音和性能達到最佳狀態
Thumbnail
排氣回壓:回壓大小決定引擎的最佳排氣領域。 廢氣一波又一波的排放,氣團的密度很高,而且前方的氣團與後方的氣團之間的距離會形成一股真空壓力(負壓狀態),假設氣團的距離適當,負壓就會「拉走」後面的氣團,形成往前走的牽引力量,使排氣比較順暢,引擎的動力得以發揮。
Thumbnail
排氣回壓:回壓大小決定引擎的最佳排氣領域。 廢氣一波又一波的排放,氣團的密度很高,而且前方的氣團與後方的氣團之間的距離會形成一股真空壓力(負壓狀態),假設氣團的距離適當,負壓就會「拉走」後面的氣團,形成往前走的牽引力量,使排氣比較順暢,引擎的動力得以發揮。
Thumbnail
MotoGP第一個碳纖維車架問世距今已過40個年頭,那麼在Honda與Suzuki的碳纖維覆蓋車架之後,還有多久我們能再看到全碳纖維的MotoGP賽車?
Thumbnail
MotoGP第一個碳纖維車架問世距今已過40個年頭,那麼在Honda與Suzuki的碳纖維覆蓋車架之後,還有多久我們能再看到全碳纖維的MotoGP賽車?
Thumbnail
如果你認為上訴法院的裁決能讓Ducati擾流板爭議落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當車隊們再次集結到阿根廷,媒體們─由於來這站的成本相當高,所以來的媒體也少─有機會能像這幾家發起抗議的車廠提問。
Thumbnail
如果你認為上訴法院的裁決能讓Ducati擾流板爭議落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當車隊們再次集結到阿根廷,媒體們─由於來這站的成本相當高,所以來的媒體也少─有機會能像這幾家發起抗議的車廠提問。
Thumbnail
明年MotoGP就會多增加一個新的級別,但電動的MotoE得讓人感到興奮才行。
Thumbnail
明年MotoGP就會多增加一個新的級別,但電動的MotoE得讓人感到興奮才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