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我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就是很憂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我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就是很憂鬱......」RS第一次坐在諮商室,盯著前方的木櫃,肩上綁了四十公斤重的石頭。

低落的情緒包含了「身」與「心」,從「消沉的姿勢、低垂的目光到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的變化,還有負面的感知與記憶都是」。

憂鬱本身就是複雜的,這種情感狀態,它總是囊括了生活周遭的一切人事物。

倘若從生物演化的角度觀察,會發現憂鬱本身正好能夠回應上述的問題:「心情低落在這些不同情境中所具有的相同功能,那就是它提供一層情緒的防護,讓人有空間停下來分析問題出在哪裡。﹝1﹞」

雖然重鬱症癱瘓了精神系統,讓人下不了床,但也提供一個機會重新思考。而它真正要你思考的是:自我生命的意義為何。它強制按下暫停鍵,觀察影片中的一切。像是「大家來找碴」,圈對了才能通關。

書中引用作家李‧斯金格描述自己憂鬱症的話:「也許我們所謂的憂鬱症根本不是疾病,而是某種警訊,有如身體的疼痛那樣警告我們某個地方必定出了問題;也許我們該停下來好好休息,多久都可以,並且專心做那件我們沒有想過要做的事,亦即豐富我們的靈魂。」

停下來並不容易,即便按下暫停,個人受到社會文化要賺錢、要有用的影響,花上一條命的代價也要符合超我的期待,奮力卻慢動作地,欲求擺脫凍結的窗格。

因此讓我最佩服的,無非是那些可以停下來的人。

像是RS,在我們晤談八週後,他決心和公司請個長假,不是去旅行或整天在家耍廢,反而是拿起毛線棒編織,在那些憂鬱的時候,親手打出一條又一條柔順保暖的圍巾。雖然,在那些更為憂鬱的時刻沒辦法起床,但至少開展了一些時刻,是「暫時將心思放到它處,又能夠獨處反思的機會」。

但如果「只有」獨自的思考,很容易反芻那些自己不夠好、沒有用的時候。若需要思考憂鬱症,與人對話也是必須的方式。畢竟多了一個觀點、協助反思自身原有的想法、以及將自身從負面情緒中拉出來的人。

同樣的,很多人私訊詢問,「想太多會得憂鬱症嗎?」

不會。

除非你將所有焦點擺在自身缺陷上,並沉溺於批評自己過於軟弱、無用、多餘,最後連所有的優點也都一一拆解。這時可能也不是你自願的了,也許是經歷過某些創傷事件,使得想法從悲觀到絕望,一路崩落。

研究顯示,「幾乎有九成的憂鬱症患者可以明確指出與其憂鬱症有某種關聯的外在事件......這九成的患者又有一半以上表示自己在初次發病前,經歷過一件嚴重且充滿壓力的人生大事。......結果顯示,最常引起憂鬱症的主題就是失落。當事人失去的可以是生計、名譽,或是婚姻,但是最大的失落,即喪親之痛。

「一個」重大的壓力源是主要關鍵,但通常它也不會是單一的影響,就像是家庭中父親過世後,失去的不只是一個爸爸,還有媽媽的丈夫、家中的經濟來源、開車出門時會講冷笑話的那個人;若身為孩子,要面對的除了爸爸離去的悲痛,還有安慰母親的情緒、多兼差幾份工、少了全家出遊的團聚歸屬感。

這是「一個」重大壓力源帶出「數個」壓力源的過程,每一個都會影響你的情緒與精神負擔。這些事件交錯混雜,將一道道陽光遮蔽,形成深厚濕冷的黑浪,捲走你還自認為閃耀鋒芒的一切。

如同這位個案提到:「身為目標導向的人,我一直尋找(並且嘗試)可以快速擺脫憂鬱的方法,包括接受治療、打坐、服用安眠藥、試著做一些『會帶給我歡樂的事』,結果只有幫倒忙,因為我在做這些事的時候其實感到很絕望。」

無法改變心情讓他更加絕望,好像自己很沒用,卻又找不到痊癒的特效藥。因為他找的同樣是「一個解開憂鬱的全能答案」。

既然是「數個」壓力源,則需要多一些時間和耐心,探討各個生活層面的影響如何平撫,並瞭解憂鬱不會是個全有全無的開關,而是漸進式的康復;因此,身為一位心理師,我想問的是:「你可以接受自己,暫時處在憂鬱的情緒中嗎?

當你接受了憂鬱,真正的療癒才可能開啟。因為你要去發覺的,也許超越了原本想像的失落事件。

它的引爆點不只「那件事」,而是那件事潛藏的「意義」。

它也不只是「一件事」,而是諸多事件發生後的情緒累積。

心理諮商所做的,是細緻地剝開多夾層式的生命,看看哪些故事被委屈了躲著。

因為那些被刻意掩埋的回憶,往往最痛。

它們黯淡的閃爍著,求一個良善的出口。


參考資料:﹝1﹞憂鬱的演化

更多文章,歡迎至臉書專頁:標註自由-莊博安諮商心理師

文章採免費點閱制,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瞭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但若喜歡本篇文章也剛好有能力,歡迎使用以下的「贊助」功能,也可在裡面偷偷寫下想說的話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角落星-avatar-img
2019/03/07
就我的經驗,憂鬱症是很大的失落-對愛的失落。
莊博安-avatar-img
發文者
2019/03/07
我的經驗也是,就許多情緒困擾,甚至精神疾病來說,都是愛的因素
角落星-avatar-img
2019/03/07
同意:也許我們所謂的憂鬱症根本不是疾病,而是某種警訊,有如身體的疼痛那樣警告我們某個地方必定出了問題;也許我們該停下來好好休息,多久都可以,並且專心做那件我們沒有想過要做的事,亦即豐富我們的靈魂。 記得有一位神父在書中講過,有時候憂鬱症是一種對功利主義的抗議與吶吼。我覺得憂鬱告訴了我很多事,也改變了我的生命。若沒遇見憂鬱,恐怕我現在還把全部心力放在追求普世認同的成就上。我喜歡現在的我,追尋著自已真正渴求的東西。
莊博安-avatar-img
發文者
2019/03/07
替你感到開心:)
avatar-img
莊博安的沙龍
134會員
35內容數
莊博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1/22
前幾天剛聽完 Stand up, Brian! 博恩站起來! 的第一集Podcast,馬上列入我的必聽清單,覺得又好笑又實用,博恩像是嗑藥完講真心話的感覺XD
Thumbnail
2022/01/22
前幾天剛聽完 Stand up, Brian! 博恩站起來! 的第一集Podcast,馬上列入我的必聽清單,覺得又好笑又實用,博恩像是嗑藥完講真心話的感覺XD
Thumbnail
2021/08/22
「厭食症,焦慮症,加上前段感情完全毀滅了我身為人該有的尊重。」 「從前年我升上大學開始,有著飲食上的強迫症和厭食症,整個症狀在去年4月爆發,我就休學了。那時我是厭食暴食重複輪迴......
Thumbnail
2021/08/22
「厭食症,焦慮症,加上前段感情完全毀滅了我身為人該有的尊重。」 「從前年我升上大學開始,有著飲食上的強迫症和厭食症,整個症狀在去年4月爆發,我就休學了。那時我是厭食暴食重複輪迴......
Thumbnail
2021/08/07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2021/08/07
「親愛的H你好,你會怎麼描述曾經或是正在身處的狀態?」 「父親出軌,離婚,媽媽過於依賴孩子,曾經兩個小孩被單獨丟在家好幾天,父母輪流離家出走。之後好幾年打官司,財產、監護權等等,身為長女的我幾乎都會陪媽媽去法院,有時候也會是列席人。家庭界線模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憂鬱,也稱抑鬱。 主要是絕望、無助感,做什麼也沒用(不可抗),放棄掙扎與被動等待。 其感受來源有二: (1)超過你能力的重大壓力,個人力量顯得微不足道,於是放棄掙扎。 (2)持續小型壓力累積,不斷被干擾卻揮之不去
Thumbnail
憂鬱,也稱抑鬱。 主要是絕望、無助感,做什麼也沒用(不可抗),放棄掙扎與被動等待。 其感受來源有二: (1)超過你能力的重大壓力,個人力量顯得微不足道,於是放棄掙扎。 (2)持續小型壓力累積,不斷被干擾卻揮之不去
Thumbnail
要應付不舒服、不開心的情緒有很多方法,我們可能會生氣、絕望、尖叫、哀悼、哭泣,然後打給朋友抱怨、發限動偷罵人、上網當酸民等作法。在這些情緒中,鮮少被討論的就是:憂鬱。憂鬱不是憂鬱症,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症,憂鬱的情緒是一種身心調適。
Thumbnail
要應付不舒服、不開心的情緒有很多方法,我們可能會生氣、絕望、尖叫、哀悼、哭泣,然後打給朋友抱怨、發限動偷罵人、上網當酸民等作法。在這些情緒中,鮮少被討論的就是:憂鬱。憂鬱不是憂鬱症,憂鬱症是一種身心症,憂鬱的情緒是一種身心調適。
Thumbnail
如果可以,我願待在這片黑暗之中,引領誤入的你們離開這片黑暗。 最近有一位朋友問我:「我的伴侶有憂鬱症,最近又變嚴重,試問我該如何面對?」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憂鬱症的起因,究竟是什麼引起的? 在此我用我的親身經歷來說明。
Thumbnail
如果可以,我願待在這片黑暗之中,引領誤入的你們離開這片黑暗。 最近有一位朋友問我:「我的伴侶有憂鬱症,最近又變嚴重,試問我該如何面對?」針對這個問題,首先我們必須了解憂鬱症的起因,究竟是什麼引起的? 在此我用我的親身經歷來說明。
Thumbnail
:我為什麼要過這種日子? 的確低潮時,在房裡哭到換氣過度的時候,會這樣有點生氣。但我其實,已經坦然接受憂鬱症出現在我的人生裡,甚至開始有點感謝它。
Thumbnail
:我為什麼要過這種日子? 的確低潮時,在房裡哭到換氣過度的時候,會這樣有點生氣。但我其實,已經坦然接受憂鬱症出現在我的人生裡,甚至開始有點感謝它。
Thumbnail
此工具書會以簡單的文字訴說這一年多來憂鬱症的心得、願你能感同身受。
Thumbnail
此工具書會以簡單的文字訴說這一年多來憂鬱症的心得、願你能感同身受。
Thumbnail
人是主體,而非疾病或情緒。也許可以試著不以這個人有憂鬱症來陪伴,而是以這個人「怎麼了」來陪伴他。後者的陪伴會更有想像力且更貼近對方。
Thumbnail
人是主體,而非疾病或情緒。也許可以試著不以這個人有憂鬱症來陪伴,而是以這個人「怎麼了」來陪伴他。後者的陪伴會更有想像力且更貼近對方。
Thumbnail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既然感到後悔,可以重新開始啊,可以轉身離開啊,可以改變自己啊,這些說法確實沒錯,然而,如果可以做到,他們或許也不會走到目前的地步,內心不會如此糾結。他們盡力試過跳脫那些否定的、負面的思考方式,可是往往事與願違,或是努力試著離開舒適圈,結果還是不盡人意,最後只能再退守自己的保護殼中。
Thumbnail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既然感到後悔,可以重新開始啊,可以轉身離開啊,可以改變自己啊,這些說法確實沒錯,然而,如果可以做到,他們或許也不會走到目前的地步,內心不會如此糾結。他們盡力試過跳脫那些否定的、負面的思考方式,可是往往事與願違,或是努力試著離開舒適圈,結果還是不盡人意,最後只能再退守自己的保護殼中。
Thumbnail
我們真正要了解並且實踐的是,不要對一個有憂鬱狀態的人同理,因為那已經為時已晚了;要對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都盡可能地去感受他們受傷的感受,並給予他們處理情緒的空間而不壓迫他們立刻振作起來。
Thumbnail
我們真正要了解並且實踐的是,不要對一個有憂鬱狀態的人同理,因為那已經為時已晚了;要對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所遭遇的每一件事情,都盡可能地去感受他們受傷的感受,並給予他們處理情緒的空間而不壓迫他們立刻振作起來。
Thumbnail
「你該不會有憂鬱症吧?」 「不要跟我說你有憂鬱症喔。」 「你很容易心情不好欸,感覺你就是憂鬱症!」 獵奇、排拒、標籤化的言論,對憂鬱症患者是種極大的傷害。
Thumbnail
「你該不會有憂鬱症吧?」 「不要跟我說你有憂鬱症喔。」 「你很容易心情不好欸,感覺你就是憂鬱症!」 獵奇、排拒、標籤化的言論,對憂鬱症患者是種極大的傷害。
Thumbnail
「我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就是很憂鬱......」 低落的情緒包含了「身」與「心」,從「消沉的姿勢、低垂的目光到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的變化,還有負面的感知與記憶都是」。
Thumbnail
「我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就是很憂鬱......」 低落的情緒包含了「身」與「心」,從「消沉的姿勢、低垂的目光到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的變化,還有負面的感知與記憶都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