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冷戰,才是使雙方關係加溫的方式(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一個人,都不想被另外的每一個人「情緒勒索」,所以,每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與其他人想法相左時,或許起初的我們,會適時表達自己想法,但後來會因為害怕與對方產生衝突,開始處處的退讓,來達成和諧的假象。
你過往的親子經驗及教學經驗,是否就是如此呢?
因為擔心孩子/學生,與自己鬧脾氣,反而做出更脫序的行為,自己心裡想一想後,覺得「時間久了,孩子/學生自己會長大,一切將就不一樣了。」不過,有時候,是當還沒等到孩子的成長,你們的衝突間隙已經擴大,又或許你等待的時間,孩子/學生並沒有成長,反而更糟。
那該怎麼辦呢?最好方法,就是直接面對衝突。
Michael Liao on Unsplash
這一天是梅雨季節的太陽天,沒開冷氣的課堂,學生燥熱的心情,只好透過與其他同學說話,作為抒發解熱的方式。
「今天很悶熱,我很能體諒你們上課很難專心,只要偶爾分心,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說完後,便開始上我今天預定的進度。
此時,上課前,就已偷換好座位的弈傑,顯得特別不安份,與他身旁的好哥們,已經說上好幾十分鐘。
按耐不住性子的我說「弈傑,你再讓我聽到一次聲音,我就要你回原座位坐。」
弈傑嘴巴立即閉上,但神情卻是不以為然。果然,不到五分鐘,有如老鼠啃食聲,又開始從弈傑那一區傳來。
於是,我直接說「弈傑,坐回原本你的座位。」
弈傑,想當然是氣憤地說「為什麼?我又沒說話!」
當下,我也懶得更他爭,便說「沒關係,我們就等你回到原來座位,再開始上課。」
或許是情勢所逼,弈傑一臉不悅,起身後還叩著椅子一聲,才坐回原位,接下來,就是趴在桌上,直到下課,都不見他的臉(這方式,是學生最常用來抵制老師的招數之一)。
下課鐘響後,我便說「弈傑,你來到講桌前來。」
弈傑走過來後,臉立刻轉向窗後,表示著氣都還沒消。
接著,我也不管他,直問「上課前有沒有先跟你們說過一次了,接著,又另外多給你一次機會了,你自己還說話,還想怪誰?」
此時,弈傑當然還是回說「我又沒說話!」(其實,這種時候只要你能很確定,他就是有說話,就可以完全不理會他的反擊,畢竟,很多時候孩子/學生,當下只是要一個面子,若你太過於糾結這個點,反而,會得到反效果。)
最後,我只簡單跟弈傑說「我已經先給你兩次機會了,不是沒先跟你說好。所以,不該回到原座位的時候,還給我趴一整節課,然後,現在,跟我說話,還是一副不爽的態度。」
說完後,我用正常的語氣,問說「弈傑,懂了嗎?」
弈傑臉還是很臭,不過,已經沒多做反駁。這就已經是好的開始了。

在與孩子/學生有衝突時,務必要先做好四件事情,以確保未來與孩子/學生關係,是呈正向發展。
一、先把每一節課堂規則,確實說明清楚。
二、一定要多給1~2次機會,且每給一次機會都要再一次說明原因。
三、產生衝突時,別忘記說之前給過的機會,並把孩子/學生錯誤清楚指出來。
四、別把孩子/學生當下的情緒,往心裡去,因為那只是他們當下的情緒。
木桌椅,是學生求學時期,最懂得他們內心想法的依靠,卻也是老師在教學黑板上揮灑時,最容易忽略的教室物品。我們有多久沒有好好聽一聽孩子內在的想法?透過六年教學經驗及觀察,發現每一張木桌椅,都代表著他們努力想學習的故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木桌椅教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嘿!你來囉。」一位身材魁梧黝黑的大男生,迎面走來,向我打招呼。 接著,靠左窗那一邊學生說道「老師!我去裝水!」,便自行走了出去。 閱讀到這的你,肯定覺得現在,應該是下課時間吧?錯了!是上課鐘聲響完,三分鐘後的教室一景。那天,是第一次接觸高中體育班...
「嘿!你來囉。」一位身材魁梧黝黑的大男生,迎面走來,向我打招呼。 接著,靠左窗那一邊學生說道「老師!我去裝水!」,便自行走了出去。 閱讀到這的你,肯定覺得現在,應該是下課時間吧?錯了!是上課鐘聲響完,三分鐘後的教室一景。那天,是第一次接觸高中體育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尤其是"很多天"的那種。 大人的冷戰有其自恃及目的,這暫且不談。 但若是一個大人,對一個小孩,發動冷戰,那可是會深深傷了那孩子的心…… 我曾見過同仁跟「班級」冷靜。 一個老師,要站在講台上講話,如何跟班級冷戰? 他的方法是:除了「上課公事」之外的話,一律提及;學生問問題,也當作沒聽
Thumbnail
外師在教學中遇到意外的衝突,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以及身為教育者的侷限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上周五,同學從操場回來後跟我說,堯跟昀被體育老師留下來訓話。 一般來說,科任老師當下有採取處理措施後,我不會再有進一步處置,不過我想想,他們倆這樣小玩小鬧在平時下課時就常發生了,現在不施教,怕拖著了最佳處理時間。 據我所知,是昀把巧拼對著堯丟,堯覺得被攻擊,心生不滿,便丟回去,剛好將巧拼甩到司令
Thumbnail
某日午休,我在辦公室隱約聽見咆哮聲。 我到走廊查看究竟?發覺已有其他師生向某處張望。 原來"有老師與學生發生口角衝突"! 在職涯期間, 我曾見過不只一次的師生衝突場面。 我見過兩造在情緒激動的情形之下,大打出手。 我知道一旦"出手",那可以將事情小事化大、再大、又大的了!! 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尤其是"很多天"的那種。 大人的冷戰有其自恃及目的,這暫且不談。 但若是一個大人,對一個小孩,發動冷戰,那可是會深深傷了那孩子的心…… 我曾見過同仁跟「班級」冷靜。 一個老師,要站在講台上講話,如何跟班級冷戰? 他的方法是:除了「上課公事」之外的話,一律提及;學生問問題,也當作沒聽
Thumbnail
外師在教學中遇到意外的衝突,如何處理這樣的情況以及身為教育者的侷限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當孩子和老師之間出現對立情況時,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處理。文章提出將情緒和事實分開來處理,並且強調了對溝通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媽媽們應該從中立、實事求是的立場去引導和教導孩子,讓他們學會理性思考和溝通。這將有助於減少矛盾和培養孩子的情商。
在校園裡 偶而就會有一些狀況發生 例如小朋友跑不見了 小朋友發脾氣 小朋友跟導師頂嘴 這時候 通常我們大人都會很急的想把事情處理好 於是就會變成指責的話語 讓小朋友就更加反抗 耳朵就關起來了 很多時候 這時的小朋友 會變得更難以克制自己的情緒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上周五,同學從操場回來後跟我說,堯跟昀被體育老師留下來訓話。 一般來說,科任老師當下有採取處理措施後,我不會再有進一步處置,不過我想想,他們倆這樣小玩小鬧在平時下課時就常發生了,現在不施教,怕拖著了最佳處理時間。 據我所知,是昀把巧拼對著堯丟,堯覺得被攻擊,心生不滿,便丟回去,剛好將巧拼甩到司令
Thumbnail
某日午休,我在辦公室隱約聽見咆哮聲。 我到走廊查看究竟?發覺已有其他師生向某處張望。 原來"有老師與學生發生口角衝突"! 在職涯期間, 我曾見過不只一次的師生衝突場面。 我見過兩造在情緒激動的情形之下,大打出手。 我知道一旦"出手",那可以將事情小事化大、再大、又大的了!! 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