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職場案例小教室]遲到的扣薪方式(睡過頭與交通工具的部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分析點
  1. 個人因素遲到,如睡過頭、個人交通工具車子拋錨、路上遇到事故而塞車等等,這樣要怎麼扣遲到的工資?
  2. 如果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而導致的遲到,例如台鐵、公車,這樣要扣薪嗎?
常見處理方式
  1. 對於遲到的扣薪方式,在勞動基準法和勞動部函釋的部分給的定義和範圍都還明確,首先是工資是因為工作而獲得的報酬,再加上函釋提到的【依其實際工作時間發給工資】,我們可以知道在法令的規範上面其實要求的是做多久給多久的工資。換句話說,遲到多久就扣多久的工資,比如遲到10分鐘,那就是只能扣10分鐘的工資。
  2. 正常上班的狀況下,只要不是雇主提供交通工具,勞工必須自己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或者是大眾交通工具,中間遇到不可歸責員工的事件而導致遲到的時候,勞動部的函釋的意思是不可以視為遲到或曠職,所謂的不可歸責於員工指的是跟勞工沒有直接關係,例如途中他人發生車禍而導致的交通堵塞。
  3. 但是綜合目前的解釋來看,如果是員工自己不定期保養交通工具而導致的故障,可否歸責員工並沒有明確的點出來,但確實就邏輯來看是可以歸責於勞工的,所以這方面的認定是有困難度的。
  4. 因此,建議在訂定勞動契約的時候,應該事先針對交通工具方面的遲到訂定發生時是否要扣薪或者不扣薪,若沒有約定,則在事發之後雙方再討論協商,但是在遲到的部分則不能多扣,否則會有違反法令的問題。


相關法令
  1. 勞動基準法第2條略以:「本法用詞,定義如下:一、勞工:指受雇主僱用從事工作獲致工資者。二、雇主:指僱用勞工之事業主、事業經營之負責人或代表事業主處理有關勞工事務之人。三、工資:指勞工因工作而獲得之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及按計時、計日、計月、計件以現金或實物等方式給付之獎金、津貼及其他任何名義之經常性給與均屬之。......。五、事業單位:指適用本法各業僱用勞工從事工作之機構。六、勞動契約:指約定勞雇關係而具有從屬性之契約。......。」
  2. 勞動基準法施行細則第7條規定:「勞動契約應依本法有關規定約定下列事項:一、工作場所及應從事之工作。二、工作開始與終止之時間、休息時間、休假、例假、休息日、請假及輪班制之換班。三、工資之議定、調整、計算、結算與給付之日期及方法。四、勞動契約之訂定、終止及退休。五、資遣費、退休金、其他津貼及獎金。六、勞工應負擔之膳宿費及工作用具費。七、安全衛生。八、勞工教育及訓練。九、福利。十、災害補償及一般傷病補助。十一、應遵守之紀律。十二、獎懲。十三、其他勞資權利義務有關事項。」
  3. 內政部民國74年10月28日(74)台內勞字第351447號函:「未備有交通工具之事業單位員工搭乘其他交通工具上班,途中若發生不可歸責於員工之事由因而遲到,除經雇主查明有虛偽表示者外,應不視為遲到或曠職,至工資是否照給,若事業單位工作規則或勞動契約有規定者,從其規定;若無規定者,應由勞資雙方自行協商。」
  4. 改制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82年6月30日(82)台勞動二字第34335號函:「查勞工工資如係依工作時間之長短計給者,則雇主對於勞工上班之遲到時間,一個月內累計逾卅分鐘之部分,因未提供勞務,故不發給工資,而依其實際工作時間發給工資,尚不違反勞動基準法。」
  5. 改制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民國86年6月5日(86)台勞動二字第022700號函:「勞工自備交通工具上班,途中因交通工具故障而遲到,事業單位可否要求勞工請事假,否則以遲到或曠職論處疑義,查內政部於主管全國勞工行政事務時以 74.10.28 (74) 台內勞字第351447號函釋有案;根據該函所稱『其他交通工具』係指雇主所提供交通工具以外之交通工具而言,包括公共及私人之交通工具。
小提醒:2019/8/1起將開始寫有關過去工作的經驗分享,如果覺得有所獲得,屆時請我喝杯咖啡,以贊助告訴我你們喜歡的部分。 如果有想了解的部分,可以在留言區留言,我將看一下留言內容是否可作為小教室的主題。
預告:下一篇預計【職場案例小教室實體課程問卷調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沛瑩(青雲姐姐)的沙龍
40會員
270內容數
講述有關職場的法令議題以及處理方式
2020/11/08
不得不說現在有許多人在發生勞資爭議後,往往採取不溝通、不合作、不聯繫的方式處理,無論是勞方或資方我都有看過。 但這對雙方絕對沒有好處。
2020/11/08
不得不說現在有許多人在發生勞資爭議後,往往採取不溝通、不合作、不聯繫的方式處理,無論是勞方或資方我都有看過。 但這對雙方絕對沒有好處。
2020/09/09
大約自今年七月起[職場案例小教室]就沒怎麼更新了,目前經營方式多用一個個案例做介紹,不過似乎成效不彰,少部分文章閱讀率高,大部分普通,且常見案例也分享了不少。 之後會再調整經營方式,十月初會再復起更新。 感謝持續支持的舊雨新知。
2020/09/09
大約自今年七月起[職場案例小教室]就沒怎麼更新了,目前經營方式多用一個個案例做介紹,不過似乎成效不彰,少部分文章閱讀率高,大部分普通,且常見案例也分享了不少。 之後會再調整經營方式,十月初會再復起更新。 感謝持續支持的舊雨新知。
2020/07/15
[分析要點] 簡易判斷可以將以「醫療所必需」視為判斷標準,但排除掉伙食費及證明書相關費用。
Thumbnail
2020/07/15
[分析要點] 簡易判斷可以將以「醫療所必需」視為判斷標準,但排除掉伙食費及證明書相關費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在台灣的勞動環境,勞資不平等的問題層出不窮,像是2019中華航空機師罷工事件,過去中華航空與長榮航空兩大臺灣航空公司,存在著許多過勞班表,其中機師在長程航線要連續飛行12小時,而我自己身為求職者、職涯諮詢師和人資的三重身分與立場,可以理解各方的考量與盲點。
Thumbnail
在台灣的勞動環境,勞資不平等的問題層出不窮,像是2019中華航空機師罷工事件,過去中華航空與長榮航空兩大臺灣航空公司,存在著許多過勞班表,其中機師在長程航線要連續飛行12小時,而我自己身為求職者、職涯諮詢師和人資的三重身分與立場,可以理解各方的考量與盲點。
Thumbnail
通勤災害是職業災害嗎 通勤災害怎麼認定 勞工該請什麼假 勞工有什麼補償
Thumbnail
通勤災害是職業災害嗎 通勤災害怎麼認定 勞工該請什麼假 勞工有什麼補償
Thumbnail
本判決可以學到,如何正確主張: 提撥勞退金至個人專戶。 給付健保費之損害。 給付加班費。 勞工主張(做一休一/每月採上班24小時休息24小時) 又因為簽署了切結書,知悉休息時間不列入工作時間,而且打卡時間與計算工資之情相又相符。這時候又怎麼舉證呢? 資方主張(採四週變形工時)工時為11小時,做一休一
Thumbnail
本判決可以學到,如何正確主張: 提撥勞退金至個人專戶。 給付健保費之損害。 給付加班費。 勞工主張(做一休一/每月採上班24小時休息24小時) 又因為簽署了切結書,知悉休息時間不列入工作時間,而且打卡時間與計算工資之情相又相符。這時候又怎麼舉證呢? 資方主張(採四週變形工時)工時為11小時,做一休一
Thumbnail
雲林縣西螺鎮等3鄉鎮曾發生約5萬戶大跳電,台電公司嘉南供電區營運處表示,檢修人員懷疑因鳥屎導致高壓匯流排的支持礙子設備發生弧光接地,使匯流排相關保護電驛動作,因而造成停電。 停電給不給工資?相關函釋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0)台勞動二字第 15716 號函 舉例 第 225 條 第 234 條
Thumbnail
雲林縣西螺鎮等3鄉鎮曾發生約5萬戶大跳電,台電公司嘉南供電區營運處表示,檢修人員懷疑因鳥屎導致高壓匯流排的支持礙子設備發生弧光接地,使匯流排相關保護電驛動作,因而造成停電。 停電給不給工資?相關函釋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80)台勞動二字第 15716 號函 舉例 第 225 條 第 234 條
Thumbnail
如果勞工的「通勤災害」實在不是雇主可以控制的,仍然可以向雇主求償嗎?
Thumbnail
如果勞工的「通勤災害」實在不是雇主可以控制的,仍然可以向雇主求償嗎?
Thumbnail
「出去玩會打卡,來上班就忘記打卡,我看你就是沒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既然沒放心思在工作上,扣你薪水也是剛好而已啦!」主管如是說。 小佩在某天早上進辦公室時,恰好遇到筱君,然後兩個有說有笑,拿著早餐就進了辦公室,坐了下來邊工作邊吃個早餐。   直到隔週,在查詢自己還有多少特休時,才發現在上次遇到筱君
Thumbnail
「出去玩會打卡,來上班就忘記打卡,我看你就是沒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既然沒放心思在工作上,扣你薪水也是剛好而已啦!」主管如是說。 小佩在某天早上進辦公室時,恰好遇到筱君,然後兩個有說有笑,拿著早餐就進了辦公室,坐了下來邊工作邊吃個早餐。   直到隔週,在查詢自己還有多少特休時,才發現在上次遇到筱君
Thumbnail
[分析要點] (四) 公司指派的的教育訓練應屬於工作時間的範圍,因此上下課途中發生亦得視為職業災害。 (五) 外宿不屬於勞保局認定的「日常居住處所」所發生之事故,因此難以認定是職業災害。
Thumbnail
[分析要點] (四) 公司指派的的教育訓練應屬於工作時間的範圍,因此上下課途中發生亦得視為職業災害。 (五) 外宿不屬於勞保局認定的「日常居住處所」所發生之事故,因此難以認定是職業災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