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絮語》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羅蘭巴特以他的《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最為人所廣知,而作者之死所代表的是權威的死亡,除魅後的世界是世俗的,不再具有宗教神祕性,而在文本閱讀上所代表的上帝:作者(Author),同時在英語上與權威(Authority)具有關聯性,在羅蘭巴特的宣稱下也隨之死亡,從此,讀者才誕生。而文本也從此自由,不再依賴於作者賦予意義,在完筆的瞬間作者已然死亡,文本是獨立的意義乘載者,再無終極意義,閱讀得以自由。

而《戀人絮語》能說是著作嗎?我認為至少不能算是傳統上的著作,他破壞了著作本身所具有的結構性,是碎片狀的寫作,無始無終。這發散式的寫作在聽聞之時確實會令人疑惑,畢竟人的恐懼多半來自於未知,然而對應著這兩三年發散性的閱讀,再加上過往對於愛情的好奇,而閱讀了此書。沒有順序也沒有體裁可言,意義就在眼光的來回往復之中創生,在文本的整體與片段之中尋覓,才得以獲得的理解。而這些片段,正是愛情。正是在這無序可言的文字中,愛情顯現它的樣貌。

思念,因為愛人的不在場,她是個談論的對象,但在傾訴之中她卻又是在場的受者,戀人夾在兩個時態中才發現這就是焦灼不安。

真可愛,這空泛的詞是情感的集合,他想說明戀人對方的特質但卻又難以捉定,越是想表達越是難以達成,到最後我們只能跳針地重複同一個詞:真可愛,到了語言的盡頭才發現愛情不是理智、語言能捕捉的。

肯定,愛情中我們初遇對方,我們肯定,經歷了風雨,我們通過而再次肯定,肯定當初的肯定,此非反覆,但又是期盼著舊情。

無類,戀愛對象是無類的,無法歸類的,類型不過是他人的真實,而對象正因為是個唯一,是個能與個體特殊慾望相對應的唯一,「由於對方是無法對惡,他也就動搖了語言:人們沒法談論他(對方),任何修飾語用在他身上都顯得虛假,不貼切,不合適,或讓人討厭:對方是無法研究的(這或許是『無類』的真正含義)。

等待,「我在戀愛著?—是的,因為我在等待著。」其中提到了個風流名士迷上名妓的故事,她說「只要你在我的花園裡坐在我窗下的一張凳子上等我一百個通宵,我便屬於你了。」然而第九十九個晚上,他站起來帶著凳子走了,等待才是愛情,獲得後不再等待就不再是愛情。

掩蓋,戀人常陷苦惱,一面想著對方因其個性或需我的問候?另一面又想著如此表露可能讓對方厭煩,那麼因為我愛他,難道不該將熱愛隱瞞?「在我眼睛裡,對方是分裂的雙重影響:時而為異體,時而又屬主體;而我則搖擺於嚴峻和奉獻之間。這樣一來,我又不能不使點手腕—如果我愛他,我得竭力替他著想;而要做到這點,我只能有損於自己—一個無法擺脫的僵局—要麼當個聖徒,要麼做個魔鬼,別無其他選擇—前者我當不了,後者我又不願意—於是,我只能閃爍其辭—只能流露出一點點感情。

我愛你,對此有各種回答,有對此呼喚的答應,或是其他負面的答覆,然而真正的拒絕是沒有回應,因為這個否定是對於戀人作為言談主體而言的資格,是語言,正因如此,這才是徹底即真正的否定,求愛可被拒絕而再次提出,但主體資格的否決則是無可挽回的悲劇。

這些是我在篇章之中能捉住的片段,而或許是我被捉住,在巴特的絮語中這些恰好也是我所見臨過的瞬間,很難說這是否為愛情,但至少我們認為那是愛情,就像其中所提及的我們看得到愛情的存在卻看不見實質一般,或說就像瞎子摸象,但是否有那頭象的存在或許至今是個謎。無論是否愛情有本質,或說就像太陽有個核心得以發光熱讓戀人得以沐淋在這溫暖,這或許都不重要。戀愛很瑣碎,就像這《戀人絮語》一般地瑣碎,並不具有中心意旨,而戀愛不正是如此嗎?就只是個純然的狀態,愛著,或許所有的片段無法組合成一個整體,但這些片段正是戀愛的足跡。
    80會員
    378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阿拉斯加之死》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讀《深淵與火》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奴工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傷口的花》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不再沈默》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佳節限定戀人》Holidate 出租男友/女友的宣傳片│電影心得“Human beings aren’t meant to be alone on the holidays. We actually need warmth, companionship and someone to drunk mock strangers with at parties.”
    Thumbnail
    avatar
    海包包 x Seal
    2021-08-12
    《孤獨戀語》:我是來告訴你我要走了遠流出版《孤獨戀語》 讀《孤獨戀語》,像偷窺他人的螢幕,滑過一則則訊息。心得是既寂寞又共鳴。對話之間的拉扯我都感同身受,但每個戀人的心崎嶇蜿蜒,從來未能真的懂。 滿腔愛戀無處傾訴是寂寞的;有了互訴衷情的名字,實則更加孤獨。 我們得彌補這麼多年的時間,那麼多沒有告訴對方的事。 來不及參與的時光,再多敘
    Thumbnail
    avatar
    陳默安
    2021-02-04
    《做工的人》影集──從看電影學台語,看到心情大起大落…故事整體散發著和書中一樣的感慨:面對無力扭轉的命運,雖然無奈,卻保持著樂觀強韌的心境。 這是台灣人的故事,也是每個社會底層用汗水賺錢的人的故事。 推薦這部戲,但是請調適好心情再看……我的心冷不防地被最後兩集插了兩刀,現在還是覺得很難過QQ
    Thumbnail
    avatar
    阿君
    2020-06-28
    《戀人絮語》愛的旁白羅蘭巴特的文字一直是讓我著迷的。 尤其在這本戀人絮語,他的文字像是風吹過臉頰,一種描述帶著尾韻。 羅蘭.巴特 讀過許多巴特文本,大家決定挑戰這本戀人絮語。 這不是一本容易討論的書。 Y說:這本書不是讓人想談情說愛,它是用來破壞愛情幻想的。 是的, 它拆解愛,讓你心頭一驚發覺自己的傻氣,或天真浪漫。
    Thumbnail
    avatar
    莉莉絲
    2019-05-17
    釀影評|(找不到)戀人的絮語——茱麗葉畢諾許《我心渴望的陽光》我心渴望的陽光。的確很能詮釋畢諾許張開的雙臂,漸亮的臉龐,或許也能說明在愛情中,我們之所以拚了命找尋的真正原因。只為了讓心向陽,讓靈魂充滿力量。
    Thumbnail
    avatar
    施彥如
    2018-03-27
    純真年代的終與無終:《戀夏絮語》<p>《戀夏絮語》電影原片名「The Beautiful Days of Aranjuez」取自席勒劇作中句子,原句子講純真年代的終盡,但這裡卻只保留「純真年代」的部分。故事發生的午後花園,是個沒有時間與空間的地方,遠遠或可看到巴黎鐵塔,但電影中沒有任何關於時代或身世的線索。他們探索彼此,但這兩個人,掛念的非關任何未來或過去的情節,唯一有的,是對愛戀的觸動、性的騷動。這是一個烏托邦、伊甸園般的時刻,它用危險又基進的方式,捍衛人生原本注定失落的純潔。</p>
    Thumbnail
    avatar
    黃以曦
    2017-03-28
    韓劇《戀人》迷上深情的酒窩頭目我覺得韓劇的劇名超愛「戀人」2個字,光我看過就有威尼斯戀人,巴黎戀人,布拉格戀人,再來一部就是這個2006年11月播的「戀人」。劇中也是有國外的景阿,海南島,還好不是叫海南島戀人,就顯得...嗯...不太浪漫。
    Thumbnail
    avatar
    優雅下決心
    200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