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失衡的困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篇的標題有點聳動,不過筆者要講得比較平實一點,不會下標題已經是老毛病了。上周有跟人聊到一個問題,就是為何近年台灣基層如此容易被滲透,或是被花言巧語所誘惑,甚至走短線賣國之類的。

呃,其實筆者當下的想法是,只有近年嗎?

筆者自己產業待過幾年,書也教過多年,很喜歡去問東問西,問到不少有價值的素材。拼湊起來後,會得到與某些常發表意見的教育界大老,或是產業大老完全不同的結論。

個人的想法是,這些問題來自產業失衡,然後越底層越不被受重視,最後就會被家族、地方社群綁死,由於他們多半忙於求生,無多餘時間去關心國家大事,對於現狀的解讀易流於表面,更需要在地有頭有臉的人出來解釋。所以,也就變得容易一群一群的被圈走,相信解決今日的困境只要選了某人就好。另一方面,較年輕世代跳入網路社群,變成被另一群人圈粉的狀態,一樣相信選了某人一切美好。

raw-image

大概十年前,筆者在補習班問過輔導室出身老師(請不要問為何他會在那),大致上得到一個概念,技職體系中,收受人數較多,又廣受歡迎,女生像是美容美髮、餐旅,男生如餐飲、汽修之類,學生畢業後,會持續在這行業待下去的比例多少?

這位老師憑記憶說,大概10%左右,看地區跟科系的配合,總之不會超過15%。這個數據以美容科來說,筆者今年跟熟悉的美髮店老闆談(5年級前段),以及常去的設計師(7年級前段)口中,大概也可以得到類似的數據。也就是現在老設計師的同學差不多10個中有2個,跟7年級前段的設計師,大概10個剩下1個。

而去年,筆者跟輔導室主任問,美容科的數據大概多少(其實不能透露)?差不多5%左右,市區跟郊區多少有點誤差。美容科以外,餐飲跟汽修之類,都有這種現象,而問了問這些師傅級的人物,他們怎麼看待學生不留在本科的問題,蠻有意思的,沒有一個回答是學生自己不努力。

他們一致的意見是,市場太競爭。

raw-image

以修車為例子,個人問過幾個機車行師傅,還有自己學生,大致上的模式都是,畢業後找一家行當學徒,跟師傅學幾年,被認可後在師傅跟師兄開的店附近,往外找個適合的點開。彼此之間可以支援,甚至可以共同叫貨,倉庫放同一個地點降低成本。但近年很難,因為幾乎沒有新的點可以設立了,除非有新社區出現,還得跟其他人搶速度,新社區剛開始人少,收入有一兩年是打不平的,撐過去才是你的,可是萬一這個社區發展不起來,那就GG了。(這幾年類似的例子是藥局)

餐飲也是,筆者學生跑去念,畢業後幾年還在這一行的,一打聽才發現,一半以上都是家裡本身就開家小店,所以在家繼承(廉價勞工)。很多時候不是手藝問題,而是一般的早餐跟小吃,價錢跟水準不會太過要求,其實就是比店租跟區位。

常跟這些學生與家長聊,老師的身分真的很有用,你會問到許多業界平常不會對外講的眉眉角角。

其實也不是多難懂的事情,經濟學、社會學的學生也都可以理解,只是怎樣開店,開到成功,全部是經驗,有時候隔一條街的生態就不一樣。聽一個在美容科當外師的老闆娘說過,他教出去一個設計師很優秀,一直想要自己有家店,堅持要去一級戰區拚一次,苦勸不聽後還是去幫個忙,但學生覺得老人家的意見落伍,時髦跟裝潢還有價位,找了同學幾個一起去做,據說沒一年就倒了。老闆娘的意思很簡單,你連那個地方的客群跟附近生態都沒熟悉,也不加入大的連鎖店得到後援,就跳進去燒錢,實在是……

raw-image

各位不要覺得這些人笨,他自己都有在想,只是沒想到受限自己的生活經驗,在地方名店練了五年功,就以為足以跳到市區跟人對戰。而這些人因為沒有辦法把視野放到更高的層次,糾結在執行細節,總以為只要功夫好,不怕沒生意。

這些故事各位有空可以多跟厝邊鄰居聊,去實際了解人家怎麼做生意,或是生活的困境,會有不少啟發的。(老師真的是很好的身分,各位要把握)

筆者來看,有些困境在他畢業後就決定了,這座城市從內到外,基本的食衣住行都處在飽和狀態,偶而因為一些新大樓跟新開發案產生波動,多了5家新店,一年後倒了3家,又開了3家,再過一年又倒了2家,好像往平靜的池水丟了快石頭,過了一陣子又會平靜下來。

不是學生不努力,學校老師的人脈最終有其極限,一群同業在狹小的區域中廝殺,最後就是拚價錢,然後看誰先流光血。結果來來去去,有家業可以守的都異常幸運,而從中脫穎而出的,也常常忘記究竟真的是獨特非凡,還是純粹的幸運,離群值沒辦法參考。

擺脫這種困境的唯一一條路就是開發,不管你是國土重劃還是區域重整,多幾個新社區還是大型造鎮。這些基層的產業,都必須依附在人口上,人口的需求就是那麼多,不同社區的消費力也不同,連帶影響到基礎小生意的利潤。小本生意薄利多銷風險低,高消費高風險要拿身家賭,這些人為何甚至要違法經營,實在是沒辦法,總比去地下錢莊調頭寸安全。

raw-image

不過,真的要在台灣做大型的區域平衡建設,首先要做的就是交通,你不可能在離市區30分車程的地方,蓋個10萬人社會住宅國家養。先不提經費難產,也很難找到適合的地方去造鎮,國家規劃十之八九會失敗。最佳的辦法就是拉交通線過去,然後放各方諸神各顯神通,簡稱炒地皮。

然後,然後就被罵翻,後面就沒有了。

但你沒利潤,誰要去那邊造鎮?很多炒地炒房起來,是因為後面政府刻意不斷加強建設。有了鐵路要高架,沒有交流道就設一個,人夠多還要捷運,學校警局消防局照人口增設,生活機能好價錢就飆高,哪裡不對了。

你說,可以轉行做其他的啊,這是說來簡單做到難。對這些學生來說,數理技能不足以變成工程師,文法能力無法從事書面作業,也就是在職業收入的金字塔中,就真的只能做中下層的工作。轉來轉去,薪水不過是差2k,還要面對陌生環境,唯一消耗的就是體力跟時間類的工作,但不管是哪一種新的行業,只要進入門檻沒太高,很快就會被類似的人填滿,待遇就降低。

這條路叫做新創產業,燒一兆的錢可能都生不出幾個,平白多了一堆詐騙業,留下一群連棺材本都沒的人。

這種困境還跟台商被中國磁吸有關,十年前產業界的前輩就說過,百萬白領被吸去中國,鐵定會讓台灣內部的消費萎縮,第一個倒楣的就是這些小生意。然後中產消費萎縮,連帶讓城市活力也萎縮,人口結構扭曲,白領工作機會被集中在北部,當然帶動不了整體發展。

raw-image

另一條路就是,把台商找回來,白領回台消費,撐起下層的消費業。但問題又來了,回流台商的工作環境跟思維已經與台灣主流脫節,對環保與人力的要求也不一樣,常被冠血汗跟破壞生態之名。怎樣取得平衡,往往政府還要投入一筆經費去調整。

而這些問題,基層的同學會懂嗎?筆者目前只看到,有學生畢業後在那邊怨東怨西,到處都沒有機會,有的話薪水也少,覺得人生無望,似乎就是如此。跟這些技職同學,尤其是對歷史、數學差的可以的人談國家產業結構,誰聽得懂啊。

當然最後才會相信發大財,因為簡單易懂。

不過後座力也大。

唉,其實筆者去講是有用的,因為以前就是一個會上課聊社會經濟八卦的老師,畢業後學生也還會聽你講,有問題私下也會問。不過,一個人是可以渡幾個?

難怪老前輩說他20年前找人開學校,多半沒有興趣,只想要趕快推自己鍾愛的各種社會正義跟獨立運動。後見之明是,當初砸錢開,今天私立學校就不會全部被老K壟斷,尤其是技職體系,最缺乏文科跟基礎數理教育的一群,才會被簡單的謠言騙去。

說是這樣說啦,筆者自己也只能救幾個算幾個,還不能在臉書上去講。上次就看到一個學生熱血挺港,就被他以前班導罵不要太偏激。(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5.1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Thumbnail
更別說職校裡面,也是有不少人混到畢業,根本沒想待這行的,所謂教改大學變多毀滅技職體系,這是對職校學生的認真求學程度,有錯覺還是幻覺。鼓勵學生適性探索,讓同學追求興趣來挑科系是近年的事情,而且副作用變成,現在多是挑簡單好走的路,然後以為興趣就在此。
Thumbnail
一個人是因為想去做餐飲業才去學廚藝,進而開了一間店,還是先有這個證照,才想去開餐廳?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台灣多數學生挑學校,幾乎都是考到什麼去念什麼,就算是技職體系,也不是因為超愛烹飪才去餐飲科。更多時候,只是因為學生自己也不知道幹嘛,在家做過菜或是喜歡吃東西,感覺好像可以就選了。
Thumbnail
一個人是因為想去做餐飲業才去學廚藝,進而開了一間店,還是先有這個證照,才想去開餐廳?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台灣多數學生挑學校,幾乎都是考到什麼去念什麼,就算是技職體系,也不是因為超愛烹飪才去餐飲科。更多時候,只是因為學生自己也不知道幹嘛,在家做過菜或是喜歡吃東西,感覺好像可以就選了。
Thumbnail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Thumbnail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Thumbnail
這跟生態很像,我們總說一個物種的滅亡,牽涉的是很多物種。產業也是一樣,一種產業消亡,極少是只影響這產業直接的上下游,就跟食物鏈、生態系相同,可能連動到我們不知道的項目,直到問題浮出水面為止。 筆者的意思,並非是說每一個產業都要保留,只是產業的形成有其脈絡,生態形成至今,現實即是合理。
Thumbnail
這跟生態很像,我們總說一個物種的滅亡,牽涉的是很多物種。產業也是一樣,一種產業消亡,極少是只影響這產業直接的上下游,就跟食物鏈、生態系相同,可能連動到我們不知道的項目,直到問題浮出水面為止。 筆者的意思,並非是說每一個產業都要保留,只是產業的形成有其脈絡,生態形成至今,現實即是合理。
Thumbnail
組長他們在經濟好的年代,薪資每年都調整,獎金也不少。跟這10多年入行時的新人相比,收入上升速度並不一樣,當然不是同一個量級。但基本需求卻沒有改變,所以問題就越來越大。
Thumbnail
組長他們在經濟好的年代,薪資每年都調整,獎金也不少。跟這10多年入行時的新人相比,收入上升速度並不一樣,當然不是同一個量級。但基本需求卻沒有改變,所以問題就越來越大。
Thumbnail
打電動的時候,把遊戲裡面一個賣吃的老闆,拉去做生產線的業務也的確可以,但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是這樣轉職的?所謂的低階人力轉移簡單,高階技術很難移轉,是整體上成立但不能真的用這概念去規劃政策。
Thumbnail
打電動的時候,把遊戲裡面一個賣吃的老闆,拉去做生產線的業務也的確可以,但現實社會中有幾個人是這樣轉職的?所謂的低階人力轉移簡單,高階技術很難移轉,是整體上成立但不能真的用這概念去規劃政策。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這週,來做個總結,筆者要講的是,個人觀點到整體考量,看來是同一件事情,但在現代卻越來越無情。這個無情的點,就是社會發展越快,系統愈趨複雜,越年輕的人就越沒有整體考量的能力。
Thumbnail
這週,來做個總結,筆者要講的是,個人觀點到整體考量,看來是同一件事情,但在現代卻越來越無情。這個無情的點,就是社會發展越快,系統愈趨複雜,越年輕的人就越沒有整體考量的能力。
Thumbnail
不管傳產還是科技業,要能夠傳承就得要說故事,把故事寫成書,經驗能夠傳下去。沒有傳承就只能師徒制一輩子,新血極難加入,失去活力的產業必定走向夕陽,這才是夕陽產業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不管傳產還是科技業,要能夠傳承就得要說故事,把故事寫成書,經驗能夠傳下去。沒有傳承就只能師徒制一輩子,新血極難加入,失去活力的產業必定走向夕陽,這才是夕陽產業真正的問題。
Thumbnail
最近發現身邊周遭的朋友紛紛躋身創業行列,有些已經開了,有些正在躍躍欲試,有些正在儲備當中! 開店的種類從簡餐店、雞排攤、居酒屋、寵物餐廳、咖啡廳、飲料店、餐車、手作甜點、美甲店,可說是玲瑯滿目。 我之前曾問過,收購二手餐飲設備的業者說: 你們這個會有受景氣影響嗎?
Thumbnail
最近發現身邊周遭的朋友紛紛躋身創業行列,有些已經開了,有些正在躍躍欲試,有些正在儲備當中! 開店的種類從簡餐店、雞排攤、居酒屋、寵物餐廳、咖啡廳、飲料店、餐車、手作甜點、美甲店,可說是玲瑯滿目。 我之前曾問過,收購二手餐飲設備的業者說: 你們這個會有受景氣影響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