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莎選讀--《第一次工作就該懂》(新編版)--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當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成功的祕訣就在於不停地重新開始。」
《第一次工作就該懂》(The Start-up of You: Adapt to the Future, Invest in Yourself, and Transform Your Career)是LinkedIn創辦人Reid Hoffman和 E化政府技術公司創辦人Ben Casnocha所著的書,也是近來我看過少數說理最易懂(感謝專業譯者流暢的譯筆)和執行原則清晰的「指南」。
英文書名附標很直觀地闡述了作者也是他創辦的產品LinkedIn想要表達的原則:「投資自己」、「建立專業人脈」與「打造職涯發展」。而中文書名《第一次工作就該懂》,乍看之下很像是給職場新鮮人的求職指引,或許不如2013年的舊版書名《人生是永遠的測試版》來得更符合作者的初衷。
在過往手扶梯式的職涯經營模式(加入一家大型企業、接受企業訓練、一路在企業升遷與退休)和終身雇用制已然不再,而強調創新、利基市場、結盟的「矽谷模式」取代了大量生產與大量消費的「底特律模式」,加上大量不可預期但影響到全球人類經濟生活的天災、大規模傳染疾病的「黑天鵝事件」,因為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緊密連結,如同現在的武漢肺炎疫情傳播全球,影響了全球的供應鏈和經濟生活,讓企業甚至是個人的職涯都必須時常檢視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進而培養出「從容接受衝擊的能力」。若能有效的因應風險,往往就能在外界視為風險大的時候,看到可以投入的機會,也能具備萬一不幸被風險打擊仍得以再起的能力。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無論經營企業或職涯都適用的調適型規劃「ABZ 計劃(ABZ planning)」。
「A 計劃是你現在正在做的事,是你目前落實的競爭優勢。執行A 計劃時,你要邊學邊做,同時進行些微調整,並經常反覆試驗。」
「B 計劃是你需要改變目標或方法時所採取的應變對策,它大致上和A 計劃差不多。改用B 計劃有時是因為A 計劃行不通,或是因為發現更好的新機會,無論是什麼原因,你都不需要寫出太詳盡的B 計劃,因為存在著太多變數,但你的確需要考慮到相關的行動和替代方案。一旦你改採B計劃,並堅持下去,那就變成你新的A 計劃。」
「至於Z 計劃則是救援方案,也就是你的救生艇計劃。無論是事業或生活,大家都希望能夠順遂發展下去。萬一失敗了,必須流落街頭,那是無法接受的慘劇。所以若是你的生涯計劃毀了,或是你想大幅改變人生,你有什麼可靠穩健的計劃?那就是Z 計劃。Z 計劃的不確定性能讓你承擔A、B 計劃的不確定性及風險。」
如何設定自己的ABZ 計劃?作者提供了以下幾個技巧:
技巧1:開啟最大潛能的,就是最好計畫
合理的假設是「我擅長X,我想做Y,但市場需要Z」,列出達成計畫的所有必要調整,引導自己採取具體的行動。並在開展計畫的過程中,除了累積硬性資產,也不斷地持續投資自己累積軟性資產,因為就長期而言,不但會賺更多職業生涯也會更加充實。
技巧2:試誤法,試出錯誤才能撥開迷霧
實際去做別光只是思考或規劃,才是獲得實務知識的最好方法。若對某產業或工作有興趣,可以用實習機會或主動提供你可以提供的協助。在利用此種實驗方法中偶而會碰到的錯誤,就是一個很好的指引,讓你可能從A計畫轉成B計畫,或把失敗成本降到最低。
技巧3:提前規劃兩步,讓選擇帶來更多選擇
「規劃」與「調適」是這個技巧強調的關鍵字,通常能夠帶來立即滿足的職業選項「高薪」或「高職位」,通常不見得能創造出有意義的職業生涯。原因在於,你自己、外在世界跟市場競爭狀況都會持續改變。因此,若能提前思考與規劃兩步,就有助於展開後續步驟。像是有人問作者:「擠進矽谷新創企業的最佳方式是什麼?」他們回答:「方法當然有很多種,第一步就是先搬來這裡!」
對於不確定該採取的行動,作者建議應該以價值高、能創造多種選項的行動的作為第一步。
技巧4:打造帶得走的獨立身份
作者建議建立一個獨立於雇主、城市、產業以外的身分。例如,不要把LinkedIn個人檔案名稱設為某某公司的某某職位,而是設為有個人品牌與資產導向的稱謂,像是創業家、產品測略佳、投資者等;也鼓勵開立個人部落格,開始培養公信力,如此一來,在轉換工作時就有一個可以帶著走的專業身分,讓自己成為自己人生的創業家。
對於還在擔任上班族的職人來說,面臨變化極快的外在市場甚至是內部組織,每個人在某些時期,或多或少都有種怕時不我予或被時代(年輕人)淘汰的焦慮。但在這本作者稱為「指南」的書裡,把「投資自己」、「建立專業人脈」與「打造職涯發展」的方法和實際案例做了系統化的整理,在且戰且走的路上可以用來檢視自己的進程,也激勵自己在人生與職涯的路上,要把自己跟現在有的成就視為「永遠的測試版」,持續探索可以再進步與優化的機會。
如此一來,或許我們就可以更坦然地面對外人看是「失敗」的「失誤」,也能在可持續拓展、延伸的結盟關係中培養可彼此交流與互惠的盟友,更能在「讓很多事發生的狀況下」,減少猶豫不決並把握機會嘗試,讓可以指引職涯方向的好事持續發生。
最後一個提醒,寫作是成本極低的實驗且有助於打造可帶得走的獨立身分和個人品牌,如果還沒開始動筆的人,歡迎一起加入或至少先把自己的LinkedIn檔案設定好去探索職涯的可能吧。
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50064641?sloc=main
https://www.taaze.tw/goods/11100901311.html
https://www.cwbook.com.tw/product/ProductAction.shtml?prodId=0000026571
*Photo credit: 天下網路書店
職涯像是不同目的地的旅行,每次路上收盡的風景都是未來人生的養分,願每個人都有自己一段美好的旅程!Bon Voyage!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北愛少女》作者麗莎.麥吉分析了第二季結尾、詹姆斯和艾琳萌芽的情愫,還有後續劇情發展(下)在《星期五協議》簽訂後,要連接1995年(第二季結束的時間點)到1998年(簽訂條約那年),是否代表還會再多兩到三季?
Thumbnail
avatar
和曦
2021-09-16
《北愛少女》作者麗莎.麥吉分析了第二季結尾、詹姆斯和艾琳萌芽的情愫,還有後續劇情發展(上)北愛少女第二季結尾在出其不意帶給觀眾希望的橋段落幕。艾琳、克萊兒、米雪兒、歐拉和詹姆斯接下來可能發生什麼......
Thumbnail
avatar
和曦
2021-08-11
直擊台灣的一記直球:《意外的國度》、《奴工島》、《味道福爾摩莎》才不會說台灣人當知台灣事這種話,這是情緒勒索。但是直勾勾地正面打開台灣,不閃不避、不打官腔,也許是了解一塊土地的最佳態度。
Thumbnail
avatar
麟左馬
2021-03-19
書評|人生就像一盒蠟筆——讀西加奈子《莎拉巴!致失衡的歲月》給成人看的成長小說 這部上下冊的小說,乍看是一個平凡(窩囊)男人的成長史,如何從「可愛迷人男孩」到「迷途禿頭大叔」,最終在結尾找到人生價值。 唯獨不太一樣的是,故事主角在異國成長、身邊有少數族群的朋友,在這樣子的經驗身分,讓故事更能帶入議題:甚麼是少數?多數與少數非得要彼此競爭嗎?
Thumbnail
avatar
熬夜的便當(BenDon 班與唐)
2020-10-17
永恆一秒之差,光陰一時之隔,來不及的告別﹝試讀﹞莎拉‧迪森《這一秒接近永恆》    【新書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莎拉‧迪森療癒新作 美國圖書館協會青少年十大好書x榮獲亞馬遜書店四星半推薦 紐約公共圖書館青少年類選書推薦 擁抱不完美的真實人生,從這一秒開始碰觸永恆──《這一秒接近永恆》預計11/15上市 梅西變了,她從小就跟身為教練的爸爸一起跑步,現在卻
Thumbnail
avatar
縹緲羽翼
2013-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