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單的了解了教練的發展、教練是如何順應了當代的需求而得以存在,與教練的價值來源後,我們對於教練有了基本上的認知,也知道若要說教練是一個職位,不如說是一個職能,若要說是教練是一種技術,不如說是精神。如何為教練做一個「有限制性」的定義,並有「系統化」的執行,也是教練領域正在發展的事情。以下就敝人所理解與整理,用三個面向定義好的教練框架。
ㄧ、處理每個人對於當下狀態最舉足輕重的主題。
教練服務的進行,並非只是一對一的對談,而是整個教練期間的每分每秒(沒有在一對一的時間過程中,通常會有「作業」,平常就應該一直思考主題,才有辦法達成效果)。
教練所服務的主題,應該也是原本讓教練對象再在某段時間內,就時時纏繞在心中的困擾、問題,也因此這樣的主題不僅有很大的機會超越工作,而觸及到生活(也很符合工作與生活界線模糊的趨勢),像是探索人生方向:一直找不到生活熱情但不想對人生感到消極、住在家裡卻遭受很多負能量,想要修補家庭關係、階段式的職涯困境:公司待不下去,要不要離職創業,以上的舉例都是非常適合教練服務的主題。
二、為任何主題的思想提供模型,並用提問實踐引導。
對話是教練技術的核心:提出有效的問題,使對象深度思考(探索新的思考面向、自我察覺)。
也因此,在教練的過程中,教練心中必須能明確的知道正在討論的主題,提取對應的主題的思考框架理論(後段會有方法論的介紹),隨時調整、整合、彈性使用理論,並能將理論藉由提問實踐在教練對象身上,帶來改變,趨使教練對象向目標前進。
一般來說,整個教練服務的過程中,教練說話的時間約在25%~30%左右。教練,是個結合對人性的深度理解、複雜心智考驗的工作。而教練的修煉即是為思想提供模型(哲學),並且必須持續學習思考方式,同時學習的方向必須跟市場需要的方向一致,以確保教練所提供的價值是真實存在的,而要追求不同的教練成果,對於合適的教練就會有不同的條件。
三、用引導,讓教練對象主動執行從知道到做到的各種行動
行動,是引導產生價值的唯一方式,每次的會談進度,到評估教練服務有沒有成功,都是用行動作為溝通橋樑。
行動是整個服務中最重要的語言,有行動才會有新的資訊與反饋,才能引導出下一個行動。常見的行動類型如下:Purification釐清動機、Purpose釐清使命與目標、Passion展現熱情、Potential啟動潛能、Possibility尋求不同可能、Priority分辨優先次序、Perspective不同的觀點、Plan設計計畫、Proceed啟動。讓每個教練對象避免「要我做」的事,而是能主動的以「我要做」來領導自身生活。
四、教練是在每個人背後,不會被看見的夥伴關係。
很容易與教練搞混的是導師(Mentor)的角色,導師跟教練(Coach)的區別可以由三個面向解釋:
圖 1 : 教練/導師的比較圖 | 來源:自行整理編輯📷
由於教練以人為中心去考量問題與進行服務,要考量的面向除了教練對象的人格外,對於生活的環境、價值觀、人生目標,教練都必須有所掌握與認知,並基於同理進行引導,「同理是最高級的陪伴」的效果就會自然的在對話中發生。但實務上,教練不該只是教練,通常好的教練,一定有某部分時間是以導師的方式進行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