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深度學習的技術(上)

閱讀時間約 22 分鐘

學習如何「學習」


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同的階段,知識點的運用在大腦的變化不盡相同,我們可以從下面的各個狀態做個理解:
把中學老師教的唐堯虞舜夏商周,寫在考試卷上,你需要的是記憶力。你費盡力氣把各個朝代的更迭都背下來,卻慢慢發現:各個朝代走的都是一樣的路數:太子無能、外戚奪權、宦官奪政。似乎背後有個規律在。
為了找到這個規律,弄清楚各個朝代的興起跟衰亡,你嘗試把不同年代表整理起來。你能告訴隔壁同學用什麼方式理解這樣看似複雜的年表,這時候你逐漸具備具備了足夠應付這段知識的理解力。
當你弄懂朝代更迭中,爾虞我詐的背後是人性的劣根性、你看透了人性在不同朝代的影響深遠,以及找到各大歷史事件的關鍵點都脫離不了人性。你開始能夠歸納知識、分類知識、明白知識間的關係。你具備了一張能夠延展的知識之網
多年後,你畢業出社會了。憑藉著你研讀中國歷史,有效貫徹以古為鏡知興替你把這些知識跟商場上的實際遭遇串聯,得到更深的內外驗證、激發更多可能。你從歷史習得的人性,發展到研讀經濟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並運用在工作上。你有效的進行跨領域的拓展
最終,你終於了解,你活在一個以知識為隱性貨幣的世界。你閱讀、你紀錄、你思考、你寫作。達到一趟知識之旅的最終站---活用知識
作者ROXAS楊大輝,在本書運用了許多「思想實驗」的技巧,也就是NLP所說的側向歸類、模擬的方式,讓學習過程一系列的大腦運作、歸納串聯的方式變得平易近人。
他將學習的本質,拆解成了五個部分:

最大化增進記憶力

記憶是一切學習的根本,我們未必需要把所有看過、聽過的知識點通通記住(縱使你想,其實也辦不到)但要具備最基本的記憶力,以便讓我們能夠對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二次、三次、甚至多次的加工。
就算不能完整地把知識記住,我們也要記住個開頭:就像是把大量資訊放入腦中之後,就算臨時找不到,我們至少也能找到貼在各個資料夾上的標籤。
有了標籤,我們就能往下找到塵封的資料。記住知識的開頭,至少你還知道往哪本書去找、GOOGLE得用什麼關鍵字搜尋。
光這個理由,就闡述了保持基本記憶力的重要性。
一段資訊如果自然觸發了豐富的內在感官(視覺、聽覺、觸覺),那這份記憶就能被記住很久
你未必能記住國小坐在你右邊那同學的名字,但我能記得。
在我國小三年級的某天,放學再走天橋的時候,他拿出一罐胡椒粉往我的書包、帽子、臉等部位瘋狂亂撒,害得我噴嚏不斷。
一個惱怒,我一腳從他書包踹了下去,我看著他從天橋的樓梯咕咚咚的往下滾了好幾階,一陣熱血過後我充滿的情緒是恐懼,深怕那腳踹過頭,鬧出人命。
還好他爬起來,衝著我嘻皮笑臉一番,一溜煙的跑走了。他叫做簡X邑。
因為記憶帶有情緒,所以事隔20多年了,我依舊記得當時他書包的顏色、他的長相、他的名字、我打噴嚏時的感覺、氣憤那腳的物理反饋。
那,如果需要記住的不是回憶,而是硬生生學習的知識、或是課堂的內容,勾不上任何情緒及感官(學生時期的學習過程通常是乏味的)時,那我們需要運用的是提取記憶時的難度越高、記憶會越深刻的這個特性。
書中,作者使用的兩種方式是:
  • 間隔效應
  • 交錯效應
間隔效應建議記下知識之後隔一天,才進行知識的提取。這裡的提取指的是各種你可以運用的方法:默寫、默背、回想、在電腦上開一份文件檔輸入等等....提取的難度越高,記憶會越深刻。
交錯效應的後設其實也是相同的,同樣也是增加「提取知識」的難度:
想像你是學生身分,在不久後的將來要段考了,而你分別有國文、英文、數學、化學四個科目要進行複習,而你每天回家大概都有四小時的時間可以唸書,你會怎麼安排時間?
大部分人的做法都是一天衝一科。今天國文、明天化學、後天數學、最後唸英文。然後四天過後要嘛休息一天、要嘛不休息,再來新的一Round。
但事實的真相是,經過實驗證實,進行交錯練習---也就是每天的每個第一小時只念一個科目,到第二個小時就進到第二個科目,依此類推下去。每天都能研讀到四個科目的學生,在兩個星期之後的考試,成績都會大幅度超越一天只研讀一科、每天換科目的學生。
不過,一開始接觸到這兩個方法的人,應該都會認為反覆練習、也就是重讀來加深印象的效果會比間隔、交錯練習的成果還要來的好。這對也不對。
進行重讀、反覆練習的學生,在唸完書之後如果馬上考試,烙印在腦中的印象的確能幫助他考完試後,成績超越進行間隔及交錯的學生。但這只限於唸完書之後馬上考試。
一但時間延長了,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記憶就會被抹煞。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幾乎都記不太起大學或高中時考試時科目的知識,因為我們都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記憶知識點,應付考試。
所以,在記憶的部分給一個小結:沒有痛苦、沒有成長。知識點的記憶提取過程越是困難,在往後的日子就能被記得更深。

最大化增進理解力

能不能理解一段知識、能不能聽懂老師在說什麼,這很直接的反應出這段知識對你有沒有用。如果不能理解,只是單純死背「高錳酸鉀液坐浴」這句子。你就會發現明明這句子的每個字你都會念,但卻完全不知道什麼意思。
所以要能理解某一個特定知識,你一定得具備前置技能;如同要看懂這篇文章,最低限度的技能水平是必須能看得懂中文,能識字。所以,要如何最大化的增進理解力?我們從高錳酸鉀液坐浴切入,帶出理解力的第一個重點:

理解力的相鄰可能

學習知識的過程要拾級而上,就像是你走進一間方形的房間,每個房間都有四個門,每走進一個新的門,就會面對三扇新的門一樣。
你推開了新的一扇門,具備了一項新知識,這個過程幫助你推開下一扇門更加輕鬆。知識的量跟質會堆疊。擅長閱讀的人會閱讀越快、讀懂的詞彙更多,更幫助他們能消化更多的閱讀量。
你國小具備了注音的能力,也具備了中文的辨認閱讀能力,所以高錳酸鉀液坐浴七個字你都會念,雖然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後來,你在成長過程又接觸了網際網路,懂得如何使用GOOGLE查詢不懂的知識,所以你最後能夠上網,並把這段話的意思查詢出來。完整理解。
在上面例子中,第一扇門就是發音的能力、中國及馬來西亞、香港的讀者可能是羅馬拼音。總之你能夠對這串文字發音。這是你跨入知識宮殿的第一個房間。
經過你刻意學習,你推開了三扇門中的第一扇,接觸了第一個「相鄰可能」學習使用電腦。從理解「高錳酸鉀液坐浴」的房間回過頭來看的話,你可能意識不到學會使用電腦能夠對理解這段話有什麼幫助,不過你會踏進第三個門。
同樣的、再次三扇門選擇其一,推開,你已經跨了兩層的相鄰可能。這次你知道電腦不但能夠打文章、玩遊戲、聽音樂、甚至還可以上網搜尋你不懂的知識。當你意識到的時候,你進入第一間、第二間、第三間房間所累積的知識點,在此刻同時串聯。
這就是一個完成三層相鄰可能學習理解的經過。
知名作家史帝芬.強森(Steven Johnson)在著作《偉大創意的誕生》中寫道:當你能堅定不移地推開一扇又一扇的門,最後你就能逛完整個宮殿。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只要堅定不移的找到門推下去,我最終就能理解我想要理解的知識呢?未必,因為人的思考有時候會陷入僵局,你需要框架以外的思維。這幫助我們進到下一個重點。

理解力的發散思維

人腦中有著兩個狀態的資訊處理方式;專注模式、以及發散模式。專注模式講求高效率處理眼前問題,適合處理熟悉領域、你已經具備知識的問題。而發散模式適合處理困難的問題,也就是你缺乏創意、或是不具備知識的領域。
所以有人會這麼說:當你對眼前的問題想不到任何辦法時,去睡一覺吧!
這樣的結果非常反直覺;我們越是專注在問題上,不是應該更容易解決問題嗎?事實上,專注在問題上的思維很容易陷入兩種僵局;定式思維,以及功能固著。
這兩樣限制,讓我們面對問題看不到框架以外的方法,定式思維又稱慣性思維,意旨我們只會使用習慣的方式來處理嶄新的問題。而關於功能固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在只拿鐵鎚的人眼中,所有的問題他都只會當成釘子。這就是一個功能固著最直白的解說。
因此,要避開這兩項限制來解決真正的難題,便會要我們用上發散思維,這是一種比較放鬆、天馬行空,各種可能性在腦袋互交纏、又沒有壓力的分開的狀態。
想要使用發散模式讓想法充斥我們大腦的話,我們可以使用3B發散法。在BUS(公車)、BATH(洗澡)、BED(床上)三個時間點時,稍微想想困擾你的問題,不須有壓力、放飛你的大腦。等待靈感進入的一瞬間。

理解力的工作記憶上限

有的時候一段知識並不是不能理解,而是他種類太繁多、太雜。當你大腦必須同時兼顧觀察、輸入、記憶、處理、輸出階段時,很容易就會進入超載狀態。
因此我們要善用手邊工具,適時的解放大腦暫存記憶體,別讓一串簡單的思維,成為壓垮你大腦進入超載狀態的最後一根稻草。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思考的方式寫在紙上。
前面提到的相鄰可能作用,在工作記憶的上限這個環節也會再次發揮作用。數學家能夠快速計算重複又繁瑣的數據、卻不引發超載的原因,就是因為這些計算過程在很早之前就已經進入他們的已知領域。
他們能夠把工作記憶放在後面真正待驗證的困難計算,而前面我們看到已經頭昏眼花的數據,在他們腦中不過是打開第九扇門前面的第二三四扇罷了。
所以,這又帶出了另外一件事:理解這件事情,也是存在貧者恆貧,富者恆富的馬太效應。

理解所必須的自然頻率

我們學習知識時,從聽取語意、閱讀文字。到理解這段話、讀懂這段文字中的過程中,大腦經歷過一段內在歷程。這段內在歷程視乎你學習的方式不同,轉譯的方式也會不同。
有些知識點內容一讀、一聽就是潛顯易懂,而有些知識的轉譯過程就需要大量理解,這對閱讀量及知識攝取量不足的人來說相當辛苦。舉例:
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
又是一段看起來每個字都懂,但文意不明的句子。在假設你已經具備了解這段話之前的前置技能狀態下,該如何快速吸取這個知識點呢?我們可以進行一段「思想實驗」(你也可以理解為講故事、圖像思考)
小明家的旁邊是一塊空地,沒人知道地主是誰,只知道大家都習慣把車停在這塊空地上。小明也不例外。
地不大,但小明的社區不過就10來戶,一戶一台車,這樣停下來其實位置也算夠。
直到上個月,隔壁搬來了小李一家。小李這一家一來就是三台車,也有樣學樣地把車停進這塊地。讓大家進出變得很困難。小明跟小李為這件事情起了好幾次爭執,也不見情況改善。
某天,小明要出門上班,小李也正好開著車要出門。兩個人在這塊空地上一起發車,一起要離開這塊停車空地。小明在前、小李在後。
小明正準備要以平常的習慣踩下油門,但因為小李的第二台車就停在出口旁邊,距離相當近,小明只好踩下剎車放慢速度,搖下車窗算好間距,讓車子滑出去。
結果一踩剎車,小李剎車不及就從後面撞了上來。這下小明簡直就是憤怒到極點,決定一狀告上法院。
法官問:「你要告他什麼?」
小明不知道該告小李什麼,於是把來龍去脈跟法官說了一次。在小明的角度來看,千錯萬錯都不會是自己的錯,絕對是小李。
法官聽完了他的故事,又問了他一次:「那你要告小李什麼?你得提出個罪名,然後去找證據。我才有辦法辦,而不是你講故事我就能定罪。」
小明想了想,決定告小李「未保持安全距離」,並且調了對面大樓能拍到停車空地的監視器影帶。
法官調閱了小明準備的證據影帶、以及目擊者、還有那塊空地的資料,決定不起訴小李。因為「未保持安全距離」的法源是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但那塊空地是私人用地,小李所選擇的法源、控告罪名、準備的證據完全不適用。所以判小明敗訴。
這樣就是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快速理解的「思想實驗」。透過思想實驗,把複雜的文字話語,轉變成故事、圖像、例子,以方便快速吸收知識點。
加來道雄的著作《愛因斯坦的宇宙》一書當中就提到: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便是他16歲時,想像跟光一起賽跑的過程。他提到:如果我能夠跑得跟光一樣快,那是不是我就能看見光的本體了呢?這個過程,也就是愛因斯坦實行思想實驗的過程。
講故事、思想實驗、舉例子來讓人明白知識點,這樣的過程運用的就是自然頻率,我們人天生對於物理的運動、人際關係的進退有著敏銳的感受。你看到一個人的表情,八成就能知道他剛才經歷了不好的事情、或是把一個玻璃瓶輕輕拋空,你可以很輕易的判斷怎樣的高度不會摔破、怎樣的高度玻璃瓶一定會碎成滿地渣。
這樣理解事物的角度,符合人類從遠古時期演進至現在的進程。我們不需要大量知識或閱讀,就能理解世界萬物中的許多道理。以這樣頻率敘述知識、將之舉例、或導引出畫面供人理解,就稱為自然頻率。
當我們可以有效運用自然頻率,就能把艱澀的知識點轉譯成直白的畫面讓大腦讀懂,不然,你可以再回過頭看一下:「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的文字敘述:
民事訴訟中,證據為法院自由心證判斷事實真偽之斟酌因素(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1項、最高行政法院62年判字第402號判例參照),而且民事訴訟法第277條也規定,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除「法律別有規定,或依其情形顯失公平者,不在此限」外,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所以,當事人未能舉證以實現其利益者,通常係敗訴,因而有謂「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者。
哇~~是不是發現我停車場的例子簡單好懂多了?如果你覺得好懂多了,那是因為我除了使用自然頻率的方式跟你溝通之外,我同時也在使用費曼技巧,接續著往下講。

如何明白自己對一項知識了解是透徹的?

如果你在參照了停車場的故事之後,對「舉證之所在、敗訴之所在有一定的認識了,那是因為我除了運用了自然頻率,還運用了費曼技巧。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理查德.費曼(Richard Feynman)提出了一項終極學習法,他認為一段知識,如果不能被簡單的、容易的、清楚的解釋,那表示對這段知識還沒有全盤理解。
記、懂、網」三個學習層次的理解,我們可以直接對應到「點、線、面」。點就是記憶住單個知識點,而「」意味著理解,也意味著是兩個點間的「」,在你記住這個知識點的同時,你能夠找到另外一個知識點,並把兩個知識點找到關聯、連上一條線。這就是最基本的理解。
當我使用「把兩個知識點間連成一條線」這個概念來敘述理解這件事情的同時,我就是在使用費曼技巧,讓你明白理解力的運行方式。順帶一提,在學習過程中,你大腦中的神經元對於「理解」這個行為的表現、也真的是在兩個不同的神經突觸間形成新的神經鍊來達成。他也是線。
當你在教導一個從事業務工作的新人如何跟客戶溝通、如何了解客戶心中所想時,你告訴他:「對待客戶的方式就像是你之前在追女孩子一樣。」使用這樣比喻的你,其實就是在使用費曼技巧---同時你還做到了NLP當中,使用符合當事人內在地圖的語言來敘述。
當對方真的完全能聽懂你所表達,那也意味著你對那段知識足夠熟悉、足夠透徹。
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理解力的最大化表現,這表示我們對於往後知識的理解能夠有大幅度的提升,更不容易陷入慣性思維而理解困難。那麼我們的下一步是什麼呢?
我們需要有系統的把這個領域的知識做排列,我們需要知識之網。

知識之網

當你能夠完成費曼技巧,並且能夠將你熟悉的知識線跟別人做分享、舉例、用簡單易懂的方式使人明白時,你可以用一個方法檢視一下你在這個領域內是否已經擁有知識之網:就是你是否能把它系統化
一個知識點,你會記。找到擁有相同後設、會彼此關聯的知識點,你能夠懂、理解、連成線。而當你擁有足夠多同領域的知識線彼此交錯時,你便能夠試著幫他建立系統、分出重點、歸納分類、找出彼此關聯。這樣就能形成知識之網。
我在課堂上會跟學員分享,當你可以把一個概念、分出三個重點並解釋清楚,你已經對這個領域有一定的熟悉度(等於針對三個重點做三次費曼技巧)
而從這三個分出的重點,你能針對每一個重點、再延伸出三個小項次、同樣也能用費曼技巧解釋清楚,那你就能夠開分享會、或是座談課程了。
以下以「如何做好房屋仲介工作」為例:
粉色第一層代表你具備相關知識、而能延伸到第二層(藍色)基本上就可以正式做教學,當然教得好不好、人家願不願意買單,那是另外一個層次的問題
當能夠針對你領域內的知識,像這樣拉出系統化的圖表、那你的思緒就能依照著圖表更進一步的提升思維,以上圖為例,在藍色層級下方區塊的:「如何找案子」的領域、是不是有可能跟藍色層級中間區塊的「如何帶看」的同時做串聯?有沒有可能來看屋的買方客戶是要換屋的,同時就有房子要賣了?
上面這個圖表只是把一個大概念,透過「向下歸類」、「分塊」、「視覺化呈現」的方式,就能把知識排列在你面前,幫助你思考其中的不足。你能夠自由的拖拉、思考、放置、試著連結彼此間的關係、幫助你奠定更加宏觀的知識之網。
你可以透過「心智圖」歸納、分類,把大框架內的知識一一打散。也可以透過「概念圖」尋找點與點間的關聯性、也可以運用「系統圖」進行大組塊的檢視、看出知識間的循環。
重點不再於運用什麼工具,而是重新排列的過程就像是在玩積木,你也同時在探索點與點間的更多可能。
構築知識之網,便是針對知識點的重新排列

內隱知識、外顯知識

這篇文章到目前為止,提到的都是屬於「外顯知識」,也就是透過聲音、符號、文字等方式傳遞的靜態知識,他跟如何快速灌籃的知識不屬於相同的邏輯類型。我們也同樣的無法只透過閱讀、聽人口授,就學會如何完成花式溜冰的Axel兩週半跳躍。這類需要透過身體來學習的知識,我們稱之為內隱知識
想像剛開始學騎腳踏車時,有些人會在後輪兩側加上輔輪,接著會有你的哥哥姐姐或是父母親會在後面推著你,讓你先試著自己騎看看。
他們會叫你:「放輕鬆!」、「手要保持穩定!」、「注意力放在路上、不要低頭去看你的腳」等等,他們這時候就是在對你做外顯知識的傳授,而你身體不斷在記憶失敗行動/正確行動間的差別,他在試著明白上下坡時速度的控制差異。這時身體在做的,是內隱知識的學習。
直到你不斷的練習、不斷的跌倒、直到某天你突然不需要後面的人推了,自己可以低溜溜的騎上田間小路,享受日落的餘暉。在那一刻,你的外顯知識內隱知識同時串聯,形成了所謂不可言傳的經驗。而在未來某天,你的經驗會再次轉變為外顯知識,試著透過口語來教導你的下一代學會騎腳踏車
讀到這裡你可能有想法了,學習內隱知識的過程中,外顯知識似乎是不太重要的?可以這麼說。對於當下身體要記憶住這項技能而言,外顯知識幾乎是幫倒忙的角色,除了無法讓你意會之外,還不時干擾你的行動思維。
但外顯知識在學習該技能的前置準備工作仍然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幫助你可以先一動一動的完成分解動作,再透過練習把外顯、內隱一同做串聯。
當行前教育、裝備檢查、注意事項、分解動作的外顯知識流程結束、正式要內顯知識上場時,內顯知識又是怎麼學習進化的呢?

單純重複、跨情境、刻意練習

回過頭來看,你身體怎麼完成腳踏車的內隱學習的?首先就是不斷的重複的做。嘗試不同力道、各種角度、調整時間差。在這個環節的試誤就是單純重複。視每個人運動神經發展不同,所需的時間也不同,在這裡沒有抄捷徑的方法的。(其實還是有,往後有機會在課堂上再分享)
接著,當你能夠在安全的小公園穩穩地騎車,穩穩的轉彎時,你得確保這樣的狀態能夠在交通道路上得到一樣的結果表現。你決定試著騎上馬路看看。
所以你小心的騎在馬路的最邊邊,比你在公園騎的還緩慢。你遇到了紅燈、遇到了呼嘯而過的飆車族、遇到了路邊停車突然開車門的汽車駕駛---你用最基本的方式踏著踏板,但卻跨過了各種情境。習得了面對不同情況下需要調整的騎乘方式。儘管他們同樣都需要握著龍頭、踩著踏板。但需要的力道及反應和時間差卻都完全不同。
當你完成這兩個練習。你就完成了騎腳踏車的學習了。接下來的日子就算你天天騎,連騎個30年,你騎腳踏車的技術也不會變的更加厲害了。因為這樣子的學習方式,他的極限視乎你的環境呈現。你不會因為連騎30年後,能夠在第31年參加花式特技巧踏車大賽,那是完全不同的學習房間,也就是不同的相鄰可能
如果你在第31年,突然推開了特技腳踏車的相鄰可能的房間,那你需要本節的第三個方式:刻意練習。刻意練習,有下面五個重點。
刻意練習,針對的就是內隱知識的增進。
  • 你需要有個好教練:能夠在特技腳踏車業引領著你前進。能夠給你必要的知識和教導、他能夠成為你的榜樣。
  • 適當的困難度:依照維高斯基的學習鷹架概念,可以將學習的框架分為三等份:1.能獨立完成。2.需人幫助才能完成。3.有人幫助也無法完成。應把練習的區域放置在1~2(近側發展區,ZPD)之間。
  • 專注投入:呈上面第二點,當你專注投入時,才能確保練習的品質和強度能夠維持在ZPD中,當太過渙散就有可能淪回至能獨立完成的區域,而這是你原本就能應付的很好的能力區段。會無法獲得成長。
  • 一個組塊目標、多個方塊小目標:你必定會設定一個要達成的目標高度,但重要的是預先設定多個小目標,當你完成小目標的同時,也正往總目標前進。
  • 及時的回饋:當你每次都是用盡全力去往小目標邁進,就要能確保每次行動跟目標間的差距,知道你缺了多少、或是過頭了多少。
快速幫本節做個小結。外顯知識的零碎的知識點在獲得理解之後,必須能夠重新排列、上堆下砌的從組塊狀態、或是分塊狀態來觀測、又或是能夠歸納分類、串聯彼此間的關聯。
而內顯知識可以透過上面的三個方法:單純重複、跨情境、刻意練習來獲得增長。

傳統的知識學習,都只談論「點、線、面」。也就是本文所提的:「記、懂、網」。
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階段,相較於以往的點線面學習法,現在的我們更應該去注意的是:知識之網的品質該如何提升?如何確保知識的正確性?當我在這個領域已經擁有很好的知識了之後,我該往哪去?該如何提升自己?如何運用到生活上。
這將保留到下周:深度思考的技術(下),我們將提到如何:拓、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NLP、心理學出發 看到生活中 所有瘋狂跟浪漫 都跟大腦的非理性運算有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我都常聽到一句話:「人要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這句話雖然道出了資本主義下,人人都是的自由個體,享有著開放的經濟市場,確也讓人覺得聽起來沒那麼舒服、充滿銅臭味 所以相較下,大家比較喜歡的是另外一句話:「做人付出,要不求回報」
我曾經多次提過,我認為活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三種能力。 分別是:「寫作的能力、演說的能力、溝通的能力」 這三個能力看起來類似,卻在最精髓處有著莫大的不同。看似通一則通三、實則是毀一則三項全毀。 而如果這三項能力,又硬要再往下選擇其一來做為身而為人最重要的能力。 那我的首選,絕對是溝通力。
從面對問題的角度來看,人的思維可以分為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三種 未來人 過去人 現在人
某天,下午大約四五點,我幫一位年輕人做了一場諮詢。 他的母親,在他來找我諮詢前大約一個小時前住院。病因是什麼?當時來找我的他,並不是很清楚 而他,晚上正有一份商業合約要談,在時間上就已經先卡到了。
檢核系統就是check point,一份人工事件的完美處理,其實不是一氣呵成、而是多個大腦檢核點達成後的產物。而你我的大腦裡都有這個玩意兒。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搞得我像退冰的火鍋,晚餐想吃涼爽一點,於是就跟女朋友去吃爭鮮壽司。
你我都常聽到一句話:「人要創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 這句話雖然道出了資本主義下,人人都是的自由個體,享有著開放的經濟市場,確也讓人覺得聽起來沒那麼舒服、充滿銅臭味 所以相較下,大家比較喜歡的是另外一句話:「做人付出,要不求回報」
我曾經多次提過,我認為活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三種能力。 分別是:「寫作的能力、演說的能力、溝通的能力」 這三個能力看起來類似,卻在最精髓處有著莫大的不同。看似通一則通三、實則是毀一則三項全毀。 而如果這三項能力,又硬要再往下選擇其一來做為身而為人最重要的能力。 那我的首選,絕對是溝通力。
從面對問題的角度來看,人的思維可以分為過去式、現在式、未來式三種 未來人 過去人 現在人
某天,下午大約四五點,我幫一位年輕人做了一場諮詢。 他的母親,在他來找我諮詢前大約一個小時前住院。病因是什麼?當時來找我的他,並不是很清楚 而他,晚上正有一份商業合約要談,在時間上就已經先卡到了。
檢核系統就是check point,一份人工事件的完美處理,其實不是一氣呵成、而是多個大腦檢核點達成後的產物。而你我的大腦裡都有這個玩意兒。
最近天氣忽冷忽熱搞得我像退冰的火鍋,晚餐想吃涼爽一點,於是就跟女朋友去吃爭鮮壽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不是只是硬記硬背,而是要用對方法。學習,不分年紀,不分時候,我們隨時都在學習,但有良好的學習技能,像故事/小說書中,電影裡那些擁有超能力的人一樣,可以在自己想學的技能中,一眼就記住,過目不忘的技能,如果擁有或許也是一件不錯的事,但切換到現實,我們認真學習,雖然也能記住,但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
Thumbnail
我因為老高關於講運氣的影片,看到某位觀眾留言4think的文章,文筆通順好閱讀、案例有趣好吸收,不看還看一看成粉絲,在這邊也推薦該網站給大家。 本書我推薦給對於閱讀、思考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用想像來幫助理解。 用練習來深度內化。 用寫作來創造知識。
Thumbnail
你是否覺得,如果不將知識記在腦袋裡,就等於沒有學習?其實,當我們一再花費心力記憶知識,反而錯失了更多我們可以應用知識及思考的時間,【記憶】這件事,一開始做好,就夠了。
Thumbnail
怎麼接觸這本書 會知道這本書,一開始其實是想研究如何考試,也看了許多介紹關於如何做好筆記的書、心態調整、如何規劃讀書計畫,再來才發現''大腦怎麼學''才是主要核心。 知道這本書後馬上借閱來看,一看不得了,開頭的記憶法馬上提到核心的提取記憶、交錯練習、間隔學習,毫不廢話的用數據和科學寫下為何提到這些
Thumbnail
主要探討如何將理解力最大化, 當你遇到一個問題,你必須理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當你學習了一個知識,你必需理解知識,才能運用知識。所以理解力的提升,對於學習是相當重要。 書中提出了5個提高理解力的條件與方法。 一、理解相鄰的可能 理解力會隨著每個人的知識背景而有所不同,例如大量閱讀的人,他要理解一篇文
Thumbnail
現在我就是實行本書的方法,寫作就是思考、記憶,輸出所學! 我會以個人覺得的重點,分享給大家! 如何在兩週內掌握深度學習,有五個層次。 記-也就是記憶,不管是學甚麼第一步驟就是要先記,要如何記得住、記得牢,快速有效率的記憶,這篇會為大家分享。 懂-理解跟記憶也是息息相關,能夠理解知識相對的記起來就容易
Thumbnail
師範大學的 陳佩英 教授來訪均一! 讓我們有機會向教授請益有關個人化學習的前瞻發展可能性。 教授很親切給予我們許多建言與引導,聽完教授的回饋,有三個小心得: 真的覺得自己懂得不過廣泛,也不夠深啊! 2. 也很喜歡教授提醒我們要注意工具背後的教育理念。 a. 特別是對非認知能力的評量,不能用行為主義來
Thumbnail
大家都讀過很多教你「這樣做,就有那種效果」的工具書。從商管類到個人成長,有時候甚至是言之鑿鑿的社會科學或霸道總裁出沒的言情小說。我想這些應該要退流行,不管是人還是環境,都沒有這麼容易管理。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不是只是硬記硬背,而是要用對方法。學習,不分年紀,不分時候,我們隨時都在學習,但有良好的學習技能,像故事/小說書中,電影裡那些擁有超能力的人一樣,可以在自己想學的技能中,一眼就記住,過目不忘的技能,如果擁有或許也是一件不錯的事,但切換到現實,我們認真學習,雖然也能記住,但所要花費的時間成本...
Thumbnail
我因為老高關於講運氣的影片,看到某位觀眾留言4think的文章,文筆通順好閱讀、案例有趣好吸收,不看還看一看成粉絲,在這邊也推薦該網站給大家。 本書我推薦給對於閱讀、思考領域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用想像來幫助理解。 用練習來深度內化。 用寫作來創造知識。
Thumbnail
你是否覺得,如果不將知識記在腦袋裡,就等於沒有學習?其實,當我們一再花費心力記憶知識,反而錯失了更多我們可以應用知識及思考的時間,【記憶】這件事,一開始做好,就夠了。
Thumbnail
怎麼接觸這本書 會知道這本書,一開始其實是想研究如何考試,也看了許多介紹關於如何做好筆記的書、心態調整、如何規劃讀書計畫,再來才發現''大腦怎麼學''才是主要核心。 知道這本書後馬上借閱來看,一看不得了,開頭的記憶法馬上提到核心的提取記憶、交錯練習、間隔學習,毫不廢話的用數據和科學寫下為何提到這些
Thumbnail
主要探討如何將理解力最大化, 當你遇到一個問題,你必須理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當你學習了一個知識,你必需理解知識,才能運用知識。所以理解力的提升,對於學習是相當重要。 書中提出了5個提高理解力的條件與方法。 一、理解相鄰的可能 理解力會隨著每個人的知識背景而有所不同,例如大量閱讀的人,他要理解一篇文
Thumbnail
現在我就是實行本書的方法,寫作就是思考、記憶,輸出所學! 我會以個人覺得的重點,分享給大家! 如何在兩週內掌握深度學習,有五個層次。 記-也就是記憶,不管是學甚麼第一步驟就是要先記,要如何記得住、記得牢,快速有效率的記憶,這篇會為大家分享。 懂-理解跟記憶也是息息相關,能夠理解知識相對的記起來就容易
Thumbnail
師範大學的 陳佩英 教授來訪均一! 讓我們有機會向教授請益有關個人化學習的前瞻發展可能性。 教授很親切給予我們許多建言與引導,聽完教授的回饋,有三個小心得: 真的覺得自己懂得不過廣泛,也不夠深啊! 2. 也很喜歡教授提醒我們要注意工具背後的教育理念。 a. 特別是對非認知能力的評量,不能用行為主義來
Thumbnail
大家都讀過很多教你「這樣做,就有那種效果」的工具書。從商管類到個人成長,有時候甚至是言之鑿鑿的社會科學或霸道總裁出沒的言情小說。我想這些應該要退流行,不管是人還是環境,都沒有這麼容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