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照管 創傷接觸反應─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創傷接觸反應的十六種警訊,《創傷照管》,究竟出版社

創傷接觸反應的十六種警訊,《創傷照管》,究竟出版社

這不只是個人感受,而是事實。如果我不做,事情就不會完成;如果事情完成不了,就會有人死。所以,我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死刑犯的辯護律師

「我做得還不夠,應該要做更多。」

這種想法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且通常在小時候就開始萌芽。還記得小時候,人們告訴你持續進步與受歡迎的祕訣是什麼嗎?你有聽過別人說:「人生很漫長,好好照顧自己,把自身健康和福祉擺在第一位」?還是經常聽到壓迫性的勸導:「不管你做了什麼或怎麼做,永遠都還可以更努力」?

每個人都受到這種「倡導不足」的文化影響,也幾乎在某種程度上必須接受這種負面教導。同時,有些人很可能比其他人更常受到這種思想薰陶,也可能都隸屬一個或多個會強化這種負面思考的社群。

我們現在可以從組織壓迫,來審視這種強調「缺乏」與「不足」的觀點。壓迫通常是一種在無意識中,廣泛為人所知、經常傳遞的信念,讓人認為某種類型的人較為低劣。這種偏見通常源自於個人感受,但當種族主義、性別偏見、恐同與階級主義等想法被納入法律,或整合到現行的社會系統時,就會產生組織壓迫。

其中最常見的形式,通常就從詆毀特定個人或群體、去人性化開始,最終可能將其視為代罪羔羊,導致出現個人的暴力行為,或政府的立法政策等攻擊形式。當遭壓迫的受害者也相信這些錯誤資訊後,就會造成「內在化壓迫」,最終驅使受壓迫的對象,訴諸壓迫者的手段來攻擊彼此或自己。舉例來說,女性個案管理師可能會內化「女性應該服從、合作並懂得感恩」的社會價值。因此,儘管男性在聯絡人道服務機構時擺出理應享有服務的自大態度,依然可能獲得尊重,但展現相同態度的女性卻可能被視為不配、好鬥、好辯或偏激。這種現象尤其好發於以女性工作者為主的職場。

內在化壓迫最強而有力的環節,就是連受害者都相信資源稀缺。

壓迫者會營造一種氣氛,讓人擔心空間不足以容納所有人,因此人人都開始努力服從壓迫者的理想,以求取生存。這對個人、群體、社群乃至社會整體都有影響。接受負面刻板印象的人可能會認為自己不夠好,於是通常會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努力做到讓他人接受。

他們可能也會嘗試將這些從外部習得的是非判準,強加到社群中的其他成員身上,而且態度通常會非常嚴苛。在受壓迫的社群內,這種互動方式可能會導致無所不在的殘酷衝突,人們則可能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這些人把努力企及理想化的生活目標當成保護傘,期待有一天別人也會認可自己「已經夠好」。儘管人人面對的組織壓迫可能不同,下列的範例也許有過度概化之虞,我們還是可以探索一些常見的壓迫因素。

在黑人社群的經驗告訴我,人們普遍相信只要夠努力、耕耘夠久、產出夠多成就,就能保障自身安全;在猶太社群中,這樣的概念尤其反映在學習上:學得越多就能變得越聰明、思路越清晰,進而避免苦難;身為女性,我則內化了「只要好好照顧、關心他人,並能充分預測人們的需求,一切就會非常順利」這樣的想法。

我們可以檢視自己所屬的社群,並想想自己從教養我們的人身上、在社會中接收到什麼訊息,來評估一下我們因此衍生出哪些想法來看待自己。我們「夠像黑人」嗎?我們「夠像男人」嗎?我們「夠像同性戀者」嗎?更深層的壓迫模式理論則認為,這種社會化的方式只導致社群與社群間出現更嚴重的迫害,並讓個人深刻感覺自我的不足⋯⋯好像無論多努力,永遠都不夠格。

raw-image

事實上,紐約市兒童福利局(ACS)就用「你夠不夠格」做為招募兒童保護專員的標語。這個單位設計了一系列地鐵廣告,拋出一連串給潛在求職者的問題:「你頭腦夠清楚嗎?」「你夠勇敢嗎?」「你夠冷靜嗎?」「你夠明智嗎?」「你夠聰明嗎?」「你夠堅強嗎?」「你夠善良嗎?」「你夠大膽嗎?」「你夠堅忍不拔嗎?」「你情緒夠穩定嗎?」「你夠仁慈嗎?」「你夠真誠嗎?」

儘管ACS設計這一系列廣告是為了替他們所服務的家庭找到最佳人選,我們仍應探索一下這些訊息的影響力,並思考這樣的理念在職場上會如何展現。

我在主辦創傷照管工作坊時,很少聽到參與者表示就職單位或志工組織鼓勵人們照顧自己、幫助人們在工作崗位上以追求長期發展為目標來調整步調,更不會教人們如何追求工作與生活間的平衡。許多領域與工作場所,似乎更講求強烈的急迫性,忽略若能以最好的方式讓員工保持健康、快樂,他們就能繼續改善這個世界。

我們很常在職場上看見人們多半內化了「我做得不夠多」的念頭。當「認為自己不夠格」的信念,與「相信自己已用盡全力」的專業認知發生衝突,或許會覺得自己是徹底失敗的。而「我夠不夠好?」「我夠不夠堅強?」「我夠不夠聰明?」這些嚇人的問題,可能會使我們搞不清楚自己的真實能力,以至於無法誠實面對自己每天的表現。因此日復一日,不斷身陷覺得自己不夠好、怎麼做都不夠的泥沼,最終無論對工作或生活都永遠不滿意。

raw-image



★長銷10年,創傷管理經典之作
蘿拉.李普斯基, 康妮.柏克
《創傷照管:照顧別人的你,更要留意自己的傷》Trauma Stewardship: An Everyday Guide to Caring for Self While Caring for Others
究竟出版

★亞馬遜讀者4.7顆星高分推薦・Goodreads讀者4.3顆星絕讚好評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你可能是被「冒牌者症候群」纏上了!

raw-image



延伸閱讀
克萊兒.勒芒
《總覺得自己沒那麼好?:一位實習醫師的冒牌者症候群實錄》Le syndrome de l’imposteur: Parcours d’une interne en psychiatrie
究竟出版

★ 法國心理學雜誌《大腦與心理》、法國重要人文刊物《哲學月刊》選書
★ 作者獲選《浮華世界》2019年「30名將改變法國的年輕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圓神出版的沙龍
205會員
70內容數
圓神出版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15
在真實世界裡,心想事成是會發生的。 心理學中有個「自我實現預言」效應,並不是說誠心祈禱全宇宙就會來幫你這麼簡單好用。當你對自己有了期許的目標,相信自己在未來會變得更好,這樣的所思所想,會誘發你追逐目標的行動,進而使你心中的畫面逐漸成真。
Thumbnail
2023/11/15
在真實世界裡,心想事成是會發生的。 心理學中有個「自我實現預言」效應,並不是說誠心祈禱全宇宙就會來幫你這麼簡單好用。當你對自己有了期許的目標,相信自己在未來會變得更好,這樣的所思所想,會誘發你追逐目標的行動,進而使你心中的畫面逐漸成真。
Thumbnail
2023/09/13
小說家金英夏在自己的短篇〈玉米和我〉中如此定義了小說這項職業: 小說不像大家的想像,小說是非常倚靠身體的東西,心臟一跳動,心就會服從了。我們的身體不同於詩人和評論家,我們是文壇的海軍陸戰隊、體力勞動者、肉鋪的老闆。 我已經體會到這段形容的厲害之處,所以我成為真正的小說家了嗎?
Thumbnail
2023/09/13
小說家金英夏在自己的短篇〈玉米和我〉中如此定義了小說這項職業: 小說不像大家的想像,小說是非常倚靠身體的東西,心臟一跳動,心就會服從了。我們的身體不同於詩人和評論家,我們是文壇的海軍陸戰隊、體力勞動者、肉鋪的老闆。 我已經體會到這段形容的厲害之處,所以我成為真正的小說家了嗎?
Thumbnail
2023/08/02
創意寫作始於五感、成於文字、終於傳達洞察。成功的創意寫作將洞察傳達給讀者,讀者會感到一陣刺痛,而且會全神貫注、五感靈敏、照見自我、不寒而慄、身歷其境、與之共情。創意寫作的關鍵在於激起讀者的情感、呼應作家澎湃的心潮,或許是對某種信仰的激情,或許是對某種憧憬的熱情。
Thumbnail
2023/08/02
創意寫作始於五感、成於文字、終於傳達洞察。成功的創意寫作將洞察傳達給讀者,讀者會感到一陣刺痛,而且會全神貫注、五感靈敏、照見自我、不寒而慄、身歷其境、與之共情。創意寫作的關鍵在於激起讀者的情感、呼應作家澎湃的心潮,或許是對某種信仰的激情,或許是對某種憧憬的熱情。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前幾天晚上突然有一個很深的體悟跟感悟, 覺得很重要一定要跟大家分享。 自阿鳥開始自我療癒以來,不斷地在處理很多的創傷, 久了以後發現,造成創傷的原因大多都來自我們沒有好好被對待,所以我們感到很受傷,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感到無價值感,相信自己不被愛,不值得被愛,不自信,覺得自己不配與不值得更好,覺得
Thumbnail
前幾天晚上突然有一個很深的體悟跟感悟, 覺得很重要一定要跟大家分享。 自阿鳥開始自我療癒以來,不斷地在處理很多的創傷, 久了以後發現,造成創傷的原因大多都來自我們沒有好好被對待,所以我們感到很受傷,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感到無價值感,相信自己不被愛,不值得被愛,不自信,覺得自己不配與不值得更好,覺得
Thumbnail
身為世代忙碌的一份子,你曾經也有事情多到焦頭爛額,或是因為手上事情太多,而做到充滿無力感嗎?如果有這個狀況,你得注意,這可能是踩到毒藥的前奏。
Thumbnail
身為世代忙碌的一份子,你曾經也有事情多到焦頭爛額,或是因為手上事情太多,而做到充滿無力感嗎?如果有這個狀況,你得注意,這可能是踩到毒藥的前奏。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這一次挑這本最主要是希望有像自己的人也會找到心裡的出路,因為路人甲自己的出生大家有很大的期待,父母雙方都是家族裡最會讀書的小孩,可是路人甲喜歡讀書,不擅長背書。有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拼命符合我父母或工作上主管的期許或是目標,到最後才了解到最重要的是自己。 討好的人有許多反應的呈現,像是: 1.不停地順應
Thumbnail
嘿,一路走來,你辛苦了。 只要你願意,你可以為了自己努力。 不過,你再也不需要用努力來證明自己。 因為你的存在,就是無可替代的價值。
Thumbnail
嘿,一路走來,你辛苦了。 只要你願意,你可以為了自己努力。 不過,你再也不需要用努力來證明自己。 因為你的存在,就是無可替代的價值。
Thumbnail
「怎麼什麼事都感覺做不好……?」 「明明很努力了還是無法追上別人。」 「很想給自己一天耍廢,但感覺很不應該。」 「好討厭現在的自己,怎麼做都好像不夠。」 以上的句子你也有共鳴嗎?是否常常出現在你的腦海裡呢? 伴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我們獲取資訊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各種事物的學習資源都可以輕易取得,使得多
Thumbnail
「怎麼什麼事都感覺做不好……?」 「明明很努力了還是無法追上別人。」 「很想給自己一天耍廢,但感覺很不應該。」 「好討厭現在的自己,怎麼做都好像不夠。」 以上的句子你也有共鳴嗎?是否常常出現在你的腦海裡呢? 伴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我們獲取資訊的速度也大幅提升,各種事物的學習資源都可以輕易取得,使得多
Thumbnail
是否曾有過那些時候? 無論怎麼努力工作都提不起勁,縱使是自己熱愛的事情? 事情無法按照預期,而感到煩躁和壓力山大? 不了解自己的情緒源自於何方? 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ㄧ書 讓我們知道我們大多時候都不夠了解自己 也正如此我們該設法理解 面對和接納自己的那些情緒。
Thumbnail
是否曾有過那些時候? 無論怎麼努力工作都提不起勁,縱使是自己熱愛的事情? 事情無法按照預期,而感到煩躁和壓力山大? 不了解自己的情緒源自於何方? 為什麼總是感到很受傷ㄧ書 讓我們知道我們大多時候都不夠了解自己 也正如此我們該設法理解 面對和接納自己的那些情緒。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當身邊優秀的人不斷進步與收穫,在鎂光燈下閃閃發亮,不知道妳/你心中有甚麼感覺與反應?羨慕?忌妒?自責?還是詛咒?在人比人氣死人的世界裡,收不住的競爭焦慮與憂鬱,要怎麼樣練習與調適才會比較容易呢?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當身邊優秀的人不斷進步與收穫,在鎂光燈下閃閃發亮,不知道妳/你心中有甚麼感覺與反應?羨慕?忌妒?自責?還是詛咒?在人比人氣死人的世界裡,收不住的競爭焦慮與憂鬱,要怎麼樣練習與調適才會比較容易呢?
Thumbnail
#47《過度努力》:獻給那些不斷追逐理想自己而疲累的你我。作者以心理諮商師的角度,敘寫八名人物各自來諮商的故事,但不外乎都是因為在乎別人對他們的期望而煩惱著。讀讀別人的故事,回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過度努力的標籤吧!
Thumbnail
#47《過度努力》:獻給那些不斷追逐理想自己而疲累的你我。作者以心理諮商師的角度,敘寫八名人物各自來諮商的故事,但不外乎都是因為在乎別人對他們的期望而煩惱著。讀讀別人的故事,回顧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過度努力的標籤吧!
Thumbnail
讓我們沒有辦法鼓起勇氣去做自己的原因之一,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害怕,害怕做自己太亮麗會被攻擊、害怕到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於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變得透明,深怕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眾矢之的。
Thumbnail
讓我們沒有辦法鼓起勇氣去做自己的原因之一,是內心深處的恐懼與害怕,害怕做自己太亮麗會被攻擊、害怕到最後只剩自己一個人,於是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變得透明,深怕一個不小心,我們就成了眾矢之的。
Thumbnail
這不只是個人感受,而是事實。如果我不做,事情就不會完成;如果事情完成不了,就會有人死。所以,我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死刑犯的辯護律師 「我做得還不夠,應該要做更多。」 這種想法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且通常在小時候就開始萌芽。還記得小時候,人們
Thumbnail
這不只是個人感受,而是事實。如果我不做,事情就不會完成;如果事情完成不了,就會有人死。所以,我永遠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死刑犯的辯護律師 「我做得還不夠,應該要做更多。」 這種想法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且通常在小時候就開始萌芽。還記得小時候,人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