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人文策動教育改變

2020/06/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原報導於:2018-02-13
編採:蘇怡兢 責任編輯:馬麗昕
照片提供/教育丸子
在雜學校展區內,教育丸子將三分之二的展區劃為遊戲互動區,文字介紹陳述的資訊區相對小。特別規劃套圈圈的互動方式,創造和觀展民眾對話的機會,促進藝術與知識間的交流,讓影音知識的傳遞不再只是單向。教育丸子(Education ONE)是一個傳播多元議題的影音教育平台,關注議題涵括偏鄉教育、樂齡學習、親子互動、運動、海外經歷等。為了吸引更多線下的觀眾、有更多對話機會,將展區大膽地設計與包裝,也因此收到蠻多的反饋,甚至連解說人員都沒有擺放椅子休息的地方,只為了能更善用空間。負責人陳怡如笑著說:「當你逛完一圈雜學校展走出展場,你會對我們的攤位很有印象,這就達到我們的目的了,沒位子坐也沒關係。」
前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倪桑」倪重華,九年前陪著兒子開始踢球,本來沒把它當一回事,但認識陳信安教練後,才發現足球的博大精深,包括講求團隊合作、身體鍛鍊各方面都能藉由踢球的過程中有很好的培養與訓練!

「我們小時候都被認為當藝術家是沒錢的工作,事實上,如果你能擁有藝術觀點、人文關懷,那才能讓你成為更好更健全的人,而藝術訓練可以助於你做到這樣的思考。」

從藝術人文策動教育改變

教育丸子由臺灣藝術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組織而成,在臺灣教育文化中相對重視學科的環境下,陳怡如認為這些觀念與制度綁住了臺灣教育環境、可惜了這麼多豐富的創新教育能量,她提及:「了解人文藝術價值,是做為思考、品格訓練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育丸子透過一個個真實的故事與前人的經驗談,在既有的生活中激盪出不同的火花,帶來心靈力量,啟發思考,進而找出興趣付諸行動,藉由實際參與執行,告訴更多人教育不只出現在課本裡,而是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實際作為。像是關注南朋友,則是以Free Hug的形式,拉近族群間的距離;體育教育則透過運動專業人士的熱血訪談,再次述說臺灣體壇的榮耀與希望,以及各式各樣不同的專業人士訪談與經驗,再經由參與「雜學校」展覽,讓藝術教育成為進行式。
照片提供/教育丸子

透過雜學校參展,促進雙向交流的機會

在經營議題上,教育丸子的內容跟議題的制定大多會配合政策推出,並投注心思與時間在「思考如何用藝術的包裝去柔化僵硬複雜的政策」,使政策宣達變得平易近人,也能提昇對於政策議題想像的可能性。此次參展雜學校,也期待透過近距離的實際互動,推廣平台上各式各樣的議題與成果,第一時間了解使用者參與的反饋,並與其他參展隊伍交流串連、一起嘗試為社會注入教育創新的活水。教育丸子打破學習界線的框架,透過影像紀錄,激盪不同的思考模式,同時也賦予藝術單位更寬廣的想像,讓臺灣的教育圈有了更多的能量與可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雜學校
雜學校
Learn To Be:打造交流與串連的舞台,讓各種學習想法能夠被看見,互相碰撞、激盪,讓學習者可以在這邊想像、學習,勇敢選擇自己想學。 官方網站:https://zashare.org/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