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報導於:2018-02-14
編採:賴彥竹 責任編輯:謝增
在雜學校展場中,碩大的螢幕撥放著手機遊戲畫面,但仔細一看,卻發現影片內容為討論公共財的共享性與不可排他性,淺顯易懂與趣味性十足。《公民叮》運用網路教學影片,將教材融入生活、遊戲、時事議題等,不但免費讓學生瀏覽,也提供深度討論、反思,使公民課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這題必考必考!圈起來!」、「這很重要,一定要背下來。」這兩句話對於許多國中生而言應該不陌生,時常在課堂上聽到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公民科目也常常被認為是有背有分的「背多分」,而學習公民真的「背」就好了嗎?能不能從生活實例中學習呢?
以人氣手遊─寶可夢,解釋公民課中「公共財」之概念。
《公民叮》創辦人、現為實習老師的許家豪解釋,此次參展雜學校,期盼能夠提升社會及教育現場重視公民教育,也盼能與學生、家長、教師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對談,進而理解教學三方對於教與學的期待,從中找到《公民叮》的著力點、確立《公民叮》未來的方向,以提供最適合教育現場的內容。
許家豪回憶當初會想創辦《公民叮》,是因為自己在國中校園實習時,發現同樣的課程內容需要重複教學十幾次,且每次課前都需要針對上一次教學的部分,再複習、確認學生是否有聽懂。使得每次上課時間漸漸緊縮,不但無法激發學生討論、反思,教學效果也不盡理想。因此,他創立教學影片分享平台,並取為台語「光明燈」的諧音─《公民叮》。
對平台的成立,許家豪期望在課堂上,能減少學生閱讀課本的時間,可以著重在議題討論、反思。因此在影片內容上,除了拍攝幾分鐘的時間,有效率地替學生複習課綱上的內容,也為了不讓學生當個「背多分」、感到枯燥乏味,許家豪與團隊成員發想許多企劃,製作既符合課綱又能貼近生活、實用的公民教學影片。像是企劃節目「新聞東西軍」,談論年金改革、同性婚姻、UBER等議題,或是邀請人力資源專員、企業永續與氣候變遷顧問,談談勞工權益保障、聊聊顧問如何幫助企業執行社會責任等等。不但能補足教師在教學現場,受限於進度壓力趕課、未補充的議題討論,也能作為課前或課後的補充教材,促使教師翻轉教學。
《公民叮》企劃的【新聞東西軍】主要討論時事議題,像是彈劾南韓總統朴槿惠、一例一休等時事話題。(圖/翻攝自《公民叮》Youtuber頻道)
仁而製作影片的素材,不限於時事議題,《公民叮》更以學生喜愛的遊戲為發想,採用類似遊戲實況主的方式,講解公民相關概念。這樣的方式,同時又能讓學生了解,公民其實都發生在生活周遭。像是以手機遊戲解釋鄰避效應;以寶可夢中的道具與使用解釋公共財的共享性、不可排他性。
《公民叮》運用手機遊戲,解釋公民課中「鄰避效應」之概念。
《公民叮》成立至今,在YouTube獲得1.6萬人訂閱、近百萬次觀看、在FB累積7000多位粉絲,許家豪表示,經費除了來自Youtube點閱率的回饋外,也有將影片授權出版社,但若是製作道具等等還能平衡,可是若加入人力成本,《公民叮》的營運是入不敷出的。
即使如此《公民叮》仍期待,不僅提供學生或教師所學、所用,而是「所有人都參與其中」,每一個人都是公民的一份子,每一個人都能重視社會議題,願意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也能理解及包容他人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