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3.媒體經營者透明才是重點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示:台北南港地區的中視第一期大樓,為中視部分部門、原住民族電視台、VIVA TV電視購物頻道的辦公室,圖片來源為張居隱: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image-photo/1775595248

無國界記者組織西元2016年發布的人權報告,認為台灣媒體獨立且活躍,能安心自由表達各種意見,但擔心媒體所有權太集中,可能影響新聞自由,給閱聽人不客觀訊息。我認為不是問題。

因為媒體創辦目的,加上想經營的目標閱聽群體不同,加上需考量傳達的訊息,對社會可能造成的影響,所以「提供完全客觀訊息」的目標,還是需考量現實執行。

就像這些年台灣不少團體、學者、民眾,希望官方單位、黨派退出媒體經營,也反對非本土資金經營,但實際仍有不少媒體是由官方、黨派經營,及非本土資金、創辦人經營的媒體,提供多樣觀點。

像是內政部警政署的警廣,除隨時提供最新路況,也宣導交通法規及安全駕駛方式,確保交通安全順暢;金門、連江縣政府經營的金門、馬祖日報,除長期關注離島的金門、馬祖地區發展,也跟其他地區官方單位辦文學獎,給獎金補助模式不同,反而是提供欄位,給新手文字工作者定期發表作品機會,再付稿費支持台灣文學界發展,經營方向跟台灣其他大型報社不同。

再像是台灣的有線電視,常播放美國探索頻道、國家地理頻道,讓閱聽人輕鬆學科學知識;美國基督教傳教士彭蒙惠,在台灣成立《大家說英語》及《空中英語教室》雜誌,也錄製相關廣播節目,方便民眾學英文。

(連台時亞洲代理的《經濟學人》及《科學人》雜誌,是英國及美國媒體呢:https://igamepark.biz/2iRmb

同時台灣也有其他各種類型民間團體、教派,創辦不少報社、電視台分享理念;尤其資訊科技快速發展,閱聽人可自行印各式印刷品,甚至完全不用付錢,透過各式網路媒體、溝通軟體快速分享訊息,常成為媒體報導素材、企劃點子來源,所以媒體所有權會太集中嗎?

只是我發現部分新興媒體沒說清楚是誰經營,甚至沒附電話、辦公室地址這類實體連絡方式,對投稿者來說,會擔心如哪天這些媒體倒了,到時拖付的稿費怎討回來?閱聽人也不知這些媒體經營者立場,給的資訊會不會太不客觀?

所以比起擔心媒體所有權,太集中會造成資訊不客觀,不如鼓勵媒體說清楚是誰經營,讓讀者知道經營者的立場,及想經營哪些目標閱聽人群體?再搭配媒體識讀教育,讓閱聽人了解媒體運作,就可監督媒體能提供客觀訊息,真正保障知的權利。

※媒體發表版本:https://ginchang.wordpress.com/2017/03/27/04143/

↓如你覺得認同或實用,記得「訂閱」、「贊助」,或透過街口支付及其他實質方式表示喔~~給三倍券也可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7會員
581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