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吃不吃米血?吵到要請牛頓評評理的食物

2020/10/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多年前在美國念書時,我們每周都有一堂無學分但必須參加的課程-Culture Quest(國際文化交流),每堂課介紹一個國家,介紹人就是班上該國的學生,那一個小時內關於自己國家的大小事、特殊體驗都可以介紹,我和班上另一位同學(全校唯二台灣人)當然也把握機會將台灣好吃好玩、特色建築和文化都好好說一遍,當我們提到台灣夜市和小吃時,台灣豬血糕一出,全班鼓譟聲四起(我們班感情很好,很多歐洲、拉美、印度同學),大家都急著想介紹他們家鄉也有米血,當下恍然大悟,原來這料理沒有想像中單純,多國同學都有類似家鄉料理。
除了台灣的豬血糕之外,西方國家也能看到這類料理(各國清單連結-維基百科),通常以豬腸包覆,不只使用豬血,馬、羊、牛、雞各式家畜動物的血都有可能,英國稱為blood sausage-血腸或black pudding-黑布丁(未必放米,可以是其他穀類),西班牙稱為Morcilla(米血腸,就是血+米),在西班牙幾乎各大小酒吧餐館都點的到,香煎、油炸或燉湯的形式都有,以前在台灣我不敢吃灑花生粉的蒸豬血糕,只愛巷口鹹酥雞攤的炸米血,剛好西班牙的是鹹式,還有一股香草味,頗為特別,搭配香煎或油炸時,還滿對我的胃口的。
西班牙酒吧的米血腸,圖片來源:食物典
米血腸的料理在西方國家已經流傳至少2000年了,但不像我們賦予豬血中醫食療內涵,他們這道料理的誕生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為了不浪費食材-動物血也是食材之一,最早關於米血腸的文字記載是在奧德賽*那本書中,使用羊血做成的快速晚餐。而第一次正式關於米血腸的食譜,則是記錄於古羅馬時期的經典烹飪教科書Apicius,屬於一位名為Aphtonite的希臘廚師的食譜。(Apicius 記錄了從一世紀起到五世紀末古羅馬結束的烹飪大小事,為古烹飪聖典之一,米血腸和之前提的法式吐司都被記錄在同一本烹飪聖典。)
這項料理在西方國家其實頗具爭議,吃與不吃爭論百年,除了穆斯林統治西班牙期間,在當地消失800年,一直以來基督教與猶太教人認為神是禁止人類嗜動物血的(潔與不潔的觀點),幾百年的爭吵,甚至到18世紀時,連不敢吃米血腸的科學家牛頓(Isaac Newton)也被迫發言,但牛頓的回覆是無關宗教,他單純認為嗜血太殘忍,放血對動物是一種痛苦的過程,他於心不忍。
不過,回到這個料理最初衷是為了不浪費食材,所以在各大饑荒時期,米血依舊是餐桌上的要角,現在也是西班牙Tapas與英式鹹式早點常見選擇之一,對葡萄牙、法國也不陌生,甚至我在西班牙吃米血的次數比在台灣還要多,看來吃與不吃,在西方國家已經有了答案。(不過看完牛頓的說法,我也會少吃了~好善良的科學家)
*奧德賽:The Odyssey 荷馬史詩,西元前八世紀的希臘史詩,奧德賽是設計特洛伊木馬屠城的那位將軍,19世紀發現應該是真實事件而非虛擬史詩。

參考資料

  1. Morcilla, Wikipedia
  2. Vegetable Love, The history of vegetarianism, The New Yorker
  3. A GUIDE TO TRADITIONAL BLACK PUDDING
  4. A Brief History of Foods: Blood Sausage
  5. How to Eat: Blood Sausage or Black Pudding

探詢食物的歷史,有趣的是同樣的食材可以演變出不同的食品,而不同的食材也能演變出相似的模樣,讓人傻傻搞不清楚,歡迎繼續追蹤食物典,一起發現那些背後令人感動或有趣鮮為人知的事。
歡迎大家註冊方格子帳號得到第一手食物典文章通知,或註冊Civic Like幫我的文章拍手,還有更多短篇,歡迎到 食物。典 臉書逛逛,非常感謝各位支持!

您好,食物典的文章都是CC BY-NC 不可商業使用,但歡迎邀稿,可討論轉載,如有合作需求,歡迎至email: [email protected],謝謝支持。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38 字、5 則留言,僅發佈於食物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189會員
88內容數
地球繞了一圈後,發現無論文化和語言怎麼轉變,食物永遠是最好的話題,破冰的好工具,於是決定,就在這裡分享餐桌知識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