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回歸自我的契機,來自於意識到生活中的麻木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兩天與朋友到戶外瑜珈與冥想,離開了平常家中熟悉的環境,不只是瑜珈動作時需要更留心,才能適應凹凸不平的地面找到平衡,冥想的開頭準備時間更是拉長了不少,由於沒有椅墊的緩衝,也沒有靠背的輔助,調整到舒服的姿勢就要花更多心思去感受。

有別於家中的寧靜,在大自然中充滿了各種聲音,在靜心的時刻更是被放大的猶如近在耳邊,唯一能做的就是感受自然送來的訊息。
冥想靜心
開始冥想沒多久,在練習初期較常發生的腿麻感受久違的出現了,可能因為地面過硬而擠壓小腿,不舒服的感覺越來越明顯難以忽略。

腦中飛快跑出各種對立的思緒在互相叫囂,一下子說服自己別管了,專注在呼吸即可,一下子又認為每種感受都要好好被接納與對待,應該要調整姿勢才行。

總之,在幾次輕微挪動姿勢仍不見改善後,我便大膽的把腿往前一伸。

沒有意外的,我立刻體驗到會使面部扭曲的刺痛感,是基於還想繼續完成靜心,才沒有叫出聲啊!

不過也正是因為尚在冥想的過程中,是帶著覺知在觀照自己,我瞬間對這個體驗與生命的歷程有所連結。
相信大家也都體驗過,久坐或久蹲馬桶等姿勢不良,會導致血液不流通,所造成的腿麻或手麻的現象。

若是發麻了,不動還好,一旦試圖挪動,就會像被千萬根針刺到一樣,又痛又酸,瞬間產生如同觸電般的感覺。

這時候,我們有兩種選擇,一是耐心等待血液通暢,讓發麻的感覺慢慢退去。

另一則是,無視萬針穿刺的痛楚,硬是移動發麻部位,便能加速使不舒服的感受過去。
事實上,發麻只是個警訊,提醒我們此刻的姿態對自己有害,最好換個不同的姿勢。
因此,發麻的反應雖然不受歡迎,甚至會抗拒它的發生,但在本質上卻是對我們有益處的存在。

就如同生命中的挫折苦難一樣,是帶著善意而來的提醒,也許當下會極度不舒服想逃離,卻是協助我們靈魂升級的最佳路徑。
許多時候,我們在生命中不斷承受不屬於我們的重量,強迫自己得要在眾人面前呈現某種姿態,可能是如此一來,才會被愛、才會受到認可、才會被需要、才會符合期待,對自己內心底層的需求視而不見,甚至覺得自己的感受沒那麼重要。

但基於早已被社會同質化,習以為常不覺有異,因而對自己的狀態已然麻木,假裝自己一切都好,不願去面對真實的感受。

直到某些令我們感到生氣痛苦的難受事件降臨,才不得不誠實面對自己,承認過往看似駕輕就熟的一切,根本無法令自己感到喜悅。

於是,我們會開始想要搞清楚,為何已經照著社會賦予的劇本走了,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結局,最終只能向內探索。
可能才因此察覺,原來證明自己的背後是從未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可能才因此發現,一直以來追求的都只是出於年幼時未穿越的恐懼;
可能才因此看見,在追求無數外界認同的背後是因為害怕被遺棄。
原來,藏在底層的思維模式,決定了自己生命的走向,所有的遭遇都有了答案。
往往在邁向自我認識的初期,一旦覺知到因長期壓抑而已麻木的自我,想要做出些改變,揭開讓自己躲藏許久的面紗,直視內在時,會比麻木無感的過往還更加不舒服,翻滾的情緒會宛如滔天巨浪般,一波又一波襲來,外在也可能隨之而至更多的混亂。
這就跟手腳發麻的狀態是相似的,當我們發現了所處的姿勢,在不知不覺間一直在壓迫自己,而試圖擺脫發麻的感覺時,稍加移動便會刺痛難忍。

我們可以選擇下定決心轉換姿勢,快速地穿越痛楚,也可以選擇維持姿勢靜待痛楚過去。

只要明白一切的不適,只是來自於長期壓抑的情感一次性地全數湧現,最終都會過去,便無須害怕陣痛期的到來,因為這只是為了到達真正的平靜喜悅,所要經歷的過程。
如果你正處於極度混亂的暴風中,那麼不要抗拒也不要著急,請相信你已經在通往靈魂深處的路上了。
如果想要加快陣痛期的進程,歡迎找我預約牌卡諮詢,讓我陪你找回真實的自己,服務內容點此查看:
https://www.facebook.com/362029707846103/posts/389501495098924/?d=n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45會員
35內容數
一個單親媽媽用生命寫下的故事 曾經不斷想要追尋完美,來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直到經歷婚姻危機,才發現不完美是最好的禮物,帶我看見愛一直都在 ❤️FB粉絲專頁❤️ Winnie。與不完美的私密對話 https://www.facebook.com/WinnieWithImPerfect/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nni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相由心生 境隨心轉」,意思是外貌及外在的處境都是會隨著內在的心境轉變而不同的。 過去不是真的理解其深意,只認為是單純在形容,若是心態改變了,臉自然放鬆柔和,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 近幾年接觸靈性,又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許多事物的本質後,才發現佛法博大精深,早已闡明了萬事萬物,一切唯心造。
在牌卡諮詢正式開始收費以前,我開放了些免費的名額給親友。 有個一個十幾年不見的同學來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她依然是我當年認識的她。 「我覺得是一個在病床上等死的人。」抽出某張牌卡後,她這樣說道。 我問:「那與你生活有關聯的是什麼?」 「就是我啊,我覺得自己就是在等死而已。」
如果真的理解這句話,就會明白我們每個人腦中的認知無關乎於正確與否,都只是從過去各種經驗和蒐集的資訊中累積下來對自己個人生存有益的結論。 有鑑於此,站在中立且整體的角度而言,沒有任何人的觀念想法是錯誤的,就只是每個人基於各自經歷而產生的不同罷了。
前兩週與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發現我們人的腦袋真的好有趣,很擅長跟我們玩把戲,常常被頭腦耍得團團轉而不自知。 對,我也是三不五時受騙上當於頭腦說的話,忽然在某刻覺察時,才驚嘆自己怎麼會如此輕易落入腦袋的陷阱。 討論的開始是起源於朋友對未來的工作發展有些迷惘,對於是否要朝自己夢想中的畫面前進感到不確定
相較四十年前全球平均壽命60歲,現今提高至72歲,你覺得這意味著什麼? 我的第一反應是,代表現在醫療水平提高,人類壽命都可以延長,科技真是進步不少了啊! 之前的思考大概就此結束,不會再細想了。 直到讀了《真確》這本書後,我有了不同的省思。
Netflix上有部《智能社會:進退兩難》的記錄片,內容講述近年社交平台為社會帶來的影響,你看過了嗎? 當看到許多人以震驚來形容,建議大家都應該去看這部影片時,我也忍不住好奇找來看了,不知道是否基於已經有預期的因素,我並沒有同樣深感震撼,只覺得原來科技與我認知的稍微不同罷了。
「相由心生 境隨心轉」,意思是外貌及外在的處境都是會隨著內在的心境轉變而不同的。 過去不是真的理解其深意,只認為是單純在形容,若是心態改變了,臉自然放鬆柔和,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 近幾年接觸靈性,又從科學的角度去了解許多事物的本質後,才發現佛法博大精深,早已闡明了萬事萬物,一切唯心造。
在牌卡諮詢正式開始收費以前,我開放了些免費的名額給親友。 有個一個十幾年不見的同學來令我印象深刻,因為她依然是我當年認識的她。 「我覺得是一個在病床上等死的人。」抽出某張牌卡後,她這樣說道。 我問:「那與你生活有關聯的是什麼?」 「就是我啊,我覺得自己就是在等死而已。」
如果真的理解這句話,就會明白我們每個人腦中的認知無關乎於正確與否,都只是從過去各種經驗和蒐集的資訊中累積下來對自己個人生存有益的結論。 有鑑於此,站在中立且整體的角度而言,沒有任何人的觀念想法是錯誤的,就只是每個人基於各自經歷而產生的不同罷了。
前兩週與朋友聊天的過程中,發現我們人的腦袋真的好有趣,很擅長跟我們玩把戲,常常被頭腦耍得團團轉而不自知。 對,我也是三不五時受騙上當於頭腦說的話,忽然在某刻覺察時,才驚嘆自己怎麼會如此輕易落入腦袋的陷阱。 討論的開始是起源於朋友對未來的工作發展有些迷惘,對於是否要朝自己夢想中的畫面前進感到不確定
相較四十年前全球平均壽命60歲,現今提高至72歲,你覺得這意味著什麼? 我的第一反應是,代表現在醫療水平提高,人類壽命都可以延長,科技真是進步不少了啊! 之前的思考大概就此結束,不會再細想了。 直到讀了《真確》這本書後,我有了不同的省思。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一出生我們就是別人的子女,別人的學生,別人的職員,別人的伴侶,那自己呢?真正的我們自己在哪?不可抗拒的被他人所賦予社會角色,一層層包裹住自己,因此迷失自我在這片汪洋中,不斷負重下沉,忘卻呼吸。
前言 年輕時候做的決定,到了半路旅途,在遇到工作、理想、金錢、還有該死的物質慾望,才突然陷入一陣恐慌,這年紀,三十歲,只有成家卻沒有立業,思索著這也許不是自己想要的同時,一種後悔湧上心頭。 人,在面臨苦難時,都會後悔當初的抉擇,這也是為什麼需要不斷地保持初衷,自己當初怎麼來到這裡的真正理由。 生命需
Thumbnail
現代在職人士多半著重於事業管理與自我目標實現,將習慣養成設為首要目標,並學習額外技能與知識像是理財管理相關,同時重視自己在工作上的績效表現,為了提高自我能力選購書籍充實自我,讓自己在管理上能運用工具提升團隊效能。
Thumbnail
不曉得人都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如果不改變不行了呢? 從小到大我一直不是一個笨小孩,常常考試都可以名列前茅,儘管有點小聰明,仍然避免不了內心一些叛逆的因子,國中的時候明明身為班長,但卻常常私下被班導師抓去⋯⋯
Thumbnail
大城市的行人們,白天忙工作,晚上回家還有好多事等著自己,不長不短的通勤時間反而成為了獨自放鬆身心的唯一時刻。面對那些當下覺得過不去的關卡,有時候,我會選擇跳入另一個世界裡。在列車上,一本小說、一篇漫畫、一集影集、一部電影......,從現實生活抽離,讓自己完完全全的沉浸在另一個人的故事裡。
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擺脫種種標籤定義人的時代來臨,在檢討世代刻板印象的同時,又何嘗不是說,其實我們本身就是因為帶有了這種意識型態,才造就我們需要否定這種定義的必然。
Thumbnail
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心理是在2016年。在此之前,很少使用健保卡的我一直是模範乖寶寶,很少生病,更別談說是從來沒走進過的心理衛生科。當時用的是健保門診的家醫科心理衛生。 直到2017的一場情傷勾起心中回憶再度爆發,當時又再度陷入憂鬱傾向的我,無奈之下與資訊不齊全,只好再次前往相同地點報到,但是這次的醫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一出生我們就是別人的子女,別人的學生,別人的職員,別人的伴侶,那自己呢?真正的我們自己在哪?不可抗拒的被他人所賦予社會角色,一層層包裹住自己,因此迷失自我在這片汪洋中,不斷負重下沉,忘卻呼吸。
前言 年輕時候做的決定,到了半路旅途,在遇到工作、理想、金錢、還有該死的物質慾望,才突然陷入一陣恐慌,這年紀,三十歲,只有成家卻沒有立業,思索著這也許不是自己想要的同時,一種後悔湧上心頭。 人,在面臨苦難時,都會後悔當初的抉擇,這也是為什麼需要不斷地保持初衷,自己當初怎麼來到這裡的真正理由。 生命需
Thumbnail
現代在職人士多半著重於事業管理與自我目標實現,將習慣養成設為首要目標,並學習額外技能與知識像是理財管理相關,同時重視自己在工作上的績效表現,為了提高自我能力選購書籍充實自我,讓自己在管理上能運用工具提升團隊效能。
Thumbnail
不曉得人都是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如果不改變不行了呢? 從小到大我一直不是一個笨小孩,常常考試都可以名列前茅,儘管有點小聰明,仍然避免不了內心一些叛逆的因子,國中的時候明明身為班長,但卻常常私下被班導師抓去⋯⋯
Thumbnail
大城市的行人們,白天忙工作,晚上回家還有好多事等著自己,不長不短的通勤時間反而成為了獨自放鬆身心的唯一時刻。面對那些當下覺得過不去的關卡,有時候,我會選擇跳入另一個世界裡。在列車上,一本小說、一篇漫畫、一集影集、一部電影......,從現實生活抽離,讓自己完完全全的沉浸在另一個人的故事裡。
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擺脫種種標籤定義人的時代來臨,在檢討世代刻板印象的同時,又何嘗不是說,其實我們本身就是因為帶有了這種意識型態,才造就我們需要否定這種定義的必然。
Thumbnail
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心理是在2016年。在此之前,很少使用健保卡的我一直是模範乖寶寶,很少生病,更別談說是從來沒走進過的心理衛生科。當時用的是健保門診的家醫科心理衛生。 直到2017的一場情傷勾起心中回憶再度爆發,當時又再度陷入憂鬱傾向的我,無奈之下與資訊不齊全,只好再次前往相同地點報到,但是這次的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