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自己的失控|你活得太有責任感了,任性一下吧!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善於傾聽者的人們,總是笨拙地嘗試表達

擅長傾聽的人,其實也是需要被傾聽的,但可怕在於,你心中滿腹期待被聽見,但你無法踏入那一步,無法信任誰,能夠理解自己,你害怕已讀不回,你害怕你冒險地投出你的真心,卻被別人無視甚至糟蹋。

我做了一個夢,夢中完成了自己的渴望,夢醒來感受到的是無比的空虛。意識清醒後,焦慮感漸漸退去。

在以前學過一些諮商心理的知識,隱約地有種優越感,面對他人的焦慮,總想要嘗試幫助他。以為自己跨過了多少幽谷,但事實上,當焦慮襲來,我其實也扛不住,只是更能夠保持意識的陪伴自己。

我學會正念、學會用深呼吸抱持清醒。

陪伴著小我,陪他下墜

焦慮的小我就像在幽谷自由落體墜落,而我努力抱持著意識往下攀爬,用自己的力量讓小我慢慢地墜落,緩緩地不要那麼失控,不讓小我走向自我毀滅,讓小我自爆自棄,事後陪伴著小我好好療傷。

我渴望地正是我恐懼的,每一次吸引都誘發我的嚮往,但同時爆發我的恐懼。

我多希望自己是個遲鈍的人,不那麼共感、不那麼高敏,可以不那麼在乎。繞了這麼多圈、迂迴地創作,說真的在幽谷底下其實只藏著很簡單的一點期待。

每一次情緒化後,感嘆著自己的失控,心裡很累,然後在黑暗裡擁抱著自己入睡。不再多想。

接受自己的特質

誠實地長大,是能夠更加同理每一次焦慮的情緒,而更加寬待自己,溫柔看待著自己的失控。

我可以更同理那些深受情緒化而焦慮的朋友,事實上我給不了什麼有幫助,或許你會聽見我的嘆氣笑著說:「人生好難」。

我沒辦法給你什麼建議,我只能傾聽你,陪伴著你,我明白失控的不舒服感,我會靜靜地在你旁邊。然後回家在一個人好好孤獨。

就讓自己失控一下

「不要溫馴地踱入,那夜憂傷」-許悔的詩句,讓我有所感觸,那夜憂傷,那夜孤寂。相較起2018我自己為自己排解而寫的《面對恐懼、探索自我》,這次的恐懼和焦慮並非同一事件,但也是歷史重演,我以為自己已經治療完畢了,我才知道,這就是我,無法逃避的失控。

上一篇用音樂治療我,那這一篇,用著音樂來告訴自己,焦慮沒關係、厭世沒關係,讓那些不理解你的人"Fuck off"、無法完成期待的別人"Fuck off"(這是種情緒勒索)。



*Oh Diane 擁有了別人羨慕的一切。她的憤世嫉俗還是一點都沒有改變,就算她什麼都不缺。對這不公平的世界她有很多的意見,想努力做點貢獻卻發現自己被騙,她需要被安慰 卻選擇一個人喝得爛醉。*

你活得太有責任感了,讓自己任性一點吧。

這是一篇自我對話,沒有想要幫助誰,很自私的文字,但歡迎一起共感。

PEACE 2021.1.30 昆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對話沙龍】找尋人性的新的可能性
272會員
243內容數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4/05/02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看事情的格局要怎麼區別高低呢?有些專家,總是能夠非常精準的切入重點,並把問題拆解得很清楚,如果要解決問題,需要的是問對問題,如果問問題有等級,我粗略地分為四個層次
Thumbnail
2023/09/05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Thumbnail
2023/09/05
「我可能錯了」。 這句話送給你,同時希望你記得,認錯不代表你沒有價值、更不代表你不值得被愛,不,就算是犯錯的你我,都值得被愛,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也許在人性中,我們太過在乎對和錯,但我們都是從未知走向已知,我們終其一生,其實都無法永遠知道所有事情,但沒事啦,行動吧,很多事情早就沒有對錯了。
Thumbnail
2023/01/31
人性不該當作挑戰的事物,這本書《先別急著挑戰人性》在書名上就明示著我們,我們既然存活為人,理當認識我們自己,過度發展理性和強調競爭的社會,忘記了我們身為社會性動物,仍然渴求愛、渴求被理解、渴求互相對話和理解,那是我們烙印在基因裡的人性需求。 其中第一篇故事哈洛的永恆猴試驗的,更是我非常推薦!
Thumbnail
2023/01/31
人性不該當作挑戰的事物,這本書《先別急著挑戰人性》在書名上就明示著我們,我們既然存活為人,理當認識我們自己,過度發展理性和強調競爭的社會,忘記了我們身為社會性動物,仍然渴求愛、渴求被理解、渴求互相對話和理解,那是我們烙印在基因裡的人性需求。 其中第一篇故事哈洛的永恆猴試驗的,更是我非常推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一天,都在和沮喪不安的自己抗戰;每一天,都在對自己信心喊話;每一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的思緒、情緒與渴望;每一天,都在期盼與不過度期盼之間搖擺;每一天,都在重新歸零調整自己,選擇要做什麼行動。
Thumbnail
每一天,都在和沮喪不安的自己抗戰;每一天,都在對自己信心喊話;每一天,都在重新認識自己的思緒、情緒與渴望;每一天,都在期盼與不過度期盼之間搖擺;每一天,都在重新歸零調整自己,選擇要做什麼行動。
Thumbnail
以下這段話其實很沒人性:「優秀的人的背後,都是自虐般的自律。妳一定要狠下心來,努力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沒必要讓其他人知道妳的計畫,財務狀況也不需要讓別人知道。如果妳賺得很多,別人會嫉妒。如果你賺的很少,別人會瞧不起妳。妳要厲害到有一天能做到隨時可以離開那些令妳不舒服的圈子跟人。」
Thumbnail
以下這段話其實很沒人性:「優秀的人的背後,都是自虐般的自律。妳一定要狠下心來,努力變成一個優秀的人。沒必要讓其他人知道妳的計畫,財務狀況也不需要讓別人知道。如果妳賺得很多,別人會嫉妒。如果你賺的很少,別人會瞧不起妳。妳要厲害到有一天能做到隨時可以離開那些令妳不舒服的圈子跟人。」
Thumbnail
當靈魂陷入暗湧中,你真的還有能力拉自己一把嗎? 處於靈性失常中,我們或許喝不下更多雞湯,也無法催眠自己將困難當簡單。臣服於生命的道理中,我們要學習的還很多,但仍能用自己的方式啟動自身的能量,回歸自由。
Thumbnail
當靈魂陷入暗湧中,你真的還有能力拉自己一把嗎? 處於靈性失常中,我們或許喝不下更多雞湯,也無法催眠自己將困難當簡單。臣服於生命的道理中,我們要學習的還很多,但仍能用自己的方式啟動自身的能量,回歸自由。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只想自由的大口呼吸,快樂的無所畏懼。 想被好好的接住,想要不被束縛,想要知道是不是自由之後...
Thumbnail
只想自由的大口呼吸,快樂的無所畏懼。 想被好好的接住,想要不被束縛,想要知道是不是自由之後...
Thumbnail
前幾天陷入莫名的低潮中,淚點變得很低,也很容易心慌。用理性腦粗略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與暖青計畫的終結而突然失去重心有關,或是感情和金錢上的停滯匱乏有關,但似乎都沒有搔到癢處。不過急也沒有用,因為我內心深處知道這一定是個很大一坨糾結成團的議題,而我的習慣是給自己一段時間醞釀,邊走邊看,撿拾靈感,收集思
Thumbnail
前幾天陷入莫名的低潮中,淚點變得很低,也很容易心慌。用理性腦粗略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與暖青計畫的終結而突然失去重心有關,或是感情和金錢上的停滯匱乏有關,但似乎都沒有搔到癢處。不過急也沒有用,因為我內心深處知道這一定是個很大一坨糾結成團的議題,而我的習慣是給自己一段時間醞釀,邊走邊看,撿拾靈感,收集思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感受真實的自由 去年的此時,我的焦慮症復發,每天每天情緒都很低落,自己完全淪陷在挫敗之中,我腦中依然浮現當時看完醫生的書面,在診所門口,自己眼淚止不住的狂洩,我無法管別人的眼光,當下只能把心裡的苦、難過,全部由眼淚渲洩出。 我一直以來,把自己繃得太緊,我希望自己可以把各種身份都做到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感受真實的自由 去年的此時,我的焦慮症復發,每天每天情緒都很低落,自己完全淪陷在挫敗之中,我腦中依然浮現當時看完醫生的書面,在診所門口,自己眼淚止不住的狂洩,我無法管別人的眼光,當下只能把心裡的苦、難過,全部由眼淚渲洩出。 我一直以來,把自己繃得太緊,我希望自己可以把各種身份都做到
Thumbnail
焦慮的小我就像在幽谷自由落體墜落,而我努力抱持著意識往下攀爬,用自己的力量讓小我慢慢地墜落,緩緩地不要那麼失控,不讓小我走向自我毀滅,讓小我自爆自棄,事後陪伴著小我好好療傷。我渴望地正是我恐懼的,每一次吸引都誘發我的嚮往,但同時爆發我的恐懼。我多希望自己是個遲鈍的人,不那麼共感、不那麼高敏。
Thumbnail
焦慮的小我就像在幽谷自由落體墜落,而我努力抱持著意識往下攀爬,用自己的力量讓小我慢慢地墜落,緩緩地不要那麼失控,不讓小我走向自我毀滅,讓小我自爆自棄,事後陪伴著小我好好療傷。我渴望地正是我恐懼的,每一次吸引都誘發我的嚮往,但同時爆發我的恐懼。我多希望自己是個遲鈍的人,不那麼共感、不那麼高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