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因法師—《修習止觀坐禪法要》part3

更新於 2021/04/15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良因法師主講淨律佛學院
所以正知的檢查很重要,要不斷地檢查,你這個所緣境還在不在?比如說,隨著剛開始的時候,心比較不定的時候,每隔幾秒鐘檢查一下,就像一個人在念佛,另外一個人在旁邊看著他念佛一樣。都是你的心,但就是說你在念佛的同時,同時分一部分的心去看:你到底有沒有專心在念?這個就是正知,不斷不斷地檢查。
透過正念跟正知的善巧之後,可以專注,但專注之餘,同時你也要檢查有沒有放鬆?因為得定的情況一定是身心放鬆,絕對不能用力,身不能用力,心也不能用力。
像我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我們會很仰慕高僧大德,那種修種種的苦行,我們要學他,一天五萬、十萬,或怎麼樣,做什麼樣的加行,少吃飯、少睡覺……但是結果是怎麼樣?結果是我們上火了。上火了可能眼睛發紅、嘴巴發臭、或者是嘴唇裡面牙齦腫起來什麼的——上火。那高僧大德比我們還用功,那他怎麼就不上火呢?照說我們這點用功就上火,那高僧大德,他更應該上火。那他怎麼不上火?關鍵是他放鬆。所以我們你看《高僧傳》裡面,你看高僧大德每天這樣用功,對我們來說,好像是種苦行,好像很辛苦——他必須很忍耐,吃的少,睡的少,很忍耐——其實對他來說不是的,他可能帶著幾分勉強,但是大多數的情況當中,他是屬於放鬆的狀態。
各位有機會看蕅祖,蕅益大師的這個加行的記錄。比如說他七天持大悲咒,你去算一算,一天持大悲咒非常的多,他願文都會寫說(我這次七天要持大悲咒多少遍),你把它除以七,你看,幾乎一天都不用怎麼睡覺,而且要念得非常非常的快。但是你要知道,能夠這樣念得這麼樣快,而且又能夠那麼專注的關鍵,不是用力地專注,不是的,你用力絕對用力不久的,結果只會上火。一上火的時候,心更攝不住。唯一的善巧就是什麼呢?放鬆。
比如說我們在持咒,比如你持咒,持大悲咒十萬遍,你剛開始的時候,放鬆持。你不要要求說要很快,就正常;然後當你越持越來越熟練——當然前提是要背了,不會背不用說了,會背。然後你一邊持一邊持的時候,自然而然,隨著你持咒的同時,你心的放鬆、還有心的寂靜,當然還有大悲觀音菩薩的加持,內外因緣和合之下,你自然而然會越持越快。你都到時候你就覺得奇怪(哎,怎麼會持得那麼快?)但是,而且持得快不是說糊裡糊塗的過去,在你心中每一個咒的聲音都很清楚,是這樣子的自然而然的快。自然而然的快,而且很快的時候,你會覺得說甚至比以前更放鬆的那種感覺。持大悲咒、念佛、或者修任何止觀都是這個道理,要放鬆。
所以正念正知,這個正知我們剛剛說要檢查,對不對?檢查這個所緣境在不在之餘,同時你要檢查你的身、你的心有沒有放鬆?有的時候,尤其趕功課、趕數字的時候會很緊繃;或者有的人希望一下要求太高了,求好心切,結果呢,求好心切的時候,希望為了心中佛號很清楚,結果就很用力地去持心中的佛號。這個時候身心就緊繃了。所以,正知的時候同時你要不斷的檢查,你的身或者心有沒有放鬆?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這個佛號,比如嘴巴念的聲音是十分的清楚;等到默念的時候,這個清晰度可能只剩下六七分,沒關係,你就保持在六七分的清晰就好了。不必要求到七八分,八九分的清晰,保持在六七分的清晰。但是你要做的只是什麼呢?你要做的只是:正知,不斷的檢查,到底有沒有昏沉、妄想,所緣境還在不在?做這個事情就好了。隨著你不斷不斷的正念正知,原本內心六七分清晰,漸漸的就能夠到七八分、八九分。所以這些專注、放鬆、正念、正知這些的都是說明怎麼樣保持(心一境性)的善巧方便。所以不是說我念的多就一定會得定,或者說我用力的念就會得定,都不是,要它的善巧方便。
我們回到剛才附表一的正文:
善緣心,心一境性的諸三摩地,然後悉皆攝為奢摩他品。
品類,就是說,你可能從念佛入定的、從數息入定的、從觀佛像入定的,甚至從修空性入定的,都行。那只要能夠保持在(心一境性),那這樣下去,長時間下去的話,那就會得到三摩地,得到三昧。三昧就是正定、正受。
正定,就是剛剛講的,心在所緣境能夠專一而且相續地安住,這叫正定。正受,就是這個時候可以得到禪定的功德、禪智的功德,那這是正受。那這種三摩地都稱之為奢摩他品類。不管你用什麼樣所緣境,都可以稱之為奢摩他這類。
那這個三摩地,就是說我們透過前面這樣子不斷地正念、正知,保持專注放鬆,不斷不斷的操作之後,漸漸你的心也會越來越寂靜、越來越寂靜;然後經過欲界有九個層次,九住心的層次,妄想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安住的時間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然後到最後會證得欲界最高的未到地定。證得欲界最高的未到地定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稱之為(證得奢摩他),證得這個止。它的標準就是這樣子,當你超越九心住,證得未到地定的時候,那時候就稱之為證得奢摩他。
而證得奢摩他,它的相狀是什麼呢?是(身心有輕安)。這個身心輕安,像我們雖然沒有證得奢摩他,但是我們也可以感受到這個修定的時候,可以得到隨分的、隨順的輕安樂。什麼叫輕安樂?我們講身跟心來說,比如說你過去沒有修定的時候——我們先說這個心,沒有修定的時候,心很渙散,妄想一大堆,整天覺得悶悶不樂的,或者很多的煩惱,控制不住,心完全不是自己的主人了,都被煩惱所控制。但是等到你這樣不斷不斷透過剛才正念正知不斷的操作,長時間不斷的操作之後,漸漸的,你會覺得你心中的妄想越來越少,然後昏沉也越來越少。那這個時候就得到欲界的九住心的定,那這個時候就是隨順輕安樂。
就像各位要是打過佛七,各位就有這個經驗,在來參加佛七之前,每個人都是煩惱,妄想一大堆。經過佛七,一個七、兩個七,甚至三個七,甚至以後我們未來有四七、乃至七七,不斷薰陶之後,覺得整個身心沉澱下來了。雖然這個時候還沒有得到未到地定,但是可能或多或少都有欲界的定。好,那這個時候心會覺得沒有那麼粗重的妄想跟昏沉,覺得心非常非常的安定,非常寂靜。那這個是心。
身呢?像我們在靜坐,靜坐很相應的時候,你會覺得說這個身體好像很輕,甚至到好的時候,覺得身體好像都沒有掉了一樣。這個時候你就能感受到平常我們身體是很粗糙的,吃人世間粗糙的飲食、滋養這個粗糙的色身。所以平常的時候,就是冷啊,熱啊,就算沒有冷熱,我們行動也好,甚至感受也好,一切一切都覺得這種粗重性。怎麼知道粗重性?當你靜坐覺得心很定,幾乎妄想很少的時候,你會感覺到身體輕輕的。或者就像不只打坐,拜佛有時候也會有。慢慢的拜,不要拜太快,慢慢的拜,一邊拜,一邊念佛號,一邊念禮佛偈、懺悔偈,慢慢拜的時候,越拜越拜,身體越拜越輕鬆、越拜越輕鬆,乃至到最後感覺身體輕飄飄的,好像騰雲駕霧一樣,輕飄飄的。這個也是隨順輕安樂。
這個時候你再感覺,回憶一下,剛拜佛的時候,那個身體很重。尤其像這麼熱的天氣,我們要是不吹電風扇、不開空調,剛開始拜,覺得好像快拜不下去,很難受。但事實上你拜一拜,身體流汗之後,就覺得身體越來越輕,越來越輕,甚至拜到最後,輕飄飄的,感覺身體沒什麼重量一樣。那個就是隨順于輕安樂,這是身的輕安。
所以我們沒有證得奢摩他、未到地定,但是我剛講的,各位應該有的經驗,身跟心的隨順輕安,你就可以想像,證得奢摩他的時候,身心輕安是什麼樣的狀態。
我們為什麼要這個輕安樂?因為要成就堪能性——承受力。各位想想,如果你在心很散亂的時候,你去思惟甚深的法性的道理,尤其像這個圓教(一觀具足三觀,一諦具足三諦,即空即假即中),你如果沒有這個止的力量攝持的時候,你根本思惟不下去。心中閃過一遍,也就是過過場而已,沒有任何感覺。但是比如說你在佛七當中心很寂靜,經過一個七、甚至,二個七、三個七不斷用功之後,你心很寂靜,你再去思惟(即空即假即中)這些道理,你就會有感覺了。這就是堪能性,一種承擔的力。
因為剛開始心很散亂,心很散亂就好像一個老人家,年紀非常非常大的老人家,手腳都沒有力氣,要拿這個撫尺都拿不起來,都很辛苦,這個叫沒有堪能性。我們的心沒有堪能性。有堪能性就像一個年輕人,年輕人他力氣很大,活動很敏捷,這叫有堪能性。
當你修止、修定之後,你得到輕安;得到輕安樂,這個不是我們要的,最主要是在這個輕安樂當中,我們會產生堪能性。你的心就能夠像鏡子一樣,非常清澈、明瞭,照了這個影像照得很清楚。沒有堪能性就像過去,心就像這個波浪,根本沒有辦法照影像照得很清楚。
所以這個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修止、修奢摩他的這個重要原因:就是要成就內心的強大的堪能性。
因定生慧——因戒生定,因定生慧,心有強大堪能性的時候,你再去思惟甚深般若波羅蜜的法門的時候,才能夠真正的相應。所謂(相應)就是說你才有辦法深入的理解,乃至於在這個當中產生覺受。
比如說思惟空性,或者思惟一心三觀——過去是聽來的,或者理論分析:(對,有道理),但是沒感覺。但是你有這個奢摩他的這種堪能性的時候,在寂靜心當中去思惟這個道理,你不僅能夠深入瞭解它的道理,並且更加深入瞭解它的道理同時,更重要的,你會產生覺受。那這個(覺受)就是種力量,調伏煩惱的力量。聞慧、思慧、修慧。從聞慧到思慧——這個覺受就是思慧——有思慧之後才能產生修慧,調伏煩惱的力量。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這個就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所以這個就是修止的方法。
總結一下就是:第一個要有所緣境。善緣心,好的所緣境;第二個,在這個所緣境當中保持專注而放鬆。專注就是正念、正知。那我們大部分是修念佛法門,我們念佛的時候就保持這個原則。怎麼樣達到正念?怎麼修正知?我們剛才大概都講一下。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細節,很多很多細節,我們後面在整個《小止觀》都在講這個事情。怎麼樣讓你的心能夠產生(心一境性)?它必須要有很多外緣的幫忙,眷屬。就像一個人,就像國王旁邊必須有很多的大臣,很多的侍衛,在旁邊護著他一樣。《小止觀》講了(前方便)的(二十五方便),正修的方法,還有後面講的破障的方法,乃至<證果篇>的這些方法,都是引導我們怎麼樣成就(心一境性)。內外因緣——外在的因緣、內在的因緣。這些理論都是必須要學習的,不是說眼睛一閉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可以得到定了,不是的,要有善巧的學習。這個是修止。
對,我剛才還有一點還沒說:當我們證得未到地定的時候,他得到輕安樂;輕安樂的發起次第是先得到心輕安,然後接著才是身的輕安。心輕安,就是完全不再有昏沉掉舉了,心輕安了。心輕安之後,就會引發身的輕安。因為這個心跟氣會互相影響的,心之所行,氣之所行,心跟氣互相影響。我們平常的時候氣不順,氣不通暢。就像有的人打坐,坐下去腿疼啊,腰疼啊,其實不完全是因為肌肉的緊繃,不完全是因為這個肌肉太硬,不完全,這是一部分而已。另外一部分是什麼呢?因為妄想太多了,昏沉妄想太多了。當你念佛念得好的時候,得定,得定的時候,你這個心很通暢;心很通暢的時候,你這個氣也很通暢,氣很通暢的時候就不會堵塞,不會堵塞就不會又疼痛,然後就不會覺得身體坐不住,那麼悶重。所以心的通暢,心輕安就會引發身的輕安。有這種真的輕安樂,那這個時候證得未到地定、證得奢摩他。
這個是止觀的止,我們從這個定義當中,一方面也是跟各位說明怎麼樣修止的方法。我們先知道修止的方法,後面學習《小止觀》這一切一切的,《小止觀》有十門,這十門的內容就是內外方便。內在的用心,外在的外緣,內外方便,來幫助我們成就止觀的力量。當然也包括修止觀的內容在裡面,《小止觀》也包括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修白骨觀也是一樣,前面放個白骨的照片,然後我們那時候會說:(觀想左腳大拇指的第一個骨節那個地方的肉膨脹、破裂,第一個指節的骨頭露出來。)那第一個指節長什麼樣子,當然你首先看看照片裡面或者模型裡面,這個左腳大拇指第一個骨節長得什麼樣子,再就很專注、很放鬆的情況之下去看,看這個長什麼樣子。
各位有沒有聽說誰打麻將打到入定的?不可能的事情!或者有的人他說(我看電視、看電影,可以看一天、一看一個晚上),這個叫做定嗎?這個不是。因為這樣子的所緣境它是渙散的,第一個;第二個,這樣子的所緣境會帶動你內心的貪嗔癡,不管打麻將也好、看電影看電視也好,會帶動你內心的貪嗔癡,那這個都會影響內心的寂靜。
修白骨觀也是一樣,前面放個白骨的照片,然後我們那時候會說:(觀想左腳大拇指的第一個骨節那個地方的肉膨脹、破裂,第一個指節的骨頭露出來。)那第一個指節長什麼樣子,當然你首先看看照片裡面或者模型裡面,這個左腳大拇指第一個骨節長得什麼樣子,再就很專注、很放鬆的情況之下去看,看這個長什麼樣子。
各位有沒有聽說誰打麻將打到入定的?不可能的事情!或者有的人他說(我看電視、看電影,可以看一天、一看一個晚上),這個叫做定嗎?這個不是。因為這樣子的所緣境它是渙散的,第一個;第二個,這樣子的所緣境會帶動你內心的貪嗔癡,不管打麻將也好、看電影看電視也好,會帶動你內心的貪嗔癡,那這個都會影響內心的寂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2023年8月25日是偉大 蓮花生大士聖誕吉祥日。觀音山 8月23日晚上7:30,提前舉辦「慶讚偉大 蓮花生大士聖誕—蓮師薈供法會」,敬邀全球善信法友,把握殊勝吉祥日,廣修供養。可以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及「護持薈供品」,福慧滿盈、善緣增勝!
Thumbnail
慶讚偉大 蓮師聖誕吉祥日,觀音山將於8月23日舉辦「蓮師薈供法會」,讓我們以恭敬、虔誠心於佛前廣修供養,修善因、積福德,必能招感閤家平安吉祥,透過全球直播共修,千人齊心祈福迴向,願臺灣與世界疫情與災難早日平息,眾生皆能離苦得樂!敬請全球善信法友,踴躍分享法會訊息,把握機會登記與參加!
Thumbnail
2023年8月25日是偉大 蓮師聖誕,觀音山將於8月23日(三)全球直播,舉辦慶讚偉大 蓮師聖誕薈供大法會,並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傳授殊勝密法《第二佛 鄔金大士 蓮花生之祈請文-琉敦瑪》。敬邀全球法友參與此殊勝薈供,而具虔敬心受法的善信法友可報名請法,並護持 蓮師薈供法會,結下深厚佛緣!
Thumbnail
供養三寶為眾生利益安樂之泉源,薈供正是金剛乘獨有且不可或缺的殊勝法門。全知 龍欽巴尊者曾開示:「積聚福德資糧最勝者,是薈供也。」參與一場百人、千人的薈供法會,在眾緣和合、共善共福之下,比起一個人自修,將更快速地圓滿資糧! 慶讚偉大 蓮師聖誕吉祥日,觀音山 將於8月23日(三)舉辦「蓮師薈供法會」,
Thumbnail
藏密祖師 蓮花生大士乃 釋迦牟尼佛乘願再來,亦為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 釋迦牟尼佛的身語意化身,更是賢劫千佛的事業總集化身,傳下數劫難值遇的珍貴密法,藏人尊為「第二佛陀」。 蓮師廣於六道中救度有情,法身遍滿虛空國土,慈憫立下每月初十必降臨守護的約定。藏傳佛教各派弟子於每月藏曆初十,必舉辦莊嚴盛大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文字般若是「標月指」,為何說佛經是「標月指」? 因為透過佛經的開示中,我們能夠了解 「何者為真心,何者為妄心。」 循著經典的指示,便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就像我們循著指向月亮的指頭,能夠見到真月, 因此說佛經是「標月指」。 往往有狂禪者,錯解般若者,見佛說離一切相,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執著於「美」,對「醜」就失去了包容性。 同樣的,執著於「善」,對「惡」的排斥性就增加了。 如果不察,往往在成就阿修羅道而不自知。 固然,我們再初階段必須擇善固執, 但是我們漸漸地發現,對於善、惡的執取, 往往也會成為內心擾動之因。 例如:我們愛一個人, 就希望他成為我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文字般若是「標月指」,為何說佛經是「標月指」? 因為透過佛經的開示中,我們能夠了解「何者為真心,何者為妄心。」循著經典的指示,便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就像我們循著指向月亮的指頭,能夠見到真月,因此說佛經是「標月指」。 往往有狂禪者,錯解般若者,見佛說離一切相,便棄文字般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能夠在逆境中修,這樣才能鍛煉出火中紅蓮,也是真功夫。 但是,這個基礎在「做中修」的功夫, 如果沒有「做中修」的功夫, 就想要心不為境轉,那只是緣木求魚; 縱然做到少分,往往只是一種麻木。 因此,看見自己的習氣, 並在寂靜處認真地以佛法觀照習氣,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2023年8月25日是偉大 蓮花生大士聖誕吉祥日。觀音山 8月23日晚上7:30,提前舉辦「慶讚偉大 蓮花生大士聖誕—蓮師薈供法會」,敬邀全球善信法友,把握殊勝吉祥日,廣修供養。可以登記「除障祿位」、「超薦蓮位」及「護持薈供品」,福慧滿盈、善緣增勝!
Thumbnail
慶讚偉大 蓮師聖誕吉祥日,觀音山將於8月23日舉辦「蓮師薈供法會」,讓我們以恭敬、虔誠心於佛前廣修供養,修善因、積福德,必能招感閤家平安吉祥,透過全球直播共修,千人齊心祈福迴向,願臺灣與世界疫情與災難早日平息,眾生皆能離苦得樂!敬請全球善信法友,踴躍分享法會訊息,把握機會登記與參加!
Thumbnail
2023年8月25日是偉大 蓮師聖誕,觀音山將於8月23日(三)全球直播,舉辦慶讚偉大 蓮師聖誕薈供大法會,並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傳授殊勝密法《第二佛 鄔金大士 蓮花生之祈請文-琉敦瑪》。敬邀全球法友參與此殊勝薈供,而具虔敬心受法的善信法友可報名請法,並護持 蓮師薈供法會,結下深厚佛緣!
Thumbnail
供養三寶為眾生利益安樂之泉源,薈供正是金剛乘獨有且不可或缺的殊勝法門。全知 龍欽巴尊者曾開示:「積聚福德資糧最勝者,是薈供也。」參與一場百人、千人的薈供法會,在眾緣和合、共善共福之下,比起一個人自修,將更快速地圓滿資糧! 慶讚偉大 蓮師聖誕吉祥日,觀音山 將於8月23日(三)舉辦「蓮師薈供法會」,
Thumbnail
藏密祖師 蓮花生大士乃 釋迦牟尼佛乘願再來,亦為 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及 釋迦牟尼佛的身語意化身,更是賢劫千佛的事業總集化身,傳下數劫難值遇的珍貴密法,藏人尊為「第二佛陀」。 蓮師廣於六道中救度有情,法身遍滿虛空國土,慈憫立下每月初十必降臨守護的約定。藏傳佛教各派弟子於每月藏曆初十,必舉辦莊嚴盛大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文字般若是「標月指」,為何說佛經是「標月指」? 因為透過佛經的開示中,我們能夠了解 「何者為真心,何者為妄心。」 循著經典的指示,便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就像我們循著指向月亮的指頭,能夠見到真月, 因此說佛經是「標月指」。 往往有狂禪者,錯解般若者,見佛說離一切相,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執著於「美」,對「醜」就失去了包容性。 同樣的,執著於「善」,對「惡」的排斥性就增加了。 如果不察,往往在成就阿修羅道而不自知。 固然,我們再初階段必須擇善固執, 但是我們漸漸地發現,對於善、惡的執取, 往往也會成為內心擾動之因。 例如:我們愛一個人, 就希望他成為我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文字般若是「標月指」,為何說佛經是「標月指」? 因為透過佛經的開示中,我們能夠了解「何者為真心,何者為妄心。」循著經典的指示,便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就像我們循著指向月亮的指頭,能夠見到真月,因此說佛經是「標月指」。 往往有狂禪者,錯解般若者,見佛說離一切相,便棄文字般
Thumbnail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能夠在逆境中修,這樣才能鍛煉出火中紅蓮,也是真功夫。 但是,這個基礎在「做中修」的功夫, 如果沒有「做中修」的功夫, 就想要心不為境轉,那只是緣木求魚; 縱然做到少分,往往只是一種麻木。 因此,看見自己的習氣, 並在寂靜處認真地以佛法觀照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