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別讓無謂的說法限制你的職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很多人都說35歲之後不要輕易轉職,但超過35歲的你,是個成熟的大人,也背負一些責任,到底是決定留在原地不開心,還是離開尋找可能更好的舞台?別讓這無謂的說法讓自己委屈,框住自己。事實上,35-45歲是職場工作者最美好的狀態。

「我想離職了,但很多人都說35歲之後不要輕易轉職,因為多數的雇主不喜歡35歲以上的應徵者。」C說完後悠悠的吐了口氣。我說:「那麼你就別想著離職,就繼續做下去。」C說:「可是真的做的很無奈,越來越不開心。」我說:「所以超過35歲的你,是個成熟的大人了,也背著一些責任,那麼你是決定留下來不開心,還是離開尋找可能更好的舞台?」C沈默了幾秒鐘說:「不行,我怕我撐不下去,但我又擔心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我看著C,想起自己也曾經因為「35歲別輕易換工作」這句話,反而把自己框住,甚至讓自己更委屈。我告訴C:「你知道嗎?我35歲之後,一共轉了三次,第三次則是轉回自己舊東家。而我走了一圈,發現35~45歲恰好是職場工作者最好的時刻。」

C不解地看著我,我說:「這時候的工作者,還有對未來展望的衝勁與熱情,同時具有更圓融的智慧,也建立起一些人際,心智更穩定,就像水果熟成ㄧ樣,這時候是風味與口味最美的時候。而你所要做的就是讓面試你的人看到這樣的美好。」

不是每個人都能被獵人頭公司看上,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靠朋友引薦工作,當你把自己放入求職市場,從履歷開始就要展現出你的能力,檢視自己的過往經歷,幫自已找出亮點,爭取面試的機會。沒有一家公司會付高薪買你的年資,拿出你的亮點讓對方覺得你值得。

針對你想應徵的職位,寫些你在以往工作上創造的成績,把這些數據化,比如說:協助市場開發,讓市場規模成長10%,業績從你接手後成長15%,你擔任採購替公司節省平均10%的成本,你得從你以往的工作經歷中,找出一些成績來,想辦法讓你的履歷能夠擠進面試的門檻,不管是公司主動找你來面試,又或是你主動投履歷,你都得先把履歷設計好,就當作鄉親一樣,想辦法找些自己的亮點。


我曾經問一個應徵者:「你的期望薪資比你前一份工作高出30%,可以請你說明為什麼嗎?」對方理所當然地告訴我:「因為我工作十年了,應該要有這樣的薪資。」
這句話真的讓我翻白眼,於是我反問他:「那麼請問為什麼我們公司就該付高薪資為你的十年時間買單?」我期待對方能夠反駁我,告訴我他有哪些能力值得這份薪水,結果對方只是沈默,當然我最終也沒有錄取他。


所以,沒有一個公司會因為你的年資而支付高薪,拿出你的亮點讓對方覺得你值得。

每家公司的面試就跟第一印象一樣,永遠只有一次!你無法知道怎麼去擊敗其他陌生的應徵者,你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更出色,讓面試你的主管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些公司也許會有複試,但能否進入複試,跟你第一次面試的結果有關係,如果面試狀況不好,就可能失去被錄取或是進入複試的機會,即使遇到集體面試,但你的競爭者永願都是你看不到的應徵者,所以你無法去想如何打敗其他陌生應徵者,你只能想如何讓自己成為面試主管印象深刻的人。

面試前先對面試的公司進行一些了解,如果發現找你面試的公司不適合自己,請禮貌地打電話過去跟對方取消,不用耗費時間去面試。面試時通常主管會先針對你履歷上的亮點詢問,然後從這裡衍生出其他的問題,面試主管也許會問你以往工作上遇到困難的任務,或是你如何解決工作的問題,你為什麼來應徵這個職位,你認為哪一點符合這個職位等,這就很像論及婚嫁的情侶第一次見雙方家長一樣,所以要想辦法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身為有經驗的職場工作者,也可以從面試主管身上看出這家公司的文化,這對於自己是否決定接受工作是個可以參考的依據。


我曾經問過來應徵業務人員:「請告訴我你前份工作大概扛多少營業額?又或者你手上負責幾個客戶?」對我來說,這個是幫我初步了解應徵者業務能力的衡量標準。

對具有相當經驗的職場工作者,不要在面試時羞於提問,要把該釐清的工作內容與薪資等問清楚,至少要找出百分之五十的共識。不管是轉換跑道或自己創業,越能降低耗費的時間,越能讓自己轉職順利。


不是初出社會的求職者,還不夠了解職場,也不是金錢無虞打發時間來工作的,所以面試時不必害羞,對工作內容不清楚要詢問,對於薪資可以和面試主管討論,這不是現實,而是生活現實。我記得當初自己要回到前東家時,除了和前來找我的主管確認工作內容外,我知道我自己的盲點就是不擅於面對老闆談薪資,所以我讓主管替我去爭取,除此之外,我請主管協助安排在我回去上班前跟老闆有個短暫的會面,原因無他,我想確認老闆對我的工作期望在哪裡,就當作自己跟老闆談一筆生意,我希望從他口袋中拿到薪水,而他希望從我身上得到哪些好處,這筆生意要做的長久,當然要先談得清楚明白。

對於資深工作者轉換跑道來說,不管是自己創業或是轉到其他公司,如果很多事情能溝通清楚(至少要有50%的共識),就越能降低耗費的時間,就能讓自己轉職越順利。別讓太多無謂的說法,限制自己的職涯範圍,每個階段的工作者,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不管你正經歷在哪個階段,在那個當下都是最美好的狀態,自己的職涯長路該怎麼走,只有自己才能決定。


#海邊小鎮的工作日誌之別怕職涯轉彎
#每次轉換都是檢視自己經歷亮點的好時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mma 的沙龍
152會員
398內容數
職場大小事,就讓在海邊工作的女子說給你聽。雖然不是所有的事都在海邊小鎮發生,但面對職場海波浪,千萬別讓自己變成消波塊啊!
Emma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23
一場沒有劇本的商業談判過程,談判過程中充滿未知的狀況,雙方各顯神通直球對決,談判桌上每一句話、每個表情和肢體都透露出訊息,見招拆招,甚至喊暫停,都是一種可使用用的手法,談判沒有輸贏,也不見票每次都有寫好的劇本,仔細觀察與應對,才是談判場上最重要的關鍵。
Thumbnail
2025/03/23
一場沒有劇本的商業談判過程,談判過程中充滿未知的狀況,雙方各顯神通直球對決,談判桌上每一句話、每個表情和肢體都透露出訊息,見招拆招,甚至喊暫停,都是一種可使用用的手法,談判沒有輸贏,也不見票每次都有寫好的劇本,仔細觀察與應對,才是談判場上最重要的關鍵。
Thumbnail
2025/02/28
買賣之間,價格雖然是重要議題,但每一樁生意的背後,其實還有很多的因素影響,身為一個業務,如果你以為客戶只在乎價格,那就大錯特錯!價格的背後還有客戶的體驗,是否真誠?眼前的業務是否值得托付信任?是否願意幫自己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影響下單的隱形原因。
Thumbnail
2025/02/28
買賣之間,價格雖然是重要議題,但每一樁生意的背後,其實還有很多的因素影響,身為一個業務,如果你以為客戶只在乎價格,那就大錯特錯!價格的背後還有客戶的體驗,是否真誠?眼前的業務是否值得托付信任?是否願意幫自己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影響下單的隱形原因。
Thumbnail
2025/01/01
L知道,即使自己和C的業務風格迥異,但在生意場上,永遠都要有強大的對手,因為那會使自己更強大;永遠都要有信任的夥伴,因爲人都需要支持的力量;也永遠要有像C這樣互有往來的盟軍,想想看世界戰爭史上,獲勝的都是互有利益的聯軍不是嗎?
Thumbnail
2025/01/01
L知道,即使自己和C的業務風格迥異,但在生意場上,永遠都要有強大的對手,因為那會使自己更強大;永遠都要有信任的夥伴,因爲人都需要支持的力量;也永遠要有像C這樣互有往來的盟軍,想想看世界戰爭史上,獲勝的都是互有利益的聯軍不是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你要避免情緒性衝動,在缺乏理性思考的狀況下,害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
Thumbnail
你要避免情緒性衝動,在缺乏理性思考的狀況下,害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
Thumbnail
一位年輕朋友在找到新工作三個月後,向我提起他想離職。而離職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與同事在互動上,有些格格不久。 我進一步細問,哪方面格格不入。他回答:「他們說話的方式一點都不尊重人,我實在無法和他們好好溝通。」 我想,一般到我這個年紀的人,當下聽到這樣的言語,可能會嗤之以鼻,直接對這位年輕人說:「
Thumbnail
一位年輕朋友在找到新工作三個月後,向我提起他想離職。而離職的原因,是因為他覺得與同事在互動上,有些格格不久。 我進一步細問,哪方面格格不入。他回答:「他們說話的方式一點都不尊重人,我實在無法和他們好好溝通。」 我想,一般到我這個年紀的人,當下聽到這樣的言語,可能會嗤之以鼻,直接對這位年輕人說:「
Thumbnail
單身、月領30k上下、北漂租屋族、無負債、無一桶金、無特殊工作技能、也未找到下份新工作,還是堅持離職了 ! 總結:心累了~這句話真的是"不負責任"嗎? 【為什麼你老是離職呢?】、【你不想想你幾歲了!】、【現在工作不好找】 【給待業的人多點空間和傾聽,而不是一昧地指責或不諒解】
Thumbnail
單身、月領30k上下、北漂租屋族、無負債、無一桶金、無特殊工作技能、也未找到下份新工作,還是堅持離職了 ! 總結:心累了~這句話真的是"不負責任"嗎? 【為什麼你老是離職呢?】、【你不想想你幾歲了!】、【現在工作不好找】 【給待業的人多點空間和傾聽,而不是一昧地指責或不諒解】
Thumbnail
「會覺得年紀大選擇會變少,是因為過去的你都在揮霍時間。」 在討論版上看見有人發文詢問未來職涯發展,發文者接近 40 歲且有案底,不論應徵什麼基礎工作頻頻被拒絕。
Thumbnail
「會覺得年紀大選擇會變少,是因為過去的你都在揮霍時間。」 在討論版上看見有人發文詢問未來職涯發展,發文者接近 40 歲且有案底,不論應徵什麼基礎工作頻頻被拒絕。
Thumbnail
最近自己也面臨到這個分水嶺了,自己也運氣蠻好的,有幾個前輩能夠分享經驗。
Thumbnail
最近自己也面臨到這個分水嶺了,自己也運氣蠻好的,有幾個前輩能夠分享經驗。
Thumbnail
「三十歲以前該做的事」、「而立以前定位自己」 大約在25歲開始,我對這類話題/書籍感到滿滿的興趣,也會因著書的內容,不斷提醒自己該如何調整步伐,但隨著一年一年過去,這樣的文字在無形中,成為心裡深深的壓力及陰影,好像在30歲前沒有完成些什麼、沒有達到什麼成就,就像輸給了青春般。 所以從後28開始,我努
Thumbnail
「三十歲以前該做的事」、「而立以前定位自己」 大約在25歲開始,我對這類話題/書籍感到滿滿的興趣,也會因著書的內容,不斷提醒自己該如何調整步伐,但隨著一年一年過去,這樣的文字在無形中,成為心裡深深的壓力及陰影,好像在30歲前沒有完成些什麼、沒有達到什麼成就,就像輸給了青春般。 所以從後28開始,我努
Thumbnail
很多人都說35歲之後不要輕易轉職,但超過35歲的你,是個成熟的大人,也背負一些責任,到底是決定留在原地不開心,還是離開尋找可能更好的舞台?別讓這無謂的說法讓自己委屈,框住自己。事實上,35-45歲是職場工作者最美好的狀態。
Thumbnail
很多人都說35歲之後不要輕易轉職,但超過35歲的你,是個成熟的大人,也背負一些責任,到底是決定留在原地不開心,還是離開尋找可能更好的舞台?別讓這無謂的說法讓自己委屈,框住自己。事實上,35-45歲是職場工作者最美好的狀態。
Thumbnail
「年齡,一個職場不能說的秘密」 35歲,人生中最富激情,最富創造力的年齡。經過幾年的自我探索與不同的工作嘗試之後,已經開始累積能在專業領域長期深耕的能力,也有機會升遷,凸顯被重用的價值。這時候常是職涯大躍進的重要跳板,每個人的職場差距開始拉大,是屬於職業黃金期。 但事實是如此嗎?
Thumbnail
「年齡,一個職場不能說的秘密」 35歲,人生中最富激情,最富創造力的年齡。經過幾年的自我探索與不同的工作嘗試之後,已經開始累積能在專業領域長期深耕的能力,也有機會升遷,凸顯被重用的價值。這時候常是職涯大躍進的重要跳板,每個人的職場差距開始拉大,是屬於職業黃金期。 但事實是如此嗎?
Thumbnail
「老闆真的很討厭!」「什麼?今年又沒加薪?」「留在這裡實在沒有發展性,領完年終我就想走人。」 年關將近,對現況不滿或迷惘的工作者,想轉職的欲望蠢蠢欲動,許多工作者心裡有千百種理由,想著「不做了的人最大」,準備辭職信一丟、門一甩,一走了之。
Thumbnail
「老闆真的很討厭!」「什麼?今年又沒加薪?」「留在這裡實在沒有發展性,領完年終我就想走人。」 年關將近,對現況不滿或迷惘的工作者,想轉職的欲望蠢蠢欲動,許多工作者心裡有千百種理由,想著「不做了的人最大」,準備辭職信一丟、門一甩,一走了之。
Thumbnail
今天中午跟一個老朋友吃飯, 他問: 「Daniel,你當初怎麼會想離開待了16年的微軟?去台達電?」 「你前一陣子還獲選模範員工,你是如何辦到的呢?」 其實有不少朋友問過類似的問題,我想不如就乾脆寫一篇文章,以我一個45歳的中年男子,分享轉職第500天的心得,也許可以給想要中年轉職的人一些啟發吧!
Thumbnail
今天中午跟一個老朋友吃飯, 他問: 「Daniel,你當初怎麼會想離開待了16年的微軟?去台達電?」 「你前一陣子還獲選模範員工,你是如何辦到的呢?」 其實有不少朋友問過類似的問題,我想不如就乾脆寫一篇文章,以我一個45歳的中年男子,分享轉職第500天的心得,也許可以給想要中年轉職的人一些啟發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