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諮商心理師,蘇俊濠,Harris。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生氣」這回事。
今天許多人理所當然的認為,成熟的人不太會生氣,生氣是幼稚的行為,而愛生氣更是女性的專利。就像那首配上奇妙舞蹈的「
不要生氣」之歌所傳頌的,生氣只是給魔鬼留地步。
如果你有一點點心理學概念,那你可能會深入一點,把人的個性與家庭成長之間,作一些連結。最常聽到的連結也許是,被寵壞的小孩常常自以為是,所以很愛生氣,都要別人順自己的意──的確,但如果我們看得更細,會發現被父母寵著長大的小孩,如果又有著高漲的自尊,不容許別人知道他(她)為了某些小事而生氣,便會(以彆扭的方式)把錯都怪到別人頭上。
另一種較少聽到、但也常見的連結是,常生氣的人其實是受傷的小孩,他們從小就得不到家庭與成長所應當給予他的童年滿足,這使得人們因為匱乏,而總是處理「要更多/不滿就反擊」的口腔期發展階段。這些小孩長大以後,在本質上仍是個孩子,他不是被寵壞,卻是在要求世界「順我的,一次好嗎?」而在臨床工作裡,其實在每次事情不順己意時,這些小孩不是被寵壞的那些一般發動攻擊,而是感到無比害怕,覺得自己的世界要崩解、發生災難了──因此,我們也常常說他們是「脾氣很差、亂發脾氣的人」。
這裡有一個簡單的邏輯,即「童年創傷」越大,「脾氣」就越臭;一個人越容易生氣,他的童年困擾就越多。
殘酷與心理健康的五種關係
然而,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殘酷(cruelty)經歷,有千百種形式,又可能在今天仍不被任何人偵察到,因為它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及引發的後果,沒有一個必然的推論與因果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