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味道・我的舌尖食譜(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身兼家中財務大臣和三餐大廚,母親懂得如何善用食材做出多樣菜色,好讓家人們不會吃膩。雞肉三吃(川燙、乾煎、滷汁)是常見的料理演化SOP,過年時節的三糕料理也令我無窮回味。

媽媽的年糕三味


年節習俗會準備蘿蔔糕(或芋頭糕)、甜年糕和發糕。通常甜年糕在拜拜完就直送冰箱冷凍,發糕會放冰箱冷藏,蘿蔔糕分兩批次料理。

拜拜當天晚上或隔天早上,母親會先煎第一批蘿蔔糕,過幾天餐桌開始出現兩面煎得焦香的發糕切片,吃來很像和著豬油香的中式瑪德蓮。偶爾晚餐會有鹹年糕湯,母親將第二批蘿蔔糕或芋頭糕切成長塊狀,放入類似客家鹹湯圓的湯頭,便成了一道菜餚。最後還剩下冷凍庫的甜年糕,往往是過了幾個月,母親會在某個下午,用餛飩皮包住切成中薄片的甜年糕,再裹上金黃蛋液後下油鍋炸香,成了我們放學後的點心。

因為母親總是在家,能吃到母親的手做料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直到離家外宿,才體認到「媽媽的味道」並非無所不在,也就格外想念。

準備研究所考試時外宿在貓空大學附近,那兒的冬天總是溼冷。某天又下著雨,特別累的我突然想喝媽媽煮的青菜湯。

我無法明確稱呼那道湯的名字,隨意找了間寫有「青菜湯」的餐館,點了個炒飯加那道湯。老闆將那碗湯端上桌,一碗簡單明瞭的透明清湯內,空心菜油亮油亮地敞徉其中,伴隨幾尾魚乾和薑絲,我在心底驚呼不已:「和媽媽煮的湯一模一樣!」。盛了一匙入口,魚乾的海味搭上薑絲的微辛,襯托出空心菜的甘甜清脆,那味道竟和記憶裡媽媽的湯相仿!心暖暖地,像是回家了。

結婚後,只有在回娘家時才能一嚐母親做的菜餚。那對「媽媽味道」的思念積累成舌尖食譜,並轉譯儲存在大腦圖像庫,每當需要下廚餵飽自己和另一半時,便自動搜索出合適的料理範本,憑著記憶依樣畫葫蘆做成我的獨門料理。

像是這道小黃瓜炒魚丸,即是將記憶裡母親做過的大黃瓜炒貢丸,就著手邊有的食材微調料理而成。

raw-image

還有這道地瓜年糕湯,是年初寒流來時,想喝母親往常煮的地瓜薑湯,但廚房裡有地瓜卻沒了薑,便改做成甜湯。又剛好看到冰箱裡留有幾片蘿蔔糕,憶起母親將蘿蔔糕切長塊狀煮成鹹年糕湯,便帶著實驗心理放入地瓜湯中。沒想到,竟如此合搭,鹹甜鹹甜的恰恰好呢!

raw-image

自小廚藝不佳的我,長大成人後在日常菜餚中尋找對母親的記憶,並經由手做料理,以融合樣貌呈現深植DNA裡「媽媽的味道」;如同母親將她一部分的DNA自母胎血液傳遞給我,形塑了我這位有點像又不完全像的女兒,母親的另一個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eri Lin (Francine)的沙龍
7會員
16內容數
鶯歌,往昔的陶瓷工業小鎮已逐漸轉型蛻變,成為今日兼容工業與文化的陶瓷觀光重鎮,也是臺灣文創產業地方創生的場域之一。這個專題每月將提供三篇文章,涵蓋「創作陶人」對陶藝創作者和作品的側寫、「鶯歌故事」集結當地近期活動與創生故事、「陶趣人生」分享如何用陶豐富生活,及「茶陶長知識」提供茶壺與飲茶的實用資訊。
2021/06/13
「爸爸說,希望我們有天能回家做茶壺,和其他兄姐一起延續這項傳統工藝,並且將茶陶文化推廣給更多人。」緣起自父親陳金城老先生的想願,實現於陳俞壯夫妻倆共同的堅持,從小型工作室、全臺行走自銷、市集固定攤位,直到開設實體店面,這是鶯歌「君俞陶陶坊」長達三十多年的築夢路。
Thumbnail
2021/06/13
「爸爸說,希望我們有天能回家做茶壺,和其他兄姐一起延續這項傳統工藝,並且將茶陶文化推廣給更多人。」緣起自父親陳金城老先生的想願,實現於陳俞壯夫妻倆共同的堅持,從小型工作室、全臺行走自銷、市集固定攤位,直到開設實體店面,這是鶯歌「君俞陶陶坊」長達三十多年的築夢路。
Thumbnail
2021/05/09
不會吃魚的我,和愛吃魚的先生共組家庭,坐上了日日有魚可吃的夫家餐桌,漸漸學會了怎麼吃魚,也開始學習如何料理魚。
Thumbnail
2021/05/09
不會吃魚的我,和愛吃魚的先生共組家庭,坐上了日日有魚可吃的夫家餐桌,漸漸學會了怎麼吃魚,也開始學習如何料理魚。
Thumbnail
2021/05/09
不會吃魚的我,和愛吃魚的先生共組家庭,坐上了日日有魚可吃的夫家餐桌,漸漸學會了怎麼吃魚,也開始學習如何料理魚。
Thumbnail
2021/05/09
不會吃魚的我,和愛吃魚的先生共組家庭,坐上了日日有魚可吃的夫家餐桌,漸漸學會了怎麼吃魚,也開始學習如何料理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引發思念的方式有很多種: 故人用過的杯盤.... 坐臥的桌椅床枕.... 去過的風景名勝... 看過的電影和喜歡的歌曲.... 還有就是 喝苦瓜排骨湯時,突然就眼淚漱漱滴下... 啊!這是媽媽的味道呀!
Thumbnail
引發思念的方式有很多種: 故人用過的杯盤.... 坐臥的桌椅床枕.... 去過的風景名勝... 看過的電影和喜歡的歌曲.... 還有就是 喝苦瓜排骨湯時,突然就眼淚漱漱滴下... 啊!這是媽媽的味道呀!
Thumbnail
如果真要說媽媽煮飯的記憶,我只能說出「涼拌小黃瓜」。媽媽會說這是他自己切、自己拌的。涼拌小黃瓜我印象中是醬油味,和黃瓜自己的菜味。
Thumbnail
如果真要說媽媽煮飯的記憶,我只能說出「涼拌小黃瓜」。媽媽會說這是他自己切、自己拌的。涼拌小黃瓜我印象中是醬油味,和黃瓜自己的菜味。
Thumbnail
過年前,我媽媽就邀請我們全家點菜。這裡的菜,指的是過年回媽媽家吃飯的菜色。
Thumbnail
過年前,我媽媽就邀請我們全家點菜。這裡的菜,指的是過年回媽媽家吃飯的菜色。
Thumbnail
ㄔㄥㄌㄨㄛ,會在過年前才開始製作年糕,是由於以前流傳過年時年糕神會下凡看護灶爐,年糕發不發,關係著來年的運途,加上年糕又有著象徵『步步高升』的意義,因此成了逢年過節必備的年味,只有在過年時間所做的年糕最是好吃、彈牙。 童年的年糕 以前人過年就是家家戶戶大蒸籠做年糕(紅豆),那是我小時候的印象,回想起
Thumbnail
ㄔㄥㄌㄨㄛ,會在過年前才開始製作年糕,是由於以前流傳過年時年糕神會下凡看護灶爐,年糕發不發,關係著來年的運途,加上年糕又有著象徵『步步高升』的意義,因此成了逢年過節必備的年味,只有在過年時間所做的年糕最是好吃、彈牙。 童年的年糕 以前人過年就是家家戶戶大蒸籠做年糕(紅豆),那是我小時候的印象,回想起
Thumbnail
農業時代,人們對於自己吃的食物是十分了解。不僅自己栽種、製作、保存,把食物的每一分都善用;更在變化的過程,展現無窮的創意。在阿嬤逐年變化年糕的料理上,看見長輩為家人備食的心,也吃到珍惜食物的意。
Thumbnail
農業時代,人們對於自己吃的食物是十分了解。不僅自己栽種、製作、保存,把食物的每一分都善用;更在變化的過程,展現無窮的創意。在阿嬤逐年變化年糕的料理上,看見長輩為家人備食的心,也吃到珍惜食物的意。
Thumbnail
每逢過年,就會想起身為職業婦女的母親,如何在時間夾縫中準備年菜。 在淡去的年味裡,想念兒時的年菜,想念家人的團聚,但僅能留於記憶之中,不復存在。
Thumbnail
每逢過年,就會想起身為職業婦女的母親,如何在時間夾縫中準備年菜。 在淡去的年味裡,想念兒時的年菜,想念家人的團聚,但僅能留於記憶之中,不復存在。
Thumbnail
歲末年終總是充滿感恩與想念,同時也充滿期待,在這個適合想念與回味的季節,歡迎格友們透過書寫,用文字將食物的味道與回憶重新串連。一起來燉煮回憶吧!
Thumbnail
歲末年終總是充滿感恩與想念,同時也充滿期待,在這個適合想念與回味的季節,歡迎格友們透過書寫,用文字將食物的味道與回憶重新串連。一起來燉煮回憶吧!
Thumbnail
那對「媽媽味道」的思念積累成舌尖食譜,並轉譯儲存在大腦圖像庫,每當需要下廚餵飽自己和另一半時,便自動搜索出合適的料理範本,憑著記憶依樣畫葫蘆做成我的獨門料理。
Thumbnail
那對「媽媽味道」的思念積累成舌尖食譜,並轉譯儲存在大腦圖像庫,每當需要下廚餵飽自己和另一半時,便自動搜索出合適的料理範本,憑著記憶依樣畫葫蘆做成我的獨門料理。
Thumbnail
料理是回憶的重播與復刻,是記憶的最佳連結。
Thumbnail
料理是回憶的重播與復刻,是記憶的最佳連結。
Thumbnail
麻油、米酒香和著雞肉的甜味,隨著電鍋的蒸氣孔一起飄散在空氣中,盈滿全室。台北的冬季濕冷,老薑與麻油的熱性總能趨走一身寒意。而這樣的香味也常讓我覺得媽媽就在身邊,有種被母親
Thumbnail
麻油、米酒香和著雞肉的甜味,隨著電鍋的蒸氣孔一起飄散在空氣中,盈滿全室。台北的冬季濕冷,老薑與麻油的熱性總能趨走一身寒意。而這樣的香味也常讓我覺得媽媽就在身邊,有種被母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