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軟實力為什麼重要?如何培養自己的軟實力?-Yourator創辦人-Lydia
方格精選

職場上軟實力為什麼重要?如何培養自己的軟實力?-Yourator創辦人-Lydi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軟實力的定義

包含社交、溝通、個人特質、面對職場的態度、智慧、EQ等等,以及在職涯上較無法量化的東西,這些軟實力會引導我們去判斷在一個陌生環境裡或職場該如何生存或有哪一些行為。


軟實力為什麼重要?

當農業開始企業化經營,想要提高產量勝過對手,開始有了協作力、溝通力的需求,透過這樣的元素去增加生產力、市場競爭力,軟實力的需求才開始浮現。

會開始強調軟實力是因為競爭越來越激烈,每個人都會想要在競爭中勝出,所以才會出現對於軟實力的探討。

軟實力在個人跟組織上有不同的意義

  • 個人:在職場上想獲得優勢或是晉升的機會。
  • 組織:幫助員工提升軟實力,藉此提高企業總體競爭力。


硬實力幫助你保住工作,軟實力幫助你獲得晉升


85%的工作成就是來自軟實力的驅動,工作初期硬實力確實是很有幫助,但當你工作的越久、在組織裡升的越高,你的領導力或是溝通力就會非常影響你的表現,軟實力是決勝的關鍵







Lydia認為重要的軟實力

1.邏輯思考:

如何正確連結事件的因果關係。

2.定義問題:

問對問題的能力,一刀切到核心,甚至是問別人取得額外資訊,幫你重新定義問題。

3.溝通能力:

聽懂別人的話,精準的表達;你有多會聽別人說話有時也是溝通能力上的表現。

4.誠實誠信:

在職場上你有沒有達成你的承諾,對你有做或沒做的事情能不能誠實的表述。

5.擁抱變化:

一個人有沒有辦法快速應變環境變化,根據變化做出策略面的調整很重要,把變化認為是挑戰而不是混亂

6.吸收力、學習動力:

會詢問求職者平常看什麼書?怎麼吸收網路上的那些知識等等;透過一個人平常學習的規律跟模式去判斷,這個人有沒有辦法在組織裡持續地鞭策自己去吸收新知。


軟實力可以後天養成!只是需要時間跟相對應的環境

因軟實力的培養某種程度上需要配合個性上的改變,同時會改變我們的「人設」,無法靠個人埋頭苦讀,而是需要時間和相對應的環境養成。





養成軟實力的方法

  • 轉換環境:跳脫舒適圈、到一個陌生的環境。
  • 挑戰困難、讓自己感到不舒服的工作 EX:創業。
  • 挑戰沒做過的角色 EX:當小主管。
  • 學習把自己的專業能力傳承給別人、帶人:我們要學會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其他人,因為必須想辦法統合、內化知識才能交給別人,這樣不僅能增加自己的硬實力,也可以培養邏輯思考、溝通能力
  • 和自己截然不同的人交朋友、當同事
  • 和優秀的人一起共事


其實你是身邊最常花時間在一起交流的這五個人的綜合體


當身邊的人改變,你也會發現自己某種程度上待人處事、溝通能力也會有所改變;選對隊友和陪在你身邊的人也是很重要的!

avatar-img
最好的知己
9會員
108內容數
你有多了解自己呢?自我對話是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在這個專欄會跟你分享,我的所思所想,希望能一起成為成熟大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最好的知己 的其他內容
你有喜歡的東西,卻捨不得用嗎?我有過。 那是一隻彩色筆。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好喜歡那個顏色,喜歡到捨不得用。 所以這個顏色沒出現過在我的畫紙上,我以為這樣是保有它最好的方式,直到多年以後...
在過去的一年裡,台灣與世界宛如平行世界,相對安全;直到最近,疫情進入社區感染,上週六(5/15)台灣單日新增180例本土案例,第一次破百位數,我們真正開始感到威脅,不得不面對現實。
習慣這件事其實是可以有意識的養成的,而且可以很輕鬆,逐步調整,每一天進步1%,一年之後你就會有37倍的成長,是不是很驚人,透過原子習慣這本書,趕快來看看到底怎麼做到吧! 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 行為改變的有三層次的,最外層是結果,中間一層是過程,最裡層則是是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會驅使你改變過程,最後
2021一轉眼已經五月了,不知道你有沒有訂定年度目標的習慣?到了第二季是個很好的檢視時間唷! 訂定目標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目標很完美,執行起來卻很痛苦不知方向,一年過去了明年的目標還是長一樣,嗚嗚,沒關係,今天會用歷久網路媒體的總監-Marcia的方法,帶大家來訂定專屬於自己的年度目標。
我們不用十項全能,當你什麼都想學、都想做的時候,就可能會忽略自己最喜歡、擅長的事情 不知道人生的下一步,往往是因為不了解自己 生涯迷思:生小孩就不能創業、工作... CP老師的觀點:即便生小孩,日子還是要過,還是要創業!
說話這件事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你真的有好好說話嗎? 今天分享這本書,是賴佩霞博士的『我想跟你好好說話』,本書在倡導的是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怎麼從溝通的過程發現自己的「需要」,從而跟對方有一個合作性的溝通,達到雙贏的結果
你有喜歡的東西,卻捨不得用嗎?我有過。 那是一隻彩色筆。對當時的我來說真的好喜歡那個顏色,喜歡到捨不得用。 所以這個顏色沒出現過在我的畫紙上,我以為這樣是保有它最好的方式,直到多年以後...
在過去的一年裡,台灣與世界宛如平行世界,相對安全;直到最近,疫情進入社區感染,上週六(5/15)台灣單日新增180例本土案例,第一次破百位數,我們真正開始感到威脅,不得不面對現實。
習慣這件事其實是可以有意識的養成的,而且可以很輕鬆,逐步調整,每一天進步1%,一年之後你就會有37倍的成長,是不是很驚人,透過原子習慣這本書,趕快來看看到底怎麼做到吧! 行為改變的三個層次 行為改變的有三層次的,最外層是結果,中間一層是過程,最裡層則是是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會驅使你改變過程,最後
2021一轉眼已經五月了,不知道你有沒有訂定年度目標的習慣?到了第二季是個很好的檢視時間唷! 訂定目標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目標很完美,執行起來卻很痛苦不知方向,一年過去了明年的目標還是長一樣,嗚嗚,沒關係,今天會用歷久網路媒體的總監-Marcia的方法,帶大家來訂定專屬於自己的年度目標。
我們不用十項全能,當你什麼都想學、都想做的時候,就可能會忽略自己最喜歡、擅長的事情 不知道人生的下一步,往往是因為不了解自己 生涯迷思:生小孩就不能創業、工作... CP老師的觀點:即便生小孩,日子還是要過,還是要創業!
說話這件事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你真的有好好說話嗎? 今天分享這本書,是賴佩霞博士的『我想跟你好好說話』,本書在倡導的是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怎麼從溝通的過程發現自己的「需要」,從而跟對方有一個合作性的溝通,達到雙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