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疫情的展開,每天破百例的新聞不斷推播,在每個人心裡或多或少都造成了恐懼和害怕,我的親友也不例外,不斷提醒我要戴好口罩、不斷提醒我下班就趕快回家、端午節先不要回家先用視訊跟家人互動就好、「不要亂跑」這四個字我不知道聽了幾千遍...
在那些時刻我感覺很焦躁,到底要講幾次?我不得不說我也染上了這些恐懼,那段時光不僅僅是外在世界的紛亂,在那個時刻我也敏銳察覺到自己內心的變化,但也許這個變化一直存在,只是被現在的我所察覺。
在最近執行個案工作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好像躲在一面牆後面,問著一些例行問題,依著服務對象的回答勾勒我對他的想像,逐一評估他是不是需要協助還是他有能力可以照顧自己,在這個狀態我感到很安全,不用太多的表露情緒不用太多的交織生命不用讓你的情緒影響我的感受。
我們的讀書會正在閱讀〈歐文亞隆-生命的禮物〉這本書,生命中的議題常常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透過文字或身邊的事物給我們提醒。
好的治療師絕不該試圖強行討論任何內容,因為治療不該受理論所驅動,而應該受關係所驅動。— 〈歐文亞隆—生命的禮物-給心理治療師的85則備忘錄〉
於是我問了自己:你在害怕什麼?為什麼害怕被影響?好像躲在專業後面可以很安全,好像躲在後面可以感覺很厲害...但,真的是這樣嗎?
難道你覺得接受他人的觀點會影響你的本質?還是說和個案一起討論會展現自己的脆弱會好像變的不是一個專業諮商者呢?喜劇大師卓別林說過:「我們無須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矛盾和問題,因為即使星星有時也會碰在一起,誕生新的世界,今天我明白,這就是『生命』!」我想我要學習的是和服務對象從關係中如何一起討論和成長,如何讓他看見真實的自己,而諮商師也如何保有彈性來互動和面對呢!
書本匯聚了大家的知識與經驗,而我們只要透過閱讀就能看到他人眼中不一樣的世界。閱讀,對我而言是一個湍急河流流向大海的過程。也許一開始感覺焦躁不安也許緊張也許亢奮,但透過閱讀我們能找回與自己相處的平靜。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幫我按個愛心或是訂閱,我會繼續努力寫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