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卻總是感到迷惘?

2021/08/09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你努力爭取更好的機會,你努力在每個工作、每個機會,全心全意地投入。
問題是:
  • 自己的付出總是沒有被看見
  • 到了某個階段,開始迷惑: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 原來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寧願用忙碌的工作「充實」自己,卻對這個問題逃的越遠越好。
傳統的教條告訴我們:「你要更努力」。這樣的建議已經不管用了。
與其「更努力」,不如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這次訪談的創業者是 Fandora 的共同創辦人,我們來看看,當你對職涯的下一步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做些什麼,或許他剛踏上創業旅程的起步階段,對於陌生領域的探索、面對不確定是否有能力勝任的新機會時會如何看待,以及在創業的路上學到的事可以幫助你對自己的下一步更有方向!

與我們分享 Fandora 的由來、你的背景?

Fandora 專注在做台灣IP周邊商品的變現,致力讓消費者想到要買 IP 周邊商品就會想到 Fandora。主要合作對象包含台灣知名原創貼圖 IP、知名 YouTuber、KOL、遊戲等等……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以電商的形式為主,去年開始嘗試實體店、快閃店,成果還不錯。期望陸續能夠與更多台灣本土的朋友推出一些比較不一樣的 IP 周邊商品。
在更早之前,成大物理系畢業後,選擇成大工業設計。以前高中時期,我的生物是全校第一,高三時發現自己記憶力下滑,覺得繼續念背科的東西隊伍來說有點風險,於是就選擇我第二擅長也很有興趣的物理。
進了物理系後,發現我更喜歡美術。
如果你在求學路上是稍微比較會唸書的人,通常都會侷限在理科、學科上,很少會去想其他的事情。
大學後,我反而比較解放了。大學的社團非常多、學生學生組織都可以自由參與,漫畫、動畫社我都去,甚至跳舞。反觀高中時期,都在唸書,校風也比較封閉些。
逐漸地,我也開始對物理系不太感興趣了。我開始尋找其他可能有興趣的科系。比較幸運地是,成大是各頂尖學府中唯一有設計學院的,自己也稍微有興趣就去旁聽。我發現自己願意熬夜熬到很晚只為了做一個賽車甩尾的影片。
延畢一年後,順利考上成大工業設計所。工業設計本身的特性是做商品。我在那段期間的確也讓同學留下一些印象,我同時也參與學生組織。
後來 ,學生會會長還有其他學生會組織的負責人(前兩位共同創人)畢業後出社會決定一起創業,原因其實也蠻單純的,那時候我們畢業就碰到次貸危機(2008–09),台灣工作環境都在放無薪假。當時他們一群人就認為與其被市場操控,不如自己來做一些事情。
從校園內的創業育成、競賽提案開始嘗試,慢慢發展。在成大做出非常簡單類似現在 AWS 的服務,基本上就是可以把資料儲存在雲端上的技術,但因為只是幾個學生做出來的東西,自然也沒有什麼企業敢使用,畢竟對於企業來說,資料安全性很重要。雖然很可惜這個服務當時沒有順利推廣出去,但也因為這個項目而進入到 AppWorks
進入到 AppWorks 的第一年沒有繼續原本的項目,但發展出了 FandoraTW 最初的版本,後來他們想要延伸做商品時,那時我剛好畢業也退伍,他們就找了我一起加入團隊,就一直到現在。

被找去加入創業團隊時,當時你心裡在想什麼?

一開始覺得,我可能只會在他們這裡待個半年到一年左右 。那時的我知道自己想要做點什麼有趣的事,但不到那種有想要改變世界的那種衝勁。
回想工業設計研究所那段期間,我發現自己對於做設計相關的事情很有熱忱,但比起一些同儕,他們有些人不只有天份還有更多熱情,我才理解有些事情很難只靠努力努力努力就能夠彌補的。
從一件事上可以看出端倪,當學業壓力壓得喘不過氣時,他們放鬆的方式是畫設計圖,畫圖。但對我來說畫圖這些都是作業、功課。由此可知,哇!我與他們之間對於設計的熱情有如此大的差異,等級完全不同。
不過也因為這段經歷,我發現自己比較像是通才型的人。我在設計上有概念,會實作,雖然不到一些同儕可以非常突出,但我至少比一般人還要更懂這一塊。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可能不適合作為一個很特別的專業人士,可能更加適合去做整合的角色。
去服役的期間,接近退伍時,我就開始在想之後到底要做什麼。後來也有想過乾脆自己出來創業做動漫相關的項目,才因此開始跟入選 AppWorks 的前兩位 Fandora 共同創辦人重新積極的聯繫,詢問他們創業相關的問題。
聊下來,因為我剛好對創業、電商有興趣,也認為彼此可以互補,但也多虧先前在校園共事的經驗,才開始了我加入 Fandora 創業早期團隊的契機。
一開始覺得,我可能只會在他們這裡待個半年到一年左右 。
那時的我知道自己想要做點什麼有趣的事,但不到那種有想要改變世界的那種衝勁。
我們其實就是一群想要創業成功的人,但當時並沒有特別想要做哪一個領域的想法。

還記得剛加入 Fandora 團隊的早期,是什麼樣子?

在這之前我沒有正式工作的經驗,在 Fandora 參與創業是我出社會後第一份工作。
其實過程有點像是在做學生社團的延伸。
比方說,當時可能最需要的是找到做印卡片的廠商,我的任務就會是設個期限把合約打通,成本、定價等等相關資訊弄清楚等等…… 很多事情就是目標導向,在期限內想辦法把事情搞定。
當時,的確內心對很多事情都充滿著各種不確定性、不安。
那時候去拜訪廠商時,心裡都會怕怕的。因為當時沒有做過這樣的事,而且我們能給的條件、訂單量都少到很可憐,都要厚著臉皮去問對方願不願意跟我們合作。
後來,拿到募資這件事情對我們團隊的成長幫助很大,在做商品的佈局也漸漸開始有了一定的規模。

推出服務的早期,你們做了哪些嘗試?

我們公司的成員,沒有一個人是做行銷出身。也沒有人是唸過大眾傳播相關的學科經驗。
更大的問題是,我們彼此的生活也滿類似的,討論產品的方向又比較功能導向。
在推廣 Fandora 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是靠廣告來增加銷售量。一直以來我覺得我們沒有真的在做行銷 (Marketing),我們都是在做銷售 (Selling)。
我們過去主要是針對每個檔期,針對不同的需求去下網路廣告。
我們的目標集中在要有營業額的產生,也就是要提升導購率。在早期,我們請了很多部落客來幫我們寫開箱文,也在一些媒體雜誌上做曝光。但其實導購的效果還滿不理想的。
後來,我們就靠網路廣告,同時也可以監控數字,衡量效益。
最近,我們的佈局開始比較廣,做的事情開始多了。在行銷方面我們會開始構思怎麼樣去運作會比較有效益。

對 Fandora 未來的期望?

如果想到要買 IP 周邊商品,會想到 Fandora。台灣其實是一個很有趣的國家,我們的文化接受度還滿廣的,拿看電影作為例子,我們可以一路從美國大片、日韓、中國、台灣全部都有。這個現象在其他國家相對就比較少見。
相對來說,我們 IP 的組成也比較複雜。迪士尼的角色很紅、日本動漫角色很紅,台灣自己原創角色也紅。
我們現在還在思考未來方向是要以什麼方式作為切入,是要做的廣,還是最終回來專注做台灣原創 IP 就好,做得更深 ?
但最終以粉絲、消費者的角度去想的話,我們期望做到:
想到要買 IP 周邊商品,就會想到 Fandora。

創業一路以來,學到了哪些事?

  • 事情的結果好或壞,很多時候不是我們能掌控的。我會開始把很多事情看得比較坦然,也抱持著開放的態度。
  • 會為雙方最好的路線去想事情。注重雙方都可以有正面效益,且維持長期關係。
  • 要做到透明溝通、就事論事很不容易。我們團隊幾個共同創辦人的做事方式、文化差異非常大,也因為如此,在這衝突當中,我開始慢慢了解自己是什麼樣子的一個人,自己喜歡什麼樣的做事方式。
  • 人生有很多其他面向也應該要被關注,公司的發展好或壞,最後我覺得其實就是盡力而為。開始會花更多時間去關注人生其他面向的事,跟以往相較,這是目前比較不太一樣的心態。
  • 更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問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 喜歡什麼 ? 不喜歡什麼 ? 尤其我是比較理性派的人,比起那些原本就追隨熱情的那些人來說,我反而是回歸自身,聆聽自身的聲音,不再去那麼在意外界的干擾、影響。

回顧過往,你聽過最爛的建議是什麼,或是大部分人都遵循,但是你覺得其實根本是 Bull Shit?

與其說是爛建議,應該說是迷信,覺得拿到投資才是屌、IPO才是屌、擴張才是最棒。 但最後有沒有好好靜下來問自己:
  • 到底想要什麼?
  • 自己能承擔到什麼地步?

回顧過往,你認為哪些選擇造就今天的你?

當你對一件事情很感興趣,即便對你來說,它並不熟悉也相當陌生。機會來敲門時,你會感到害怕,害怕自己無法勝任,但我還是建議你勇敢去把握這個機會,舉手說你要!
這個問題滿有趣的。大學一年級進物理系,其實我念的不是很開心,坦白說,我也不是符合社會期待的那種用功、上進的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你知道的,翹課。
某一天,趕著快遲到的課的路上,注意到一群人穿著西裝,年紀相仿的人在成大校園裡徘徊。哪裡會有學生在校園裡穿西裝 ? 我第一直覺就感覺怪怪的。湊近一看,發現是系聯會會長,聊過後才知道是日本的姐妹校來台灣參訪。
我本身其實滿喜歡日文,但是一直以來都沒有機會真的跟日本人交朋友。系聯會會長問我有沒有興趣明天陪同來參訪的日本人去阿里山走走,作為成大學生的陪同學生的陪同代表之一。二話不說,隔天我就去了。那天,學生會重要的幹部成員幾乎都到場了,在那之前,我一直都只是在系上玩活動,辦迎新、生日會等小活動的物理系會長。沒有跟成大學生會較有規模的組織的幹部認識到。
後來,我開始陸續參加學生會他們辦的大型講座、營隊活動,裡面都是非常厲害的人。也是因為這層關係,才認識現在Fandora前兩位共同創辦人,他們當時都是學生會的成員。
當你對一件事情很感興趣或是感到非常新鮮,即便對你來說可能有點不熟悉、陌生,當機會來敲門時,你可能當下會感到害怕,害怕自己無法勝任,但我還是建議大家勇敢去把握這個機會,舉手說你要!
這種看似小小的機會,可能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人生發展。
當然,不是要你對所有機會都回應:Yes! 照單全收,像是電影 — 沒問題先生 (The Yes Man) 那樣。你還是有自己考量的空間。
對我而宜,做選擇的核心不過就是,比前一天的自己更好就好了。所謂的更好,不一定是單指能力上,也包含待人處事上,甚至是,你有沒有更喜歡現在的自己 ?
做到明天比今天的你更愛你自己,愛自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面相也沒有關係,只要大方向是這樣前進就好了。

關於家庭

我們家是母親單親照顧大,身兼父職,對我的人生抉擇多半是支持不限制,只給予建議、資源,這對我自我發展跟探索扮演滿重要的後盾。

推薦的書

能否給予那些也想開始創業或正在閱讀的朋友一些寶貴的建議?

經營人生、公司都是階段性的過程:
  • 在摸索階段,你會需要多一點換位思考。自己的想法太多,外面的聲音太少,太多的自我假設,沒有經過驗證。用心聆聽外部的需求、聲音。
  • 當你累積,聆聽外部聲音一段時間、到一定程度時,可能開始會迷失。再退一步問自己: 你到底想要什麼 ? 你想要什麼樣生活方式 ? 你想要打造什麼樣的公司 ? 問問自己,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 對於你想做的事情,給自己一段期限,努力推廣出去。我敢保證 99% 的人,你的第一個商品,Project 絕對是失敗的,不可能馬上就一砲而紅。重點是,規劃、執行、推廣,把你的 Project 秀出去。
  • 選創業題目很重要,甚至大於你的熱情。意思是,你當然要做你有興趣的東西,但同時也要去盤點務實面,關鍵夥伴、資源是否足夠,是否到位 ?

最後,我們可以從哪裡得知更多關於 Fandora 的最新消息?


想讀到更多類似的專訪文章嗎?

追蹤我,留言給我,讓我知道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賽門の第一堂文案課
賽門の第一堂文案課
👉 把文字 —> 文案。「學到的每一刻,簡單好懂的每一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