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是客家人,一直以來都是省吃儉用,吃的東西也盡可能不油而清淡。為的就是希望除了省錢之外,還能夠讓身體保持健康。他吃的東西,早餐就是簡單的饅頭夾蛋,有時候再搭配一杯瑞穗鮮奶。中午會點魚和青菜吃,再搭配一些白米飯。晚上會帶我們去吃牛肉麵。他睡眠時間都是從晚上10點多到隔天早上7點多。
但我的母親長期下來,一直都有容易緊張焦慮、腸胃不適、子宮的問題。再來到了40出頭睡,有時候睡覺也要搭配一些安眠藥服用。到50幾的更年期,用藥如果不重,基本上都睡不著。
「我也沒亂吃啊!作息也很正常啊!假日也有休息。應該是工作壓力太大了!」媽媽時常這麼說,把工作壓力掛在嘴邊。但他有一陣子的工作是當牙醫助理,身體也還是有些小小隱憂,三不五時就要到診所報到。到了50歲前後,更是定期到身心科拿藥。
我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人,甚至連我自己過去都是如此。
有些女性,平時看起來很健康自在,但是經痛起來要他的命,也要別人命?
有些男性,看起來壯碩堅挺,但是鼻子過敏容易感冒、黑眼圈很重。
有些孩子,玩起來開心歡樂,但是要他靜下心來,卻靜不下來。
有些嬰兒,明明該餵了都餵了,為什麼抵抗力體質就很弱?還會吐或拉肚子?
為什麼我都沒有感冒生病,但是鬧鐘叫醒之後,卻還是賴床沒精神?
明明有定期在運動,為什麼就是瘦不下來?一不小心還得了心血管疾病?
我們都以為,沒有大病就是健康,但其實慢性病正悄悄的奪去我們的生命力。
《吃的營養科學觀》,是由世界營養權威安德爾。戴維斯所著作。由台灣營養權威-謝明哲博士所審定出版。是一本醫學院如果修營養學分,也是會讀的一本好書。
人的身體是由細胞所組成,就想像每一個細胞就好像要栽種植物的土壤,我們給他施的肥料、就是植物長大所需;我們給他喝的水充足,植物的生長就會漂亮而豐富。人的細胞也是一樣。
本書第一章節有提到:
「營養學是一個新興學科,專門致力於此項研究的機構與人才都不足。」這是造成營養還沒有普遍的原因之一。
有些人因為要調體質而開始吃中藥調理,開始喝一般人不是很能接受的精力湯,又或是吃一些「感覺不夠味兒」的食物,讓「吃」這件事,本是美好幸福,卻變成痛苦。
而本書有提到:
「其實你不必勉強自己吃不喜歡的食物。」「選擇食物應該符合兩項標準:一是美味可口、二是有益健康。」
我們對吃的重視,是讓自己吃好吃的,像是炸雞、薯條、牛排、濃湯、甜點,但是卻忽略了「營養均衡」、「有益健康」這件事。書本中有提到幾項原因:
- 廣告與流言:
廣告吸引消費者,製作精緻食品比天然包裝精美、容易運送儲存,但消毒殺菌後,營養也所剩無幾,卻會聲稱有營養價值。再來就是我們坊間會聽到許多人在公眾場合提到一些不正確的論調,例如:「白糖有毒。」
- 資訊不正確:
安戴爾有提到,他經常聽人說到他在吃高蛋白的食物,但他檢查食譜才發現,他的含量僅有他科學研究標準值的1/3不到。
- 親人矯枉過正:
愛家人心切,安戴爾也有發現,許多妻子發現丈夫營養不足,會想盡辦法改變他的飲食習慣,改習慣造成了反感。有些丈夫也因為營養不足、疲勞暴躁,而開始批評妻子食物,妻子勉強他吃,兩人反而不愉快。
安戴爾提到,有些時候我們拒絕吃某些食物,其實跟過往的經驗有關。
例如:有人討厭肥肉,但是家庭教育告訴他碗裡的東西都不准剩,於是強迫吃完,後續更不想去吃。
我個人也有個經驗,我幾乎不喜歡碰酒、品酒,不是因為酒很烈不好喝,而是因為我小時候看到父親喝酒家裡那天晚上就很難安寧,所以我就認為酒是不好的。
但這個狀況,其實我們只要有人鼓勵、認知,看到有些人也是在品酒、吃肉,一樣幸福美滿的在餐桌上談笑風生,這件事情心理狀態,就有機會被解決。
安戴爾也提到,過度依賴醫生,也是人們忽略營養的原因。
台灣醫療發達,有病就去過診,我小時候哥哥是氣喘、我是過敏,我們都想說過敏靠吃藥會好,但是現在才發現、避免過敏原、增強抵抗力才是根本解。但是醫生不會告訴我們「該怎麼吃」,因為醫生也沒時間,他為病人醫病、研究如何維持生命,就已經很忙了。
營養的目的是維持人體健康、預防疾病,醫藥的目的是在於維持重病者的生命。兩者目的不同。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診間是廚房。讓自己吃得好,自然病少煩惱少。
醫生沒時間學營養,但是我們有時間學習營養。
即使我們的健康情形十分良好,如果能具備豐富的營養知識,並且身體力行,仍然會有很大的助益,可使身體、心理及外貌保持最佳狀態喔!
以上內容,
為《吃的營養科學觀》第一章節-營養學:一門令人驚喜的學科的個人心得筆記。
歡迎轉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