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這本書的作者是個名人,是位已經完成許多人生里程碑、達到令人稱羨成就的專家,又或者是一方的商業思想領袖。
都不是。
光是這點就足以挑起我的好奇心。我敢打賭,就算你對國內外商業書籍、作者如數家珍,你可能也沒有聽過「第三道門」的作者 - 艾力克斯 Alex Banayan 這號人物。
艾力克斯 Alex Banayan 這位作者最讓我有共鳴的一點就是:他也跟我一樣,有那麼幾個瞬間,曾在大學期間,甚至離開校園後,時常為前景感到迷茫。作者雖然考進醫學院,卻明確知道這並不是自己想要的,因此這段訪問、向各產業大咖取經的瘋狂之旅,就此跌跌撞撞地開啟。
人生、事業、成功的道路,跟進夜店的道理是一樣的。
第一道門:大門。99%的人走,得耗時排隊,乖乖等待。
第二道門:貴賓專用通道 (VIP)。富二代、政商名流專用。含著金湯匙出生者屬於此類。
艾力克斯相信通往「成功」的路途並不侷限於前面兩道門。
對於眼前的阻礙,永遠都會有第三道門可以闖進。(以我自己的解讀,所謂第三道門,就是運用創意解決各種問題(因為資源有限),並藉此敲開機會大門。)
不管是狂敲大門、鑽小巷、從人潮中衝出、被拒絕上百次,只要找到自己的方式進去,就對了。(但我沒試過偷闖入夜店,我不想被打,討皮肉痛)
幾年前,這本書剛出版時只有原文。
我的英文能力還不錯,但一直捨不得花一千塊買下原文書,我更期待能夠看到中文會如何編排書寫書中內容,所以我寫了幾封信給商業週刊以及其他商業類書籍出版社,用盡渾身解數在信裡說服他們一定要出版這本書,始終沒收到回覆。
但這也是這本書教會我的第一件事:如果你想做某件事,就去做,為什麼都只停留在想的階段?
害怕、恐懼、不安,正值 20 幾歲的我們不更是要學著如何控制自己內心的恐懼?
這是我有史以來,第一本看到會眼眶泛淚的書,作者用親身實踐的方式,「說服」了我得開始為想做的事情採取行動,跨出那未知旅程的第一步。
它根本上地改變了我對人生、職涯的心態。
空有科學論證、滿頁研究結果的無聊論調?這裡都沒有
只有採取行動、初步嘗試,面對拒絕,再次嘗試,改變思維,改變方式。
對於一個喜歡用藉口來隱藏害怕被取笑,被拒絕的我來說,有這麼一號無名小卒,親自實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這樣一本書是最受用不過的了。
儘管它充斥著滿滿的美國夢個人主義感,但我認為自己與身邊那些活在「限縮」想法的朋友們 -- 覺得人生就是考個好大學、找個好工作、等退休這樣的線性思維,何嘗不是一劑「我也辦得到」的強心針?
這本書帶給我的幾個影響......
別只想著當「名詞」,先成為「動詞」
你說你想當個作家,太棒了!卻到現在還沒寫過半篇文章?為什麼還不開始寫?
你說你想當個攝影師,哇!為什麼還不開始累積一些作品?放到 IG 也好。
你說你想當個 YouTuber?怎麼你的帳號裡半個影片都沒上傳過?
你說你想當個創業家?聽起來超酷的,但你試著賣出東西了嗎?
我曾與朋友一同合夥創業,歷經了近一年的時間,起起伏伏仍未見太大的起色,加上朋友有其他的規劃,促使我不得不停下來思考是否該持續下去,還是暫停,去嘗試新事物?
我決定放下這個創業項目,不管我躺在沙發、上床睡覺、廚房下廚,我始終都懷揣著這本書,就是捨不得放下它。
讀完這本書,我開始理解,即便我此時選擇放棄,這也不會是我職涯的終點抑或是污點,畢竟當時我心裡強烈感覺到這不是我想要的了。
我對下一步的未知感到害怕,但比起一直持續卡關在這裡,我必須思考做這件事對我來說,心裡有沒有一種自然產生的急迫性或是癢癢的感覺促使我去行動,如果沒有,那我勢必得暫時喊卡。
認真思索一番後,我發現其實自己一直以來都喜歡閱讀,書架上不用說,就連床頭上不時都會擺些書,但一直沒有很嘗試寫下一些想法,有所產出。
我相信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不同的活法,我只需要去找到那件能夠讓我立足的事,然後試著活出不同的可能。
開口問,不會少一塊肉,可能還會有驚喜
新兵訓練的兩個月,我曾經偷偷私底下幫班兵洗盤子,賺了超過我之前工作的月薪。(不是傳說中的2萬2,謝謝)
一切始於一個玩笑:「不然我幫你洗盤子,一次 $100,你就可以早點去投飲料、打電話給你女朋友。」我問同袍。
那天,一句開玩笑變成現金 100 元 + 1個油亮亮的餐盤等待我清乾淨。差點忘了我還多買 3 個菜瓜布,因為洗盤子生意開張,每次跟其他上百個鄰兵搶菜瓜布,非常浪費時間。
後來那兩個月的新兵訓練,我都在忙著幫人洗盤子。
原來,銷售這回事,是需要從生活中練習的。別忘了,當你試著說服別人你的提案、想法比較好的時候,何嘗不是一種銷售?
錢,只不過是附加價值罷了。
不拘泥於「表面」,而追求「有用」
我的多益,從來都考不過 500 分 。大學期間,最後一次去考的時候,我還浪費了 1500 塊,因為我翹掉了那次的多益考試。
我以為我的英文這輩子就這樣搞砸了,也害怕因為考不到這張證照,沒有公司會想錄取我。
慶幸的是,當你對新的事物感興趣、好奇心被觸發的時候,你會學的超級快。
大學期間,我幾乎都在翹課,但我接觸到寫網頁,也開始產生興趣:只要多增加或刪減幾行程式碼,你的「創作成果」就會馬上顯示在眼前,那種「創作過程」帶給我的滿足感簡直無法言喻。
但深感中文的實用內容幾乎偏學術性,加上我又非常厭惡學術性的解釋名詞,因此我決定試試閱讀、甚至刷信用卡購買國外的線上課程,整理各種學習資源,對英文的語感就從這時候開始提升。
我因為對寫網頁有興趣,開始大量接觸英文,而我也逐漸對其他領域產生興趣。
我認為過程中讓我受益最大的是:學會如何寫一封銷售信件 (Cold email),所以我開始用英文書寫陌生信件推銷自己,跳過投遞履歷的環節,直接找到公司關鍵人物,寫信向他們推銷自己。
我有幾次幸運加入外商工作,都需要跟外國人溝通。
我才知道被騙了20年,多益其實也沒那麼重要,因為從來沒有人真的問過我:我的多益考幾分,或是要我拿出多益證照證明我的英文能力。(只有朋友間互相數落的時候才會🖕)
投履歷也是靠寫英文陌生信件自我推薦。因為我猜想,或許這樣,才有機會在茫茫人海裡顯得出眾,而不是擔心別人的常春藤學歷、前段班大學會阻擋自己的機會,擔心自己沒有資格。
我的英文能力不是聽說讀寫樣樣頂尖精通,我的英文從來都沒有證照考試的分數來做支撐、證明我有能力做某些工作。
老實說也不需要,只要夠用就好。
我的重點是,除非你是醫生、律師等等的專業工作者,大部分的工作技能其實需要靈活學習應用。
與其追求證照,不如追求有用。
達成目標很爽,但這都是過程的一部分
奮鬥、進步不會停止,即便你已經達到當初設定的某個理想目標。
你還是會想再設下一個目標,繼續動起來。
我常聽到,有人認為自己在某個環境已經到達天花板,該學的都學完了,已經沒有什麼好繼續學習的了。
老實說,我很佩服這樣的自信,但同時也覺得很可怕。
進步止於當你認為自己已經是完成品(Finished product);
進步止於你所幸的跳過下一次的訓練;
進步止於你不再繼續磨練你的能力。
你、我都會碰到不如意,無法掌控的事情,或許令你沮喪失望、或許令你退縮放棄,認為自己不是某塊料。
或許你春風得意、升遷無往不利,人生看似一切順遂。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會是「瑕疵品」;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會是「完成品」;
我們都是「在製品」(Work in Progress),而在製品的意思是,不斷打磨自己,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成長不是只設定目標而已,還有沈浸在「過程」,專注在你想要前往的方向,忘掉「抵達終點」這樣的想法。
畢竟你的目標會變,你的方向會變,唯一不變的是你都要歷經「過程」。
如果你才剛開始,想像你在寫一本書,請不要拿你人生的第二章節跟別人的第十章節做比較,不然你永遠都困在這個對你完全沒幫助的迴圈裡。
二元對立思考是種阻礙
任何事情總是一體兩面,相互的動態消長。
當你活在一個靜態非黑即白的世界,碰到問題陷入瓶頸,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人生不是二元思維架構而成,我們都得學會彈性的走在灰色地帶間。
越是了解到現實如此,越要清楚驅動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成就感?家庭?事業?
面臨問題,行事、做人生重大決定時也才會有屬於自己的一套準則 (Alignment)。
結論
當我仔細回想這本書到底試圖想要教會我什麼?它在傳遞什麼樣的關鍵訊息給我?
或著說,以我當前的狀況,我試著想要得到什麼樣的關鍵訊息?好讓我從現況中的泥淖一步一步走出去。
我開始理解:原來在過去,我也無意間,偶爾選擇了第三道門,這些方式既不是正統的道路,但還是能帶給我不錯的成效,而且帶給我的人生經驗反而更加有趣、不無聊。
當你理解了第三道門的概念,或許不會繼續在人生、職涯甚至任何事情糾結著「應該」依循著什麼樣既有的規劃、規則去活著,而能夠變換自如的看待自己的想達成的目標,其實可以彈性的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