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寶寶兩個月就睡過夜,我該怎麼做才能像他一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今天要來回答大家在臉書上敲碗的新生兒睡眠問題:『朋友家寶寶兩個月就睡過夜,我該怎麼做才能像他一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各位先去問一下這些強者朋友,他們的睡過夜,是指寶寶在夜間連續睡幾個小時呢?
仿間有各式不同的睡過夜定義,有的說只要寶寶連續夜間睡眠達到五小時就是睡過,也有的說,只要寶寶連續夜間睡眠達到六小時就是睡過夜!
語嫣沒有想要太計較這個一小時之差,因為我的睡過夜定義是夜間睡眠11-12小時。(差距太大以至於無從比較)
不過,這篇文章還是會提供大家一些建議,因為通常依照我的經驗,只要作息穩定,提供寶寶月齡適合的整體睡眠清醒時間,晚上就寢時間在六七點的兩個月寶寶,通常都會有至少一段4-6小時的連續睡眠。
所以如果你希望能夠像強者朋友一樣,語嫣建議你一定要做的有下列幾件事:
1.整日的作息依照{吃->玩->睡}的循環進行
#吃玩睡 作息順序是一個很重要的睡好指標唷!因為當寶寶每次睡飽之後,緊接著的事情是用餐時間,會協助寶寶更能再清楚自己飢餓程度下進食,練習自己吃足夠份量的餐點!
玩一玩再睡,會協助孩子理解自己的疲倦感,知道原來在疲倦感後,休息一下會感覺很舒服!因此,以吃玩睡進行作息規劃的寶寶,會逐漸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更好的掌握,從小練習聆聽自己身體的需求!
尤其當睡前不依賴奶入睡,睡眠週期的連結也自然不再需要藉由奶的協助,更有機會在夜裡,主動連結睡眠週期,拉長連續睡眠時間。
2.讓寶寶每次都是在嬰兒床中入睡
當寶寶每次微微清醒確認睡眠環境是否有改變時,都看到和入睡前一模一樣的睡眠環境「嬰兒床」,寶寶會感覺到自己身處於一個沒有危機的環境,因此可以安心地再次回到夢鄉,不需要緊張的開始哭泣、叫醒爸媽。
為什麼常常出現疑似嬰兒床上有針、寶寶背上有刺的狀況?這絕對不是因為寶寶缺乏親子之間的安全感,而是一種基本生存上的安全環境確認唷!請來這裡複習,相信寶寶和你之間的安全依附關係是很健全的:
3.逐漸固定夜間夜奶次數
寶寶滿兩個月以後,不需要在夜裡無限暢飲,反而是要逐漸固定夜奶次數,讓寶寶知道即使自己睡得很熟,時間到了一定會有夜奶,不需要緊張,自己淺眠叫醒自己保障夜奶的出現。
這裡也順便定義一下,對語嫣來說,晚上六七點就寢後,到隔天早上七點起床之間的所有餵奶,都是 #夜奶 唷!並不是半夜的餵奶才是夜奶。
也因此,兩個月的寶寶是 必 需 要 有 夜奶的!
針對不同月齡的夜奶次數建議,語嫣也有分享過,請來這裡複習:
通常正常健康的6-8個月寶寶,在月齡適當的日常作息下,通常會逐漸有不再需要夜奶,夜間睡眠連續 11-12 小時,也就是糖果家好好睡定義的睡過夜!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糖果家好好睡,現在也可以用聽的囉!歡迎使用各大Podcast 平台:Apple iTunes、Spotify、KKbox、Google Podcast、SoundOn搜尋『糖果家好好睡』收聽唷!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例如:跳跳糖不希望我出門時,他說:「要把我關起來!」跳跳糖不想去上學的路上,他說:「要把學校都砍掉!」 我們的教養不打不罵、也不威脅恐嚇,親子之間從來沒有這樣和他說話過,這些話又是從哪裡學來的,該怎麼導正他呢?
兒童發展理論大師 皮亞傑 說: 當你在教孩子某項事物時,你是永遠地剝奪了孩子自己發現這件事物原理的機會。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作息制定上,包含我自己在理解嬰幼兒睡眠以前,都常常出現一個盲點:「小孩每次累了就會自己去睡。」 這個預設的盲點在於:並未發現理解自己的作息,是需要經由照顧者陪伴、不斷練習才能熟稔的。 寶寶剛出生時,累了會想睡,但並不知道該如何睡著。三個月內的新生兒寶寶,是需要依賴照顧者的協助、
開門見山地直接破題:請各位家長,不要使用對小孩數123、要求孩子停止的互動方式了。 你知道當你每次用『我數3就馬上停止!』然後開始123的數,最常發生什麼狀況嗎? 就是數到3你自己就生氣了!真心不騙的請各位家長都不要再為難自己了!
前幾天跟另一位媽媽聊天,竟然非常驚訝地發現,那位媽媽認為自己對自家孩子的愛,比我對跳跳糖的愛少!  各位媽媽呀~請千萬不要再苛責自己了!每個媽媽的愛都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形式,妳對孩子的愛很多啊!  先聲明我沒有反對別人家的做法,我只是要來承認我在普世價值家庭育兒可以一起做的事上,我一點也沒有比較認真!
面對孩子崩潰的情緒,除了平靜的陪伴,你還能做什麼? 一言以蔽之:『積極同理』他的情緒 面對孩子崩潰的時候,尤其當孩子已經會講話、表達情緒時,崩潰的時候常常伴隨出現很多情緒話:Ex. 我要打破所有的杯子、我要打死你、把玩具都丟掉......
例如:跳跳糖不希望我出門時,他說:「要把我關起來!」跳跳糖不想去上學的路上,他說:「要把學校都砍掉!」 我們的教養不打不罵、也不威脅恐嚇,親子之間從來沒有這樣和他說話過,這些話又是從哪裡學來的,該怎麼導正他呢?
兒童發展理論大師 皮亞傑 說: 當你在教孩子某項事物時,你是永遠地剝奪了孩子自己發現這件事物原理的機會。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作息制定上,包含我自己在理解嬰幼兒睡眠以前,都常常出現一個盲點:「小孩每次累了就會自己去睡。」 這個預設的盲點在於:並未發現理解自己的作息,是需要經由照顧者陪伴、不斷練習才能熟稔的。 寶寶剛出生時,累了會想睡,但並不知道該如何睡著。三個月內的新生兒寶寶,是需要依賴照顧者的協助、
開門見山地直接破題:請各位家長,不要使用對小孩數123、要求孩子停止的互動方式了。 你知道當你每次用『我數3就馬上停止!』然後開始123的數,最常發生什麼狀況嗎? 就是數到3你自己就生氣了!真心不騙的請各位家長都不要再為難自己了!
前幾天跟另一位媽媽聊天,竟然非常驚訝地發現,那位媽媽認為自己對自家孩子的愛,比我對跳跳糖的愛少!  各位媽媽呀~請千萬不要再苛責自己了!每個媽媽的愛都有各式各樣不同的形式,妳對孩子的愛很多啊!  先聲明我沒有反對別人家的做法,我只是要來承認我在普世價值家庭育兒可以一起做的事上,我一點也沒有比較認真!
面對孩子崩潰的情緒,除了平靜的陪伴,你還能做什麼? 一言以蔽之:『積極同理』他的情緒 面對孩子崩潰的時候,尤其當孩子已經會講話、表達情緒時,崩潰的時候常常伴隨出現很多情緒話:Ex. 我要打破所有的杯子、我要打死你、把玩具都丟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約4小時喝一次奶,日復一日。 若嫩嬰晚上10點喝完睡前奶,根據國小數學單元:時間的計算,小五生可以簡單推估下一次喝奶的時間,是2點,就是俗稱的「夜奶」。 大部分出月中的媽媽,最常被問到指標性的問題:「睡過夜了沒?」意思就是「戒夜奶」。若是嫩嬰早早不需喝夜奶,媽媽除了會被投以欽羨的眼光,還可以
Thumbnail
許多新手爸媽面對寶寶夜間睡眠不規律的挑戰,無疑是一種恐懼。本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培養寶寶的日夜節律和規律的就寢儀式,來實現一夜好眠的目標。此外,我們也推薦了育兒書籍《超級嬰兒通》,提供實用的建議和真實案例,幫助爸媽在照顧寶寶時,建立良好的作息規律,以促進整體家庭的健康和幸福。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五個月大的寶寶開始變得好動,對周遭的事物充滿好奇。為了保護寶寶的安全,父母需要檢查和改裝家居環境,並注意選購適合的傢俱和零件,以確保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會受到傷害。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肉肉寶寶在一歲後常常在睡覺的時候哭醒,有一次更是瘋狂大哭,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冷靜下來。這究竟是寶寶做夢還是房間裡發生了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呢?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Thumbnail
在夜幕低垂之際,與孩子共織的睡前溫馨時刻,不僅是日終的點綴,更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亮點。想知道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創造這樣的時刻嗎? 從理解孩子不願意睡覺的心情開始,透過固定的睡前儀式,我們可以將睡眠變成一場全家人的溫馨共享,而非孩子的孤獨任務。 閱讀、音樂、分享日常點滴,這些小活動能加深親子連結,還能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嬰兒約4小時喝一次奶,日復一日。 若嫩嬰晚上10點喝完睡前奶,根據國小數學單元:時間的計算,小五生可以簡單推估下一次喝奶的時間,是2點,就是俗稱的「夜奶」。 大部分出月中的媽媽,最常被問到指標性的問題:「睡過夜了沒?」意思就是「戒夜奶」。若是嫩嬰早早不需喝夜奶,媽媽除了會被投以欽羨的眼光,還可以
Thumbnail
許多新手爸媽面對寶寶夜間睡眠不規律的挑戰,無疑是一種恐懼。本篇文章探討如何透過培養寶寶的日夜節律和規律的就寢儀式,來實現一夜好眠的目標。此外,我們也推薦了育兒書籍《超級嬰兒通》,提供實用的建議和真實案例,幫助爸媽在照顧寶寶時,建立良好的作息規律,以促進整體家庭的健康和幸福。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五個月大的寶寶開始變得好動,對周遭的事物充滿好奇。為了保護寶寶的安全,父母需要檢查和改裝家居環境,並注意選購適合的傢俱和零件,以確保寶寶在成長過程中不會受到傷害。
Thumbnail
想來筆記一下Baby M 睡眠訓練的過程。 *此篇非教學文,只是單純分享過程和心得給感興趣的家庭。 她現在五個半月,睡眠訓練滿16天。 晚上可以自行入睡11-13個小時不用人安撫。 白天三個小睡也都自行入睡。 我們家有非常需要睡眠訓練的理由。一個結合順風耳和豌豆公主體質的父親,與一個沒睡飽
Thumbnail
肉肉寶寶在一歲後常常在睡覺的時候哭醒,有一次更是瘋狂大哭,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才冷靜下來。這究竟是寶寶做夢還是房間裡發生了什麼不為人知的事情呢?
Thumbnail
無意間在某個醫生回覆了一則“不要看那些所謂的嬰兒睡眠專家建議”,沒想到得到幾十個網路媽媽的按讚,讓我知道,原來曾經在新手媽媽時期被一堆育嬰建議搞到焦慮的我並不孤單。 臉書原文是某醫生轉發新生媽媽私訊他2個月大的嬰兒無法睡16小時一事,我則回了(以下簡略重點): 少去看什麼自稱是嬰兒睡眠專家卻
Thumbnail
  寶寶六個月就可以揮手表示再見,老師說有一個七個月的寶寶用手語表示很熱,照顧者發現原來是發燒了,所以,讓寶寶學手語,不但能夠讓寶寶練習表達自己,也能夠讓照顧者知道寶寶身心狀況。教寶寶手語時,可以先教一個,等寶寶學會時,再教下一個。   為甚麼寶寶要有俯臥時間,是因為可以促進腸胃蠕動,維持好看頭型
剛生完孩子時,我們在醫院過了兩晚就回家了。因為我的孩子是母奶寶寶,嬰兒半夜一定會餓,所以我不假思索的選擇親子同床,這樣半夜我可以邊餵奶邊睡。但我沒想到的是,台灣與美國的父母多數都不支持親子同床的模式,理由是這樣可能會壓到新生兒。我迷惘了,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抱著寶寶去嬰兒床不是更危險嗎? 於是我
Thumbnail
在夜幕低垂之際,與孩子共織的睡前溫馨時刻,不僅是日終的點綴,更是他們成長路上的亮點。想知道如何在繁忙生活中創造這樣的時刻嗎? 從理解孩子不願意睡覺的心情開始,透過固定的睡前儀式,我們可以將睡眠變成一場全家人的溫馨共享,而非孩子的孤獨任務。 閱讀、音樂、分享日常點滴,這些小活動能加深親子連結,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