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自由嗎?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存在心理動力學的四大終極關懷(optimal concern),分別是死亡丶孤獨丶自由丶無意義。在一次藝術治療課程的研習中,藝術治療師吳明富提到:其中,自由這個概念在我們的文化中最難以解釋。像是「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這樣的狀態是完全自由的嗎?在存在主義的角度看來,其實是不自由的。因為「喜歡」是你的慾望,而你被慾望牽著走,所以你並不自由。當你可以察覺自己的慾望,可以選擇是否行動,那才是自由。自由,是有限制下的自由。
存在主義是19世紀歐陸哲學的精華,核心思想在於探尋:人存存到底有什有什麼意義。從齊克果(Kierkegaard)開始,他駁斥黑格爾(Hegel)對於人類理性的強調,著作中蘊含著對生命中的焦慮與不確定性的探討;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受其老師胡塞爾(Edmund Husserl)發展的現象學影響,建立出存在主義哲學系統。他的著作《存有與時間》(Sein unt Zeit),主要分析人的存有,他反對西方哲學過度強調人的理性,轉而也強調情感在人的存在中之地位。大家熟知的尼采丶沙特丶卡夫卡丶卡謬丶波娃丶梅洛龐蒂,都是受存在主義影響的哲學家丶作家。
若人能本真的瞭解他自己,則在他的存在中,他會發現這個存在不是別人的,而是我自己的。因此,我要承擔和負起自己的存在,這是說,我要正視和關心我自己。對於我自己的每一個抉擇,我不能讓別人來決定,而是由我反省當時的情況,作出一個明智的抉擇。(陳榮華等,2006)
確實,我想到在蒙特梭利教育哲學中,「自由」是最基本的原則,卻也是最容易被誤解的一個概念。諸如:
孩子在蒙特梭利的教室中可以自由地走動,那真的有在學習嗎?
孩子好像太自由了,不用寫作業也不用考試?
孩子還太小了,沒有辦法自主學習吧?如果沒有人規定進度的話,孩子能學到足夠的知識嗎?
大人害怕孩子自由,那其實是源於我們自身的焦慮,我們焦慮於孩子自己做決定丶為自己負責,我們害怕孩子犯錯丶失誤,害怕一切不在自己的掌控下。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這也是否定了孩子做為一個「人」的存在,我們並不把孩子視為一個真真實實存在的人!如果不把一個人視為「人」,這是對一個人極度不尊重,不是嗎?
但要真正尊重一個人,由其是對小孩這樣奇妙又複雜的生物體,對於我而言,也是在臨床中不斷摸索丶自我懷疑丶跳脫既有模式,才有辦法辨識出自己習以為常的價值體系,而關於實踐,又是一段艱辛過程了⋯⋯
我自己有一次失敗的經驗,主要是因為和家長對於「自由」有著不同的理念
那是一個無口語表達丶智力受限的小學一年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有不斷重複的自我刺激行為,比如總是停在某個位置,為了看某一盞燈丶總是翻出某一本書的某一頁,不斷觸摸丶總是尋求聲光玩具,想不停地按,若是被中斷這些行為,則會以敲打自己的頭部加上哭喊,用強烈地情緒去表示,且任何動作只要無法達成需求(比如穿鞋子時鞋子沒穿好丶外套拉鍊沒拉好),也都會引起情緒反應。因此,家人為了不讓他出現這樣的情緒起伏,時常替他把這些日常大小事都做好,每次下課第一句話,也是詢問:今天情緒還好嗎?有沒有打頭?
然而,只關注在安撫情緒,卻也是對孩子能力增進的一種限制,沒有機會利用這些生活中的學習機會,去嘗試、去練習,從實際經驗中,讓內在達到真正的安定
The more you do for me, the more you steal from me.(Maria Montessori)
確實孩子是有智力上的限制丶有口語機制上的障礙,可是難道因為如此,就不能學習?就不能發展出溝通模式?就不能獨立自主嗎?由於我持續在學習蒙特梭利的教育哲學,讓我有機會用另外一種角度看見這個孩子的需求,而不只是單純解讀為情緒行為問題丶自我刺激反應。我開始仔細反思,並在一言一行中落實對孩子的尊重,給予學習的自由。
照顧植物
後來大約花了一個月的時間,也才終於看到這個孩子的變化:
不再對外界的刺激過度反應,更願意去探索環境,因而自我刺激大大地減少。
自主行動增加,比如幫忙收拾教室丶關電燈丶拔掉電風扇插頭⋯⋯等。
在指令引導下,主動嘗試去做我和他一起練習過的活動。

結語:

為什麼要給孩子自由?孩子需要自由嗎?
從存在主義的觀點來看,抑或用蒙特梭利的教育哲學觀來看
重視孩子的自由,就是尊重「人 」身而為人的存在意義。

後記:

這孩子的家人確實也反應他的理解和執行正確度有所提升,但,這卻也是我和這孩子相處的最後一個月。
也許是看到了孩子的進步,家長提出要入班觀察。其實我很歡迎家長和我一起合作,一起討論,也就一口答應了。到了當天,感覺到孩子對於教室和平常不一樣,多了好多人,就開始有一些情緒反應,也數度走向教室的門口(表示想要離開),再來,因為家長在身旁,似乎回到家裡的互動模式,遇到任何困難,就會出現激烈情緒,而使家長為了安撫而主動幫孩子完成。
雖然這時我鼓勵家長不要害怕去面對孩子的情緒反應,也提到平時親子互動能調整互動模式,但家長似很在意孩子為何不能趕快發展出口語?要怎麼用繪本引導口語?為什麼孩子在課程中無法情緒穏定的好好安坐?歷經了這些提問,我知道我還需要和家長有更多的溝通,才有機會讓孩子現階段的需求能被滿足,能自由地讓孩子探索並學習,在錯誤中修正,在挫折的情緒中,學習面對自己。
但很遺憾的是家長下週選擇停課,不再來了。(下篇待續,下週六晚間18:00)
40會員
46內容數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閱讀嗎?人類的閱讀行為怎麼出現、數位閱讀時代對人類之影響、如何成為閱讀精熟者進行深度閱、親子共讀、學前幼兒讀寫萌發、學齡兒童學習閱讀與書寫⋯⋯ 從古到今,從老到少,從認知神經科學到兒童文學,讓我這位熱愛閱讀的語言治療師,帶著對閱讀深深著迷的方格子讀者們,一起加入認識「閱讀」的行列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îm Uí-thî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跟大地借一席空間 借著他 過生活」 林湘苹說:這其實像是「借過」的概念,友善對待土地,房子輕輕放下就好。林湘苹是雨耕聯合設計的其中一位創辦人,也是當天講者之一,在講座最後與大家分享了她和雨耕團隊的理念。
當工作激情迸發出來,人往往如有神助,可以不斷湧現靈感,展現才華,使人體驗到隱藏的工作本能的正確效能。而正是這種激流一般對於工作的熱愛,才使人類社會的面貌日新月異,使人類的文明不斷地延續下去。(Maria Montessori)
蒙式教育要培養的是自主的精神,使人能成為自己的主人。自由與紀律的精神,是邁向幸福之路的第一步。
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反思這幾天在家防疫時,是如何調適壓力,重新找回內心的平安
近期Youtube 上有不少創作者去詮釋尼采,也引起大眾重新對尼采的關注,我自己則是透過音樂又再度重新連結,重新翻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馬勒(Gustav Mahler )在他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安排女低音吟詠查拉圖斯特拉的永恆之歌⋯⋯為什麼馬勒要將尼釆的文字放入音樂?馬勒讀到了什麼⋯⋯
馬勒第三號交響曲是馬勒所有交響曲中最長的一部,全曲約100分鐘。你能維持注意力100分鐘,聆聽完這首曲子嗎?(當然,我相信馬勒的音樂一定可以讓人類維持這樣的注意力時間的) 如果可以,來聽我說說這首曲子吧 !這是一首關於馬勒的世界觀,關於「愛」的交響曲⋯⋯
「跟大地借一席空間 借著他 過生活」 林湘苹說:這其實像是「借過」的概念,友善對待土地,房子輕輕放下就好。林湘苹是雨耕聯合設計的其中一位創辦人,也是當天講者之一,在講座最後與大家分享了她和雨耕團隊的理念。
當工作激情迸發出來,人往往如有神助,可以不斷湧現靈感,展現才華,使人體驗到隱藏的工作本能的正確效能。而正是這種激流一般對於工作的熱愛,才使人類社會的面貌日新月異,使人類的文明不斷地延續下去。(Maria Montessori)
蒙式教育要培養的是自主的精神,使人能成為自己的主人。自由與紀律的精神,是邁向幸福之路的第一步。
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反思這幾天在家防疫時,是如何調適壓力,重新找回內心的平安
近期Youtube 上有不少創作者去詮釋尼采,也引起大眾重新對尼采的關注,我自己則是透過音樂又再度重新連結,重新翻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馬勒(Gustav Mahler )在他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第四樂章,安排女低音吟詠查拉圖斯特拉的永恆之歌⋯⋯為什麼馬勒要將尼釆的文字放入音樂?馬勒讀到了什麼⋯⋯
馬勒第三號交響曲是馬勒所有交響曲中最長的一部,全曲約100分鐘。你能維持注意力100分鐘,聆聽完這首曲子嗎?(當然,我相信馬勒的音樂一定可以讓人類維持這樣的注意力時間的) 如果可以,來聽我說說這首曲子吧 !這是一首關於馬勒的世界觀,關於「愛」的交響曲⋯⋯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有一位國小學童在諮商時,拿著平板玩得入迷,完全不想理我。 好不容易讓他願意一起玩個兩人互動的遊戲,發現只要他贏了,就會迫不及待的等著下一場遊戲,也發現只要他輸了,就會開始拿起平板打發時間…
Thumbnail
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探討了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英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某天很晚的時候FB跳出一個很恐怖的社會新聞 民國87年在林口 一個20歲的年輕人夥同朋友砍殺了父母109刀 他趁父親熟睡時先砍殺父親 母親發現後呼救 他連母親一起砍殺 成為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
Thumbnail
在教養圈常聽到一句話: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一個村莊養一個孩子 或是說 #教育一個孩子需要舉全村之力 都分享在拉拔一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家長是很需要有許多有形無形的幫助、以及各類型的資源才能完成這個任務的。 · 然而.......
Thumbnail
前幾天限動分享跳跳糖打翻水自己拿抹布擦後,有糖粉私訊問我:「我家小孩oo歲,叫他自己做都不願意,該怎麼教她學會自己收拾?」 我剛好也很想分享這個話題,就趁機來聊一聊。 科學家不會說出哪些事情不在幾歲前學會,那個人就毀了!你知道童話故事大師安徒生從小有拼音與字形書寫的問題嗎?!
Thumbnail
  工作中時常被家長問到,學齡前的孩子在學說話過程中常常會講錯,例如看到有毛的動物都說「狗狗」,或是說出像「昨天太陽很大,今天太陽比較小。」這樣的句子。常讓家長們疑惑,這種時候,到底要不要糾正孩子說話的內容呢? 
Thumbnail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光看行為無法看到孩子的內心,多跟孩子溝通,好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和家長都會有所得著。每個家庭皆有各自的故事,但願家長能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不用急著幫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自己學會思考,面對挑戰。
最近身邊剛剛好有一些剛剛退休的朋友,對於眼前的這個退休生活,感到有點茫然。其實,嚴格來說,應該也不能說是退休生活。
Thumbnail
當你回頭望,會發現那些看似偶然的遭遇,看似不預期達到這樣目的的行為,最後卻有某種必然存在。奇士勞斯基總相信,在我們以爲的表層下,存在著我們不明白,但經過一段歷程便會顯現的隱約連結。正因爲關係的圖像要在歷程中被發現,所以愛才會是「恆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那是愛嗎?那是奇士勞斯基的溫柔信念。
Thumbnail
作家 Morgan Housel 在《華爾街日報》中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是用理解知識的方式在思考、學習金錢觀,而不是用理解心智與行為模式的方式學習理財。這段話讓我意識到,我們的財務決策並非總是理性的,情緒因素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掌握金錢心理學,能夠幫助我們改善用錢習慣,使財務決策更為理性和長遠。
Thumbnail
有一位國小學童在諮商時,拿著平板玩得入迷,完全不想理我。 好不容易讓他願意一起玩個兩人互動的遊戲,發現只要他贏了,就會迫不及待的等著下一場遊戲,也發現只要他輸了,就會開始拿起平板打發時間…
Thumbnail
語言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探討了為什麼孩子需要學習英文以及英文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專欄是由智諭心理治療所的執行長、臨床心理師所創立,會在每週五定期發布育兒的專業知識,並針對早期療育、人際及專注力訓練、情緒及行為管理、親子 / 親職諮詢等各種育兒議題提供專業知識內容。 若您對育兒感興趣,在心理課程健保難排,而自費服務收費又高的現在,歡迎利用每月 99 元訂閱我們,獲得更多協助唷!
Thumbnail
某天很晚的時候FB跳出一個很恐怖的社會新聞 民國87年在林口 一個20歲的年輕人夥同朋友砍殺了父母109刀 他趁父親熟睡時先砍殺父親 母親發現後呼救 他連母親一起砍殺 成為轟動一時的社會新聞
Thumbnail
在教養圈常聽到一句話: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 #一個村莊養一個孩子 或是說 #教育一個孩子需要舉全村之力 都分享在拉拔一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家長是很需要有許多有形無形的幫助、以及各類型的資源才能完成這個任務的。 · 然而.......
Thumbnail
前幾天限動分享跳跳糖打翻水自己拿抹布擦後,有糖粉私訊問我:「我家小孩oo歲,叫他自己做都不願意,該怎麼教她學會自己收拾?」 我剛好也很想分享這個話題,就趁機來聊一聊。 科學家不會說出哪些事情不在幾歲前學會,那個人就毀了!你知道童話故事大師安徒生從小有拼音與字形書寫的問題嗎?!
Thumbnail
  工作中時常被家長問到,學齡前的孩子在學說話過程中常常會講錯,例如看到有毛的動物都說「狗狗」,或是說出像「昨天太陽很大,今天太陽比較小。」這樣的句子。常讓家長們疑惑,這種時候,到底要不要糾正孩子說話的內容呢? 
Thumbnail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著自己的想法,有時候光看行為無法看到孩子的內心,多跟孩子溝通,好好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和家長都會有所得著。每個家庭皆有各自的故事,但願家長能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不用急著幫他們解決問題,讓他們自己學會思考,面對挑戰。
最近身邊剛剛好有一些剛剛退休的朋友,對於眼前的這個退休生活,感到有點茫然。其實,嚴格來說,應該也不能說是退休生活。
Thumbnail
當你回頭望,會發現那些看似偶然的遭遇,看似不預期達到這樣目的的行為,最後卻有某種必然存在。奇士勞斯基總相信,在我們以爲的表層下,存在著我們不明白,但經過一段歷程便會顯現的隱約連結。正因爲關係的圖像要在歷程中被發現,所以愛才會是「恆久忍耐」,愛是「永不止息」。那是愛嗎?那是奇士勞斯基的溫柔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