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不想要或不需要的產品無法賺錢;無論你的技能、經驗或其他軟性資產有多特別,如果不能滿足付費市場的需求,都不會帶來任何優勢。
你擅長某件事,不見得就有人願意付錢請你做。如果有人願意降價做那件事、又做得更好呢?或許,市場從一開始對你的技能就毫無需求呢?有熱情是好事,但如果你的能力撐不起熱情、技不如人又該怎麼辦?
在《
第一次工作就該懂》這本書中,提出競爭優勢是由三塊動態拼圖組合而成的:資產、抱負與價值觀、市場供需狀況。
改善競爭優勢最顯著的方法,就是強化你的資產組合並多元發展,或是鎖定既有的資產,投入比競爭對手表現更優勢的利基市場。
...
以我自己為例,離開職場後的半年內就曾經做過這樣的評估,確立初始的商模方向。
軟性資產:十多年半導體產業的實務經驗。
從系統開發、數據分析、業務行銷到策略幕僚的角色轉換,讓我有獨特的職場思維與問題解決能力;精通統計分析、數據洞察、邏輯思考、商務簡報、策略規劃等職場必備的競爭力。
硬性資產:現有資金足夠支應一年零收入的時間。
這讓我有半年的時間可以深入了解培訓與顧問的市場供需與商業模式,然後有半年的時間去開拓市場。
抱負與價值觀:有效解決工作場景問題、精準展現個人工作價值
我希望成為自雇者,改變職場工作者創造價值、展現價值與變現價值的思維與技能養成,不只是有效解決工作上的問題、更要展現個人的專業價值。
市場供需狀況:培訓與顧問服務存在著龐大的市場缺口
市場上的培訓對象普遍以基層為主,顧問對象則以高層或公司層級為主,但具備十年以上職場實務經驗與跨域發展資歷的講師或顧問相當少見,能講、能做還能研發的知識型自雇者市場,屬於高潛力市場。
綜合三塊拼圖的考量,我選擇以企業為服務提供對象,主要在解決職場工作者在面對工作問題時所需要的技能。
初期以基層工作者為主要對象,提供商務簡報、邏輯思考、數據分析與問題分析與解決等主要技能;中後期則轉換到中高階工作者為主要對象,提供簡報邏輯、商業洞察與策略規劃等高價值實務技能。
...
但對於你積極爭取的機會,你必須能回答二個問題:
- 如何成為「最早、唯一、較快、較好,或比較便宜的」人選?
- 你能提供什麼難以取代的價值?
想要樣樣比人好、做到最好,是一種迷思;結果是樣樣做不好,也無法贏過任何人。相反地,你應該在特定領域、產業和技術競爭,找出能創造競爭優勢的特定利基點。
創造出略勝的競爭優勢、組合出被需要的獨特條件。
一路走來,也挺有趣的。
劉奕酉|知識型自雇者、暢銷書作者、企業培訓顧問
擅長邏輯思考、數據分析、策略規劃、資訊視覺化與商務簡報,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職場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大型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