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需要再思》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特殊教育需要(SEN)在坊間越見「流行」,由過去的專業教師都未必知道甚麼是「讀寫障礙」,到今天連教育外行都開始對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等專業名詞朗朗上口,到底所謂何事?

有指香港越來越多SEN學生,因為評估工具比以往更精準,使SEN問題無所遁形; 加上資訊發達使市民提高警覺,及早察覺孩子的問題。以上因素固然屬實,卻仍然不足以解釋人數飇升的現象——正如我說,癌症個案上升是因為診斷方法進步,相信都沒有多少人會認同。根據我的臨床經驗,SEN人數上升跟香港社會轉變不無關係。

回顧過去廿年,市民感覺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大,社會氣氛不如以往光明。幾十年來地緣格局不停在變,在「全球化」及「大國崛起」的前提下,香港人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者,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得不為將來擔心。這種氛圍使成年人不自覺將內心的緊張、擔憂情緒投放到孩子身上。於是,那怕孩子只展示了些許SEN特質,就大費周章把他們送到心理學家案前,評估這個評估那個。 有明顯SEN的孩子當然沒有多大影響,可是對於問題本來不大的,則容易惹來一堆標籤加諸身上。

除此以外,教育體制轉變亦致使SEN湧現。過去香港社會最少有兩種教育制度——正式(Formal Education)與不正式(Informal Education)。前者指的是學校教育,大家要經歷考試、升班才可畢業。後者則是沒有明確系列、制度的教育方式,如學師、紅褲仔云云。不論你從事學術,抑或專門手藝,在此兩種制度下你一定找到發展路向,「讀得書」的流向前者,「唔讀得書」的流向後者,按個人才能志向發展,基本上沒甚麼好擔憂。今日呢?師徒制入面開始講增值、講數據、講制度,而學術界「跟師父」、「門第」味道越來越濃。兩者界線朦糊,偏偏大家心底依然崇拜「正式」的教育制度,即極之著讀書寫字計算的學習模式。更甚者,變相破壞了舊有兩者並行的教育體制,恨恨地將SEN暴露人前,甚而逼使他們成為新體制下的「問題學生」。

近二十年來社會複雜多變,除了影響市民的情緒、思維、行為,也可能造就了SEN人數暴升的開端。社會現象背後未必以單一因素就能解釋,而是由多項因素環環相扣。若要適當地處理某個社會現象,就如 SEN人數飇升,我們除了為學生提供各種評估、支援服務,也需要好好反思(Reflect)問題為何存在、如何存在,以知進退。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陳凱榮
二零一七年四月廿四日(二零二二年一月三日修訂)
    1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湯密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逐步向這個模式進發,使自己可以享受生活的每個部份;從生活得到的幸福感,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近接觸一位熱愛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的小學生,他在言談間也不時哼起一兩句,使我不期然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香江小故事 「I, I, I was born in Beijing,不知命運是誰定。」黎天
      進出輔導室者,必然背負住自己的故事。而Mandy的故事,始於近日夫妻關係不睦,面對沉重壓力,於是尋求個別輔導。初次見面,她不下問五次應否離婚。對話之間,我感受到她已被壓力壓得不知所措,惶恐之際,她
    所謂「現實」,並非單單由你我所共知才算「現實」,它是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透過互動、交流而建立......
    別人會笑我不知天高地厚,做人太過高傲,自以為是。很多事情,一笑置之。我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用多活在他人的陰影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
    抱住平常心過活,就是快樂的源頭,即使是身處人間,心境早已遠離凡塵,享受極樂。菩提之法,老早在手。
    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逐步向這個模式進發,使自己可以享受生活的每個部份;從生活得到的幸福感,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近接觸一位熱愛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的小學生,他在言談間也不時哼起一兩句,使我不期然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香江小故事 「I, I, I was born in Beijing,不知命運是誰定。」黎天
      進出輔導室者,必然背負住自己的故事。而Mandy的故事,始於近日夫妻關係不睦,面對沉重壓力,於是尋求個別輔導。初次見面,她不下問五次應否離婚。對話之間,我感受到她已被壓力壓得不知所措,惶恐之際,她
    所謂「現實」,並非單單由你我所共知才算「現實」,它是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透過互動、交流而建立......
    別人會笑我不知天高地厚,做人太過高傲,自以為是。很多事情,一笑置之。我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用多活在他人的陰影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
    抱住平常心過活,就是快樂的源頭,即使是身處人間,心境早已遠離凡塵,享受極樂。菩提之法,老早在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Thumbnail
    六年前2017入小一入學前,無口語極重度腦麻兒祐哥曾經報名參加過新生特教體驗營!我們祐很幸運遇到這位善良主動的女孩。也許你的重症孩子也會遇到跟祐哥一樣的好緣分,試試看融合教育就有可能。【112年4月22日】上午八點開始登記參加這個國小新生特教體驗營(融合特殊生與普通生)!
    Thumbnail
    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大三生仲庭蓁的學習歷程和在校生活。她分享瞭如何對特殊教育產生興趣,學習的挑戰以及大學生活中的精彩體驗。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最近許多名人都在關注 #歷史、#去中化 的教育問題,這裡先不談這些名人自己沒查證就說課本沒有教的問題。小編倒是想起了曾經歷過國立編譯館(當年我們好壞壞都戲稱:國立殯儀館)時代的朋友們,一定都讀過〈蔣介石在河邊看魚逆流而上〉的課文,以前小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年少單純太容易相信人、還是那個年代注重背誦及記憶
    Thumbnail
    圖片 卡內基:「能力會在批評中萎縮,而在讚賞下綻放花朵。」教育的本質是為了成就孩子未來的快樂。比起處罰責罵,還有別的點子,提升教育品質,不打擊孩子。 成為老師不是要展現自己的知識含量,而是要增加學生的心理質量,孩子需要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挫折,而是一句「加油!你可以!老師陪著你。」如此而已。
    Thumbnail
    (圖片來源:Pexels) 前言 談到特殊教育,你想到什麼?坐著輪椅、拿著白手杖、戴著助聽器以及其他輔助工具、或有著非常大情緒起伏、要用特殊方式才能交流溝通的孩子?一群被集中在某一間教室,甚至是某些特定學校的身影?或者,是電影《無聲》、《熔爐》裡面總是被社會忽視、卻盛滿了委屈和恐懼的雙眼? 你有身
    教育應該不一樣讀後感。今年我25歲,假設我順利的活到臺灣平均年齡79歲,那我還有很長的54年(當然很可能更長)。這時候,我終於站在人生的起跑點,追逐屬於我的人生。當屆齡的人退休了,我也不禁要問:位置空出來之後,我夠格坐上去嗎?哪裡是屬於我的位置?我又會在哪裡發光發熱呢?面對即將綻放光芒的歲月來臨,縱
    Thumbnail
    爸媽為孩子做牛做馬,把辛苦賺來的錢都拿去當孩子的補習費了,這麼辛苦,換來的到底是甚麼?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Thumbnail
    六年前2017入小一入學前,無口語極重度腦麻兒祐哥曾經報名參加過新生特教體驗營!我們祐很幸運遇到這位善良主動的女孩。也許你的重症孩子也會遇到跟祐哥一樣的好緣分,試試看融合教育就有可能。【112年4月22日】上午八點開始登記參加這個國小新生特教體驗營(融合特殊生與普通生)!
    Thumbnail
    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大三生仲庭蓁的學習歷程和在校生活。她分享瞭如何對特殊教育產生興趣,學習的挑戰以及大學生活中的精彩體驗。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最近許多名人都在關注 #歷史、#去中化 的教育問題,這裡先不談這些名人自己沒查證就說課本沒有教的問題。小編倒是想起了曾經歷過國立編譯館(當年我們好壞壞都戲稱:國立殯儀館)時代的朋友們,一定都讀過〈蔣介石在河邊看魚逆流而上〉的課文,以前小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年少單純太容易相信人、還是那個年代注重背誦及記憶
    Thumbnail
    圖片 卡內基:「能力會在批評中萎縮,而在讚賞下綻放花朵。」教育的本質是為了成就孩子未來的快樂。比起處罰責罵,還有別的點子,提升教育品質,不打擊孩子。 成為老師不是要展現自己的知識含量,而是要增加學生的心理質量,孩子需要的不是永無止境的挫折,而是一句「加油!你可以!老師陪著你。」如此而已。
    Thumbnail
    (圖片來源:Pexels) 前言 談到特殊教育,你想到什麼?坐著輪椅、拿著白手杖、戴著助聽器以及其他輔助工具、或有著非常大情緒起伏、要用特殊方式才能交流溝通的孩子?一群被集中在某一間教室,甚至是某些特定學校的身影?或者,是電影《無聲》、《熔爐》裡面總是被社會忽視、卻盛滿了委屈和恐懼的雙眼? 你有身
    教育應該不一樣讀後感。今年我25歲,假設我順利的活到臺灣平均年齡79歲,那我還有很長的54年(當然很可能更長)。這時候,我終於站在人生的起跑點,追逐屬於我的人生。當屆齡的人退休了,我也不禁要問:位置空出來之後,我夠格坐上去嗎?哪裡是屬於我的位置?我又會在哪裡發光發熱呢?面對即將綻放光芒的歲月來臨,縱
    Thumbnail
    爸媽為孩子做牛做馬,把辛苦賺來的錢都拿去當孩子的補習費了,這麼辛苦,換來的到底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