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需要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特殊教育需要(SEN)在坊間越見「流行」,由過去的專業教師都未必知道甚麼是「讀寫障礙」,到今天連教育外行都開始對自閉症、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等專業名詞朗朗上口,到底所謂何事?

有指香港越來越多SEN學生,因為評估工具比以往更精準,使SEN問題無所遁形; 加上資訊發達使市民提高警覺,及早察覺孩子的問題。以上因素固然屬實,卻仍然不足以解釋人數飇升的現象——正如我說,癌症個案上升是因為診斷方法進步,相信都沒有多少人會認同。根據我的臨床經驗,SEN人數上升跟香港社會轉變不無關係。

回顧過去廿年,市民感覺面對的挑戰越來越大,社會氣氛不如以往光明。幾十年來地緣格局不停在變,在「全球化」及「大國崛起」的前提下,香港人要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者,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得不為將來擔心。這種氛圍使成年人不自覺將內心的緊張、擔憂情緒投放到孩子身上。於是,那怕孩子只展示了些許SEN特質,就大費周章把他們送到心理學家案前,評估這個評估那個。 有明顯SEN的孩子當然沒有多大影響,可是對於問題本來不大的,則容易惹來一堆標籤加諸身上。

除此以外,教育體制轉變亦致使SEN湧現。過去香港社會最少有兩種教育制度——正式(Formal Education)與不正式(Informal Education)。前者指的是學校教育,大家要經歷考試、升班才可畢業。後者則是沒有明確系列、制度的教育方式,如學師、紅褲仔云云。不論你從事學術,抑或專門手藝,在此兩種制度下你一定找到發展路向,「讀得書」的流向前者,「唔讀得書」的流向後者,按個人才能志向發展,基本上沒甚麼好擔憂。今日呢?師徒制入面開始講增值、講數據、講制度,而學術界「跟師父」、「門第」味道越來越濃。兩者界線朦糊,偏偏大家心底依然崇拜「正式」的教育制度,即極之著讀書寫字計算的學習模式。更甚者,變相破壞了舊有兩者並行的教育體制,恨恨地將SEN暴露人前,甚而逼使他們成為新體制下的「問題學生」。

近二十年來社會複雜多變,除了影響市民的情緒、思維、行為,也可能造就了SEN人數暴升的開端。社會現象背後未必以單一因素就能解釋,而是由多項因素環環相扣。若要適當地處理某個社會現象,就如 SEN人數飇升,我們除了為學生提供各種評估、支援服務,也需要好好反思(Reflect)問題為何存在、如何存在,以知進退。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
陳凱榮
二零一七年四月廿四日(二零二二年一月三日修訂)
avatar-img
1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湯密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逐步向這個模式進發,使自己可以享受生活的每個部份;從生活得到的幸福感,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近接觸一位熱愛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的小學生,他在言談間也不時哼起一兩句,使我不期然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香江小故事 「I, I, I was born in Beijing,不知命運是誰定。」黎天
  進出輔導室者,必然背負住自己的故事。而Mandy的故事,始於近日夫妻關係不睦,面對沉重壓力,於是尋求個別輔導。初次見面,她不下問五次應否離婚。對話之間,我感受到她已被壓力壓得不知所措,惶恐之際,她
所謂「現實」,並非單單由你我所共知才算「現實」,它是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透過互動、交流而建立......
別人會笑我不知天高地厚,做人太過高傲,自以為是。很多事情,一笑置之。我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用多活在他人的陰影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
抱住平常心過活,就是快樂的源頭,即使是身處人間,心境早已遠離凡塵,享受極樂。菩提之法,老早在手。
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逐步向這個模式進發,使自己可以享受生活的每個部份;從生活得到的幸福感,才是真正的幸福。
 最近接觸一位熱愛八九十年代流行歌曲的小學生,他在言談間也不時哼起一兩句,使我不期然想起小時候的自己。  香江小故事 「I, I, I was born in Beijing,不知命運是誰定。」黎天
  進出輔導室者,必然背負住自己的故事。而Mandy的故事,始於近日夫妻關係不睦,面對沉重壓力,於是尋求個別輔導。初次見面,她不下問五次應否離婚。對話之間,我感受到她已被壓力壓得不知所措,惶恐之際,她
所謂「現實」,並非單單由你我所共知才算「現實」,它是每個人在每時每刻透過互動、交流而建立......
別人會笑我不知天高地厚,做人太過高傲,自以為是。很多事情,一笑置之。我知道自己的需要,不用多活在他人的陰影下,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
抱住平常心過活,就是快樂的源頭,即使是身處人間,心境早已遠離凡塵,享受極樂。菩提之法,老早在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楊豐憶,觸覺科技執行長,愛交朋友的他,自從接觸到視障者後,整合自己的人脈並學習無障礙設計的領域,開發了許多實用的教具與商品,不只是讓公司搶占市場營利,更滿足了廣大視障族群探索世界和追求興趣的需求。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南投縣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特殊需求學生課後照顧系統,包括專業的特教老師和醫療人員,提供個性化的課後照顧和輔導。此外,建立友善的校園和社會環境,提供家長教養功能的訓練,增強社會對特殊需求兒童的關注和支持。
Thumbnail
教育部應該提前準備特殊需求學生的課後照顧計畫,結合社會福利資源,重視少年觀護所中的特殊需求學生,增加公費特殊教育師資,建立特殊需求學生的資源中心,以及推動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法規的修訂和完善,以提高特殊需求學生的教育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對話交流,對一般人而言易如反掌,在群居的社會架構下,人際關係的維護與對話溝通技巧成為立足社會的必備能力。人工智慧的強勢來襲,更讓溝通能力成為人類不可取代的優勢。然而,特殊孩童在判別語言情緒和社交溝通上面臨極大的困難,甚至迴避人群,沒有勇氣開口說話。特教資源和量能的不足,更容易使這些特殊生的溝通障礙雪
今天讀書時,整理了一下《特殊教育法》在臺灣的發展,發現其實臺灣在1984年就頒布此法,儘管當時的內容現在看來非常陽春,但無疑地奠定應提供身心障礙兒童就學的權利基礎。算一算,今年也是《特殊教育法》的第40年了。
Thumbnail
近日香港的學童輕生個案創新高,讓我不禁關注香港教育制度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因此寫了這篇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根據截至去年11月的數字,學童輕生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家庭以及精神健康因素。學校因素有學業成績及校園欺凌,學生因學業問題與朋輩關係,也許會承受壓力與煩惱。專家建議父母聽到孩子的傾訴時,應多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六年前2017入小一入學前,無口語極重度腦麻兒祐哥曾經報名參加過新生特教體驗營!我們祐很幸運遇到這位善良主動的女孩。也許你的重症孩子也會遇到跟祐哥一樣的好緣分,試試看融合教育就有可能。【112年4月22日】上午八點開始登記參加這個國小新生特教體驗營(融合特殊生與普通生)!
Thumbnail
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大三生仲庭蓁的學習歷程和在校生活。她分享瞭如何對特殊教育產生興趣,學習的挑戰以及大學生活中的精彩體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楊豐憶,觸覺科技執行長,愛交朋友的他,自從接觸到視障者後,整合自己的人脈並學習無障礙設計的領域,開發了許多實用的教具與商品,不只是讓公司搶占市場營利,更滿足了廣大視障族群探索世界和追求興趣的需求。
Thumbnail
讀到【人類大歷史】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在看這個私校化浪潮時,總感覺哪裡怪怪的原因。當有資力的家長紛紛將小孩送到私校,而政府繼續放任公立學校青少年犯罪中輟等等問題不管,實質上我們的教育跟我們的下一代也形成了社會隔離,分成有錢有資力有地位的跟弱勢邊緣犯罪的。
Thumbnail
南投縣地方政府需要建立完整的特殊需求學生課後照顧系統,包括專業的特教老師和醫療人員,提供個性化的課後照顧和輔導。此外,建立友善的校園和社會環境,提供家長教養功能的訓練,增強社會對特殊需求兒童的關注和支持。
Thumbnail
教育部應該提前準備特殊需求學生的課後照顧計畫,結合社會福利資源,重視少年觀護所中的特殊需求學生,增加公費特殊教育師資,建立特殊需求學生的資源中心,以及推動特殊需求學生教育法規的修訂和完善,以提高特殊需求學生的教育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對話交流,對一般人而言易如反掌,在群居的社會架構下,人際關係的維護與對話溝通技巧成為立足社會的必備能力。人工智慧的強勢來襲,更讓溝通能力成為人類不可取代的優勢。然而,特殊孩童在判別語言情緒和社交溝通上面臨極大的困難,甚至迴避人群,沒有勇氣開口說話。特教資源和量能的不足,更容易使這些特殊生的溝通障礙雪
今天讀書時,整理了一下《特殊教育法》在臺灣的發展,發現其實臺灣在1984年就頒布此法,儘管當時的內容現在看來非常陽春,但無疑地奠定應提供身心障礙兒童就學的權利基礎。算一算,今年也是《特殊教育法》的第40年了。
Thumbnail
近日香港的學童輕生個案創新高,讓我不禁關注香港教育制度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因此寫了這篇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根據截至去年11月的數字,學童輕生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家庭以及精神健康因素。學校因素有學業成績及校園欺凌,學生因學業問題與朋輩關係,也許會承受壓力與煩惱。專家建議父母聽到孩子的傾訴時,應多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六年前2017入小一入學前,無口語極重度腦麻兒祐哥曾經報名參加過新生特教體驗營!我們祐很幸運遇到這位善良主動的女孩。也許你的重症孩子也會遇到跟祐哥一樣的好緣分,試試看融合教育就有可能。【112年4月22日】上午八點開始登記參加這個國小新生特教體驗營(融合特殊生與普通生)!
Thumbnail
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大三生仲庭蓁的學習歷程和在校生活。她分享瞭如何對特殊教育產生興趣,學習的挑戰以及大學生活中的精彩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