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五秒法則 - 倒數54321,衝了!全球百萬人實證的高效行動法,根治惰性,改變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五秒法則是行動心法,可運用在各層面,從小習慣到大決策,從完成事情,到改變心理素質。
●在五秒鐘內,我會決定要保持沉默、等待、不要去冒險。我曾有行動的直覺,但五秒鐘之內,我的大腦就會用懷疑、藉口、擔憂或恐懼去殺了那個直覺。我正是問題所在,而在五秒之內,我可以督促自己去解決問題。改變的祕訣其實一直都在我面前:五秒鐘的決定。
●距離完全不同的人生,你只差一個決定。
●為了目標而產生行動的瞬間,你必須5 - 4 - 3 - 2 – 1,讓身體動起來,否則大腦就會阻止你。
●使用法則可以強化信念,相信自己確實擁有控制自己命運的能力,因為你正以一次督促自己做一件事,來向自己證明這點。
●如果你有開始的勇氣,你就有成功的勇氣。
●邏輯上,我們都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但我們對做這件事的感覺,替我們做了決定。你的感覺會在你根本還沒察覺發生什麼事之前,就替你做好決定了。如果你只在你感覺想做時才行動,那你永遠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你要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件:停止去想你會有什麼感覺,你的感覺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你做了什麼。
●運動和健康總歸就是個很簡單的原則:你不需要想去做,你就是必須去做。
●一定會有某人看不見你的價值。不要讓那個人成為你。
~梅爾・羅賓斯(Mel Robbins)
~《五秒法則 - 倒數54321,衝了!全球百萬人實證的高效行動法,根治惰性,改變人生》
~《The 5 Second Rule: Transform your Life, Work, and Confidence with Everyday Courage》
#五秒法則
#The5SecondRule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五秒法則》】↓↓
https://whitehippo.net/2vye6
【金石堂購買《五秒法則》】↓↓
https://greenmall.info/2vyeA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60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經歷過個體化的人只是個凡人,因此看來毫不起眼。 ●本書的原名是「關注自性」(Minding the Self),如今盛行於歐洲和北美洲心理治療領域的「內觀」(mindfulness)之說其實早就深植在繼承了道教、儒教和佛教哲學的華人意識中。
★你的直覺就是你自己,你的直覺就是你的一部分。。 ●打造神聖空間: 練習與直覺合作時,擁有學習空間極為重要;讓穩定、平靜、寧靜存在其中,在這個空間裡掌握一切,都是讓你覺得有信心相信自己及直覺連結的重要元素。 ●發掘改變人生的奧祕,它其實一直都在你的內心。 ●實際的練習及冥想,幫助磨練直覺。
★NLP 之父理察.班德勒曾經這麼說:「如果你有能力把自己的人生搞砸,那麼你也有能力過好自己的人生!」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屬於臨床心理學,已被廣泛運用於商業溝通、企業培訓、成功學策略及心理治療等領域。
★在發展治療模式的過程中,「首先,拒絕傷害」這句警語成了指引我們的原則。 ●兩位作者與成癮者工作多年,她們與用藥者建立對等夥伴關係,共同擬定減少物質使用傷害的策略,並繼續擁有家庭、工作與友誼。 ●呈現此模式在各式多樣情境下的具體實務應用,例如減害心理治療團體的發展與實務、治療家庭的經驗。
★內向型與外向型各有優缺點,故兩者並不存在優劣關係。 ●內向型為先天性人格特質,那麼外界強求內向者變成一個外向者,就像要求天生瘦子吃胖一點,不可能!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姿態,告訴大家我不需要成為外向者。 ●內向者的特徵:懂察言觀色/重視事物的本質/不怕孤獨或孤單/謙虛/深思熟慮。
★一切取決於自己。 ●當下的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 ●但就算無法改變生病或受傷的事實,我們還是能選擇要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看待這件事。 ●材料終究只是材料,如何使用端看自己的決定。你現在的人生,就是你使用材料,靠自己打造出來的「家」。
★經歷過個體化的人只是個凡人,因此看來毫不起眼。 ●本書的原名是「關注自性」(Minding the Self),如今盛行於歐洲和北美洲心理治療領域的「內觀」(mindfulness)之說其實早就深植在繼承了道教、儒教和佛教哲學的華人意識中。
★你的直覺就是你自己,你的直覺就是你的一部分。。 ●打造神聖空間: 練習與直覺合作時,擁有學習空間極為重要;讓穩定、平靜、寧靜存在其中,在這個空間裡掌握一切,都是讓你覺得有信心相信自己及直覺連結的重要元素。 ●發掘改變人生的奧祕,它其實一直都在你的內心。 ●實際的練習及冥想,幫助磨練直覺。
★NLP 之父理察.班德勒曾經這麼說:「如果你有能力把自己的人生搞砸,那麼你也有能力過好自己的人生!」 ●NLP神經語言程式學(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屬於臨床心理學,已被廣泛運用於商業溝通、企業培訓、成功學策略及心理治療等領域。
★在發展治療模式的過程中,「首先,拒絕傷害」這句警語成了指引我們的原則。 ●兩位作者與成癮者工作多年,她們與用藥者建立對等夥伴關係,共同擬定減少物質使用傷害的策略,並繼續擁有家庭、工作與友誼。 ●呈現此模式在各式多樣情境下的具體實務應用,例如減害心理治療團體的發展與實務、治療家庭的經驗。
★內向型與外向型各有優缺點,故兩者並不存在優劣關係。 ●內向型為先天性人格特質,那麼外界強求內向者變成一個外向者,就像要求天生瘦子吃胖一點,不可能! ●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姿態,告訴大家我不需要成為外向者。 ●內向者的特徵:懂察言觀色/重視事物的本質/不怕孤獨或孤單/謙虛/深思熟慮。
★一切取決於自己。 ●當下的人生不是取決於「命運」和「過去」的創傷,而是自己的思考方式。 ●但就算無法改變生病或受傷的事實,我們還是能選擇要以什麼樣的心情面對、看待這件事。 ●材料終究只是材料,如何使用端看自己的決定。你現在的人生,就是你使用材料,靠自己打造出來的「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天一點點:日常生活中實現目標的高效秘訣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反覆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誰。因此,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生活像是在快節奏的跑步機上不停運轉,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關鍵就在於每一天的小行動。 如何把這句話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這五個法則會是你的救星。
Thumbnail
 -讀 後藤勇人《人生升級的晨間習慣》 「結果是行動的答案。透過改變行動,能創造引導出不同結果的契機。」✨
Thumbnail
 來自 梅爾·羅賓斯 的 << 五秒法則 >> 一看到書的副標 : " 倒數54321,衝了!全球百萬人實證的高效行動法,根治惰性,改變人生 " 看到關鍵字,缺乏行動力的我對於5秒法則完全沒概念,於是馬上就開始看這本書了(只聽過5秒定律 還可以吃,沒聽過5秒法則的me)。
Thumbnail
「當腦中有個想法,如何讓自己立刻行動不拖延?只要在心中倒數 5、4、3、2、1,衝了!就能把自己像火箭一樣順利發射出去,無論什麼目標,屢試不爽!」 ~《五秒法則》 清晨,鬧鐘響了,睡夢中的你勉強從溫暖的被窩伸出一隻手來,按掉吵鬧的鬧鐘,過暗的天色、舒爽的溫度、柔軟的棉被,似乎都在暗示...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做事情做久,心情一定都會有高有低,總會覺得當時是不是選錯了,是不是現在轉換跑道,有機會彎道超車。其實事情用想的都很快,但實際做要持續做下去,阻力很大,其實非常困難。而井上新八這12個步驟,我共鳴最大的部分,就是步驟10:不用慌,也不用勉強,從容的繼續做下去。
Thumbnail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在銷售排行榜上長時間位於前列。書中清楚闡述概念,並提供四法則,讓人可以一步步跟著書中的方法,打造自己的習慣。打造新習慣的四個階段是缺一不可。首先從身份認同出發,養成符合信念的新行為是重要的。2分鐘法則說明新習慣的開始應花不到2分鐘才有效。透過四法則的訣竅幫助你養成一個想要的習慣。
Thumbnail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Thumbnail
你知道那種「不想做事」的無力感嗎? 一想到某個任務就充滿恐懼嗎? 擔心拖延症拖垮你的整個人生嗎? 別擔心,Neil Fiore 的《The Now Habit 》這本書裡最醍醐灌頂的一句話就是: 「我選擇只開始5分鐘。」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天一點點:日常生活中實現目標的高效秘訣 亞里士多德曾說:「我們反覆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誰。因此,卓越不是一個行為,而是一種習慣。」 生活像是在快節奏的跑步機上不停運轉,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養成自律的好習慣,關鍵就在於每一天的小行動。 如何把這句話落實在日常生活中?這五個法則會是你的救星。
Thumbnail
 -讀 後藤勇人《人生升級的晨間習慣》 「結果是行動的答案。透過改變行動,能創造引導出不同結果的契機。」✨
Thumbnail
 來自 梅爾·羅賓斯 的 << 五秒法則 >> 一看到書的副標 : " 倒數54321,衝了!全球百萬人實證的高效行動法,根治惰性,改變人生 " 看到關鍵字,缺乏行動力的我對於5秒法則完全沒概念,於是馬上就開始看這本書了(只聽過5秒定律 還可以吃,沒聽過5秒法則的me)。
Thumbnail
「當腦中有個想法,如何讓自己立刻行動不拖延?只要在心中倒數 5、4、3、2、1,衝了!就能把自己像火箭一樣順利發射出去,無論什麼目標,屢試不爽!」 ~《五秒法則》 清晨,鬧鐘響了,睡夢中的你勉強從溫暖的被窩伸出一隻手來,按掉吵鬧的鬧鐘,過暗的天色、舒爽的溫度、柔軟的棉被,似乎都在暗示...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做事情做久,心情一定都會有高有低,總會覺得當時是不是選錯了,是不是現在轉換跑道,有機會彎道超車。其實事情用想的都很快,但實際做要持續做下去,阻力很大,其實非常困難。而井上新八這12個步驟,我共鳴最大的部分,就是步驟10:不用慌,也不用勉強,從容的繼續做下去。
Thumbnail
作為一名顯示生產者,比起拖延,我更常發生的是先衝出去,又殺回來。 然而,確實有些時候,腦袋裡會有一個「啊…再等等吧!」的聲音,尤其是一些明明知道有好處、但就是不想做的事情。 像是運動,或是自己煮飯。 雖然我的「小惡魔」不是在大事上扯住我,但在這些生活小事上,我很明確地感受到是有一些阻力存在的。
Thumbnail
《原子習慣》這本書在銷售排行榜上長時間位於前列。書中清楚闡述概念,並提供四法則,讓人可以一步步跟著書中的方法,打造自己的習慣。打造新習慣的四個階段是缺一不可。首先從身份認同出發,養成符合信念的新行為是重要的。2分鐘法則說明新習慣的開始應花不到2分鐘才有效。透過四法則的訣竅幫助你養成一個想要的習慣。
Thumbnail
達利歐認為,如果沒有建立自己的「原則」,那麼在每天在因應諸多大小狀況時,就必須每一次都像第一次碰到一樣,被迫個別、快速且不假思索地因應。但「太陽下無新事」這句話適用在大多數情況,只有極少數的情境是獨一無二、無法歸類的。如果我們發展出妥善處理大多數重複情境的優質原則,就能更加迅速地做出高品質的決策。
Thumbnail
你知道那種「不想做事」的無力感嗎? 一想到某個任務就充滿恐懼嗎? 擔心拖延症拖垮你的整個人生嗎? 別擔心,Neil Fiore 的《The Now Habit 》這本書裡最醍醐灌頂的一句話就是: 「我選擇只開始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