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嚼越有勁、越香甜的生命之根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從少年時代起,就零星讀到一些文辭優美而又含有深意的雋語,譬如「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繫;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等等,發現它們的出處都是《菜根譚》。
成年後,不免好奇地買一本來瞧瞧。翻閱之後,才知道它是明朝萬曆年間出版的一本格言錄,可說句句珠璣,比西方的《沉思錄》言簡而意深,也比時下的心靈雞湯更能啟迪心智;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不只兼容儒、釋、道三種文化基因,還將它們融為一體,成為底蘊深厚而又充滿生機、有為有守而又淡定清閒的人生指南,難怪自問世後的幾百年間,一直暢銷不輟,廣受三教九流各界人士的喜愛。
《菜根譚》的作者洪應明,是個謎樣的人物,從現有資料只知他「字自誠,號還初道人」、「幼慕紛華,晚棲禪寂」,應該是一個在紅塵中打過滾,飽經風霜,而後看破世情,反璞歸真的有道之士。《菜根譚》可以說是他從人生閱歷中析理出來的智慧結晶,之所以會以「菜根」為名,乃因為菜根原本味道苦澀,但在用鹽醃製、發酵後,去除苦澀,沖掉鹽分,在陽光中晾乾,即成深具嚼勁,越嚼越能逼出香氣的美味佳餚。《菜根譚》正是洪應明在咀嚼人生後,用心去其苦澀,讓我們在品嘗後能齒頰留香的好滋味。
我近月來重讀《菜根譚》,覺得它不僅沒有因時代的變遷而出現杆格,反而讓我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有不同的領悟。它就像一個歷久彌新的智慧金庫,不同時代、不同年紀的人都可以從中擷取自己生命需要的養分。有鑑於此,我特別將自己品嘗洪應明的這些老菜根後所體會的新滋味寫成本書,與讀者們分享。我的品嘗或我的書寫,有下面三個要點:
第一,原書有三六○則雋語,沒有分類,前後也無明顯脈絡;我從中擷取二四○則,並將它們分為淡雅清閒的喜悅人生、隨緣適性的自然真境、光明自在的活潑心念、破迷除障的紅塵修行、真摯寬容的人我關係、謙讓無愧的處世之道六大類,每類各四○則,讓大家在閱讀時能有較清晰的結構與脈絡感。
第二,原書是文言文,我除了將它們翻譯為流暢的白話文外,也都在每則後附加一「今滋味」的短文,簡述我在品嘗後聯想到的相關事例、見解或個人感觸,希望能因此而豐富它們的意義,也更適合現代人的口味。
第三,洪應明的說法雖然精闢,但還是有少數是我礙難同意的(這樣才正常)。對此,我除了考慮它們可能的文化與時代因素外,也提出對我更具說服力的當代客觀研究和新觀點,給讀者們做參考。當然,誰說的更有道理或更適合自己,也還請讀者諸君自行領會。
菜根不只越嚼越有勁、越嚼越香甜,它還有另一個隱義:所有的東西都有它們各自的根,菜有菜根,每個人的人生也都有它的根:一是父母給我們的遺傳基因,一是我們後天形成的各種觀念;前者難以改變,但後者則有賴自己培養。《菜根譚》裡有很多人間修行、待人處世的精闢觀點及作法,若能好好地消化吸收,正可以厚植與壯大自己生命的根柢。
■以上為 我的新書
《每天都要有快樂的時候:菜根譚教我們的處世SOP》自序文
■從傳世經典《菜根譚》擷取二四○則,分為六輯(類),每輯各四○則,結構清晰、脈絡分明。
■每則包括現代標題、原文、白話文翻譯、今滋味(個人在品嘗後聯想到的相關事例、見解或感觸)。
◎意義更豐富,也更適合現代人的口味。
●已上市,歡迎訂購 厚植與壯大自己生命的根柢!
◆紙本書介紹,請見
#電子書
(圖:轉貼自「有鹿文化.閱讀有路」)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老人來說,來日已不多,何必再把時間浪費在別人感興趣的事情上頭?對年輕人來說,來日方長,但只有當你關心的事情跟多數人不一樣時,你才能有跟他們不一樣的人生。
在受到對方無理的凌虐時,除了心平氣和,不要用對方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外,我們更應該對他多一點關懷,理解他心中一定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苦與痛,期待他能打開心扉,向我們透露、讓我們曉得;因為我們也想跟他分享自己心中的苦與痛。
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一個企業的成功,運氣佔很大的比例。」 很多人在聽後也許不便公開反駁(自己算哪個蔥?憑什麼對一個成功企業家在這方面的感言提出質疑?)但私底下可能嘀咕:運氣並非自己能掌握的,強調運氣不是在貶低個人的努力嗎?成功的松下難道認為他個人的努力遠不如運氣重要嗎?
他的姪子李鏡明醫師說得沒錯:「李榮春追求文學,像是隻駱駝走在沙漠裡,永遠在追尋喜悅。」別人看到的是沙漠,但他看到的卻是喜悅,為寫作而寫作的純粹喜悅! 土地因人而產生意義。每次經過頭城,都會讓我想起李榮春。頭城,因有他在此熱情、喜悅地活過而增添風華,並讓我感動。
我無法厭惡一個我曾經長期崇拜過的人,但我已不再覺得尼采有我以前認為的那麼偉大,當我對現實生活裡的尼采有較多的認識,了解他生活上遭遇的困境還有他的反應後,他似乎跌下了神壇,但卻也成了一個更真實與可親的人。
我所置身的這個「酒紅色山谷」,就是激發勞倫斯產生偉大夢想,召喚出成為英雄潛能的地方。雖然夢想無法完全實現,但畢竟讓他為自己、也為人類打了一場漂亮的人生戰役。也許,在這個世界上都有某一個地方,在默默等待我們之中的某一個人去發現它,到那裡去實現他更輝煌的自我。但我們又要如何知道這個地方究竟在哪裡呢?
對老人來說,來日已不多,何必再把時間浪費在別人感興趣的事情上頭?對年輕人來說,來日方長,但只有當你關心的事情跟多數人不一樣時,你才能有跟他們不一樣的人生。
在受到對方無理的凌虐時,除了心平氣和,不要用對方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外,我們更應該對他多一點關懷,理解他心中一定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苦與痛,期待他能打開心扉,向我們透露、讓我們曉得;因為我們也想跟他分享自己心中的苦與痛。
日本的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曾說:「一個企業的成功,運氣佔很大的比例。」 很多人在聽後也許不便公開反駁(自己算哪個蔥?憑什麼對一個成功企業家在這方面的感言提出質疑?)但私底下可能嘀咕:運氣並非自己能掌握的,強調運氣不是在貶低個人的努力嗎?成功的松下難道認為他個人的努力遠不如運氣重要嗎?
他的姪子李鏡明醫師說得沒錯:「李榮春追求文學,像是隻駱駝走在沙漠裡,永遠在追尋喜悅。」別人看到的是沙漠,但他看到的卻是喜悅,為寫作而寫作的純粹喜悅! 土地因人而產生意義。每次經過頭城,都會讓我想起李榮春。頭城,因有他在此熱情、喜悅地活過而增添風華,並讓我感動。
我無法厭惡一個我曾經長期崇拜過的人,但我已不再覺得尼采有我以前認為的那麼偉大,當我對現實生活裡的尼采有較多的認識,了解他生活上遭遇的困境還有他的反應後,他似乎跌下了神壇,但卻也成了一個更真實與可親的人。
我所置身的這個「酒紅色山谷」,就是激發勞倫斯產生偉大夢想,召喚出成為英雄潛能的地方。雖然夢想無法完全實現,但畢竟讓他為自己、也為人類打了一場漂亮的人生戰役。也許,在這個世界上都有某一個地方,在默默等待我們之中的某一個人去發現它,到那裡去實現他更輝煌的自我。但我們又要如何知道這個地方究竟在哪裡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冬葵,被譽為「百菜之主」,從詩經到唐宋,不管在文學、農書或醫書都有很多記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曾是如蔥韭一般家常的蔬菜。卻因氣候變遷而退出人們的餐桌,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列為草類。甚至被外來的向日葵給奪名了。為深入了解冬葵,我們買種子回來播種、採收進而做羹湯,嘗試復原這道古老菜羹的滋味。
Thumbnail
你沒聽錯,甜菜根真的會用電刺人,而且還會發出詭異的歌聲。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用四季的節氣料理,所描繪人生之味的電影,改編自日本文學大師~水上勉的料理散文《今天吃什麼呢?去地里看看》,記錄作者十二個月的山居生活隨筆。水上勉因小時候家貧,曾被父親送去寺廟當和尚,所以很擅於利用寺廟周遭田園之自然食物,烹煮出三餐料理。山林中的果實、蘑菇、野草、竹筍皆可上桌。
Thumbnail
飲食作家焦桐老師的書每本都好厚, 從我讀過的《暴食江湖》《蔬果歲時記》《味道福爾摩沙》《為小情人作早餐》, 最新飲食散文《慢食天下》,也這麼厚重, 書拿在手中,沉甸甸,怕沒拿好,掉下來,腳趾頭必定唉唉叫。 《慢食天下》,全書三十二篇散文,標題皆以「論」字展開, 如〈論市場〉〈論做客〉〈論喝
Thumbnail
《山家清供》原是林洪編寫的菜譜,林洪是泉州人,所以書中有不少閩菜的記載,維基上記載閩菜以鮮醇、香嫩、清淡為主,也重視刀工、講究作料,這也一一在書中有所體現,至於費勇這版本則是在原書上加譯加注,賦了更多意義的一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蔣勳的《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帶出了食物的五行與人生哲學的感悟。大自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以及對季節當季蔬果的感受。蔣勳通過與母親的生活點滴,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悟和回憶。文章充滿了對童年的懷念和家庭生活的珍惜。
Thumbnail
🍀🍀🍀fumi老師:❤️❤️❤️ 今天FB跳出來作家蔣勳的這一篇文章: 人世間的愛也是如此嗎?可以更珍惜自己氣味存在的意義嗎?今天在森林裡遇到紅蕾莢蒾,一陣冷香,清新幽靜,使我想起古人說的那用生命淬鍊的鋒刃上的一道寒光。冬末到早春,森林裡的花總是先讓嗅覺逼醒了你,你四顧尋找,才發現氣味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Thumbnail
說到食物,撇除掉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目的之外,對你來說,是否還有其他的象徵意義存在?對作者來說,食物封存的是和至親之間的美好往昔,童年母親的台菜手藝、岳母經典的江浙菜色、太太融會世界各地的多元創新料理,這些味覺經驗,連繫的是無可替代的情感。復刻記憶中的菜色,流露而出的是作者對摯愛的無盡思念。
Thumbnail
冬葵,被譽為「百菜之主」,從詩經到唐宋,不管在文學、農書或醫書都有很多記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曾是如蔥韭一般家常的蔬菜。卻因氣候變遷而退出人們的餐桌,到了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則將其列為草類。甚至被外來的向日葵給奪名了。為深入了解冬葵,我們買種子回來播種、採收進而做羹湯,嘗試復原這道古老菜羹的滋味。
Thumbnail
你沒聽錯,甜菜根真的會用電刺人,而且還會發出詭異的歌聲。
Thumbnail
這是一部用四季的節氣料理,所描繪人生之味的電影,改編自日本文學大師~水上勉的料理散文《今天吃什麼呢?去地里看看》,記錄作者十二個月的山居生活隨筆。水上勉因小時候家貧,曾被父親送去寺廟當和尚,所以很擅於利用寺廟周遭田園之自然食物,烹煮出三餐料理。山林中的果實、蘑菇、野草、竹筍皆可上桌。
Thumbnail
飲食作家焦桐老師的書每本都好厚, 從我讀過的《暴食江湖》《蔬果歲時記》《味道福爾摩沙》《為小情人作早餐》, 最新飲食散文《慢食天下》,也這麼厚重, 書拿在手中,沉甸甸,怕沒拿好,掉下來,腳趾頭必定唉唉叫。 《慢食天下》,全書三十二篇散文,標題皆以「論」字展開, 如〈論市場〉〈論做客〉〈論喝
Thumbnail
《山家清供》原是林洪編寫的菜譜,林洪是泉州人,所以書中有不少閩菜的記載,維基上記載閩菜以鮮醇、香嫩、清淡為主,也重視刀工、講究作料,這也一一在書中有所體現,至於費勇這版本則是在原書上加譯加注,賦了更多意義的一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蔣勳的《五行九宮—母親的料理時代》,帶出了食物的五行與人生哲學的感悟。大自然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以及對季節當季蔬果的感受。蔣勳通過與母親的生活點滴,表達了對生活的感悟和回憶。文章充滿了對童年的懷念和家庭生活的珍惜。
Thumbnail
🍀🍀🍀fumi老師:❤️❤️❤️ 今天FB跳出來作家蔣勳的這一篇文章: 人世間的愛也是如此嗎?可以更珍惜自己氣味存在的意義嗎?今天在森林裡遇到紅蕾莢蒾,一陣冷香,清新幽靜,使我想起古人說的那用生命淬鍊的鋒刃上的一道寒光。冬末到早春,森林裡的花總是先讓嗅覺逼醒了你,你四顧尋找,才發現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