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提起誰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濟學家,海耶克(F.A. Hayek)絕對是候選人之一。海耶克誕生於維也納的貴族世家,成年後遠赴美國研究貨幣制度,又受邀至倫敦政經學院擔任講座教授,與當時劍橋大學另一位大師凱因斯分庭抗禮。兩人的經濟理論(微觀與宏觀之爭)影響了20世紀英、美兩國主要的政策方向,直至今日都是世界許多國家經濟政策的基礎。
海耶克的經濟學主張有一套深厚的自由主義哲學基礎,最核心的概念是他對於個人的理解。經濟學有個耳熟能詳的假定:人是自利理性的,海耶克不反對人的自利心理,但人的理性可以達到甚麼程度?他的想法是,人不可能是完全理性的,人的認識能力有其極限。社會中存在著多樣的資訊,這些資訊就其應用的範圍不同有時也可以稱之為知識,海耶克認為,沒有任何人可以完全掌握這些知識,也沒有必要完全掌握這些知識。何以如此?因為有市場制度的存在。在市場中存在著「價格信號」(指價格漲跌提示每個交易者該買進賣出的信息),可以自動地調配出均衡的最大利益。每個進入市場的人可能懷抱不同動機,也不一定曉得某樣商品在市場上的價格提升或下跌的來龍去脈,但是只要看到價格提升或下跌,人們自然就會知道該買進或賣出。海耶克認為,這便是市場制度的重要:它不必要人們充分瞭解所有的知識,也可以得到社會福祉或資源配置的最大化。
市場的這個特色,恰好彰顯了中央集權的缺失。海耶克認為,若想透過政府調控價格,首先面臨的困難是政府官員必須是全知的,但從現實面考量,根本不會出現這樣一個人,甚至一群人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市場上的資訊,做出最大福祉的安排。第二,中央集權是一種對人類理性的不切實際幻想。前面有提到,海耶克對理性的觀點較保守,他認為理性有其侷限,不可能超越人類社會環境所能認知的範圍。據此,他反對共產主義者企圖仰賴理性規畫一個完美國家藍圖後在社會中實行的做法,對海耶克來說,政府所應做的,是保障一個允許個人自由選擇並為此負責的基本制度。這種制度類似市場秩序,它沒有預先設立目標,限制所有人的選擇,而是確立個人自由行為的基本框架。由此觀之,海耶克贊成的政府,應是屬於擁有良好法治且保障個人自由的模式。
總體而言,海耶克從人性出發,帶到市場制度的作用,並以市場的特殊性來描繪政府權力應行使的範圍,巧妙的結合的市場自由與政治自由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