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找合適球衣

2022/06/01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陣子讀【團隊,從傳球開始:五百年都難以超越的 UCLA 傳奇教練伍登培養優越人才和團隊的領導心法】這本書的時候,看到伍登教練找人與帶人的內容時,突然有感而發,也領悟到部門主管帶人與伍登教練帶球隊一樣。
教練要為球隊找到到最適合穿上這件球衣的人進來,而且要讓團隊的每個人都對得起身上的這件球衣。
部門主管要根據部門的文化、工作的需求,找到當下最適合、最缺乏的人才加入,還要持續讓團隊擔得起工作、融入得了整個團隊,從個人變成團隊的一份子。

要求孩子努力穿上標準球衣?陪孩子找到適合他的球衣?

當主管,無庸置疑地應該形塑一個符合公司文化、工作所求的球隊,並為這個球團找到合適的人才。
但當我是個媽媽的時候呢?我該把孩子訓練成適合穿某件球衣的人?還是幫孩子找到適合他穿的球衣?
這些問題困擾了我好一段時間。我想答案是後者!
但仔細回想卻發現自己一直以來,常在不知不覺間,試圖強迫孩子穿上標準球衣。
想到這裡,忍不住腦補孩子們無助又無奈的畫面,覺得既後悔、又後怕還有心痛。
有的孩子在父母期待眼神中努力想把標準球衣穿好,卻始終無法獲得肯定。
有的孩子則是不願意套上標準球衣,而被貼上叛逆、不努力這些標籤。

就像【丟掉普羅克瑞提斯的鐵床】這篇文章提到借用古希臘神話-普羅克瑞提斯鐵床的寓言故事,隱喻現代父母急於養育出標準優秀孩子的焦慮。
每個父母心裡有「理想型孩子」的樣貌,這個想像可能源於自己未圓夢想的遺憾,可能來自於主流文化與社會的價值期待,也可能是子承父業的期許心態。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父母心中的「理想型孩子」,就像一件件款式、尺寸固定的標準版球衣,父母總不自覺地將「理想型孩子」標準版球衣套在孩子的身上。
當孩子們未如預期般穿出標準版球衣的帥氣、美貌與合身合氣質,我們就會開始挑剔並試圖修正孩子的言行舉止、表現,希望讓他們「穿得起」這件標準球衣。
就像普羅克瑞提斯的鐵床所代表的隱喻一樣,標準、典範扼殺的不只是孩子的創造力,還包括了孩子未被發掘的天賦與自信心,甚至是自我
這是我們身為父母所希望看到的嗎?肯定不是的。我們並非為了扼殺孩子而要求他們符合標準、成為典範,只是延用代代相傳、熟知的教養方式為他們想、對他們好。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啊,我們並沒有變成不好的人,也沒有呆板或沒自信啊?!過往的教育方式沒錯,那是工業時代所需要的人才培訓方式-標準化。
只是現在我們身處於資訊化時代,需要的是創意、獨立思考、解決複雜系統問題的人才,因此,我們已不再只是追求標準與典範,而是不斷追求、創造新的標準與典範。
好的!這些道理聽起來很合理,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沒經驗、沒吃過苦,真的要聽之任之嗎?萬一選錯、走錯,孩子辛苦一輩子怎麼辦?
這些確實是身受傳統教育長大的我們,在面對這些新的教養方式與觀念,必然會產生的不確定、焦慮與不知所措。

焦慮一:怕孩子辛苦、怕孩子找不到好工作
對治方案:心甘情願的工作不辛苦、只有不想工作沒有找不到工作

不可否認「怕孩子辛苦」是我也是所有父母心中最大的焦慮,但仔細想了下,似乎沒有不辛苦的工作,身為一國元首的總統很辛苦,全球富豪排行榜的貝佐斯也很辛苦。
權力愈大,責任愈大,世界上並沒有個一體適用的公式來衡量工作對每個人的辛苦程度,不論哪個年代、社會、國家,都不存在沒有價值的工作。
試想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的班級,或是大家都是老闆卻沒有員工的社會,是什麼樣?我想這是個很難想像,且比烏托邦更不可能的存在。
所有的工作都有辛苦的一面、有創造價值的一面,工作的價值是絕對的,而工作的辛苦是相對的,不管孩子是因為興趣、熱情所在,還是因為對現實、能力的妥協,只要心甘情願就不會覺得辛苦。
分享兩個實際發生在我孩子的例子。
2022年4月早春時分,氣象局發了周末的低溫加暴雨特報,小兒子Sean堅持要我實現承諾:帶他去游泳。
我在說服無效後只能遵守承諾,在又濕又冷的周日帶他去游泳,心想:等你下水之後就知道有多冷,肯定玩不了幾分鐘就放棄了。
運動中心的泳池是冷水池,而全場不到四個人下水游泳,Sean是泳池裡唯一的孩子,當我在蒸汽室、烤箱來來回回的避寒時,絲豪沒有放棄的傾向,我幾度走到池邊問他:「不冷嗎?要不要起來了?」他回我「不冷啊。」,然後繼續他的「游」然自得。我學到了:
有種冷叫父母覺得冷,有種辛苦叫父母為孩子叫苦孩子心甘情願就不苦。
大兒子Mike小二參加直排輪選手班時,因為剛換競速鞋的關係而磨破腳,五十元硬幣大小的水泡或破皮傷口。
那傷口看的媽媽我心疼不已,心想反覆磨擦該有多痛,而Mike卻只是貼上一層層的透氣膠帶,穿上鞋子繼續上場,一圈又一圈的溜著,所有直排輪競速選手都是這樣走過來的。
正是心甘情願就不痛,心甘情願就不苦。
再談談擔憂孩子未來找不到工作這個焦慮,2022年104人力銀行發了新聞稿2月有87萬個職缺,創歷年新高。
就算新聞不時報導科技進步讓機器人、AI取代某些工作,但同樣的也創造出更多原本不存在的工作。
IFTF在2017年發表了一篇文章指出2030年有85%的工作現在還沒被創造出來(https://strammer.com/en/will-85-of-the-jobs-that-exist-in-2030-be-new/)。
想想網紅、Youtuber、電競選手、21世紀最性感的工作-資料科學家,每個工作都是最近幾年才被創造出來的工作。
這是個缺人多於缺工作的年代,也是個工作一直被創造出來的年代,且讓我們放下孩子找不到好工作的擔心,轉為陪伴孩子成為一個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人的力量,無論是已知的工作或即將被創造出來的工作,本質上都是在解決問題。

焦慮二:怕孩子沒經驗、選錯發展方向
對治方案:在能力所及的前提,多陪孩子嘗試

在這個快速變遷、充滿不確定性且複雜的時代,我們過去許多的經驗、歷史借鏡、老生常談可能都無法應用到我們或孩子面臨的問題或選擇。
舉例來說,我們常念孩子沉迷3C,不做正事,還自信滿滿的跟孩子舉例自己小時候都不玩遊戲。
事實上,我們以前是沒環境、沒條件、沒得玩,倘若我們也出生在3C世代,還真不見得能克制住不沉迷3C世界。
想想看我們就算買衣服都要多試幾件才能買到合身又合意的,更何況是孩子的未來。
過往經驗不適用,又怕孩子沒經驗、犯錯、選錯,那該怎麼辦呢?
與其說教、經驗談,不如在能力所及情況下,陪孩子犯錯!
我們最常跟孩子說的話,除了「快點」,應該就是「不可以」,反對的出發點是保護孩子。
沒有嘗試就沒有犯錯機會,沒有犯錯機會就沒有學習、成長的機會。
我們應該像《沒問題先生(Yes Man)》電影的男主角學會說YES一樣,對孩子說YES!
對孩子說YES!並不是沒有原則、底線的有求必應,也不是放任孩子隨性而為,而是我們練習:不要受限於我們過去的經驗及想像力,急著拒絕孩子。
當父母的若覺得孩子的想法太過天馬行空,往往是因為他們說的超過我們已知的、能想像的範疇。許多的科技與發展,都是從這些未知、無法想像的天馬行空而來的。
當孩子提出想做的事,在時間、空間、金錢所及的條件下,而且那件事既不違法、不傷害自身及他人健康的前提下,何妨讓孩子試試看呢?
先問孩子為什麼想做這件事?瞭解孩子的想法及目的後,不論你買不買單、認不認同,別急著說:NO!,取而代之的是,陪孩子去嘗試、犯錯與學習、成長。

只有不符合父母期待的孩子,沒有不優秀、不成功的孩子,

我在國中時,早早立定自己學資訊的志向,一直都是用功讀書的主流派乖寶寶,直到自己工作多年後,叛逆與非主流思維逐漸外顯。
看著兩個兒子跟我小時候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雖然多數時間我都是「好啊」媽媽,但有時也不免落入主流思維框架,把「用功讀書」、「考好學校」這兩件標準球衣套到孩子身上。
Mike小六的時候,問我好幾次:「可不可以讀縣內另一間有棒球隊的國中?」
我雖心知以Mike的個性,會問這麼多次,肯定是蠻想嘗試的,而我卻一次次以各種考量、分析,然後投下反對票,希望他好好讀完高中,考大學時再來選擇,屆時我會支持他讀運動相關科系。
Mike最終妥協了,讀了學區內的國中,走在所謂的主流道路上。
反對,不是因為孩子不願意或做不到,而是媽媽我自己內心的焦慮:擔憂他一時興頭上選錯,擔心他進球隊以打球為主,落下功課,也擔心運動員的路不好走。
當時的我除了陷入上面提到的兩種焦慮外,還陷入非主流的路不好走的迷思,否絕的或許不單是孩子對於就讀學校的選擇,可能還有他的夢想、自信與其他我無從得知的部分。

穿上暫時合身的球衣,不放棄持續找最適合的球衣

當個為孩子找到合適球衣的媽媽,並不代表在孩子們找到合適球衣前要祼體等待最適合的那件。
念體制內的學校很好、念體制外也不錯、嘗試不同的才藝或運動很好、瞭解建教班很好,總之先穿上一件還可以的球衣,然後邊嘗試其他可能性。
什麼叫穿上一件還可以的球衣呢?我常跟兩個孩子說:
在還沒找到自己有興趣、想做的事之前,在台灣的社會條件下,認真念書考高分是給自己比較多的選擇空間與機會,以免你之後找到興趣了,卻發現沒得選
凡事先試過,有試有機會,而且試過才能說喜不喜歡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每個孩子都是個獨特的「理想型孩子」,父母的理想不見得是孩子的理想,父母既然無法幫孩子過他的人生,何不練習放下,放下自己的理想型,放下讓孩子成為自己想要的理想型的堅持,轉為陪孩子找到屬於他個人的「理想型」。
我們可以陪孩子們選錯、試錯、穿錯球衣,一直到陪他找到那件屬於他個人的「理想型」球衣,看著他發光發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原型是由知名心理學家-榮格提出的概念,心理學家Caroline Myss據以延伸創造74種原型,並設計成一套精緻華麗的原型卡牌,應用在心理治療上。 原型牌,有人應用心理治療,有人把它當成塔羅牌,也有人把它做為人個探索的工具,不論如何應用,都可回歸於個人對於更瞭解自己的渴求,這個專題是與解讀74種原型與生活應用有關的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